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鸿讲堂

好雨知时,当春乃发。

由中华书局和中共桐乡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全民公益讲座——“伯鸿讲堂(桐乡)”在2018年的春天里启动了。

陆费逵先生,字伯鸿,祖籍桐乡,中华书局创始人。为示缅仰,讲堂以其字名。

中华书局积百年厚重,名家迭出,海内驰闻,此次与创始人陆费逵先生家乡合作开坛,举出版界优质资源落地于风雅桐乡,实为桐城文化之盛事。

讲座所涉,内容涵盖时政经济,人文美学,诗词歌赋,科学修养等多类学科,由各界权威学者亲授。

讲座所期,旨在为大众构筑优秀文化的全阅读平台,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进文化精品的分享传播。

讲座所施,伯鸿讲堂(桐乡)每月第三个周末如期开讲。

第二十三期:大国崛起:春秋晋国的历史启示 发布时间:2020/06/10
刘勋 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嘉宾介绍>>
刘勋,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上海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学助理教授,上海国学新知传统文化学习中心创始理事。2009年回国后长期从事《左传》研究和普及工作,著有《春秋左传精读》,并在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发表春秋史文章多篇。

  刘勋:各位读者朋友下午好!我们今天给大家聊的事情其实跟我们去年是很有关系,我们去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在现在来说肯定是一个大国,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建国以后经历了崛起的过程。所以我觉得也是挺应景的,我们今天讲的东西是,两千多年前在中国同样发生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故事,这个大国是春秋时候的晋国,下面跟大家说说这个事情。

  首先我稍微介绍,因为可能我介绍觉得你学生物的对吧,你讲这个行不行?我跟大家说一下我个人的历史。我是从98年到08年确实是研究生物化学的,我是本科硕士博士都是生物化学。我没有上过一天的历史。然后,但是我业余一直在读,这个东西其实就是。09年到17年我回国以后没有接着做科研,而是开始给领导当秘书,这个转变就开始了,就在干行政。干行政就慢慢地理解了政治是怎么回事。后来在校长办公室做领导秘书,慢慢理解政治是怎么回事。过程中我也开始研读《左传》,在民间讲《左传》。到了17年就转正了,我就成了专业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你说你怎么做到的?反正它就做到了。我现在在上海科技大学做教授,我教的是文史,不是生物化学。

  我们现在进入正题。我们要慢慢地从现在这个时代2020年要回到春秋时代。我们复习一下高中历史。西周与东周,东周分两段,我们那时候这么背的。我们讲的就是东周的前面这一段,春秋时期,公元前700多年到公元前400多年。

  这个时候的天下是长什么样子呢?大家看到这个背后的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天下的这个四周,就到了春秋中期,比较稳定以后,四个大国,山东的齐国,山西的晋国,陕西的秦国,还有湖北的楚国四个大国,中间是中原,所谓的中原是一堆的什么鲁国、魏国、陈国、蔡国这样的中等的国家,还有很多小国,这个形势像现在的形势,有大国有小国。春秋这段历史不是特别的清楚,不像战国七雄很清楚,秦国把别的国家灭掉。春秋时候的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概我捋了一下,分四个这样的时期,至少春秋前期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迷茫期,就是西周灭亡了以后,周幽王被弄死以后,周平王带着周王室东迁到了河南洛阳,但是东迁以后完全丧失了管控天下的能力,天下诸侯想两件事:一个,没人管了真舒服真自由,我可以开始发展了,诸侯国开始发展。第二个,没人服务了也很麻烦,因为以前周王室提供很多公共产品给你的,现在这些事情都没人管了,比如说戎狄蛮夷来打华夏,以前是周王室把他们打怕的,现在没人怎么弄?在这个迷茫期,这些诸侯国慢慢就搞清楚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想要什么生活呢?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想那好诸侯国开始打,打出一个最厉害的统一天下,这是战国思维,这个时候离战国还有好几百年,那时候天下的国家不想打仗,他当时想的什么,是想继续过有周王室的这种好日子,有周王室就有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管着这个天下的日子。于是他们在呼唤一个什么东西呢?负责任的大国出来能够管控天下的局势,他们也愿意向这个大国交会费,愿意听这个大国的,这个大国带着他们,这个大国就是我们说的霸主。霸字通伯,中国的排行里面,伯就是大哥,所以所谓的霸主就是大哥。一个好的大国带着一群小弟继续过好日子,这是当时的人们在迷茫期逐渐搞清楚了我们想要一种这样的生活。

  接下来就是谁来当这个大哥的问题,这是所谓的探索期。探索期出来了两个国家。就是一个是齐国,一个是这个郑国,两个国家开始想要谋求开始管控天下的局势。当时就是齐国郑国都在小霸,这两个国家当时关系还很好。他们是就像G2共治天下这个感觉。但是这个局面没有持续很久,郑国后来陷入了20多年的内乱,然后郑国就退出了当大哥的行列,就剩下了齐国。齐国继续努力,在齐桓公的时候他成了天下人公认的大哥,大家都认他做大哥。这就是所谓的春秋前期第三个新常态出来了。但是齐桓公一死,齐国又陷入了内乱,然后中原又重新开始争谁是这个大哥。

  最后呢是山西的晋国,晋文公他在城濮之战中间打败了湖北的楚国,他成了第二任的霸主。但是晋国称霸跟齐国称霸不同,齐国只称了齐桓公一代的霸,之后再没当过霸主。但是晋国不是,晋国称霸一百多年都是中原霸主。所以我们现在探讨下来,这个晋文公他做了些什么能够让这个霸业延续一百多年?

  这里就牵涉到我们这里说到春秋时期的前期的这个关键词。我们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春秋前期在国际层面的关键词就是称霸,这我们就不展开说了。而国内的关键词,你为什么能称霸?是因为齐国和晋国都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改革。所以是国内的关键词就是改革。所以我们今天的这个主题逐渐地收拢收拢,就收拢在我们要探讨一下这个晋国都做了哪些改革,能够让它不仅成为霸主,而且能够持续地称霸。就是这个问题。

  我们就是我之前跟一个小学校长聊天,讲小孩的教育,大家肯定很关心,他说小孩教育很简单的,50%基因,还有呢,30%学习习惯,还有20%你的努力,就是你比别人努力,就这三个成分很简单。所以我们讲晋国为什么能称霸,我们首先要讲它的基因,它有称霸的基因。它这个称霸的基因,按我们的说法叫晋国人自己的说法说他们自己叫表里山河。我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表里山河。这就是晋国的地图,这里是太行山,这里是王屋山,这里是中条山,这里是黄河。那么晋国在哪呢?晋国在这儿,晋国的核心区就是这一块,这一块叫什么?叫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它的外面是黄河,这是晋国天然的护城河。它的里面是太行山系,是它天然的城墙。所以晋国的这个地理形势在当时来说是数一数二的。其实不是晋国意识到,第一个意识到它这儿好,谁意识到好?尧舜禹大家知道吗?唐尧的都城就在晋国的核心区。你们如果去临汾旅游,那边有一个遗址叫陶寺遗址,很多人认为它其实就是唐尧政权的政治核心区,所以这个地方很早就被人认为是风水宝地。这个风水宝地是从地理的角度讲。

