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反腐败须警惕“橘生淮北则为枳”

2007年06月08日 17:17 来源: 检察日报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日前召开的全国公务卡推广工作会议透露,目前我国已初步制定了公务卡管理的制度办法,并将于2008年扩大公务卡管理的试点区域,争取到2010年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务卡管理制度。谈到推行公务卡制度的意义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指出,它将有利于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避免公款消费中滋生的腐败和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媒体的一片质疑。如:公务卡能否卡死“公款私用”?公务卡能承担起遏制公务腐败重任吗?“防腐”公务卡的硬伤在哪里?有些论者甚至直接指出,公务卡不是反腐“金钥匙”,不要高估了公务卡的“防腐”作用。 

       公务卡制度究竟能不能遏制腐败?我们的观点是:要持谨慎的乐观的态度,看它试点和推广的实际成效。既不能轻易肯定它,也不能立即质疑否定它。需要细心观察,耐心等待。

       不可否认,相当长一段时间来,我国的舆论界患上了一种“反腐浮躁症”。一项反腐行动刚刚开展,一项新的反腐措施甫一出台,报刊上、网络上就会出现一片质疑否定之声。如组织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到监狱参观接受警示教育,让已判刑的贪官忏悔、现身说法,实行廉政保证金制度等反腐工作措施,都受到过这种“待遇”。而事实证明,这些反腐工作措施,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只不过在具体的人身上起的作用大小不同罢了)。就拿公务卡来说吧,在世界上一些清廉度评价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公务卡还是起到了反腐作用的。北欧某国的一个高官,在购物时,因不慎误将公务卡当成私人信用卡来用,结果媒体曝光后被迫下台。公务卡制度在我国才刚刚开始试点,所以,舆论不能浮躁,一棍子将它打死——我们需要静观其效。 

       当然,虽然对公务卡制度持立即质疑否定的态度不足取,但我们也不能毫无根据或者在论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大唱赞歌。大唱赞歌也是一种盲目、轻率的态度,同样不足取。我们只能持一种辩证的态度,即一种谨慎的乐观的态度。说乐观,是因为这种制度在一些清廉度评价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验证,是一种反腐败的好制度。我们的党和政府坚决反腐败,并且虚心借鉴国际上的反腐败有益经验,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公务卡制度在中国的前景表示乐观。说谨慎,是因为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我们借鉴的国际上反腐败有益经验不少,但是这些有益经验一遇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反腐败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些甚至在执行中变了形,远离了反腐败的初衷。比如官员财产登记和报告制度、纳税申报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这些本是国际上通行的反腐败好制度,但是我们的一些官员认真执行这些制度了吗?我们的媒体和反腐败机构,通过官员财产登记报告、纳税申报甚至政府公开的信息,发现了多少贪官的腐败行为?仅有好的反腐制度、好的廉政措施是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执行,有效利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修正完善制度措施。公务卡制度在试点和推行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所以,在其反腐效果未充分显现前,我们只能持谨慎的态度,现在还不能轻易肯定它。 

       中国有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一种好的东西换一个地方也许就变味了。在反腐败中,需要警惕这种现象的出现,防止一些国际上通行的反腐败好制度在我们的执行中变味。公务卡制度在国际上是反腐败的好东西,在中国会如何呢?会不会“橘生淮北则为枳”?让我们拭目以待。
所属专题:
来源: 检察日报 作者: 编辑: 朱方红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