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化新闻

  

婺城区丰子恺研究会赴桐乡勉怀大师侧记

 

 

 

  4月4日,正是清明节,前往桐乡市河山镇东浜头丰子恺陵园的路上,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垂挂的柳枝,两旁金黄的油菜花灿烂地开着。陵园边的松柏青翠,浓荫覆盖着陵墓的基石上,墓边早已摆放着众多菊花编成的花圈,足见早已有人前来祭拜丰老先生了。这天,婺城区丰子恺研究会的20名会员,也来到了丰子恺先生的陵园,勉怀这位世界级艺术大师。

  丰子恺先生1898年11日9日生于崇德县石门湾(今为桐乡市石门镇)。祖籍地是汤溪镇黄堂村,系黄堂村“全德堂”丰尔福派下。明末清初,丰尔福后裔丰圣文从黄堂迁移到桐乡石门湾,丰子恺先生即丰圣文第十七代世孙。对于汤溪人来说,艺术大师丰子恺也一直是他们心中的骄傲。这位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翻译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尽管生前没有到过汤溪祖地,但丰氏祖地却与丰子恺大师缔结着不可割舍的情缘。

  运河的西边有一条后河,后河西岸当时有一家百年老店,名叫“丰同裕染坊”,是丰子恺的祖上开的家庭作坊,染坊后面有三开间老屋,两旁为丰氏族人居住。丰子恺的父亲是前清末科举人,中举后遭母丧,三年居丧期间不得出仕,只好在家开设私塾,抚养妻儿。丰子恺原有姐妹十人,他排行第七,小名“慈玉”,从小聪慧伶俐,深得族人喜爱。

  据有关资料记载,丰子恺9岁丧父,17岁毕业于石门湾崇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赴杭州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先生学图画音乐,后又师从夏丐尊先生学写作,从此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与前途。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丰子恺先生与同学在上海创办专科师范学校。1921年东渡日本游学10个月,归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等校任教,1924年末与同人在上海筹办立达学园,又曾任开明书店编辑。

  抗日战争开始,丰子恺先生率全家往大西南避难。曾在桂林师范、浙江大学任教,到重庆后任国立艺专教授,后辞教职,以写作卖画为生。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先生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人大代表、市文联副主席、美协上海分会主席等职。1960年起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1962年,丰子恺携女儿丰一吟曾回到金华,并游览了金华古城,还在通济桥上拍照留影。原本先生欲1975年春回故乡,但未能成行。同年9月15日病逝于上海,终年78岁,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

  丰子恺先生虽然没有到过汤溪祖地,但他对故乡族人却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他的文章内可见一斑。丰子恺先生多次在他的文章中提及丰氏祖地是一方“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俨然“桃花源”般去处。据丰子恺1940年所著的《桐庐负暄》一文中记载:“我们的老家,是浙江汤溪,地在金华相近,离石门湾约三四百里,明末清初,我们这一支从汤溪迁居石门湾,三百余年以后,几乎忘记了自己的源流。直到二十年前,我在东京遇见汤溪丰惠恩族兄,相与考查族谱,方才确知我们的老家是汤溪。据说汤溪有丰姓数百家,自成一村,皆业农。惠恩是其特例。我初闻此消息,即想象这汤溪丰村是桃花源一样的去处,其中定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情景,而窃怪惠恩逃出仙源,又轻轻为外人道,将引诱渔人去问津了。我一向没有机会去问津,到了石门湾不可复留的时候,心中便起了出尘之念,想率妻子邑人投奔此绝境,不复出焉,但终于不敢遂行,因为我只认得惠恩,并未到过老家。”言词之间,足见丰子恺先生对祖地的向往与眷恋。

  后来,祖籍汤溪的杭州西湖美术院副院长郑竹三先生在拜读丰子恺先生名著《缘缘堂随笔》时,发现了《桐庐负暄》一文,从文中提到的“汤溪丰姓祖地”,始觉丰老原与自己有着乡缘。随后,郑竹三先生多次回汤溪寻访丰子恺先生与汤溪丰氏祖地的痕迹,并于1994年撰写了《我与丰子恺的一段乡缘》一文,在文中也提到丰子恺的祖地是浙江汤溪。

  汤溪高义丰氏后人丰百顺在编写《高义村志》时,查阅《黄堂丰氏宗谱》,确认黄堂丰姓包括高义、横路、前宅、后宅、冬畈等五村,与《桐庐负暄》一文中所描述的情景相似。丰百顺即于1995年1月写信与桐乡市文化局联系,试图寻找有关丰子恺的线索。承蒙桐乡市文化局局长兼“丰子恺研究会”会长鲍复兴先生亲笔回复,几经周转,丰百顺终于联系到了丰子恺的子女丰一吟、丰陈宝、丰华瞻、丰元草等人。在当时金华县、汤溪镇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11月9日,“丰子恺艺术研究会”在汤溪成立,丰一吟等人首次从上海赶来参加成立大会,并专程到黄堂丰氏“全德堂”寻根归宗,终于圆了丰子恺先生多年来一直向往回归祖地的意愿。从此,丰一吟与汤溪黄堂结下了深厚的情意,上海、汤溪两地丰氏后人也一直书信不断。此后,丰一吟女士又多次回到汤溪丰氏祖地黄堂村寻根问祖,并于2008年在黄堂村筹建“丰子恺小学”,以弘扬先父的爱国敬业精神,故乡情义绵绵流长。

