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国内·国际新闻
 最近更新
  • 12名中国公民在韩国冷库
  • 民调显示奥巴马领先希拉里
  • 军工集团首次进入央企千亿
  • 闵恩泽吴征镒获2007国
  • 奥运会开幕式首次带妆彩排
  • 浙江确立14个传统节日标
  • “万鸟投林”奇观
    “万鸟投林”奇观
    盖茨背着“吉他”演讲
    盖茨背着“吉他”演讲
    “中华表王”亮相济南
    “中华表王”亮相济南
    韩冷库爆炸40人死亡
    韩冷库爆炸40人死亡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改革开放就是“还人以利益”

           应广州市委宣传部的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日前来穗讲学,其间,他就读者关心的一些理论问题向本报谈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今后方向 

           记者: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七大报告》的核心词。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王长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历来是党建的重要问题,说到底,就是“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党前进”的问题。《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照我的体会,十七大强调这个概念,是在用新的理论武装全党,涉及思想理论建设的问题,有极强的针对性。 

           改革开放30年,我们如何走过?中国是个大国,不可能像有些小国那样,仅仅采用了一项新政策,整个国家就天翻地覆——对中国来说,这样做震动太大、风险太大。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往前走一走,回头看一看,总结一下,反思一下,辨认一下方向,然后继续往前走。这样的走法非常稳重,非常符合我们的国情。十七大也是如此,总结和反思了过去五年“到底走得如何”——甚至对整个改革开放进行了反思,非常准确。 

           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遇到的都是深层次的问题、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出现了一系列对“改革”自身的评价,其中,就有否定改革开放的意见。这些意见有两大特点:一、对“社会主义的旗帜”产生怀疑。二、由于中国存在贫富悬殊、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于是便全盘否定改革开放。 

           面对上述对改革的不当评价,我们不能搞“大批判”,而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作为头等重要的事业。《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做出了我们的政治宣誓:既不走西方的道路,也不走以前的老路,我们要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坚定不移地走!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不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出路。这不仅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态度,给全党明确了方向。 

           计划经济式的思维模式“阴魂未散” 

           记者: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都已经30年了,为什么还会有这种声音? 

           王长江: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长期束缚我们头脑的苏联计划经济式的思维模式,对我们还有着强劲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 

           都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事实上,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有所影响,但在当时还只是众多思想中的一个流派而已。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俄国的成功经验在中国才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是,时隔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回头反思这个问题时,就会理性地发现:十月革命固然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它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并非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那是“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那是被苏联人“嚼过的馍”。大人嚼过的馍,婴儿吃起来当然好消化一些,但带有强烈的大人的味道。这其中,就包括对整个“社会主义”的理解。 

           改革开放成功在转变了“动力机制” 

           记者: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动力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王长江: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因为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不可协调。可是,这对矛盾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具体机理何在呢?按照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理解,把它理解成为“利益冲突”,保护私有财产就是保护私人利益,就必然导致人们对资源和利益的掠夺,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资源与利益却是有限的;当这种争夺发生在阶级之间时,就有了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必然导致阶级冲突,阶级冲突必然导致危机,危机必然导致革命,革命必然导致代替。 

           社会主义如何避免这种前景?——苏联想到的办法是“计划经济”。现在看来,这种模式设计得固然好,但有很大的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动力”。干多点干少点,干好点干坏点,甚至干与不干,对个人来说,都没什么区别。所以,计划经济下,国家总是在不停地找动力,找精神动力:“工人不要小看了一颗螺丝钉,螺丝钉是人类解放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激励,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大,邓小平很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精神这个东西,对少数人可以,对多数人不行;短期内可以,长期不行。” 

           改革开放后,我们打开国门一看,发现自己又比别人落后了几十年,怎么办?——重新找动力,终于找到了改革开放。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它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还人以利益——承认人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本性,“既不姓社,也不姓资”,只是人的本性而已。利用人的本性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有了最原始的动力。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改革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交够了国家的,留够了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个人利益如何实现?——通过交换。工人用工业品换粮食,农民用粮食换工业品;多余的,换成人民币揣在手里。所以,不管我们主观上愿不愿意,只要我们把人对利益的追求作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就自然要发展到市场经济。这就是我们从“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走向“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的原因。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计划经济基础上的那套社会主义的学说,和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这套社会主义的理解,是大不相同的——无论是逻辑起点、逻辑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还是理论框架和理论阐述,以及结论,都大不相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是禁止个人追求利益;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是鼓励人们去追求合法利益。 

           不能用“完善的错误”批判“不完善的正确” 

           记者:计划经济理论的弊端如此地明显,为什么还有人要吹捧它呢? 

           王长江:尽管计划经济的那套理论已经很难解释现实,一联系实际,就显得落后。但是,就纯理论而言,它的理论框架、理论阐述和逻辑,有其自身的严密性,是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一些逻辑上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还不够清晰,仍在发展过程当中。于是,每当改革开放遇到难题,就总会有人自觉不自觉地用貌似完善的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批判还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了“开弓没有回头路”。《十七大报告》还指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组重大的根本性问题,是指导我们今天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的回答,并且回答了“什么是执政党、怎么建设执政党”。所以,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已经有了大体的理论框架,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这个框架,用它来武装全党,这是思想理论建设的艰巨任务。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张强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