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钢铁书记”沈炳荣的“老兵新传”

2007年06月16日 10:17 来源: 嘉兴日报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沈炳荣18岁出门去当兵。

  那是1969年的秋天。秋天本来是收获的季节,可那年头实在是太穷了,母亲本来想煮两个鸡蛋送他出远门,但念及母亲在家的艰辛,年轻的沈炳荣悄悄地去了部队,他要把那两只鸡蛋留给母亲。

  这兵一当就是8年,工程兵,除了军事训练,就是到处修路架桥,从陕西一直干到东北,东北的“白毛风”,那真是脸如刀割,要说苦,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因为经历过刻骨铭心的贫穷,所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总是如烈火一样熊熊燃烧;因为经历过长期的军营生活,所以在转业之后,依然能保持军人特有的观念和作风——敢打敢拼,一切行动听指挥。

  “老沈的组织纪律性我最佩服。”桐乡市石门镇党委书记周跃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不止一次动情地说。这么多年来,老沈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不管在哪个位置,都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从不向组织讨价还价。

  随便什么位置,能干事就行

  2001年10月,50岁的沈炳荣从分管政法的副镇长位置上退了下来。原因是他的心脏已经出现严重的病变。

  既然是退了,就在家好好休息吧。组织上是这么想的。只是顾及到老沈一下子退下来不习惯,会无聊,所以就让他帮助一位副镇长管一管镇里的公路建设,那时候省里正在全省各地推广建设“康庄大道”工程。

  本来,镇里给了老沈很大的“自由度”,上下班不定时。可似乎血液里永远流淌着军人那种特有的激情和活力,退居二线的沈炳荣依然干得很起劲。
  满头大汗出入镇政府大院,是沈炳荣这一时期留给同事及领导最深的印象。自小与沈炳荣一起长大的石门镇工会副主席朱新荣回忆说:“每天我就看着他开着摩托车出去,到下面的村道去跑,他人又胖,等回到办公室时,常常是满头大汗,有时衣服都湿透了。”

  “我每次碰到老沈,都见他满头大汗的,问他干吗去了,他都说看路去了。”那年羔羊与石门合并,刚从羔羊过来出任镇党委书记的周跃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说实在话,许多当过领导的人退下来,一下子心理很难平衡,可老沈从来没有一句风凉话,工作非常踏实。”

  大概是说到动情处,周跃荣突然提高了声调:“要我说老沈,他就是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就在哪,这样的干部,现在真难得。”

  时间退回到1999年11月,沈炳荣从桐乡市河山镇副镇长位置上调任石门镇副镇长。

  刚履新,沈炳荣就接到一个硬任务。镇里正在开挖莲花桥港,按照计划,其他河段都进展顺利,但就是位于原安新公社区域内的一段河道,迟迟不见大的动静。镇里派沈炳荣去担任该河段开挖的总指挥。

  沈炳荣没说一句话,背着铺盖直奔工地,连办公室的椅子都没来得及坐上一坐。

  可那真是一个苦差事。任务重——进度落后其他河段一半以上;工期紧——和其他河段一样,仅剩15天工期了。可即便如此,沈炳荣硬是带领着百十号人,漂亮地扛下来了,没有给整个莲花桥港开挖工程拖一分钟的后腿。简直是奇迹。

  莲花桥港全线贯通,人们都在欢呼雀跃,但此时的沈炳荣却躺在桐乡市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医生说什么也不让他走了。也就是这一次“大会战”,沈炳荣首次被查出心脏有停跳症状,随时有生命危险。

  沈炳荣连夜被急送杭州抢救,经过20多天的住院治疗,命是保住了,但回到桐乡的沈炳荣从此只能装着心脏起搏器生活与工作了。而且杭州医院的医生一再关照,出院后沈炳荣不能干劳累的活,最好是静养。

  当然,所有这些叮嘱,他很快就丢到了脑后。

  看准了的事干到底

  不过,即使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人风格,老沈也有“牛脾气上来,十匹马也拉不回来”的时候。

  而这恰恰让周跃荣碰到了,时值沈炳荣出任殷家漾村党支部书记正好两年半。

  2006年初,殷家漾村种植面积达1400亩的蜜梨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一片郁郁葱葱,预示着当年将迎来金灿灿的大丰收。望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景象,殷家漾村的村民们不禁喜上眉梢,大家都在心里盘算着各自的收成。

  此时的沈炳荣也感到很欣慰,但多了一层忧虑:到盛产期时每亩单产预计可达1800公斤,万一出现销售环节的问题,最终受损的还是一家一户的农民。怎么办?

