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学

乌镇印象

       说来见笑,第一次听说乌镇还是因为周庄,后来才知道它是茅盾的故里。

 
       乌镇是江南六大水乡古镇之一,其余的五个分别是江苏的周庄、同里、甪(音陆)直,浙江的西塘、南浔。


       乌镇在桐乡市。从杭州到乌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


       去年秋天,我去了一趟乌镇。说是去过乌镇,其实也只是按旅行社指定的线路在镇上匆匆地走了一圈,大约也就是两三个小时吧。为了多拍几张照片还差点上不了车。所以,对于乌镇,我只能说是印象……


       乌镇是一条条清澈的小河。走进乌镇,就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仿佛见到的是一幅淡雅的水彩画,恬静而安详。缓缓流淌的车溪和它的支流,在乌镇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水网,把乌镇打理得井然有序。镇上的人家以河当街,依河建屋,形成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楼阁,并在微波荡漾的水面上留下了美丽的倒影。河边的绿柳在风中轻轻地摇曳,乌蓬船在浓密的柳荫中、在晃动的倒影上缓缓滑行。河水给乌镇平添了几分的妩媚,几分的灵气和几分的幽静。


       乌镇是一座座古朴的小桥。乌镇多水,镇上的桥自然也多。据说最多时达120座,有“百步一桥”之说。历经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乌镇如今只剩下了30多座古桥。那一座座水乡特有的小桥,因地势、因街巷、因年代不同而纷繁多姿,或石拱、或平铺、或雄伟、或轻巧,宛如一个古桥博物馆。它们把被水分割的一条条小街小巷连接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风景十分精致。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当地人称为“桥里桥”。回来后,查阅资料发现乌镇的桥联也颇具特色,如通济桥:“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翠波桥:“一渠翠染诗人袖;终古波清客子心”,荐馨桥:“水隔一溪依依人影;塘开三里济济行踪”。


       乌镇是一道道狭长的古巷。乌镇小巷的路面,全是用青石板一块块横竖铺成。青石板早已经被人们的鞋底踩得发亮,有的还嵌着一道道深深的裂痕,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的痕迹。小巷的两侧是沿街而建的一幢幢古宅,有许多还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建筑。走在狭长的小巷,望着一线蓝天,看着屋檐比翼,目送游人匆匆,自有一番意境。巷子两边各式商铺里卖的虽然大都是现代的商品,但无不散漫着淡淡的古意。尤其是走进仿建的貌似古旧的当铺、药铺,依然能感觉到那陈旧而厚重的氛围,不由得顿生怀旧之心,细细品味其中恍如隔世的气息。


       乌镇是一座座临河的水阁。乌镇的民居都是沿河而建,水阁就是民居延伸到河面上的那部分。它在打入河床的石柱上架起横梁,铺上地板,再围墙开窗。当地人家在“水阁”吃饭、喝茶、观景。不知如今的凉台是不是由此得到启发而修建的。乌镇的水阁是其它水乡古镇所没有的,如今鳞次栉比的水阁成了乌镇的一道亮丽的水乡风景线。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如此描写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兹乃,飘然而过……”。我对水阁好像有一见如故的感觉,隔河望着水阁,竟幻想着搬一把竹椅临窗而坐,一边静静地喝茶,一边细看如织的游人,悠然自得。


       乌镇是一坛坛醇香的“三白酒”。乌镇地产名酒是“三白酒”,据说是因“白米、白面、白水”而得名。最有名的高公生糟坊已开了二百多年。糟坊有一个颇大的门面,从后门拐进幽暗的巷子,只见巷子里堆着一墙一墙的酒坛,每隔十几米,还竖着一面蓝底镶黄的幌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酒”字和两行小字“原汁原味的古镇,原汁原味的三白”。进了糟坊,满是扑鼻的酽酽的酒香,最抢眼的是一个直径两米多的蒸酒用的大木桶和几个压在灶台上的大蒸笼。露天的空地上堆满了酒坛,墙角的小柜台里,也摆着各式各样的米酒,酒酿,尤以“三白酒”为多,我站在柜台边也忍不住喝了几小杯。回来和友人谈起竟后悔没拎几瓶回来。


       乌镇是一匹匹蓝白分明的蓝印花布。一走进恒源泰染坊,那一匹匹高悬蓝天,迎风飞舞的蓝印花布一下子就把我的眼睛给拉直了。在染坊前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上,满是几丈高的木架,上面挂满了一匹匹蓝印花布。它们在耀眼的阳下张扬地舞动着,发出蓝色的光芒,而那一朵朵别致的白花仿佛呼之欲出。众多的游客,一个个拉着蓝印花布或扯或拽,争先恐后地找位置,抢镜头,好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染坊的一角,静静地摆着一排木制织机,一位白发妇人,正默默地为稀疏的游客示范蓝印花布制作:制浆、拷花、浸染、刮灰……


       乌镇是一艘艘灵巧的乌蓬船。小桥、流水、人家,小船、杨柳、古渡。很难想象,这幅如诗的画面中如果少了小船会是什么样子。在乌镇的小河里,有许多小船,这就是鲁迅笔下常常提到的乌蓬船。那船的两头是平的,顶上的蓬是架空的,自然是黑色的。小船的头尾各有一人在摇橹和掌舵,在缓缓的水流中,它看上去十分精巧。许多小船里都坐着游客,其中有不少是外国游客。不用提醒,在清澈的河面上传来的咿呀的橹声中,自然体味得到乌镇的本色美和自然美,从他们兴奋的目光里,也不难读出水乡古镇的个性和品位。


       乌镇是一朵朵淡雅的杭白菊。我们去乌镇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经不住店主和导游的好心劝说,我们每个人都买了不少的杭白菊。话说回来,这杭白菊也买得不后悔,回三明后,我还托人又去买了一些送给友人。杭白菊是浙江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桐乡的杭白菊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是全国的“菊花之乡”。以杭白菊沏茶,其色、香、味、形堪称“四绝”,有清心解渴、消暑除烦,润喉生津的功效。在乌镇的茶楼里,一群白发老者,一壶杭白菊的情景并不少见,也许,就在那一壶壶菊花茶里,一朵朵枯萎的杭白菊又绽开了,也许,就在那浅啜慢品之中,水乡古镇的故事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乌镇是一本本厚重的线装书。乌镇是一个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明清时已是“烟火万家”,宛然城府气象。据说,这个小镇曾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中共早期革革命家沈泽民、民国著名报人严独鹤等均为乌镇人。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出生地就在乌镇,镇上的茅盾故居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东侧的“立志书院”就是茅盾少年读书处。在镇上其它地方还有不少关于这位文学大家的文字、照片和实物。乌镇的拳船表演、皮影戏、花鼓戏、以及刚刚恢复的香市,都真实记录了当地的古朴民风,倘佯小巷里散布的木雕馆、百床馆、钱币馆、西栅老街、汇源当铺、修真观,都可以领略一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扯一尺蓝花布,尝一块姑嫂饼,品一杯菊花茶,饮一盅三白酒,岂不快哉。


       ……


       回望清清的车溪,仿佛还在感受江南水乡的万种风情,走出长长的古巷,仿佛还在品味悠久岁月的文化气韵。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悟,正是这种余味袅袅的回甘,把乌镇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桐乡新闻网 作者: 陈幼辉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最新
 
图片
 
    情系灾区 温暖过冬
    情系灾区 温暖过冬
    水产品安全检查
    水产品安全检查
    百名港航人员听讲座
    百名港航人员听讲座
    我运动 我健康
    我运动 我健康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