  我们下面从另外一个角度,这是赵本山的一句话,啥家庭啊有矿啊?就是你想弄得好,必须要家里有矿,就容易弄得好。这张图我们现在讲的是周代,夏代的时候,全国的战略物资在哪里,然后怎么运到中央,运到当时的河南,这个黄色的点,看到,黄色的点就是铜,这个蓝色的星星就是盐。我们知道汉代讲经济的一篇文章叫《盐铁论》,先秦的时候是《盐铜论》。后来春秋四大国,齐国,齐国有什么?齐国有海盐,晒干了就能卖钱,就是这种东西,战略物资。楚国有铜,然而最厉害的就是这个山西的晋国,它既有盐又有铜。所以如果从资源的禀赋来说,山西就是晋国也是最好的,直到今天山西的资源禀赋也是很好的,就是煤。

  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这个国家的基因好,但是基因好的话这一片曾经诞生了很多国家,为什么这个国家称霸了呢?那你这一片凭什么是他?就牵涉到我们要讲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最后成为霸主的晋国是造反上台的,是造反派建立的政权。我们看看这个,在讲造反之前,我们先说一下,给大家稍微补充一点古代的文化常识。就是在周代它建立起的一个基本的政治制度叫做宗法制,相信南方有家族的,家里有大家族的比较理解这个东西,就是说继承,财富和权力的继承。宗法制里面是这样规定的,标准的宗法制。周王的嫡长子做下一任的周王,这一支叫王族是大宗,其他他的儿子或者分封出去做诸侯,或者在周王室的朝廷里面做卿大夫,这些其他的儿子是小宗。诸侯的嫡长子接着做下一任的诸侯,世袭君位。而其他的儿子在诸侯的朝廷上做卿大夫,这些人是小宗,这个是大宗。然后卿大夫的下一任的儿子接着做下一任的卿大夫,世袭官位。就是你爸爸是卿,你就能当卿,就这么简单。然后其他儿子在卿大夫的家里做家臣,这套体系感觉是不是很完美,每一个人生下来,你就知道你的位置在哪里,你就好好过,在你的坑里面按照你的方式好好过。但是到了晋国的时候就出了,在西周末年晋国就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是从给孩子起名字开始的,所以给孩子起名字是很大件事,特别重要,特别是这种政治性的家族。西周末年的时候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他就是仇人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记住这场仇恨,要报仇,所以太子就叫有仇。然后他的弟弟出生的时候,正好又打了一仗,叫千亩之战,晋国打赢了,所以这个爸爸按照同一个惯例给他的弟弟,给这个太子的弟弟起名叫做“成师”,就是军事行动取得成功,得胜,叫得胜。前面叫有仇,后面叫得胜。问题在于是太子叫有仇,弟弟叫得胜,听出问题没有?当时他们的官员就说太奇怪了,国君这样叫自己的孩子,我们都知道好的配偶叫做妃,有怨恨的配偶叫做仇,从古到今都知道,这是起名字的意思,你把太子叫做有仇,而弟弟叫得胜,这个名字里面就暗含了作乱的根源。其实大家能理解是为什么吗?是因为这个爸爸不太喜欢太子,喜欢二儿子。如果他真的喜欢太子,为什么一定要按这种规矩起名字呢?你换一个规矩不行吗?其实就是说,这种明眼人一下看出来这个家里面蕴含着作乱的根源。

  果然,因为他有这样一个东西,不光是这个师服这个大夫看出来了,当时晋穆侯的弟弟也看出来了,知道他哥不喜欢这个太子,喜欢这个,他们家里有问题,所以在晋穆侯一去世,他的弟弟叫殇叔就直接篡了权,然后把太子赶出去了,赶出了国,自己当了国君,就是晋穆侯的弟弟。但是太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拉起一支队伍后来杀回来把他叔叔给杀了,重新夺回了这个位子。所以这个太子还是很牛的,他夺回了这个位子。

  但是,这个夺回这个位子,这个太子就是我们说的晋文侯,不是晋文公,晋文侯还挺好,还能Hold得住。但是与此同时,他的弟弟在不断的积蓄自己的政治的资本和政治的声望,他弟弟一直想造反。然后呢等到这个晋文侯一去世,他的儿子晋昭侯不行,在晋昭侯的时候晋国就开始内乱,其实就是公子成师这一波人在要挟政府,要求分享权利。最后是什么结果呢?最后政府妥协说把国内的一个城市叫做曲沃分封给你做一个国中国,一国两治,就是这个晋国是一个制度,然后这个曲沃它就是一个国家,然后这个分封到这里的公子成师也就不再叫公子成师,后人叫他曲沃桓叔,他就是曲沃国的第一任国君。师服就出来说,接下去肯定会有问题。这个问题在哪?在于这个曲沃这个城市它虽然不是首都,但是它比首都还要大。为什么?因为曲沃是先前六任国君的首都,现在这个首都是刚刚搬过去没多久,所以曲沃其实比这个首都还要大,就把这个地方分封给了他的公子成师。那么而且这个桓叔是什么人呢?当时桓叔已经58岁了,58岁什么意思?政治家的黄金年龄,这个年龄,而且一直在收买人心,就所谓的好德。晋国的很多人都喜欢他,都觉得他应该当正式的晋国的国君。

  那接下来就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呢,就是这样一段历史,这上面这一根晋国的那支正脉,从晋穆侯、晋文侯、晋昭侯,正脉,下面一支就是曲沃的三代,曲沃桓叔、庄伯、武公,看到发生了什么?曲沃桓叔杀了晋昭侯,曲沃庄伯杀了晋孝侯,赶走了晋鄂侯,曲沃武公杀了晋哀侯,杀了晋小子侯,来一个杀一个,我看你有多少人可以让我杀,结果什么样?就是新继位的晋国国君年纪越来越小,还没来得及生孩子就被干掉了,孩子没来得及长大,婴儿的时候,爸爸就被干掉了。后面这一支实在撑不住了,周王室也说算了算了,你们就别撑了,就封了曲沃武公,把政权正式地交给曲沃武公,曲沃武公就是晋武公,就变成晋武公,他们就入继大统,曲沃这一支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经过67年不懈的奋斗,夺得了这个政权。

  现在就来了一个问题了,我们现在说这个东西,一般说这个事情叫曲沃篡晋,一个篡字就代表了春秋大义,意思就是说你这个是大逆不道的,是小宗夺大宗的权,这是错误的。但是你想夺权以后这新政权历史书怎么写,能给后代说我们是篡权的,我们是小宗篡大宗的权,我们把大宗全杀了,然后当上了国君吗?肯定不能这么说,那么是怎么说呢?是这样说的,这是在《史记》里面记载的。曲沃晋武公当了国君以后第二年就死了,大家可以理解这个事情,一个人在干一个伟大的事业的时候,你是提着一口气的,这个事干成了气泄了人马上就死了。后面就是他的儿子晋献公,晋献公回忆他的祖辈的丰功伟绩的时候这么说的,他说我的先君曲沃庄伯、曲沃武公,讨伐那个混乱的晋国,所以你就知道这个历史书是咋写的了,是这么写的。就是新的晋国公向后代讲先君功业的时候怎么讲,回避小宗吞灭大宗的恶名,不能讲这个逻辑,整个事情是什么事情呢?是一个昌明的新生的政权平定一个混乱的政权的动乱的正义的行动。那么这个定性的描述,我们就想起谁最早开始讲这个故事?周人,周人也是暴力推翻了商朝政权,而商朝是君,周人是臣。所以也提示我们,我们作为今天的现代人,我们是除了从传统的篡夺这个角度去理解,我们还可以从革命,从新生的角度理解这个曲沃,所谓篡晋,所以我一般叫曲沃代晋,曲沃国名义上属于晋国,正如周国名义上曾臣属于商王室,曲沃国通过桓叔、庄伯、武公三代的努力,颠覆了混乱的旧晋国,建立了新晋国,正如周人通过文王、武王三代的努力推翻了荒淫暴虐的商朝,商朝必须是荒淫暴虐的。非常重要,然后建立了周朝。其实这个中间的问题连孔子都知道,你们看《论语》,连孔子都说商朝的暴虐肯定不像我们今天读到的那么严重,你们自己看《论语》里面孔子是怎么说这段事情。在这67年这个曲沃试图要取代这个大宗的过程中间,它应该是采取了周朝得天命灭商类似的,曲沃得天命要灭晋为基调的这种革命叙事来论证自己的一系列的这些刺杀和军事活动的。而这种革命叙事,在曲沃干成了,革命成功了以后,这也就是新晋国的创业的史诗,就是这个东西。

