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票证的变化

2006年10月08日 19:13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难得凑上一个周末,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老屋,虽说入了秋,天还是莫名其妙的热。晚饭后,四合院的叔伯婶嫂们照例端起竹椅板凳,围坐在石板天井里侃起了大山,聊起了往事。

  “我想请教一下当年凭票购物究竟是怎么样的?”我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心中的话题。

  “是啊,现代人只知道当时是凭票购物,但是真正有关票证的事,你知道多少?”

  我哑然了,的确,我只知道过去有凭票购物的历史,但究竟知道多少?确实心中无数。

  “请教、请教。”我忙凑了上去。

  95岁的邻居关通大伯摇晃着蒲扇,一副惟我独知的样子道出了一个数:“我粗略算过,光票证当时就有100多种……”此时,纳凉人群仿佛炸开了锅:“不可能,哪有这么多。”关通大妈忙打断了他的话头:“别胡扯,老糊涂了。”

  “不信?讲给你们听。”关通大伯一副心存不甘的样子并拉大了嗓门,“就拿粮票来说,具体数额不算,就有全国、本省流动粮票,就连每季度发放的居民粮票,就有本县的定额粮票,熟食券、粳米票、糯米票、面粉票,还有糖票、菜油票、副食品券、节日供应券等10多个品种。”经他这么一提,大家也仿佛来了精神,沉浸在回忆中。

  “当年每人每年只有一丈布票,我们三口之家要添置一顶蚊帐需要六丈布,硬是等了两年才做成。”我奶奶也凑上了话。

  “我当年在一家企业分管后勤,每年上面不定期分配一些票证,诸如手表票、缝纫机票、针织票、蚊帐票、棉絮票,甚至套鞋票等,但是这些票证真的使我们厂领导伤透脑筋,僧多粥少,只有靠抓阄来解决……”早已退休的老吴接上了话头。

  提起票证,卖了大半辈子豆制品的丁家大妈有些忿然:“当年每人每月分配24个字的豆制品票,刚好买两斤豆腐干或24块豆腐,每天打烊后,我还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把这蚕豆大小的豆制品票一张张地粘起来上交,真是费神费时。特别可怜的是那些年老忘事的老人,不知道把豆腐票遗忘在了哪里,整整一个月吃不上一块豆腐,当事后找到早已经过期了。”

  我一边听,一边在心中默默地记录着:煤油每人每月二两半,煤球每户铺底40斤,每人每月30斤,每人每月一斤肉票,过年过节才会有鱼票和节日票,粮票最贵时可卖三元一斤,最便宜时才一角一斤……,不知什么时候,我母亲已默默地把一叠购粮证和油票塞在我手中:“你想知道这些事,你拿着看看就知道了。”借着里屋射出的灯光,一张张桐乡县居民购粮证就在眼前,淡黄的薄牛皮纸印制的卡上面分别盖有从1987年至1992年的年代印章。

  还是关通大伯那洪钟般的声音:“过去是七票八票,文盲发跳,搞得人晕头转向,如今是一票一证,走遍神州,钞票加上身份证,哪里不能去,我看这就是建国以来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沈奇明 编辑: 沈国香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