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嘻哈声不时从市体育馆传出,带着好奇走进一看才知道,原来是一群小朋友正在化妆。“这个舞台妆一定要浓点,要夸张点,这样在灯光下才靓丽夺目。”一位阿姨刚跟孩子们说完,一阵欢乐的笑声又响起。
这是桐乡市“一村一韵”培育工程暨全市村级精品文艺团队展演活动现场。台上比台下显然更热闹了,来自全市各镇(街道)的13支村级业余文艺团队,正轮番演绎极富本土和民俗文化特色的节目。
演出中,许多年轻的面孔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或许,正是他们对传统技艺的虔诚和痴迷,才赋予了这些技艺更多的生命力。
小年轻舞起金龙腾飞
活动在欢腾喜气的舞龙《金龙腾飞》中拉开帷幕,队员们或挥舞,或跳高,11个年轻队员浑然一体,默契指数堪称完美。远远望去,仿佛金龙就在空中尽情跳舞,将欢乐播撒人间。
队员们表演得卖力,看台上的观众也看得兴奋,不时传来热情的叫好声。
舞龙是中国传统节日里必备的节目。张国伟所在的崇福镇舞龙队是该镇“民星艺术团”的民星队之一,一群热爱文艺的年轻村民和村干部,将栩栩如生的一条龙带出了崇福。
舞龙不像其他的表演,讲究的是耐力,看似时间不长的表演,消耗的体力却非常大,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毅力是坚持不下来的。张国伟告诉记者,他们南阳村的舞龙队真正组建起来虽不过一年半的时间,但表演已然颇有水平。“我们平时都有工作要做,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排练,但大家依然尽心尽力。”他说,为了表演好这个节目,他们还邀请了不少专业老师,进行反复学习和排演。
随着舞龙队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村民加入到队伍中。张国伟觉得,“一村一韵”的培育,让村里的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氛围更加浓厚,也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地了解。
如今,舞龙队四处表演,开始在崇福镇乃至桐乡小有名气,参加桐乡市和嘉兴市的比赛也是屡屡获奖。
6个孩子领衔《方天画戟》
由大麻镇光明村带来的非遗技艺《传承》被安排在第五个出场,从年仅14岁的演出者陈晟齐口中得知,这个表演还有另一个名字——《方天画戟》。
在雄壮的背景音乐中,老师傅提起一柄长近3米、重约50多斤的大方天画戟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舞起来,看似简单的一招一式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赢得阵阵喝彩声。在表演者有力地挥动中,这一个个方天画戟竟自如地游走在表演者的背部和手肘之间。更让人诧异的是,13人的表演队伍中,5人还是身材瘦小的学生。
演出者之一的光明村村民陈根华告诉记者,《方天画戟》是村里的一项传统节目,始于1977年,表演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都是本村的村民。就这样,传了一代又一代,《方天画戟》这一节目传承至今。如今,每到清明节,村里都会表演这一传统节目。
陈根华今年51岁,练方天画戟至今已有20年时间了。他说,如今队伍里年纪最大的是陈松泉,今年已72岁了,因年事已高,现在基本已不上台表演。为了将这一节目传承下去,表演队里也注入了新鲜血液——6名小少年。这6人中,年纪最小的仅10岁,但练方天画戟也有三四年了。陈晟齐说:“当初练方天画戟只是觉得好玩,练着练着还能锻炼身体,挺好的。”
问起本次表演道具的重量,陈根华说,重的50多斤,轻的也有20多斤。如此重的方天画戟竟能在小演员们的身体、手臂间旋转自如,可见这一表演拼的不光是体力,更是毅力。“农闲时节的节假日,我们会召集孩子们过来练习。这次表演之前,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集中训练。”陈根华说,“这是个体力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非遗技艺传承背后的艰辛和不易。
小朋友打出特色船拳
体育馆内“喝”声不断,又有一个武术节目船拳正在上演,25名小学生们英姿飒爽,动作整齐划一,一招一式架势十足。
小娃娃表演船拳自然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船拳表演者为何都是学生呢?原来,乌镇民合小学作为“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传承基地(船拳)”,专门聘请了孔瑞珍、孔建明等老拳师,教学生们打船拳。如今,老师傅的徒子徒孙已经遍地开花。
去年9月份才开始接触船拳的四年级学生戴梦瑶,打的船拳已经有模有样了。作为当天的表演队员,虽然第一次参加表演,戴梦瑶既幸福又兴奋,上台前小声嘀咕着给自己加油。
76岁的老拳师孔瑞珍看到娃娃们的紧张,就上前鼓励道:“打拳讲究的是出手有力,你们一定能打好的。”
果真,当天的现场表演非常顺利,观众的掌声不断响起,这让队员们表演的劲头更足了。
老师们告诉记者,民合小学创编了一套江南船拳武术操,开发船拳校本课程。2013年,学校更是全面实施江南船拳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进大课间活动,计划用2到3年时间将学校打造成江南船拳文化教育基地。
有了孩子们的加盟,乌镇镇的船拳文化风生水起,在乌镇、桐乡、嘉兴都小有名气。老拳师吴荣官作为乌镇东栅景区的专业表演者,在游人如织的景区上演着船拳的奥秘,偶尔也有“娃娃兵”在乌镇景区的江南拳船上一展身手,吸引着游人驻足观看。
打造村级特色文化品牌
当天,除了舞龙、舞方天画戟、打船拳之外,在桐乡市文化局主办的桐乡市“一村一韵”培育工程暨全市村级精品文艺团队展演活动上,扇子舞、江南丝竹、腰鼓舞、越剧、狮子舞、踩高跷等极具桐乡本地特色的传统节目也轮番上演。“桐乡市12个镇(街道)和振东新区的业余乡村文化团队用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为马年春节献上了一份文化大礼,确实精彩。”桐乡市文化馆馆长褚红斌表示,今后,市文化馆将以发放培育基金、下派文化辅导员、聘任团队督导等方式对这些文艺团队进行扶持,帮助他们挖掘当地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努力打造“一村一韵”的村级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我市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