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干部身上七种毛病最让群众头痛

2007年06月07日 14:43 来源: 人民网-强国社区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眼下,倡导八种良好风气,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那么,干部身上存在的哪些不良作风需要转变呢?回答这个问题,群众当然最有发言权。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笔者在长期采访工作中发现,干部身上七种毛病最让群众头痛。

  一是眼睛朝上。一些干部把工作出发点和归宿不是放在群众意愿、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上,而是放在怎样干更能使自己成绩“扩大”、影响提高、上级满意、仕途顺畅上。这种毛病的本质是脱离了群众路线。他们不是做官为民,干群众想让干的事情,而是把自己的升迁摆在了首位,做工作好象就是为了给上面看。这样,只抓样板不抓全面、只要好看不要实效、只管当前不管长远、只图领导欣赏不图群众感受、只顾好大喜功不顾群众承受能力等让群众反感的问题必然暴露出来。在一次采访中,就有一位农民埋怨说,乡里干部平日不多到村里,紧慢来了,不是问问老百姓生产生活上有什么难处,看能不能帮助解决,而是说上面布置了什么工作,让村干部为乡里搞个点,检查时好撑乡里的门面,这显然是为了他们干部自己。好干部的眼睛是朝下的,是为百姓着想的,干的事情也都是群众出的题目。

  二是说话忽悠。“我们最怕的就是乡镇干部说话不算数。因为他们的食言,往往使我们在工作中花的钱补不上缺口,背起了债务。比如,那年村里翻盖村委会房子,当时根据村里的经济条件,只准备建一溜八间的砖瓦房,可乡领导说我们村是乡里的小康试点村,建个村委会大楼就气魄多了,以后上面检查工作看上去也装人。为了把我们逼上去,乡领导答应乡里帮助解决5万元资金。可是二层村委楼起来后,乡里却没有给解决一分钱。我们向乡领导问起这事,他们竟说乡里其实也很困难,那些窟窿你们想办法补吧。唉!知道他们说话那么随便,当时说啥也不会听他们的话,现在村集体就不用过这么紧巴的日子了。”一位已卸任的村支书在与笔者谝闲时感叹地说。为了铺开难度较大的工作和破解比较尖锐的矛盾,在群众面前随便许愿,确实是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毛病。个别干部甚至还把这当作了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经常使用,许愿的时候就没有打算落实承诺,根本不顾及下级和群众被忽悠后的那种苦涩感受。

  三是做事晃荡。干事情虎头蛇尾,忽紧忽松是不少干部身上存在的一种常见病。尽管主观上不像眼睛朝上、说话忽悠那么有意,却表现出了工作不扎实的漂浮作风,成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大敌,也严重地危害着群众的利益。这种病虽然反映在干部做事没有恒心上,但病灶还是不能以民为本。铺开工作的时候多是上面的要求,刚开始轰轰烈烈抓一阵,有了新的工作重点后,不管这一工作还需不需要抓,都不再过问了,而半拉子的工程却实实在在地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一位青年农民曾对笔者说,前几年全市都在抓产业结构调整,这对我们老百姓致富来说是件大好事。镇里干部也蹲在村里动员我们大搞温室蔬菜,村里一下子建起了十多个日光温室。不想,温室建起后不久,镇里的工作重点又转移到招商引资,大办企业上,我们能不能掌握技术,大棚菜好卖不好卖,镇里的干部再没人过问了,结果因为技术管理不过关,产量、质量和效益都上不去,不得不拆掉温室,又种起了粮棉。群众戏说这种行为是狗熊扳棒子,扳一个丢一个,到头来办不成一件象样的事来。

  四是不讲民主。这是一些村干部身上存在的大毛病。从目前农村社会看,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特别是各级连续出台惠农政策和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目标之后,农民们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和自我生存环境的变化,对当今社会有着较高的满意度。然而,一些农村干群矛盾仍然相当突出,个别村竟出现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群体性缝隙”,群众只要提起村干部,不管是谁,都会来气。为什么这些地方的干群矛盾如此尖锐呢?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村干部做事不民主。村里的大事情不和群众商量,更谈不上按照群众的意愿去办事,工作中总是夹杂着自己的利益和个人喜怒哀乐。因此,推进农村民主进程,铲除农村干部身上存在的“土皇帝”气息,已是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件大事。

  五是雁过拔毛。这是近几年各级财政比较困难,机关和乡镇工作经费出现紧张之后,在个别职能部门领导和乡镇主干身上新患的一种毛病。他们在村里和基层单位的上拨专款路过之时,染上了红眼病,总想截留一点,用于单位的经费开销。对于这一问题,拔毛的领导往往还不把它看作是犯错误的事情,甚至认为这是有本事的表现。一位乡里主要领导曾沾沾自喜地说过,有的乡镇穷得没钱花,那是他们没有在上面给村里跑项目,办好事。如果你给下面的村跑点项目,要回专款,乡镇从中花上一点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只要不装进自己口袋,用于乡镇公务开支,这能有多大问题?可村里干部群众提起这档子事,并不是没有意见,他们说,人家是顶头上司,他要强行拔毛你只能是忍受了。

  六是大吃二喝。干部公款吃喝是各级党和政府三令五申,屡禁不止的老问题,也是群众最能直观看到的一种不良作风。一位农民告诉笔者,他们村的干部们隔三岔五就在村外公路边的饭店里吃饭,一年下来要吃两万多元,群众气愤地指责干部是挥霍集体钱财的败家子,还说如果干部能够管住自己的嘴,把这些钱省下来用于公益事业建设,那要办多少好事情啊。大吃二喝还常常不被干部自己看作为问题,典型的说法是只要不贪污,不受贿,吃点喝点不算啥问题。事实上,也没有几个干部因大吃二喝而摔了跟头。但群众对一些干部的吃喝问题却反映强烈,嗤之以鼻,不然这几年讥讽干部吃喝的民谣怎么会出现那么多?

  七是手脚不净。现在,一些机关和农村干群矛盾尖锐的原因,近乎一半都是由干部不廉洁所引发,特别是农村群众的信访案件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反映村里财务不公开,干部贪占集体钱财的问题。无庸置疑,群众最深恶痛绝的就是干部以权谋私,损公肥己的问题。
所属专题:
来源: 人民网-强国社区 作者: 杨家老三 编辑: 朱方红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