  造反上来的这个曲沃政权,它跟一般的这种靠分封的和平上来的政权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不同在于,因为他们要造反,所以那种正常的人才是不会来他们这的。什么叫正常的人才?就是血统很好,背景很好的人是不会投靠他们的,因为他们是作乱的,是乱党。什么人会投靠他们?那种不拘一格的,有才能,但是在旧体制下面得不到发挥的人会去投靠他们。所以当时的曲沃,很可能像当年的周政权,还没有取得天下的周政权一样,不拘一格用人才。周公有一句俗话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说周公在吃饭的时候都要三次的停止吃饭,出去接见来投奔他的人才,就是求贤若渴,曲沃国也差不多。比如后面进到的晋武公的心腹的谋臣,都是非常杰出的,这就为后来晋献公从根本上改变宗法制,大量的用外人而不再用亲人奠定了基础,因为外人好用,外人比亲人好。第二个是曲沃公是造反上来的政权,造反上来的政权最知道谁是造反派,他有超强的洞察力去识别新的造反派,并且采取断然的措施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必须你要理解这个东西,你才能够理解,这个后面我们看到的晋献公采取了什么手段把反革命扼杀在摇篮里,那个手段是非常的残酷的。所以从国家竞争的角度来看,就是别的国家都是西周两三百年前分封的,然后逐渐地失去了当年刚开始分封的时候,开拓的时候的冲劲干劲,在长期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间逐渐的变得越来越懦弱,就是温水煮青蛙,逐渐的,其他这些老国家都不行了,而晋国是以67年二君并立,内乱不止为代价,从自己内部重新竞争上岗,上来了一个新的统治集团,这个旧的统治集团,很怂的统治集团被弄掉了,上来一个很厉害的,这个统治集团可以说他是志向远大,也可以说是野心勃勃,也可以说是思路开阔,也可以说是离经叛道,可以说是敢作敢为,也可以说是手段残忍,可以说他是任人唯贤,也可以说他是不顾亲情,不顾宗情。前面这些词我们今天处于改革开放的人喜欢用的词,后面就是历代儒家用的词,正统的思想用的词,就看你用什么词。所以等于是在周分封了晋国后三百多年进行了自我革命,实现了新生,而在其他的国家看来,晋国是个什么国家呢?是一个长期内乱的小国弱国,晋国就披着这个猪皮,别人以为他是一只猪,其实他是一只老虎,他就在重装了系统以后,披着表面上长期内乱后的小国弱国的伪装,走上了扩张、改革和崛起的道路。

  这个改革我们分几块来说,第一个改革就是我们说晋武公去世以后就是晋献公,就是晋献公时候的改革,晋献公时候的改革怎么弄的?是这么弄的。历史上怎么记载的?晋献公刚即位的时候十几岁,年轻人,别人也没看出来他有多狠。他的祖父辈和他的父亲辈的那些群公子,曲沃桓叔的儿子,就是祖父那一辈的,曲沃庄伯的儿子就是他父亲那一辈的,那些群公子,那些还活着的群公子对于这个晋献公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这些人都是靠血缘,宗法上我们是先君的儿子,我们自动就是这个国家的高官,这群人说小孩你懂什么,形成了威逼,然后晋献公觉得很麻烦,为什么?因为这个政权是造反上来的政权,搞不好这些群公子里就有一个想再次造反,把晋献公干掉自己再当国君的。造反上来的政权最开始初期意识形态是比较混乱的,所以怎么样能够肃反,能把这个事情平息下来。晋献公有个大臣叫士蒍,士蒍说这些群公子中有个最聪明的叫富子,只要能把富子搞掉,其他的群公子就好办了。晋献公说要不你试着弄弄这个事。于是士蒍就打入了群公子的团体,说他跟晋献公不合,被晋献公排斥,我投靠你们,就在群公子里面挑拨离间,最后让群公子把最聪明最有脑子的富子赶走了。然后士蒍又跟群公子继续地混在一起,然后又骗他们把另外两个还比较厉害的游氏之二子也给弄走了。然后士蒍告诉晋献公说差不多了,再过两年就可以收网了。怎么收网?这个士蒍让群公子把这些聪明的全部都,自己把聪明的干掉以后,他就说我们现在晋国的都城太破了,我们修一个新的都城,搞一个新城,弄好了先请你们住进去,于是修了一个新城叫聚,把这些群公子搬到那个城里面,冬天晋献公说最后一Part我来干,于是晋献公率领军队包围了这个城,把自己的那帮亲戚全杀了,自己爷爷辈的和爸爸辈的全部干掉,全杀光。然后杀光以后,你要是晋献公,你把你的亲人全杀了,下一步干嘛?加强安保,对吧?因为那你得罪了多少人,你要想想。所以二十六年春,士蒍马上就当上了建设部的部长,当上建设部部长以后,马上加高原有的旧都城的城墙,并且加高晋献公住的宫殿的宫墙。可以想象,从这个时候到晋献公去世,他一直是活在阴影里面的,他不知道哪天他杀掉的这些亲人中间的有一个小孩,怀着报仇的志向就会进来一刀把他捅死的。如果你长期处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你会不会变态?会变态,我们看这个变态的人后面是怎么做的。所以你听起来像改革吗?不像改革,像宫斗。我们接着往下听。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把他的先辈全杀光了,但他觉得自己的儿子没问题。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晋献公的家庭情况。所有的问题是什么呢?正妻不生孩子,这是最大的问题,中国到今天都是这个,正妻不生孩子很讨厌。他的正妻是贾国的女子,正妻没生孩子。你说再娶一个,再娶又不生怎么办?等得起吗?等不起,于是娶了他的爸爸验过货的一个好生养的女的,找了这么个女的,就是他爸爸的女人,爸爸的妾叫齐姜,赶紧把生孩子的事解决了,生了一男一女,一个好字。秦穆姫就是后来秦穆公的夫人,太子申生就是后来的,就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被钦定为太子的。生好了这两个以后,晋献公就没有传宗接代的焦虑了。大家也知道一旦没有焦虑以后,就好了。你看他后面还生了好多孩子,也都正常,开始太焦虑了。然后他跟大戎狐姫生了公子重耳,跟小戎子,这都是女的,生了公子夷吾,跟骊姫生了公子奚齐,跟骊姫的妹妹生了卓子,这是他们家的家庭情况。骊姫是怎么回事?你们可能有的人听说过骊姫,骊姫是骊戎这一支戎狄的国君的女儿,晋献公讨伐戎狄,灭了骊子,把她爸给杀了,因为看着骊姫长得很漂亮,就掳获了骊姫然后回来。这个骊姫进了宫以后非常地贴这个晋献公,就是往上扑的那种。虽然她爸爸被晋献公杀了,然后很快得到晋献公的宠幸,立为夫人。这个骊姫长什么样?大概长的像迪丽热巴差不多那种,因为中国古代的戎狄都是属于我们讲叫阿尔泰语系的民族,就跟华夏不是一个民族,长的又漂亮,又把晋献公伺候得没有话说,五星级,所以立为夫人,生奚齐。她的妹妹也很争气,生了卓子,还有备份。但是呢,这个奚齐还没有被立为太子,太子仍然是这个太子申生,就是这么个事情。所以其实,那你们说骊姫为什么这么贴这个晋献公?你们看宫斗剧看过的,肯定是要干嘛?这是要报仇啊。

