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两栖型”老农走俏市场

2007年06月06日 20:45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在石门镇白马塘村葡萄园区内,57岁的潘天富背着农用喷雾器正在为葡萄树喷洒农药,他笑眯眯地说:“可别小看我,我可是这里的‘合同工’呢!”据悉,像潘天富一样,拥有技术利用农闲外出打工的老农民并不少。他们有的为一些无力照管土地的农民打理土地,有的利用自己几十年的农业生产经验,到园区、基地上班,成了亦工亦农的“两栖型”农民。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活到老,做到老”、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从农活中解放出来,显得越来越“闲”了。但原本可以颐养天年的老农民们却不愿闲着,在忙完了田里的农活之余,见缝插针地去“淘金”。
  在石门镇民丰村,63岁的村民邱百荣卷着裤管,手拿“钉耙”,正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平整土地。他说:“过去种田要做秧畈、育秧、插秧,整天围着几亩田忙也忙不过来。”现在不同了,种田可以直播,收获时也有收割机帮忙,邱百荣轻轻松松就能管好自家田。

  农活闲了,从不打牌、“砌长城”的邱百荣打起了打工挣钱的主意。他听说隔壁老王身体有些弱,子女又出门打工,家中2亩水田无人打理,邱百荣与老伴一商量,就应承下了这活,包下整个生产过程,每月能多赚500元。邱百荣乐呵呵地说:“这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啊!”

  如今,进农业园区、基地打工已成了农民的新时尚。在大麻镇光明村,光明果园吸纳了数百名农民打工,种地的“把式”们不放家中农活,更成了“上班族”。当地之所以涌现出大批的“两栖型”农民,得益于镇里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新思路,以工促农,工农互补,充分发挥出了园区的带动作用。

  今年58岁的农妇吴祥仙家中有3亩水田,但她和丈夫利用早、晚休息时间打理好了土地,白天就双双出门“打工”。凭着自己几十年摸索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吴祥仙成了果园的一名固定工人,给葡萄修果、套袋等样样是把好手。这样一来,她每天就多了25元的收入,每月还有双休日。

  据了解,全市各园区、基地中,不论是苗木还是养殖,大户们都需要雇用附近的老农民,由于他们有丰富的农业技术,工作起来也如鱼得水,深得大户们的信任。此外,不少农民还选择打短期工,即农忙时在家忙农活,农闲了就到附近的基地帮忙,延续自己的农耕生活,一举两得。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见习记者 黄 薇 通 讯 员 顾春仙 编辑: 朱方红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