  在丰子恺陵园边上,建有丰子恺纪念亭———缘缘亭,缘缘亭呈六角型,用青田红石建造而成,显得坚固而美观,亭内上方雕刻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6幅丰子恺漫画,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亭联“文字如陶淡而弥旨、画图曰漫挹之愈深”,体现了丰子恺先生的艺品和人品,亭内碑上刻有一篇《缘缘亭记》,由美术评论家柯文辉撰文并书写,对丰子恺的道德品格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而在亭子正上方,则镌刻着一首回文诗“树芳飞雪落,花体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令人惊奇的是,这首诗在亭子顶端形成一个圆形的环体,人们无论从该诗的哪一个字读起,均成一首五言律诗,而且顺读反读均可,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丰子恺是中国漫画的开山之人,他独创的“子恺漫画”中西融合,风格简易朴实、取材新颖,表现手法别致,意境隽永含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恒久的艺术魅力。尽管丰子恺旅居上海江湾永义里,但他对故乡的感情十分深厚,1927年,丰子恺请他的老师弘一法师为其住所取名,弘一法师便让丰子恺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喜欢的并可以自由搭配的文字,然后揉成小团,让丰子恺自由抓阉。丰子恺抓了两个字团,拆开一看,均是一个“缘”字,于是便把住所改名为“缘缘堂”。

  1933年,丰子恺在故乡石门湾后溪木场桥头,自行设计了一座深宅大院,并将此地命名为“缘缘堂”,还题写了“欣及旧栖”四个大字,雕嵌在门楣上,以示自己把这幢住宅视作理想的安息和创作之所。缘缘堂位于古运河畔,运河流经这里时,由西南方向折为正南方向,形成了一个湾,因此,此地又称石门湾。传说,这里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分疆之地。

  可惜的是,1937年11月23日,侵华日军的炮火轰炸石门镇,“缘缘堂”也未能幸免于难,整座大院仅剩下两扇烧焦的大门。当时丰子恺正避难于江西萍乡,闻讯后悲愤至极,痛心疾首之际,他写下了《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两篇著名散文。文中称:“你(指‘缘缘堂’)是焦土抗战的先锋,这是何等光荣的事,最后的胜利快到了,你不久一定会复活。”言语之中,充满着对日寇的仇恨和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丰子恺一生共创作了200多部著作,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留下了光辉而浓重的笔墨,也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桐乡市一直把丰子恺当作他们的骄傲,1985年,在丰子恺先生的生前挚友、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广洽法师的资助下,桐乡县人民政府重建了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并基本保持了故居原貌。当年遭日冠炮火袭击后被大火烧焦了的缘缘堂大门,由丰子恺的堂兄丰嘉麟收藏保管。为了纪念抗战这段历史,丰嘉麟在“缘缘堂”重修后,将两扇烧焦的门板捐赠出来,并安装在正大门上,昭示后人莫忘国耻,永记历史。

  为了发展中国的漫画创作,桐乡市政府在“缘缘堂”故居还开设了丰子恺漫画展馆,在2008年纪念丰子恺诞辰110周年之际,桐乡市还在丰子恺纪念馆里举办了“仿丰子恺漫画”展,展出了丰子恺先生已故弟子胡治均、丰子恺先生的幼女丰一吟女士、外孙宋菲君等六位画家的漫画,他们的漫画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继承了丰子恺漫画简易朴实、自然优美的特点,也保持了其特有的民族艺术风格。

  在这次赴桐乡清明祭拜活动中,婺城区丰子恺研究会精心准备,会长丰志寿更是为该项活动不辞辛劳,多次与桐乡市文化局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得到了桐乡市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来自黄堂丰氏故乡的亲人在祭拜完丰子恺先生陵园后,又参观了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并欣赏了丰子恺纪念馆内的子恺漫画。晚上,又和桐乡市丰子恺研究会一起进行了座谈,就两地的研究工作进行探讨。丰子恺先生的族孙丰熹也专程赶来参加座谈,丰熹对婺城区丰氏族亲对子恺先生的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丰子恺作为我国一代艺术大师,不仅是桐乡人民的骄傲,也是婺城人民的骄傲,他是桐乡和婺城共同的优秀儿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两地研究会人员表示,要将丰子恺的研究工作继续下去,以大师的风范激励后人,进一步促进我们民族文化的繁荣。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农民秀排舞 一样也精彩
    农民秀排舞 一样也精彩
    警企零距离 服务迎世博
    警企零距离 服务迎世博
    鲜榨菜开始收购
    鲜榨菜开始收购
    消防安全 严字当头
    消防安全 严字当头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