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国内·国际新闻
 最近更新
  • 连战长子在台沿街助选时遭
  • 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开建两
  • 美国大选 奥巴马和赫卡比
  • 科学家发现婴儿行星 质量
  • 民调揭示2008中国公众
  • 中纪委明确"十个严禁"
  • 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练兵
    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练兵
    圣诞老人疯狂之举
    圣诞老人疯狂之举
    奥运巨幅"指甲画"亮相
    奥运巨幅"指甲画"亮
    世界各地举行焰火晚会
    世界各地举行焰火晚会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德专家预测:国际油价将突破每桶200美元

     

           1月2日,一名交易员在纽约商品交易所观望行情。受到投资者担心原油供应紧张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2日在历史上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图表:国际油价盘中突破100美元 新华社发
     

           国际油价在2008年伊始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令世界乍舌。德国《明镜周刊》3日引用德国经济研究机构DIW专家的话说,100美元仅仅是起点,200美元并不遥远。但也有美国能源专家的观点不尽相同,他们认为,美国经济的下滑将会导致能源需求下降。一些中国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从一些国家的经验看,国际市场油价上扬是坏事,也是好事,它给中国加大推行节能措施提供了机遇。

     

           油价将会增至200美元一桶?

     

           德国《明镜周刊》1月3日报道,德国五大经济研究机构之一的德国经济研究机构(DIW)的能源、运输和环境部主管克劳迪雅表示,虽然目前油价的上涨主要因为投机造成,但原油供应将会持续紧张。预计五年内,油价将达到150美元一桶,10年内甚至增长一倍至200美元一桶。“长期来看,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将持续紧张”,伦敦巴克莱资本国际分析师凯文也认为,“我们很难设想什么情况会阻止原油年均价格稳步上涨”。

     

           德国《世界报》3日引用方圆国际金融投资有限公司资深交易员查凯瑞的话说,“100美元只是个开始,2008年国际油价和黄金价格都将出现巨大波动”。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比利时富通银行的分析师克里斯,他说,“这是由简单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美国MM&A公司负责能源的副总裁诺曼对原油价格“持续上涨论”表示怀疑,他认为,未来三到五年石油的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这要取决于世界范围内的需求是否会持续上扬。“如果巴西、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持续上升,价格很可能直线上升。但另一方面,石油的实际价格也可能下降,因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会引起物价普遍升高。”大多对美国经济未来趋势持悲观看法的学者都有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如果经济下滑,油价也不大可能持续升高。

     

           油价上涨为推行节能提供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查道炯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油价上涨取决于两个结构性因素:一是美元持续贬值,二是剩余产能的制约导致使国际原油供应持续紧缺。这两点导致油价长期看来不会下跌。

     

           但第三个因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给外界造成的印象是中国未来对原油有巨大需求。这种需求使国际交易商放心大胆地囤积石油,而不担心没有销路。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从现在的10%左右降低到6%,那么油价很可能出现回落。如果中国开始征收燃油税,抑制经济过热增长,可能会给国际市场一个预警信号,从而降低交易商对投机的热情,缓解国际油价的上扬趋势。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从其他国家应对高油价的战略来看,油价上涨也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改变能源消耗的习惯提供了机遇。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丹麦、瑞典、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利用高油价的压力,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他们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一些中国专家也认为,对中国来说,现在最关键的不仅是要有促进节能的措施,更重要的是要借此机会,在民众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节约能源的社会风气。

    来源: 环球网 作者: 记者 邵京辉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