  所以接下去我们就看她怎么逼死太子申生。太子申生是个很好的人。而这个,我们一般看宫斗剧看到小人进谗言是不是你都看出来是谗言,能被你看出来的是谗言吗?国君都是很有政治经验的,能被你看出来?你都看得出来人家听不出来?所以真正的谗言不是那样的,真正的谗言我们给大家来一段,打个样,让大家知道要进谗言怎么个进法的。这就是骊姫进的谗言。骊姫她自己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她关键有一个团队,她有一个军师叫做优施,就是搞音乐的,这个人很有才,但是在宫中因为背景太差不可能当官。于是这个人就反社会,他就后来跟骊姫形成了一个团队,他是先跟骊姫通奸的,听了这个词你就觉得更加狗血了,这奚齐是他的孩子吗?还是老王的孩子?所以这个事情就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之骊姫跟优施是通奸的。这个优施就教骊姫怎么实现她的理想,怎么把晋国搞得家破人亡。于是骊姫在晚上,晚上12点多,夜半了,为什么要夜半突然进谗言,大家都知道人在深夜的时候思想防线是最弱的,所以很多谈心节目,挽救自杀的人的节目都是在晚上,晚上人特别容易听得进去别人说话。她夜半突然开始哭,晋献公很心疼说你哭啥。她说我听说你的那个好儿子申生特别有仁德,而且很强势,就是想好好干,很强势,他很宽容,给民众很多的恩惠,对民众非常好。我就奇了怪了,他是太子,他什么也不用干就能当国君,他为什么要这么努力,一定是别有用心的。太子啊,你不用这么努力,为什么这么努力?如今,你知道他在说什么吗?他说您现在为什么不像以前那么励精图治,而政治上开始变得昏庸了呢?是因为您被我迷惑了,我是个狐狸精,你被我这个狐狸精迷惑了。有水平吗?这个谗言有水平吗?我会把你的国家搞乱的,所以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可能要对您采取强制措施。所以我觉得,您身体还这么健康,如果万一没得善终,这可怎么得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您看该怎么办,我给你出个主意,要不把我杀了,不要因为我这个女子造成你们晋国的内乱,可以吧?有水平了。晋献公傻吗?晋献公不傻,晋献公说我的儿子我清楚,他连对陌生的人民群众都那么好,他为什么会对他爸爸不好?这个问题是不是好问题?好问题。但是骊姫早就想好了。骊姫怎么说?他说我就怕这个。我没什么文化,我听了有文化人说,私人行仁德,爱自己的亲人叫做有仁德,为了国家那就是怎么样对国家有利就是算做仁德。所以做民众的君长的人没有私亲,民众就是他们的亲人。这个境界什么境界?共产党人很多都没达到这种境界,我也是共产党人,都没有达到把民众当自己亲人的境界。所以如果对民众有好处,而且百姓也没意见,那他还怕什么国君呢?所以如果他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缘故不敢再爱他的亲人,这些人民群众会觉得你为了我们的利益连你爸都敢弄死,你多好一人,人民群众会赞扬他的。而且就算你说他是杀了爸爸,他前面是做了这个恶事,但是后面他要是积几十年的德呢?人民群众是很健忘的,一定会忘掉这些东西,然后只记得他最后的好。就像清朝扬州十日,到康乾盛世谁还记得,照样康乾盛世。所以说,他用后面的这个做的好事来盖过前面做的事情。所以如果说,他做的事情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杀了这个国君让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好处,人民群众为什么要拦着他,那个人又不是我爸爸,是你爸爸,你杀了你爸爸对我们好,我为什么阻止你杀你爸呢?所以如果杀自己的亲人对别人没造成任何不好的影响,别人为什么要把他赶走?你想如果这个申生跟人民做了这样一场交易,人民拥护他,他帮人民杀掉这个昏君,做了这样一场交易,那么他的志向一定会得到推行,众人都会喜欢他,就怕他不杀他爸。如果到了这个程度,这个申生怎么不被这样的能够实现他的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然后的想法所迷惑。我知道他很爱您,但是这种迷惑是很难解释的。我怕您听不懂,我再给您打个比方,我把您比成商纣王,听着像进谗言吗?这不像很忠良的臣子进谏吗?我把您比作商纣王,假如说商纣王有个好儿子,先把商纣王杀了,不要彰显商纣王那些的罪恶,而说是商纣王讨伐东夷的时候英勇战死的,就这么传,消息就这么发。都是死,如果是这么死,商纣王就不会被一个外人周武王给杀,而且因为接位的是一个非常贤良的好儿子,商朝就不会灭亡,到了今天可能还是商朝呢?那你认为你读这个时候的历史书,你怎么知道商纣王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历史书上写的是商纣王是大好人,他后来英勇作战、战死,他的儿子继承他的遗志,继续把商朝治得很好。你能知道真相是什么吗?所以意思就是说你还别以为你儿子杀了你,至少在历史上会留个恶名,不会的,直接历史书重新写,不就完了。所以您想要不担心,您觉得您儿子好我都懂,您自己儿子您自己疼。但是如万一大难临头,您再来考虑这个事情恐怕就来不及了,我就是担心这个,我也不敢说,我也不敢问,所以我就只能哭。晋献公觉得她真的是为我着想,讲的道理,讲的都是忠言逆耳,逆耳忠言,他说那你说怎么办?骊姫这个时候还没有把真正的想法说出来,他还再继续刺激晋献公。他说这样您就当太上皇,直接退休,您把政权交给他。您儿子也不是坏人,他就是要这个政权,他要了这个政权能够改弦更张,把你以前的这个暴政都去掉,重新做好人。他得到他想要的就会放过您,因为您儿子本来是个好人,他想杀您也是为了人民群众好。而且您再想想,你们家族从曲沃桓叔以来,你们家族有谁爱过你们的亲人?这句话一出来,肯定晋献公那个就跳出来了对吧?但是她马上说,你不要认为我在骂你们家,我在夸你们家,正是因为你们不爱亲人,你们才能够干掉了你们的亲人,成立了新的政权,您正是因为不爱您的亲人,杀掉您所有的长辈,政权才得到稳定,这是你们国家能够长治久安的经验,光荣传统,这就是你们的传统,你们家就这样。意思说你儿子可是你的儿子,你不要看他平时那么仁爱,他血管里面留的是你们曲沃家的血,你们曲沃家可是不顾亲人的,你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晋献公被这样说服了,晋献公说那不行,我英明神武一辈子,我还没死就把政权交给他,不能叫武,我有个儿子都搞不定,不能叫威,如果我活着就把政权给别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第一个太上皇,如果他给了,是第一个太上皇,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诸侯会认为我疯了,所以诸侯都会跟我断绝关系。所以这样子做不行。你别管了,这个事情下面你别操心了,我会考虑一下怎么对付我儿子。骊姫心想这不行啊?不能让你琢磨,万一琢磨又觉得我儿子没那么坏,又琢磨回去了怎么办。这时候骊姫就是图穷匕首现了,这时候她说这样子,现在在我们的边境有一个戎狄,从早到晚一直在我们这个地方骚扰,骚扰我们的边境。我跟您出个主意,您就让这个太子申生去讨伐戎狄,这支东山皋落狄,而且要让他什么时候去?让他在寒冬腊月,条件最艰苦,最不可能打赢的时候去,为什么?如果他没打赢那些戎狄,他就是战败,战败就是有罪的,就可以用这个治他的罪,名正言顺的,你战败了;如果这么差的条件他都战胜了,就说明我前面说的那些都是真的,他已经非常得到民众的拥戴,民众愿意为他拼死地去战斗,那么您就知道我说的都是真的,那时候您再想办法去验。我先帮你验个货,看看您儿子到底是不是想造反。进了这个套,太子申生无论是战胜还是战败,都是死路一条的,大家看出来了。

