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费建文在桐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2007年01月03日 20:55 来源: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和谐桐乡

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桐乡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费建文
(2006年12月26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桐乡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桐乡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桐乡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体会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桐乡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较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四年。在省委和嘉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主题,深入实施“四大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26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3.8%;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7.1亿元,年均增长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年均增长24.5%。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工业总产值可望突破9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接近500亿元,是2002年的2.8倍。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工业生产性投入累计完成227亿元。名牌战略有效推进,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4个、省级名牌20个。科技实力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和省科技强市。第三产业更加繁荣,乌镇入选“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濮院羊毛衫市场成为“中国大型品牌市场”,崇福皮毛市场影响日益扩大,鞋业皮革城等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建筑业、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日益发展,2006年预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亿元。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完成土地整理40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06年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16亿元。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四年来,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1.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3亿美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6%、36%,引进市外内资43.5亿元。“三部四块”工业布局基本形成,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高,一批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特材料等项目落户桐乡。对外贸易较快发展,外经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城镇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金融服务不断拓展,金融规模日益扩大,金融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过去四年,是桐乡历史上城乡建设投入最多的四年,城市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累计投入突破60亿元。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旧城改造成效明显。世纪大道、绕城公路等相继开通,“三纵三横二环”的城市主干道体系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6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建成区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市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6平方米。着眼城乡统筹,调整修编市域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一主三副”的市域发展格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桐德公路、嘉湖公路等建成通车,沪杭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东宗线航道一期改造工程顺利完成,运河水厂一期、垃圾发电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运行;城乡区域供水行政村覆盖面和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率均达到80%以上,公交通村率达到95%;疏浚河道1079公里,农村危桥改造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建设顺利实施,已建省级示范村13个、整治村102个。

  ——和谐发展初见成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7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就业再就业政策全面落实,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84万个,培训农民6万多人次,实现农民转移就业1万多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一轮教育布点调整基本到位,“以市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初升高比率比四年前提高了9.35个百分点。公共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环境保护不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广电、档案、史志、统计、残联等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得到重视,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加强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公共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取得了抗击非典、霍乱等工作的全面胜利。切实加强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安居工程”,开展农村扶贫建房,做好三峡移民安置工作,有效保持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成为省首批“平安县市”。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取得新成效,被评为全国“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继续实施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基层民主建设有序推进。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连续四次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去年以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员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认真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重后备干部培养,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抓好企业经营者、科技人才和党政干部三支队伍的建设,人才工作有了新拓展。以“三级联创”、“先锋工程”和“壮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非公企业、社区和村级党建工作新路子,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有效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高度重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扎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对台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工、青、妇、科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四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应该归功于中共浙江省委和嘉兴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归功于广大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桐乡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为桐乡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四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主题。四年来,我们主动顺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积极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主题,积极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带动、城市化、科教兴市”四大战略,形成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局面。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发展优势,走具有桐乡特色的发展之路。面对发展要求的不断提升,市委始终遵循和把握客观规律,把中央决策、上级部署与桐乡实际结合起来,破解发展难题,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发展优势。突出工业立市主线,依托块状经济优势,构建了“三部四块”工业平台,开发区、重点工业区、镇乡工业功能区布局更趋合理,形成了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利用产业和市场基础,推进产业与市场的互动发展。着眼长远,坚持一手抓新兴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壮大提升,一手抓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的淘汰压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必须坚持执政为民,把发展为了人民、惠泽人民的理念贯穿始终。四年来,我们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了人民群众收入的较快增长和生产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构建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坚持统筹理念,在加速城市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发展;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为民、惠民的有机统一。

