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感受写作

2007年01月05日 20:05 来源: 桐乡新闻网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记忆中,11年前我斗胆参与征文活动而作文。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同事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桐乡文艺》杂志,其上登有一则消息:“纪念茅盾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征文活动的通知”,出于对家乡名人的崇高敬意,我才动起了自己那支近乎“生锈”的笔,把真实的感受用方格稿纸毕工毕整地誊抄好,取篇名为“敬仰家乡名人”,小心翼翼地寄往《桐乡文艺》编辑部。至于有去有回,还是石沉大海,没闲顾及。

  不知时隔多久,桐乡市文化馆给我寄来了一本《桐乡文艺》(1996夏刊),翻至目录一看,才知内有我的“大作”。于是,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连续读了数遍,惟怕漏掉一个标点符号。这是我生平以来第一次将自己亲手之作变成印刷字发表,文章虽然不长,也不怎么华丽,但其鼓人自进的作用却不应低估。说实在,这件事给了我难以言表的精神支柱。

  自那以后,只要有空,有感兴趣的题材可以写一写时,我便乐于笔耕一番,不为别的,只为了“积累或创造”一定的精神粮草,以便万一遇到荒年“饥饿”时救急之用。就这样,《作案手段与武打侦破片》、《读书使人进步》、《公务员要做先进文化的表率》、《对乡镇科协工作实效的思考》等文先后在《嘉兴青年》、《桐乡报》、《浙江科协》等报刊上发表。虽然大多是一些“豆腐干”文章,但收到样刊时,却总是难以掩饰内心溢于外表的喜悦神态。

  向省一级刊物初次投稿时,心里更是没底,完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因为编读互不了解,又是省一级刊物,数千字的稿子,能采用吗?想想。既然已花了心血创作,就一定要试一试。春天里的构思和取材,夏天里的撰写和投递,事隔一年之久才收到从省城寄来的《浙江科协》样刊(2003年第3期)。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公务及私务的处理,曾投过一些什么稿子,连自己也记不清。因此,称样刊为“意外的收获”,我想一点也不为过。

  第二次,第三次在省级期刊发表文章时,心情平淡了许多,虽然喜悦的心情不容置疑,但这种兴奋没有初次时来得强烈,来得持久。

  每当收到样刊,首当其冲,便是找到自己的作品,过目为快,一来孤芳自赏一番,二来看看哪些方面作了改动和提炼。

  尽管见于报刊的文章只有几十篇,篇幅也不大,文章少者仅百字,多者才二三千,但均是有感而作,每一篇文章都是当时心灵感悟和心情释放,都是经过反复提炼,辛勤劳作而长成的“果子”。

  回想起学生时代写作文,一没生活经验,二没工作体验,三没足够阅历,四没个性语言。总觉得那时候不管写什么类型的文章,都免不了有一种“硬地掘鳝”的尴尬。比照过去,我越来越体会到现在才有点像是真正写作的味道,也就是没有任何范本,全凭一纸一笔一心所为。假如参照甲本,总会受到他人框框的局限,难以体现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这正应了“文如其人,词为心生”。

  虽然有文章被采用,其乐无穷,但绝不免强自己,不刻意追求刊登数量、篇幅以及报刊等级和权威的高低。我总结一句话:有感为之,无感不为。

所属专题:
来源: 桐乡新闻网 作者: 钱永琪 编辑: 沈国香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