  然后那么这次到底是战胜还是战败了?战胜了。为什么?因为太子申生完全知道骊姫要害死他。但是太子申生是一个非常守孝道的人,别人劝他,你为什么不跟你的父亲解释清楚,他说我的父亲现在离开了骊姫的照顾就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我不愿意让我老父亲最后这一段时间过得不好。我爸不是要我死吗?那我就去死就完事。于是他抱着必死的决心打戎狄,一旦这个主帅都不要命,下面的人肯定也不要命了,一群不要命的打戎狄,就把戎狄打败了,然后就胜利了。胜利了以后那就是什么样?就验证了骊姫的说法。这个太子申生早已经在收买人心,民众早已经就认他做主子了,所以最后这个骊姫再进了几轮谗言以后终于把太子申生给弄死了。弄死了太子申生以后还不算完,骊姫又进谗言说另外两个公子,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她说他们俩都知道这个太子申生谋反的事情,于是晋献公就派人去两位公子在的那个封地去刺杀他们,结果这两个人就都跑了。跑了就会有什么后果?就进一步地验证了骊姫的说法,他们果然心里有鬼,你心里没鬼,你跑什么。所以经过这个事情以后,他发现自己的亲儿子没有一个好东西,心彻底就洼凉洼凉。骊姫就提出一个建议,像这么杀人不是一个事,你们晋国要把它制度化,在太子申生畏罪自杀,公子重耳、夷吾畏罪潜逃之后,骊姫说服年老多疑的晋献公和群臣发了毒誓,从此在国内再不留群公子,什么意思?除开你钦定为太子的儿子可以留以外,其他的有顺位继承权的公子,前任国君或现任国君的儿子全部都要赶出国到别的国家去做客卿,不能留在国内,这就是晋国的一套,晋国特色的宗法制,把亲人全赶走。从此以后,晋国就没有了公族,就是国君的贴身的家族就没有了,只有一根独苗,家里只有一根独苗,其他人都赶到别的国家去,从根本上防止再有小宗灭大宗的事情,小宗没了,不存在什么小宗灭大宗。

  这个“不蓄公族”的政策就是我们说的改革,为什么?它标志着以无亲为特色的晋国特色的宗法制度正式地形成。更重要的是,它催生了以“尊贤尚功”为特色的晋国的任用人的制度。经典宗法制下面,高级官员都是怎么产生的?都是亲戚,就是现任国君的儿子或者是孙子,就像家族企业一样的。大舅子管钱的,二叔是管什么东西的,不管你有没有本事肯定在企业里面安排个工作,就是这样子的。但是因为晋献公他把所有的亲人全赶走,所以就留出了大量的空位置没人坐,那这些空位置给谁坐?既然亲人信不过,就只能用外人。用的外人是两类人:一类是虽然跟晋国国君有亲缘关系,但是他们在世的成员都已经是公孙或者公重孙,不可能继承君位,没有顺位继承权了,对现任国君不造成威胁,这种叫做远支公族,还有非公族,压根跟晋国国君没有亲缘关系,就是外人。那你想,这些人里面谁用谁不用,用什么标准?以前宗法制就是看谁跟你亲,谁的官大。既然不用按血缘用人了,那就只能用德才用人,就是你的德行你的能力你的才能。所以这样一来,当别的诸侯国的官僚体系基本上全是国君的亲系所把持的时候,晋国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制度,用的人全是有本事的外人,谁有本事谁上。而这个制度,就为晋国——这个制度比别的国家领先多少年呢?别的国家是到了战国时期变法的时候才开始用晋国这种制度,就是选贤举能,而不再用亲人,所以它比别的国家领先两百多年,这就是叫制度优势。所以年老的多疑的晋献公,心里有点变态的晋献公,在骊姫的为了报自己家的家仇的谗言蛊惑下制定了自断手足的极端的政策,却歪打正着地成为了晋国成就霸业的葵花宝典。就是那句话,欲炼神功,必先自宫,自宫了就好了。所以就在这个时候,别的国家都认为晋国是一个非常瞎搞的国家,完全就是大逆不道的国家,而实际上这个大逆不道的国家在这个时候已经在人才制度上比别的诸侯国领先了两百年。所以它焉能不称霸?

  第二个,这就是真实的改革,真正的改革不是像那么发个文件下面就部署,真实的改革是倒逼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倒逼的,逼出来这么个东西,对了。