  ——必须坚持团结鼓劲,大力营造合心合力求发展的良好氛围。四年来,我们致力于营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工作氛围,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基础。市委始终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和改进对重大事务的领导,集中精力抓大事、抓方向、抓全局,把全市上下的注意力凝聚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上来,引导和推动各方围绕发展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各级党员干部珍惜机遇、奋发有为,一切围绕中心转,一切围绕发展干。全市上下呈现出干群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推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年的发展令人鼓舞、振奋人心,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桐乡仍处在进一步“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发展阶段,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企业带动能力偏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还很重;城市功能完善和服务业壮大提升有待进一步加快;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安全生产仍面临较大压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机制有待进一步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比较艰巨;机关效能和服务环境尚需改进,执政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存在的问题,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未来五年,是桐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综观发展大势,今后五年,既是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五年,又是充满挑战、竞争激烈的五年。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继续向长三角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加快建设,杭州大都市战略东扩,以及申嘉湖杭高速、钱江通道连接线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实施,将为我们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面临的压力和冲击也将更大、更直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宏观政策的长期取向和发展理念的转变提升,将使用地指标、资源供给、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区域竞争更为激烈;桐乡自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工作相当艰巨。立足新阶段,顺应新形势,我们既面临着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的内在需求,又面临着统筹城乡发展的更高要求;既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的艰巨任务,又面临着适应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课题。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更要规避风险,化解矛盾,攻坚克难,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主题,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带动、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把桐乡建设成为长三角的经济强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市、和谐发展的文明新市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削减;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明显加强,市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五年努力,力争综合实力保持嘉兴领先,实现百强进位。要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工作的总要求是:“突出工业主线,注重统筹发展,建设和谐桐乡”。

  突出工业主线就是要继续把“工业立市”作为发展的第一方略,全力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加快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实力,通过新型工业化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共进,着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注重统筹发展就是要全面统筹、整体推进,以新型工业化提升竞争能力,以新型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以三次产业互动发展壮大综合实力,以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协调共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将桐乡的发展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建设和谐桐乡就是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担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领导责任,维护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构建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在今后五年的实践中,要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开创加快发展新局面

  按照“优农、强工、兴商”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特色,努力壮大经济综合实力。

  调优工业结构,做强做大工业经济。突出工业立市主线,着力提升产业层次,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结合我市产业布局的实际,化纤产业要拓展产业链,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提高差别化率;毛衫、皮草、家纺布艺等产业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打造集群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使我市的产业集群优势更加明显、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更加完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更加突出。积极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巨石集团,加快建设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基地;开发区要有选择地吸引国内外关键性企业落户,加速形成精密机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市逐步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兴特色产业为支撑、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先进制造业格局。努力培育富有活力的企业组织体系。龙头企业是区域经济壮大实力的稳定剂,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催化剂。要继续扶优扶强,加快企业梯度培育,鼓励企业提档升级,重点培育壮大集群产业的排头兵,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力争形成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利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130家以上。充实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贷款担保资金,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广大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净增规模企业800家以上。营造良好投资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引导各类人员大胆创业、兴办实业。继续加大项目投入。坚持借力发展与内部挖潜两手抓、两手硬,以集约发展为方向,切实引导企业优化投资结构。强化项目带动机制,完善项目推进办法,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的有效产出。认真落实扶持措施,鼓励并推进各类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力争五年工业生产性投入总量突破350亿元。

  着力加速开放进程,进一步提升外向型经济。坚持内外并举、量质并重,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力争挤进全省十强。转变招商理念,切实从政策主导向服务主导转变,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提高引资质量,积极发挥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注重引进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环境污染小的重大项目。拓展招商领域,加大基础设施、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引资力度。推进对内开放合作,积极接轨、主动融入上海、杭州都市圈,利用上海世博会、杭州城市转型的有利时机,接受优质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业。优化一般贸易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顺应进出口促进政策变化,鼓励企业进口先进设备和紧缺资源,扩大自主品牌商品和优势传统产业产品出口,提高外贸出口效益。

  突出旅游和市场两大重点,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跨越。突出服务业与工业互动、与城市建设联动,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乌镇景区深度开发,推动乌镇由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旅游和高端会议接待转变,巩固和提升乌镇旅游在国内外的地位。借助和发挥乌镇旅游优势,进一步整合市场购物、农业观光以及宗教、工业等特色旅游,努力形成多元化旅游发展格局。完善旅游配套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优化旅游环境。立足产业与市场互动,强化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的配套,按照建设“国际毛针织服装产销研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皮毛生产基地、集散中心”的目标定位,全面完成濮院羊毛衫市场、崇福皮毛市场升级改造,推进业态创新,吸纳知名品牌,扩大对外贸易,强化辐射功能。加强专业市场规划建设,积极培育鞋业皮革城、蚕丝品家纺市场等新兴专业市场。加快传统商贸转型,发展农村连锁超市,建设便民商业设施,打造专业特色街区。依托特色产业和运河、公路区位优势,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和吸引异地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推动信息通讯、会展会务、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

  围绕农民增收,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都市型效益农业发展为方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确保粮食安全,稳定蚕桑面积,控制畜禽规模,调优水产养殖,提升蔬果品质,拓展花卉苗木,培育一批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规模经营面积,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做好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质量体系,积极打造品牌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努力建设长三角优质农产品基地。

