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

2007年04月05日 19:48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参加中国国土资源报“诗情家园”乌镇研讨会,在乌镇西栅服务处报到后,我们乘着乌篷船进入景区里的通安客栈,放下行李,我们一行人就迫不及待地要看乌镇。乌镇的美,是笔墨无法完全表达清楚的,风景有风景的美,风景因为融入了人的思想就更美了。

  第一次见到赵鑫珊老师,是在乌镇的定升桥旁,那是一个宁静的下午,阳光照着这座千年古镇,新鲜的阳光,小桥流水,古树宅院。一对游人迎面走来,这是我们进入乌镇西栅见到的第一对游人。男的穿着一件红格子的衬衫,白发白须,手中拎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一副学者的模样。女士总是笑眯眯的样子,给人很亲切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女士是《文汇报》首席记者、作家周玉明老师。男士见到我们,停下脚步,问:“你们觉得乌镇漂亮吗?”“漂亮,太漂亮了!”初进乌镇的我们,就只有这样回答,我们还没认识乌镇啊,其实,乌镇岂是“漂亮”两个字就能概括?男子说他连这次,已经是第五次来到乌镇,这让我们初次到乌镇的人羡慕不已。

  开会的时候,进入会场,见到主席台上坐着路上碰到的这对夫妻,我的心里是吃了一惊的。吴晔老师介绍说:“这是著名作家、哲学家赵鑫珊,到目前为止出了55本书,曾多次来到乌镇,对乌镇有很深的认识。”

  赵鑫珊老师就以哲学家的形象进入我的记忆里。我对哲学家有畏惧心理,我觉得哲学家都是有着大智慧的人。

  会上赵鑫珊老师就“诗情家园”作了发言,在赵鑫珊老师的言谈中,我渐渐看到一个有着感恩之心的人。赵鑫珊老师提出我们对土地要有敬畏感,土壤,土地和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在精神境界上,祖国就是土地。和谐社会,就是人与土地的和谐。赵鑫珊老师说他敬畏天,敬畏地,敬畏蚯蚓。

  敬畏天地,我有同感,但是,一位哲学家敬畏一条蚯蚓,这让我有震撼的感觉。

  蚯蚓,只不过是一条默默在土壤里耕耘的虫子。蚯蚓我从小就认识的,小时候,还经常去挖蚯蚓喂家里养的鸡鸭。我也知道蚯蚓是益虫,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使土壤疏松,它的粪便能使土壤肥沃。就连达尔文都给蚯蚓很高的评价,指出:“蚯蚓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除了蚯蚓粪粒之外,没有沃土”、“蚯蚓是人类的挚友”等等。赵鑫珊老师之所以敬重蚯蚓,不仅仅是因为蚯蚓能改良土壤,我感受到,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蚯蚓改良了土地,感恩土壤,感恩作物,感恩粮食。尊重生命,尊重一切生命形式。这包含着爱,是大爱!

  赵鑫珊老师说他的心中时时有个小警察,这个警察时时监视着他内心的小坏蛋。我知道这种小坏蛋,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赵鑫珊老师给心灵配置一个小警察,说明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他时时在完善自我。一个时常督促自己反省的人,内心是最干净的。

  我注意到,每次乘船,下船时,赵鑫珊老师都会对船工说声谢谢!我看到了一个懂得尊重别人劳动的人。

  在华庄生态农业园采风的时候,赵鑫珊老师尊敬地对一位正在工作的清洁工说:“您辛苦了,您给了我们清洁的环境,感谢您!”

  赵鑫珊老师对清洁工说完,就往前走了,他没看到那位清洁工的反应,我是看到了的,那位清洁工就定定地看着赵鑫珊老师走远,她似乎没有收到过这样的感谢,她似乎懵懂了,不知道这人为何要感谢她!我听到这位清洁工对另一个走过来的清洁工说:“刚才那个人很奇怪,他对我说感谢!”

  我自己也是一名清洁工,我当时的感动,来自心灵深处。

  我就这样在一个美丽的地方认识了赵鑫珊老师,一个忠厚的学者,一个有着感恩之心的人,一个如风景般美丽的人。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喻 红 编辑: 朱方红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