  第二个是晋惠公的改革,我们说一下历史。晋献公去世以后,权臣里克、丕郑杀了骊姫的儿子和骊姫的妹妹的儿子。然后他们说我们来立国君不太公平,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大臣,你本来就是拥护这个,本来就是你的亲信。我们不公平,我们找谁来帮我们立国君呢?我们找秦穆公,就是晋国西边的秦国的国君秦穆公作为公正的第三方来帮我们立国君,立一个新君。秦穆公当时有两个候选人可以用,一个就是已经跑到了戎狄居住的地方的公子重耳,白狄在哪呢?就是今天的陕北。还有跑到梁国的公子夷吾,这两个人是候选人。那他用谁呢?他喜欢谁呢?他喜欢公子重耳,他先去找的公子重耳,现在有这么个机会,你爸死了,你们国内请我立国君,我想立你,你接不接受这个机会,你接不接受。你们会不会接受?如果是你们,你们接不接受?你们自己心里想想,你是公子重耳,你们面对这样一个东西?公子重耳的谋臣劝公子重耳不要接受,继续流亡,懂他为什么是这样吗?因为这个你是靠着外国势力立的,所以你一旦回国,外国势力立你,一定要有交换条件的,这种交换条件可不是给点钱那么简单,肯定是割地,在古代那就是要割地的,那就存在这个问题。你回国以后,回国想把位置坐稳,你能一上台就割地吗?别人说你是个卖国求荣的国君,可能你活不过三集就被国内的大臣干掉了。如果你不想被国内的大臣干掉,你回国反悔说我不割地,秦穆公我忘恩负义,你是这样做,你是可以得到国内人的支持,但是你得罪了秦穆公,所以怎么样都不好,这个机会是个烂桃花。所以公子重耳的谋臣就说咱们不要这个机会,咱们接着流浪,我们就不回国。而这个秦穆公的使者见公子夷吾,公子夷吾的谋臣劝公子夷吾抓住这个机会,说这种机会千载难逢,你这个时候请你回去你不回去,你什么时候能回得去,所以你就看公子夷吾是什么样子。公子夷吾出来见使者,拜了两次,退下来私下对使者说,我跟你说我们国内权臣里克已经答应接受我了,我呢已经答应给他一百万步长宽的汾阳的田地。丕郑,另外一个大权臣,也愿意支持我,我也愿意给他七十万步的田地。如果您再帮我?我就不管什么天命不天命,爱拼就会赢,没有什么天命的,爱拼就会赢。而且我这个流亡的人只要能回国,我哪里还敢说珍惜国内的土地呢?我知道您土地很多,秦国有的是土地,但是我还是想要献给您一些土地,为什么呢?不是说您土地少,而是当您到了晋国和秦国边境的时候不用换签证,您直接过去就行,因为这地方是您的,我就割地割给您。而且你看我们这些人,我们抱着这个套马的马具一路追着您马车扬起的灰尘在跑着说别走别走,我们还有东西要献给您,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不敢说送给您,您看不上这种东西,我们流亡的人,这东西您看不上,就算给您的左右当个喝茶的钱,那时候没有茶,给您的左右当点小费就这样。这个嘴脸是不是特别的恶心?就这种嘴脸。但凡是说话说得这么恶心的人,都不可靠。公子夷吾就回了晋国,就是晋惠公,晋惠公一上来干两件事,第一件事杀人,杀什么人?就是把里克给杀了,说晋国内乱都是他,然后就找理由把他杀了。为什么?因为他回国要是不杀里克,他就要履行跟里克签的那个合同,里克已经履行了他的合同义务了,就是我支持你,没有反对你。接下来晋惠公给他土地,晋惠公说我们要开拓一下思路。一个合同怎么样才能够不执行呢?一个是撕毁合同,还有一个把乙方干掉,是不是?这是一个选择,他就选择把乙方直接干掉,他不用履行这个合同,乙方不存在了,就把他干掉。而且也是怕里克再次作乱,迎回公子重耳。第三个为什么要干掉,因为他自己的谋臣也想当大官,他得空出位置来,不把里克干掉,自己的谋臣郤芮怎么办?第二件事就是赖账,他马上,另外那个权臣丕郑到秦国说,当年我们跟您是这么签的协议,说我只要回国,我就把黄河以西的土地献给您,我现在回国了,我知道我要开始履行我那一Part了,但是我们的大臣开始跟我搞,他说这个土地是先君的土地不是你的土地,你当时是流亡的公子,你没有权力签这个合同,这个合同没有经过形式审查是无效的,所以我们不敢执行这个无效的合同,不能擅自地把你根本没有权力处置的土地给秦国,我当然觉得很过意不去,我跟他们吵了好久,根本就吵不过他们,没有办法,所以告诉您不好意思,土地不能给了,赖账。其实他是吵了很久吗?根据《左传》的记载,后面怎么说?说国君曾经,当时秦穆公说,说这个晋惠公早上刚回国,下午就在秦晋边境开始筑墙,防备秦国,这才是他真实的面貌。

  这样子以后秦穆公想干什么?秦穆公当时的想法就想当下一个中原霸主,要当霸主大哥不是要把别的国家都干掉,而是让别人觉得你是好大哥,所以你要积累这个当大哥的这种资本。什么资本呢?他前面为什么要帮晋国立国君?为什么不趁晋国有内乱把它干掉?这就是积累霸主的资本,你只要认他做大哥,以后你的国家出了问题,他会帮你摆平你们国家的问题。这是大哥该干的事情。另一个事情什么?如果你这个小弟实在是不是个东西,那我这大哥也要能惩罚你这个小弟,恩威并施。所以秦穆公在积累了足够的理由之后,哪些理由?第一个是秦穆姫,秦穆姫就是秦穆公的夫人,也就是公子夷吾的姐姐。他姐姐说,我们的老爸他是瞎搞,说把所有的亲人全部赶走,这太变态了,现在我们爸已经死了,应该把我们的国家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应该把在国外流亡的群公子全召回来,你觉得晋惠公可能干这个事吗?绝对不可能,所以他没有召回来。他没召回来,得罪了他姐姐,他姐姐就不会再为他说好话了,他姐姐的老公秦穆公说我想干晋国你觉得行不行?你干吧,我也不喜欢我的弟弟,你把他弄死行了。晋惠公答应了要贿赂这些群臣,最后都背叛了,还杀人。而且晋惠公答应了要贿赂秦穆公土地,后面都没给。而且晋国饥荒的时候秦国救济他,秦国饥荒的时候晋国拒绝救济,秦穆公积攒了足够多的正义的理由之后,就讨伐晋国,然后就打赢了。打赢了以后抓了晋惠公回国,那你们现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晋惠公被抓了,他这个人在国内的人缘怎么样?是众叛亲离,还是有人不离不弃?是不离不弃。因为他一回国以后就反悔,说我是为我这个国家着想的,我的屁股现在坐在晋国君主的位置上,我不能够卖国求荣,坚决不能向秦国割地,所以有一大批的强硬派的卿大夫是支持他的。而正是因为这些人怂恿晋惠公跟秦穆公干,才导致了晋惠公被秦穆公抓走,所以这帮大夫就一直跟在秦国军队后面,一直跟。然后秦穆公看着有一点瘆人,说这群人怎么一直跟着我们。跟他们说,各位,你们不要这么难过,我带着他回去也是实践在你们晋国早就开始流传的说晋国会被秦国打败的那个妖梦,我不敢做得太过分的。晋国的大夫马上下拜叩了三个头说,您踩着后土,顶着皇天,皇天后土都已经听到了您说的话,我们在下风口可都听见了,您可不能说话不算话。这是要约束他。

  接下来晋惠公到了秦国,到了秦国以后,秦穆公最终他同意跟晋国讲和,因为他要做大哥,大哥什么意思?你错了我要惩罚你,你认错我要放过你,这才是大哥,不是把你灭掉。晋惠公就派他身边的那个随从,跟他流亡的大臣叫郤乞,让他回国告诉国内的一个最聪明的谋臣叫做吕甥,告诉吕甥说这样子,现在秦晋准备要谈判,谈的好,我能回来,现在我请你作为晋国的首席代表到秦国去谈判。但是这个吕甥心想我要现在这个样子,秦国把我们打败了,我们死了好多人,国内的贵族差不多死了一大片,这种情况下我到秦国谈判,手中没有筹码,我怎么跟他谈?秦国提什么要求,我们都得答应。那怎么样才能让手中有筹码?这个吕甥想好导演一出戏,就在没有国君的命令的情况下私自出了个主意,他要让自己手上有些筹码。于是吕甥告诉郤乞说,你出去把国内的贵族,就是国都里的贵族全部召集起来,你假传国君的命令说国君派你回来就这么个命令,说把国君现在手上还有的土地都赏给你们,而且告诉他们说,我就是国君,告诉他们说国君留给你们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个话,说我就算回国,我也已经是社稷的耻辱了,我没脸回国了,我就不回了,你们就好好辅佐我的儿子继续好好干吧,再见了,各位再见了,永别了。感人吧?很感人的。所以郤乞就按照吕甥的这个编排,就演了这么一出说国君叫我回来给大家捎个话,这次打败了,国君被抓了,国君说我现在自己觉得特别的丢人,特别没脸回来见你们,所以我就不回来了,我把我最后一道命令把我掌握的国家的土地赏给你们,你们好好辅佐我的儿子吧。这些人心想,国君为什么会被抓,就是我们怂恿你要你跟秦国对着干,现在你都觉得丢人,我们不是更丢人吗?我们怎么好意思接受你的土地呢?于是大家都很感动,于是大家就开始哭。就是说了这个话开始哭。但是一边哭一边还是接受了那个土地。中国人是这样的对吧,不行不行,这个使不得使不得,咱们中国人都懂,外国人不一定懂。一边哭一边接受了这个土地,这就是所谓的作爰田,就是把原来由国家直接控制的土地直接作为奖赏分给大臣,说你们打败了辛苦了。这么一分,分了土地以后大家哭得更厉害了,觉得国君,国君什么人?以前我们觉得国君还有点缺点,他本来说了要贿赂士大夫,回来以后背信弃义,没有给他土地,原来发现我们国君根本不是吝啬土地,你看他现在多么的慷慨,他心中装着我们所有卿大夫,唯独没有他自己,这焦裕禄啊,大家很感动,哭得不行。