  (二)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构筑四大支撑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提升园区功能,构筑产业集聚支撑体系。按照重点建设“三部四块”,发展提升镇乡工业功能区的思路,“三部四块”要突出开发重点和产业特色,加大投入力度,增强集聚功能。经济开发区要完善配套功能,加快产业成形,努力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外商投资样板区、可持续发展新城区;濮院毛衫城要完善开发体制,加快产业升级,建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针织特色产业集聚区;崇福工业区要加快中国皮草城开发建设,集聚皮草生产经营企业,提升皮草产业发展水平;洲泉工业区要以化纤、鞋业为特色,做大平台规模,提升建设水平,增强辐射功能。其他镇乡工业功能区要挖掘优势,整合资源,完善配套,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

  实施“三自”创新,构筑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自我创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风险投资、招揽科研人才,实施创新型技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产学研合作实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发展品牌经济,鼓励企业参与制订行业技术标准,推动加工变创造、贴牌变创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创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50个。

  强化招才引智,构筑人才资源支撑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招才引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人才管理服务和开发模式,扩大高层次人才比重,注重引进紧缺人才。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和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在鼓励全民创业的同时,吸引各类优秀科技人才来桐创新创业。着眼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加大适用型人才引进、培养、培训力度,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集约利用资源,构筑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抓紧修编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力度,盘活存量闲置土地,逐步提高单位面积建设用地的产出水平。坚持开发节约并重,鼓励和提倡节约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广资源节约、资源替代技术,引导企业节能、节水、降耗,走节约型增长之路,建设节约型城市。加快实施《桐乡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从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清洁生产和环境质量认证,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功能区建设。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排污总量,禁止新建高污染项目,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快推进区域集中治污,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

  (三)大力推进城乡统筹,营造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市化,增强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到2011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将城乡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全面提升规划,引领城乡发展。坚持走布局集中、城镇集聚、用地集约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注重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以规划引领城乡发展。按照市域总体规划,推进各项专业规划全覆盖。着力构建以梧桐、凤鸣、龙翔和濮院为中心城区,以崇福、洲泉、乌镇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城市发展格局。优化镇村布局,强化中心镇、小集镇和中心村建设,加快形成“生产现代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城市化”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做强做优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要增强城市功能,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全面融入新市区,成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型功能区。振东新区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推进项目建设步伐,强化商贸、公共服务功能,努力成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吸纳人口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濮院要按城市新区的定位,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市区路网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努力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加快东宗线二期建设,启动实施市区“清水工程”,打造桐城宜居环境。崇福、洲泉既要加快老镇区的改造步伐,更要依托产业和交通优势,拓展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品位,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集聚作用的中心城镇。乌镇要依托和服务旅游产业,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建设成为与乌镇景区相匹配、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城镇。其他镇乡要按照各自定位,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推进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市域天然气管网、太湖取水、尾水排江、输变电设施和城市防洪等工程实施,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理顺体制机制,加强城市管理。着眼城市和谐发展,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和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建设宜居城市。巩固扩大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生态市。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制,理顺条块关系,推进网络化、数字化管理,逐步建立起分工明确、权责相宜、协调有序的城市管理新机制。整合城市管理队伍资源,推动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加强社区建设,调动居民自主管理和社会组织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完善推进机制,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强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河道清淤力度,建设生态河道,开展植树造林,巩固城乡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城乡生活环境。引导农民向新村点集聚,探索农民生活用房与生产用房分离的建房方式,推进农村居住公寓化、社区化。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到2011年,力争建成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35个,整治村实现全覆盖。

  深化各项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继续加强公共财政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乡镇机构、财政体制、教育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深化企业改革,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大力发展、依法规范社会中介组织,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大力推进群众持续增收,推动共同富裕再上新台阶

  始终坚持把富裕群众作为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来抓,构建群众持续增收新机制,使群众整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拓展增收空间,多管齐下促共富。着力在鼓励创业、扩大就业、提升产业、发展物业上下功夫。继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转变,扶持发展城镇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经营性、资产性收入。加强城乡就业服务,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生产性收入,特别是纯农户的收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和使用制度改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持久受益。

  注重利益协调,完善保障促共富。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稳步实施“五险合征”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程度。稳步推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巩固和发展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大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增强造血功能,力争使80%以上的行政村年可支配收入超过30万元,努力实现村强民富。

