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大气的宋式宫灯造型,薄似蝉翼的绢纱上,各色浓墨重彩的花鸟鱼虫空灵剔透、栩栩如生。早就听说桐乡剔墨纱灯的大名。12月23日上午,近距离观赏剔墨纱灯传人傅海铭的作品,还是被这个省级非遗宝贝独树一帜的华贵气质深深震撼。
有资料记载:“历史上桐乡濮院迎灯,可与硖石灯会相媲美,其‘剔墨纱灯’造型美观,融绘画、雕刻于一炉。”明清时期,剔墨纱灯在桐乡濮院非常盛行。《濮院志》上记载:“剔墨纱灯吾镇独多。”
上世纪60年代,勤奋好学的傅海铭从恩师著名画家岳石尘那里传承了剔墨纱灯的制作工艺。1972年,他制作的剔墨纱灯画片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工艺美术展览。1987年傅海铭根据剔墨纱灯的历史照片,成功制作了一盏剔墨纱灯。2003年10月的南湖灯展中,傅海铭的剔墨纱灯被评为“中国一绝”。2007年6月,桐乡剔墨纱灯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傅海铭一直致力于剔墨纱灯工艺的研究和传承,他大胆将纱灯原先固定的造型改造成可以折叠折装的样式,便于携带运输的方式让剔墨纱灯可以走得更远。在灯帘的绘制上,傅海铭加大了画面的尺寸,同时将写意画融合进了工笔为主的画面中,让剔墨纱灯更显大气。
这段时间傅海铭正加紧赶制8盏定制的剔墨纱灯,曾经淡出人们视线的文化奇葩正散发着迷人的馨香。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