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访朱自清故居

2007年01月18日 20:35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一个秋高气爽之日,我踏上了去扬州的旅途,尽管瘦西湖畔已不见桃红柳绿,琼花也早已孕育出红彤彤的果实,但古老的扬州城仍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魅力,难怪使得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篇。

  我到扬州有一个愿望,就是带着朝圣般的心情去拜谒朱自清故居。然而,当我打的前往时,司机竟不知朱自清故居在哪儿,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心里不禁生出一阵悲凉。出租车转了大半个城区也未找到。后来,一位老者听说我找朱自清故居,主动告诉了我具体位置,出租车进不去,又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带我前往。三轮车在不足两米宽的巷子里拐来拐去,好久才在安乐巷27号找到了朱自清故居。

  朱自清故居门朝东,进门向北开一八角门,内有一极小的院子,有客房两间,是朱自清的住处,里面有条几、太师椅、书柜等。我猜想,当年那柜里一定藏有不少好书。当年朱自清在中学读书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在广益书局买了书。到北京上大学时,也常到琉璃厂淘书。一次他看到一部《韦伯斯特大词典》,定价14元,对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心里老挂着那本书,踌躇了许久,最后咬咬牙把结婚时父亲为他做的一件皮大氅送进当铺,拿到钱后马上赶到书店,买回了那部《韦伯斯特大词典》,而那件浸透着父爱的皮大氅最终没有赎回来。

  朱自清故居的内室窗前置有一桌,上有朱自清用过的笔、砚、笔架、墨盒等,桌上有一小牌,注明这些物品是由朱自清的儿子朱乔森捐赠的。卧室内的雕花木床上有一印花被,可以看出朱自清生活的节俭。当年他在清华大学教书时,由于没钱买棉袍,便去买了一件马夫穿的那种毡披风,白天穿着为学生授课,晚上铺在床上当毯子。日后,这披风成了朱自清生活清贫的标志而多次被他的朋友写进文章里。

  故居的二道门内有一约10平方米大小的天井,布局为正室、东西厢房及南房。正室中堂挂有康有为的一副对联:“开张天高马,奇逸人中龙”。东厢房是朱自清父母及两个女儿的卧室。提起他的父亲,不由得让人想起朱自清的那篇著名散文《背影》。1917年冬,他的祖母去世,他随父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与父亲同车至浦口车站分手。《背影》写的就是那次分别时的情景,那胖胖的身子穿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的背影,时常浮现在作者眼前,不由得生出对父亲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恩之情。

  如果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美文的话,那么,《背影》就是散文中的极品了。《荷塘月色》多少有些做作,而《背影》全是口语化写作,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散文家林非说:“《背影》用朴素和流畅的文字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情感,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点,肯定就会长久地打动读者的心弦。”

  西厢房是朱自清庶母的卧室,南房三间分别是儿子和佣人住处。正室开有后门,后院是后来建成的朱自清资料陈列馆,馆内设有朱自清塑像、朱自清生平资料图片展板及部分朱自清的著作。

  朱自清曾为他的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扬州中学)写过一首校歌:“浩浩乎长江之涛,蜀岗之云,佳气蔚八中。人格健全,学术健全,相期自治与自动。欲求身乎试豪雄,体育须兼重。人才教育今辉煌,努力我八中。”他提倡人格健全,而且身体力行。他原名自华,取自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了洁身自好,勉励自己不与他人同流合污,遂改名自清。

  尽管我的书斋里藏有各种版本的朱自清著作,趁这次寻访朱自清故居之机,我还是从那里购买了一册2002年1月华夏版口袋本《荷塘月色》,并请工作人员盖上了“朱自清故居”纪念章。离开时,在朱自清故居门口拍了一张照片,把朱自清故居永远地摄进了我的记忆里。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阿 滢 编辑: 沈正禹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