  这时候吕甥也在贵族中间哭,然后抓住时机就起来喊口号。大家很激动的时候,有人出来喊口号,煽动效果很好的。吕甥说,我们国君自己的身家性命根本就不担心,心里想的都是我们这些人,这已经是最高级的恩惠了,你们各位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回报我们的国君?然后大家都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您说吧,我们该怎么做。然后吕甥说,我们应该这样做,我们应该发动全国总动员,把所有能当兵的人都征发起来当兵,来辅佐太子。诸侯听说我们虽然丢了个国君,但实际上又有了一个实际上的领导人,国内更加团结,军队打了败仗反而更多,这样子的话就会让别的国家不敢轻视我们,包括秦国。他就干了这样一个事。这个事有什么意义,我跟大家解释一下。春秋时期战争的规模非常小,几百个人跟几百个人打,就这种规模。为什么?春秋时候只有国都里的贵族能够有资格当兵,有资格打仗,打仗是贵族的事情。当时国都里面的贵族、手工业者、商人叫国人,国都外面的农民叫野人,田野里的人,不是野蛮人。野人能干嘛呢?野人不能打仗,没有资格拿起干戈保卫社稷,他能做的就是扛大包,挖壕沟,推车,干这种事情。而吕甥的意思就是因为我们国内的可以当兵的贵族经过这个韩原的这次大战以后已经损失大半,我们为了保证我们的国家不被人趁乱灭掉,我们就要征发那些以前不能当兵的那些人当兵,国家直接征发所有能当兵的人当兵,就是全民皆兵。这一个政策在晋国,在当时的春秋时期又是一个划时代的一个政策。那么别的国家到什么时候才这么干呢?鲁国是到五十年以后才这么干,郑国到一百年以后才这么干,所以实际上晋国因为这次国家的灭顶式的灾难,临时搞了这么一个为了让谈判更有筹码,能把晋惠公弄回来,弄了这么个临时的政策,使得晋国的军队的动员体制比其他国家又先进了50年到100年。又搞对了,这一下子又搞对了。

  我们知道有一句话,林则徐的一句话,各位小学生中学生听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句话就是一百年后,这个郑国想搞一样的改革,全民皆兵的改革,国民坚决反对,然后郑国的执政卿说了这样一句话,为了搞这个改革,我命都不要了,我要把这个改革要弄成。为什么晋国弄这个改革没有受到很大的阻力呢?晋国随随便便弄成了,因为晋国是利用了国家的大难的时期,国家大难时期最容易推动改革。大家理解这个东西呢?就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为这个时候晋国正处在大战惨败,国君被俘,国家国内兵源不足危机状态下。国人明白国难当头的时候,如果再不全民皆兵,没有办法短时间重塑一支军队来保卫我们的国家。所以还有一个,现在看出来这个作爰田和作州兵的顺序了吧?首先,因为作州兵以后,本来那些野人是交税给国内的贵族,国内的贵族交一部分给国家作为军需物资,现在国家直接向野人征税,绕过国内的贵族,当然损害了国内贵族的利益。国内贵族为什么愿意呢?因为先作爰田,先把原来不属于他们的土地分给他们,先把你的嘴堵上,再作州兵,这些人也觉得没亏什么,我们就答应了吧。于是晋国就成了当时春秋时期第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而且他是春秋时期第一个任人唯贤的国家,任人唯贤,全民皆兵,这是什么节奏?这就是要称霸的节奏。

  接下来我们跟大家说一下第三任的国君就是晋文公,我们知道晋国的称霸成功是在晋文公的时候。晋文公在拒绝了那个烂OFFER以后继续在天下流浪,流浪了19年,最终他到了秦国,秦穆公愿意送他回国即位,就这么一个背景。就是到了鲁僖公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穆公率领军队护送晋文公,就是公子重耳,公子重耳和他的流亡团队回国夺权,就是这么个事。到了黄河边,因为秦国、晋国以黄河分界,秦国从这里走到这边,一路上没啥事,一路无话,到了黄河边的时候,狐偃一直是公子重耳的心腹谋臣,他最信任的那个人,从怀里掏出一直保存的最珍贵的财产,是一块玉璧,掏出来交给公子说,我一直跟随着公子在天下流浪,我一路上做了很多冒犯您的事情,我心里都清楚,何况是您呢?所以我不要等回国以后,您再处分我,我现在就跟您说再见了。他冒犯了公子重耳什么?我给你举个例子,公子重耳到了齐国以后受到厚待,齐桓公给他一个很好的老婆,现在最流行就是“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就给了他老婆。那老婆非常的贤淑,公子重耳想人生不就图个乐子,他就不想奋斗,就想老死在齐国。他的谋臣子犯(狐偃字子犯)说不行啊,我们都指任你飞黄腾达,你在这儿就这样老死齐国这不行。于是子犯就跟重耳老婆合谋把重耳灌醉了,等公子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国外了。狐偃做了很多这种逼晋文公继续奋斗的事情。所以他是有道理的,他说我得罪了您好多回,所以我走了。然后公子重耳赶紧说如果我敢跟您有二心,那就天打五雷轰,有黄河为证,马上把这块玉璧扔到了河里。你们看懂这一出是哪一出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文化常识你就懂,当时的人啊,要是要发毒誓,要怎么发呢?要么对着泰山发誓,要么对着黄河发誓,因为他们认为是这样的。首先你要扔玉器,贵重的东西要扔进去,就是这个河神出来见证你们的那个东西是要收费的,就是你扔了这个玉器出来了,河神就会出来的,他说好,行,这个东西蛮珍贵的,我出来,见证你们的盟誓,所以要先扔玉器,然后再发誓,先发誓后扔玉器也行。反正先吃后付费,先付费后吃差不多。然后所以这一次事情,实际上的情况就是因为公子重耳是谁的儿子?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家族有什么特点?连亲人都不顾的,连亲人都杀的,所以我们跟你共患难这么多年,回国以后你会跟我们同富贵吗?说不好的。所以在马上要过黄河的时候,你看你不是要发誓吗?黄河在这里,你发誓不是要玉璧,你不说,我走了,我看你怎么说。对不对?如果你当时犹豫或者啥也不说,那行,我赶紧走,意思就是什么你就想着当上国君以后忘恩负义,对不对?果然是晋献公的儿子,不光是我会走,那些跟着一起流亡的人,其他人都会走的,这样你一个孤家寡人回去,国内那么多反动派,你以为你能活得过三集吗?就是这个东西逼他,就看你到底怎么样。而公子重耳已经在这个天下流亡了十几年,早就是政治经验非常成熟了,所以懂了,赶紧拿过来扔,然后赶紧发毒誓,这就很好,这就等于是婚前财产协议都签好了,这个东西一定搞好的,不能因为心软就不弄,不弄后患无穷。所以就,这就意味着什么?晋文公回国后他要改革,他面临的第一重的压力就是跟着他一起流亡的团队,要奖赏,对吧?你怎么对待我们,我们现在干成功了。