  沈炳荣想到了村里建冷库来抵御销售风险。

  说干就干,沈炳荣向上级主管部门打了申请报告,马上就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

  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当时一位桐乡市领导得知建冷库要投入120万元时,立刻找到了周跃荣,很严肃地对他说:“听说沈炳荣要在殷家漾村建冷库,你还是劝劝沈炳荣,估量估量风险再说吧,我以前工作的地方,有的村里也搞冷库,结果成了拖累的包袱。”

  这位领导的意见确实很善意。因为当时的殷家漾村刚甩掉“贫困村”的帽子,经不起一点的“折腾”。万一投资冷库失败,殷家漾村有被重新打回“贫困村”的危险,沈炳荣两年半的辛苦也将付之东流,村党组织及党支部班子的威信必将一落千丈,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形象也将大打折扣。

  “为这事,我找过沈炳荣不下三次,把领导的意见转达给他,并对他说一定要慎重。”周跃荣回忆说。但这次,沈炳荣的回应多少有些让周跃荣感到意外。一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的沈炳荣并没“听话”,还是“一意孤行”地搞起了冷库。

  不过,殷家漾村的班子成员没有感到意外。村委会副主任施玉祥回忆说,为建冷库,老沈带着村班子成员调研了好多地方,出了好几份可行性分析报告。建冷库前一年夏天,沈炳荣就带着村、镇和桐乡市农经局相关人员跑到无锡、张家港、上海等地去摸市场,调查相同品种的蜜梨价格、销售量等市场行情。调查中发现,蜜梨市场有上市季节短且相对集中的特点,因此竞争比较激烈,价格卖不上去。而如果能避开传统的销售旺季,反季节上市,则价格可以卖得高许多。

  为保证决策的稳妥,沈炳荣又带着村、镇、桐乡市农经局的相关人员来到了绍兴新昌调研。从新昌县水果总站那里得到证实,通过建冷库,新昌县当地的水果产业及果农获得了更好的效益。

  就这样,殷家漾村的冷库顶着质疑的眼光挖下了第一铲土。

  这就是沈炳荣,一位1969年参军、1977年回乡的退伍军人,听从组织召唤,办事干净利索。既尊重领导,也敢坚持自己的主见。

  勇于担当 锐意进取

  三论学习沈炳荣的崇高精神

  共产党人不怕苦,越是困难越向前。历来许多党的优秀儿女,都是在战胜困难中书写时代的风流。“钢铁书记”沈炳荣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以攻坚克难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和团结广大群众艰苦奋斗,四年内把一个贫困村变成富裕村,正是对共产党人勇于担当、锐意进取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时代虽在不断变化,但总有一些精神始终不会变:像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它既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也是我们各项事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优秀的共产党人,遇到困难就会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最终实现心中的奋斗目标。沈炳荣以他顽强的拼搏精神,以他显著的工作业绩,为我们树起了可贵的标杆。

  回首殷家漾走过的这四年,何其艰难,又何其辉煌。沈炳荣到任时,殷家漾村不仅经济落后,财力拮据,干群关系也比较紧张。修公路、建梨园、办兔场、整治河岸、修缮危桥,需要雄厚的资金,也需要全村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这样巨大的困难面前,沈炳荣没有绕着走,也没有在任上得过且过,而是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拿出百倍的劲头、千倍的耐心,以细致的思想工作发动群众,以始终冲在一线的示范力量带动群众,以科学描绘的前景引导群众,终于使全村群众和党组织结成了一条心,终于使村里的各项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事非经过不知难,如果没有沈炳荣的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殷家漾村断然不会有今天之局面。

  放眼国内,包括嘉兴在内,目前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现期。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随着各种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越发突出,各种困难和矛盾必会层出不穷,是遇着矛盾绕开走,还是迎着困难敢攻坚,是摆在每一名党员干部面前一道严峻的考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面对严峻的时代考验,我们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像沈炳荣那样,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到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做事不畏难,自无难人事。沈炳荣的人生实践告诉我们:勇于担当的人生,才是精彩、壮丽的人生!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张超柱 杨 洁 通讯员 李晓鹏 杨晨智 编辑: 朱方红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