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国内·国际新闻
 最近更新
  • 温家宝主持会议研究灾区群
  • 浙江赴台旅游首发团18日
  • 瓮安"县委书记大接访"活
  • 中俄等在安理会否决制裁津
  • 大陆赴台游首发团满载而归
  • 北京一架直升机坠毁驾驶员
  • 上路执勤
    上路执勤
    中国女排战胜日本队
    中国女排战胜日本队
    蓝天白云看鸟巢
    蓝天白云看鸟巢
    “孪生大丝瓜”
    “孪生大丝瓜”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北京申奥成功七周年:十六天践五千年之诺

     

           奥运离中国国人越来越近,6月下旬,奥运主要场馆——“鸟巢”因加紧调试灯光系统而停止外部的照明,但加紧开幕式排演的灯光却要亮到深夜。 中新社发 杨佐桓 摄

     

           “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七年前,北京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承诺打动了所有人。

     

           七年里,中国犹如地质运动中一座隆隆崛起的大山,释放的巨大能量让全球各地的人吃惊甚或疑惧。

     

           七年后,十六天之约且行且近,五千年之诺渐渐清晰。

     

           来到二00八,北京,中国的首都终将举办全球瞩目的奥运盛会;八月,来自列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将派出数以万计的记者。报道赛事之外,相当多记者将行走在中国首都的街巷、市井之间,从细节里构筑一个清晰的中国图像。

     

           世人有机会拿起放大镜,要看中国如何展示她的形象。

     

           传统的胡同、地道的小吃、飞舞的中国印、吉祥的中国结、金镶玉的奥运奖牌、高举的祥云火炬、俏皮的奥运福娃……中华文化古老的血脉,灵动地流淌其间。

     

           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政府和社会大力倡导杜绝随地吐痰、吸烟、乱丢垃圾、排队加塞,宣传奥运文明礼仪、剧院礼仪等常规,以图改变市民一些千百年来的陋习。

     

           还能看到,异形建筑的拔地而起,天安门广场西边的“巨蛋”、中轴线北端宏大的“鸟巢”和梦幻的“水立方”,以及即将落成的央视大楼,一切想像和未曾想像的,都以各种形象冲击人们的审美,带来观念的突破。

     

           在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金元浦看来,“还世界五千年”意味着中国人为人类所创造的这份世界文明遗产,应当是每一个世界公民都有权享有。

     

           五千年之诺,让奥运圣火经过了希腊、埃及、罗马、拜占庭、美索布达米亚、波斯、印度和中国;圣火在中国穿过长江黄河、登上长城,在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传递,火炬手人数超过二万人,创历届奥运会火炬手数量之最;途经的城市,民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迎接圣火。火炬传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达到一个完美的高度。

     

           五千年之诺,让中国以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受来自异域的各种文明。在不遗余力走出国门之际,中华文化与异域文明在中国大地上亦不断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法国文化年”让北京正阳门披上红白蓝的光影外衣,“俄罗斯年” 又掀起一股浓浓的怀旧情调;当图兰朵首度开腔在国家大剧院演唱《第一滴眼泪》,这位中国版公主得到了包括普契尼基金会在内的西方观众的认可……

     

           以展示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为目标的奥运会开幕式,到底将以何种形式进行?目前仍是头号机密。总导演张艺谋目前所能说的也只是“我们要表达的是‘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和你们是一家人’,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这里得到一个感性的、人性的解释”。但是,有他浸淫于色彩的得心应手,有创意团队“印象”系列的惊世骇俗,国人有理由相信,五千年之诺,从这里进入高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元浦认为,中国文化是人类童年时期由中国人所创造的人类文明不可再造的一个高峰。

     

           “对于我们来讲,举办奥运会是和世界文化交融互汇的一个过程,让大家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相互碰撞、相互寻找共同认可的东西。”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应妮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