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国内·国际新闻
 最近更新
  • 联合国报告称全球25亿人
  • 中国抗震救灾大型新闻图片
  • 国家公务员局五个内设机构
  • 北京“文化共享奥运行”活
  • 台风影响东南沿海 江南黄
  • 六大措施保“绿色通道”车
  • “鸟巢”试放礼花
    “鸟巢”试放礼花
    手机地铁票
    手机地铁票
    新发现的巨型星
    新发现的巨型星
    奥运安保演练
    奥运安保演练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引起强烈反响的"西藏今昔"展将延期落幕

      5月4日,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来到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正在这里举办的“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 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近11万名观众,2500多条留言……《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4月30日开展以来,在社会各界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应广大观众的要求,原定7月25日结束的展览,将继续举办,延期落幕。

      西藏曾经被认为是一个神秘的地区,它正经历着从极端落后的中世纪状况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巨变,但仍有不少人对此知之甚少。要了解这个地区的真实情况,还是要看事实,看西藏的历史,看西藏的今天。

      2个多月来,每天都有许多群众自发前往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正在这里举办的《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据民族文化宫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自开展以来,展览已接待近11万名国内外观众,其中由学校、部队、党政机关及民间机构组织的参观者约占四成,其余的都是自发前往的社会各界人士。

      展览分为“西藏历史与封建农奴制”和“日新月异的新西藏”两个部分。历史展厅再现了西藏从远古到和平解放前的历史发展脉络、西藏地方与祖国各历史时期的关系,以及农奴制度的黑暗与落后。在新西藏展厅,呈现给观众的是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的西藏社会和农牧民的新生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这面历史的镜子,用大量的珍贵史料,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走近历史原貌,走近一个真实的西藏。10万多名观众在西藏历史的长河里徜徉,回眸昨天,展望未来,接受了一次深刻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心灵洗礼。

      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者在观展时,激动地回忆起他的一段经历:“1956年,我们陪同陈毅同志护送中央政府给西藏的急需物品,由于路太难走,导致运输车辆漏油。陈毅同志为了不让在青海接应物品的西藏人士着急和担心,要求我们即使不停地灌油也要用最快的速度赶路,决不能让他们失望。他还说,只要是西藏人民的愿望,我们中央政府就一定会让他们实现的。”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展览还吸引了150个国家的1000多位外国朋友前来观展。在华留学的马来西亚女教师朵然说,此前虽对西藏有些了解,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丰富、直观。真实的历史、翔实的数据是讲述西藏故事最为有力的语言。

      参观结束后,很多人提笔留言表达强烈的内心感受,留言达2500多条。留言处前或长或短等候留言的队伍成了展厅一景。有不少观众建议延长展览时间,许多观众留言表示:这样的展览应该经常举办,以加强汉藏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亲近,毕竟去过西藏的人是少数。建议在北京设立常年展点作为教育基地,加强民族团结。

      文物和照片,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还有观众提出:如果热爱西藏,请看一看这个展览;如果对西藏不了解,也请看一看这个展览;如果对西藏有偏见,更应该去看一看这个展览。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了解还原真实。

      《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 谭浩 李菲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