  关心困难群体,扶贫帮困促共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事业,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发展,依法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做好农村扶贫建房工作,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完善低收入户长效帮扶机制,发展扶贫载体项目,着力帮助困难群众增收致富。

  (五)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新水平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文化名市建设,努力建设教育强市、卫生强市、体育强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市民知识技能。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优先增加公共教育投资,调整优化各类教育资源。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义务教育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学前教育,着力提高高中段教育水平,力争引进1所高等院校,努力形成“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特色鲜明”的教育格局。加大困难家庭学生帮扶力度,不断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条件,推动教育公平。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市民,建设学习型城市。

  切实加强文化名市建设,不断丰富市民精神生活。以建设文化名市为目标,着力培育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不断增强城市人文的凝聚力。重视保护文化遗存,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先进外来文化,努力培植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桐乡文化品牌。继续加大文化投入,新建一批城乡文化设施,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办好重大文化节庆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城乡群众的文化需求。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新闻广电事业和文艺创作,努力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

  积极发展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增强市民身体素质。以“人人享有健康”为目标,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培育发展体育产业,争创体育强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力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公平性;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卫生强市。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大力推进现代文明建设,提升和谐发展新境界

  坚持发展与和谐的有机统一,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创造活力,着力营造文明法治、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

  建设文明守信的桐乡。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现代文明素质。广泛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在致富农民的同时教育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强化公民诚信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造“诚信桐乡”。

  建设公平公正的桐乡。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坚持亲商服务与依法管理有机结合,强化政策法规宣传,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善待员工、安全生产、保护环境,努力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切实保障“新桐乡人”合法权益,引导他们积极履行应尽义务,促进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文化交融、和谐相处,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在协调利益关系、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民主法治的桐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政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以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为重点,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深入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市民法律素质。

  建设平安稳定的桐乡。以控制严重恶性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为目标,深化“平安桐乡”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进一步健全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遏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引导群众合法、合理、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强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对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党管武装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强化“双拥”和民兵预备役工作。

  三、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顺利完成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立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把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作为紧迫任务,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努力构建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真正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人民重托,走在发展前列。要矢志发展,坚持中心不动摇,科学发展不停步,抓住机遇快发展,创造条件求发展。要立志争先,敢于向高的攀,与强的比,面对竞争不服输,遇到困难不退却,自觉追求更新更高的发展目标。要勇于创新,大胆突破传统思维,敢于摒弃陈旧观念,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要合力发展,全市各级干部、各镇乡街道、各部门要自觉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合心、合力、合拍,努力形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提升能力、增强合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发展的实绩评价使用干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努力建设一支“务实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扩大民主为基本方向,加快建立制度管人、程序选人,民主开放、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要按照“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绩效考核,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干部管理体系。要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合力,突出知识结构互补、年龄结构梯次、专业结构配套,选准配强党政“一把手”,把加快发展有实绩、维护稳定有本事,敢于讲真话、敢于干实事、敢于负责任的优秀人才选入领导班子。要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把青年干部放到经济一线锻炼,放到艰苦岗位锤炼,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考察、磨炼成熟。一如既往做好老干部工作,政治上给予更多关心,生活上给予更多照顾,充分发挥他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落实“三真”要求,关爱基层干部。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积极探索基层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议大事、作决策,努力形成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注重科学思维,开阔思路,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三)立足强基固本、发挥作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以“凝聚、覆盖”为目标,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农村、社区、非公企业为重点,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加强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以发挥作用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发挥的新机制。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村级领导班子选配办法,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把那些政治上过得硬、发展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班子中去,使农村党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村级干部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重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深化村务、党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严格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深化社区党建共建机制,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理顺社区管理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覆盖全面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力度,形成体现党章要求、符合企业特点的党建工作新机制。改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深化党员分层分类管理和流动党员管理,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

  (四)立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干部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模范践行,在实践中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首要职责,到基层深入调研,到现场解决矛盾,急群众所急,办企业所需,用实际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开展从政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严肃查办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努力成为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模范。

  市委常委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注重调查研究,倾听各方意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着力营造实干创新的发展环境、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你追我赶的竞争环境,凝心聚力,合力兴市。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群众的贴心人、带头人、主心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建设和谐桐乡。

  同志们,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胜利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一个经济繁荣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桐乡而努力奋斗!

所属专题:
来源: 作者: 编辑: 沈国香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