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全球资产重估看人民币升值趋势

2007年05月12日 10:22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人民币的升值,主要因素并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率,在很短的几年里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是因为美元贬值,全球跨国资本的大搬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资产重估而造成的。全球资产重估造成的影响是极为错综复杂的,有弊有利,利弊交杂,人民币升值只是其中之一,“破七”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花絮,其余的还有待认真的人们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总结。 

       5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突破7.7∶1的关口,为人民币7.6951元兑1美元。这是继突破8.1∶1;8∶1;7.9∶1;7.8∶1之后的第五个被突破的重要关口。从这样的速度和趋势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势若破竹的升值,将很快导致人民币升值“破七”,即达到7.0:1。  

       事实上,持这种观点,还不仅仅是分析师本人,就是官方机构也已经发出了明确的警告。近日央行上海总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适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上海市外向型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醒企业防范汇率风险。  

       这份报告出台的背景是透明的。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不断增大,今年短短4个月人民币汇率就有23次创出历史新高,期间经常出现大幅波动态势。以4月24日的中间价计算,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达到5.05%。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订单加工贸易型进出口企业的利润维持在5%左右,随着人民币中间价升值幅度已经超过5%,如果出口的产品不能同步提价,这类企业的利润将大幅降低,甚至变为零。  

       人民币升值“破七”,影响非同小可。  

       在中国企业的对外贸易中,一般以美金定价。比如一件衣服是100美元,以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1∶1时,出口一件,交易额为810元人民币;而现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7∶1,交易额只有770元人民币,利润也就因之减少。不过,即使人民币升值达到这样的程度,在中国大多数出口企业看来,要保证利润,要么就降低成本,要么就提高要价。但他们的一个似乎根深蒂固的认识就是:出口产品不可能大幅度涨价!当然,利润保障就只能来自对成本的压缩,再压缩。  

       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人民币的升值,主要因素并不全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率,在很短的几年里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是因为美元贬值,全球跨国资本的大搬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资产重估而造成的。  

       长期以来,以全球为框架来考量,美元几乎处于无限制的增发状态。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离开自己的职位之后,甚至公开提醒说,美元的发行量并不是美联储的控制目标。而事实上早在几年前,美联储已静静地将其货币发行总量从其公开的信息中悄然抹去。美元在过去几年中实际处于不受控的增发状态,这就使得全世界的美元泛滥成灾,美元持续6年不断贬值。另一方面,在克林顿执政的年代,全球资本曾大量流入美国,推高了美元资产。同时,美国企业家也竞相出手自己的优良资产,套取股票、现金和利润。日本索尼收购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德国奔驰收购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都发生在跨国资本流入美国的高峰期。  

       现在,情况正在逆转,大量资本正在流出美国,重新寻找资本的避风港。而这种全球资本调整紧接着产生的一个无法回避的后果,就是对全球资产的重新评估。高盛公司发表的“金砖四国”报告,就是这种调整启动的一发信号弹,它将中国列为最富潜力的投资地,一下子为这些跨国资本指明了方向,那些彷徨的跨国资本家们彷佛眼中一亮,总算找到了合心意的资本避风港——中国。  

       这种情况下,大量资本涌向中国是值得警惕的现象,人民币持续升值是无法回避的结果,“破七”是必然的,“破六”也是可以想象的。美国现在表面上不断施加压力,目的是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更大幅度的升值,但这种要求的背后,则在于使中国尽早实现人民币的全面自由兑换,以方便这种全球资本自由置换的进行。  

       因此,全球资产重估造成的影响是极为错综复杂的,有弊有利,利弊交杂,人民币升值只是其中之一,“破七”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花絮,其余的还有待认真的人们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总结。

所属专题: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 陈功 编辑: 朱方红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