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彩虹”上的点睛笔

2007年04月19日 09:30 来源: 桐乡新闻网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江南大地河网密布、阡陌纵横,多少水陆交会的节点需要沟通连接,于是,众多的桥梁便应运而生。石梁卧波架彩虹,那一座座坚实的石桥凌波飞跨,连通南北,惠及古今;那一弯弯造型优美的石桥成为水乡景色的构图要件,也成了为文人墨客吟颂的对象:

       ——“有桥千程近,隔水咫尺遥。”“长虹接地通南北,远水浮天贯古今。”水隔路断,有桥相连便成了通途; 

       —— “桥头看月色如画,枕畔听江流有声。”“跨虹连绝岸,垂柳拂长堤。” 桥上桥下,近观远眺,有桥就有了景; 

       ——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见故人面,握手还疑梦里身。” 桥头路旁,别亲朋,迎故友,此情此景便催生了万千感慨。

       一句句隽永妙语因桥而生,一副副别具特色的对联,因桥而成随桥而传,这便是“彩虹上的点睛笔”——桥联。

       桥联多见于苏杭、嘉湖一带的桥梁,构成了此间一道特色风景。无论是石拱桥还是石梁桥,那圆拱或是平跨,就如双向敞开的大门,桥联则镌刻于桥“门洞”两侧的石柱上或桥身的整块条石上。当你泛舟河上,穿行于一孔孔石桥之间;当你登上桥畔茶楼,临窗品茗;当你歇脚桥头,休憩片刻……动静俯仰之间,美景尽收眼底。视野中的水光桥影自不必说,单是一副副桥联,就足以引人注目、吟诵、欣赏品味的了。

       “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通霅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主三千里北望燕京”这是乌镇西栅“双桥”之一的通济桥上朝南朝北两副对联。夕阳下、暮色中,隐隐远山、片片过帆,尽写登桥所见;历史悠久、烟火万家、水通南北、坐浙望京,足见古镇的兴旺景象和镇人的非凡气度。

       “济寿歌仁乡称永乐,机声渔唱人共升平”“桐水西来联十景,梅泾南望慕双贤”这是濮院升平桥上的对联。机杼声声、渔歌阵阵,让人领略了这个曾称“永乐乡”“梅泾”的古镇,当年绸业兴盛、商贸繁荣、百姓乐业、生活富庶的“升平”景象;“桐水”“十景”“双贤”则点明了该桥所处方位和周边景观。

       水乡古桥之上,这样的桥联真的不少。

       “满目苍茫山自古,半湾活泼水源灵”“一路耕耘歌利涉,万家市井庆安澜”(乌镇望虹桥) “一渠翠染诗人袖,终古波清客子心”“浦上花香追屐去,寺前塔影送船来”(乌镇翠波桥) “地接青龙云集成万家井邑,波迎白马星驰来百业舟航”“练水西来烟色霏微开爽气,绣溪东去日华荡漾涌晴澜”(乌镇浮澜桥) “归路出城南百里水程窥省会,虹梁跨塘北重题柱石仿彭河”“来往鹢纷飞上下两河分轨道,长空鼍稳驾西南一路达康庄(崇福大通新桥) “旧迹着中塘通舟楫往还港分南北,新题仍永禄来轮蹄络绎路别东西”“虹影跨石矶紧抱含山依荻岸,鸥波通钱市平分语水下苕溪”(洲泉中塘桥) “九华航渡通兰若,万树炊烟入柞溪”“到岸霜钟惊客梦,隔塘风遽引归帆”(炉头迎香桥) “雁齿双排天际夕阳斜飞鸟,虹腰对峙夜深灯火看行船”(炉头皂林东桥) “积石补天工,野虹连地脉”“东西接语溪,南北通沙渚”(高桥盐官桥) “士庶乐捐输干此鸠工尤不缓,东西资利济当今鼍驾又重新”“雁齿接云衢舟楫来麻溪之外,虹腰环水国源流溯天目而还”(大麻望仙高桥)……这些桥联,或讴歌桥梁便行利济之功,或描述桥梁地理方位、形态风采、周边景物,或蕴含相关史迹人事、风物掌故,或抒写登桥人心情感受及哲理感悟……内容之隽永、文笔之优美、书法之纯青、刻工之精湛,真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用对联叙事、写景、抒情、言志,是汉民族自古而然的民俗传统,为桥题联,刻联于桥,则更是古人创举。是谁如此富有创意?将原本写于纸、帛条幅,刻于竹、木楹柱之上的对联“搬”到了一座座石桥之上。这一“搬”,让极富中国特色的石拱桥与汉民族独创的文学样式对联实现了“对联”。这一“搬”,使实用之物涵融了审美情趣,让世俗生活获得了高雅的诗意精神。那些未见留名的题联人、那些出资出力的建桥人,不愧为美的创造者!

       水乡古桥曾经如此之多,多到“三步两桥”;水乡古桥却又如此之少,少到昔日寻常物成了如今的“珍贵遗产”!那么多的古桥因拆、因塌而所剩无几,那么多精美的桥联因风雨剥蚀而难辨容貌,那么多的现代桥梁因种种原因而不再有桥联。难道桥联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真会因现代化而“随风飘去”?我想,渴望诗意生活的现代人是不该无可奈何的。

所属专题:
来源: 桐乡新闻网 作者: 王士杰 编辑: 朱方红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