  第二重的压力是什么呢?在后来,有一个晋国的大臣回忆晋文公的丰功伟绩的时候,他说,当时公子重耳流亡的时候,国外有齐、宋、秦、楚四个国家支持他,在国内有栾、郤、狐、先四个家族支持他,给他通风报信,四个家族。这四个家族中间,狐氏是一点不着急的,为什么不着急?因为他们家有人在这个流亡团队里面,他是从亡的成员,他的功绩已经是没问题的。但是其他人只是报了个信,报了个信的这些家族等到重耳马上要回来的时候就着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这个公子重耳流亡期间立的功劳决定他们在公子重耳上位以后得到什么职位。所以他们就要火线立功,他们怎么火线立功,首先他们赶紧派人来劝公子重耳赶紧回国。其实还用你劝,我都到了秦国边境,我肯定是赶紧回国,但是你派去劝了,到时候历史怎么写,就写的是栾氏、郤氏派了人主动延请公子重耳回国,你就是有功的。然后公子重耳一回国,栾氏、郤氏赶紧把现任的国君晋怀公给杀了,赶紧立功,为了后面的事情,所以国内的旧族也在赶紧立功,希望得到奖赏,所以国内的旧族也要笼络。

  晋文公回国以后,这两股势力不断地向晋文公施压。我们看施压怎么施的。晋文公有一次问舅犯(即狐偃),说政治该怎么搞?舅犯就说分熟肉不如分生肉,为什么?熟肉你是孜然的,我喜欢吃清蒸的,怎么办?分生肉,我爱怎么吃怎么吃。分生肉不如分土地。看到没有?来了,为什么?你分的是生肉,我吃素,但是你给我土地我想种什么种什么,想养什么养什么,这不就是最好的吗?所以如果你能把土地全分下去,您得了土地,民众就知道他们也能得土地,您丧失了土地,民众就知道他们也会丧失土地,所以民众就会拼死地为你战斗。因为国家好,我就好,这样的话,大家利益绑定,这样的话,这个国家能搞得好,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来了。然后这是谁?这是子犯,是跟着他一起流亡的人。晋文公的时候,有一个戎狄的人打了大狐狸大豹子的皮进献过来,晋文公是性情中人,很有情义的人,他就看这个皮,他说你看狐狸豹子有什么罪,就是因为这身漂亮的皮,所以被人捕杀,好可怜。这个时候,他身边的那个国内的旧族栾氏的宗主就说,您说的不对,土地那么宽广,却分得不公平,财物积聚起来而不散,难道不是狐狸和豹子的罪过吗?意思是你是狐狸,你身上那么好的一身皮,你天天出来显摆,不由得别人不把你干掉。你出来炫富啊你,你炫富你就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他说土地那么多,却不平分下去,人最后会把它分掉的。财物聚集起来,不散到这些贵族手里,人们会去抢的。所以不要等我们来抢,你赶紧来分。所以,你就知道晋文公回国之后承受多大的压力,两派人都管他要东西,你现在回国了,你要开始兑现了。

  那么我们这一张PPT,大家看着,你们还看新闻联播吗?看新闻联播,就会看到这种画面,蓝底白字的,对不对?这是什么画面,国家又开了什么政治局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就会有这个画面。这个画面就是我们说的,我们开始来解读一下当时的中央文件。这就是晋文公上台以后第一期改革的总体方案。我给大家念一下:

  晋文公汇集百官,授予官职,任用有功的人,废除旧债,减免税负,布施恩惠,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的人,启用埋没的人,匡正困顿的人,资助无财的人。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待农民,劝勉农耕,提倡互助,节省费用,充盈资产,改良器物,昭明德教,使民心更加醇厚。推举善人,任用贤人,制定常法以确定事物,辨正名分以来培育善德。

  然后……(见PPT)。就这么一个东西。听了是不是觉得中央文件好像什么都说了。

  那么我们下面来解读一下中央文件。中央文件的重点是什么?看出来这些是口水话。没有实施细则的,这也要搞,那也要搞,重点这两句。这一句用人,这一句分财产。大家知道任何一个事业单位最有权利的是哪两个部门?人事处、财务处,管着人的权利和钱的权利,就这两个东西。

  所以划重点,第一条就是官员任用制度的改革。官员任用制度改革有三条,一个是这一波人掌近官,什么是近官?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每天怎么上朝,官员到了朝廷上面,国君也到了朝廷上面,两边相对作个揖,就是早上好。每天早上开例会,早上好。开了例会以后,这些六卿,就是高级官员和有事要上奏的,要跟国君面谈的,跟着国君去寝宫接着谈,开小会。然后其他的没什么事要向国君启奏的就回自己的官府办事。有什么大事呢?有本上奏,无本退朝,当时就是这样。所以近官就是能够进国君的寝宫跟国君面对面谈事的人,那种人就是卿大夫里面的卿,或者高级的大夫。为什么让这11个家族当这种近官呢?我们想想他是凭什么?他是不是凭着这十一个家族的姓氏呢?不是,因为它是,第二句才说,姬姓的贤能掌中官,异姓的贤能掌远官,所以这11个家族被选上不是因为他们姓什么,不是因为他是不是国君的亲戚,也不是因为什么呢,也不是因为他们的贤能,因为后面才说,贤良和有能力的人掌中官和远官,既不是因为你有本事,也不是因为你跟国君是不是亲戚,那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你在这个国家原有的政治地位,也就是说这就是上一届留下来的这些大家族。所以他的做法是什么?你们这些大家族,特别在我流亡的时候,没有给我通风报信的家族是不是心里都在抖发抖发的,不知道我是把你当专政的对象呢,还是当民主的对象,对不对?我告诉你们,我重用你们,你们都可以直接见我,你们都是我的近官,这样一下就把国内的政治就稳定了,就让所有的大家族全部吃了定心丸。不管是革命了的还是没起义的,革命的火线起义的,还是根本没起义的大家族全部都是一视同仁。这是第一条,稳定局势。第二条是姫姓之良,掌其中官,晋国的国君就是姫性,晋国的国君就是姫姓的,这些人也是姫姓的,所以这些人有或近或远的远亲关系的。为什么强调姫姓呢?是因为晋文公接下来要干嘛?他要称霸,称霸什么意思?你不光是硬实力要强大,你要让别的诸侯国认为你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你是遵守这个别的国家都遵守的这个价值观的。你必须是要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别人遵守的你不管你认不认你要遵守,不然别人就不认你。所以他意思是说,没办法,我爸把我至亲都杀了,对吧?我现在觉得我爸那种无亲的政策是不大对的,所以我现在把我能找得到的姫姓的人我用他们做官,意思说我愿意符合国际上的这套价值观的,主流价值观的,因为我接下去想要称霸中原。所以,但是,他不是姫姓的什么人都能当官,而是中间贤良的人才能当,这又是他爸爸开始创立的那套新的晋国的用人制度,一定要选贤举能,而不是靠血缘,血缘里要选贤能的人。而异姓的纯粹是选能力的。

  这三条分别对应哪一条?第一条对着“昭显旧族”,第二条对着“惠爱亲戚”,第三条对着“光大贤良”。所以,我因为长期是写文件的,给领导起草文件的,所以我觉得这文件写得真的好,对应得真好。

  第二,划重点,土地的分配制度。别的国家,当时别的诸侯国是怎么干的呢?别的诸侯国,国君是最大的地主,他有大量的直属的土地,叫做,古代的土地叫城邑的邑。这个土地叫公邑,国君的尊称是公,公邑就是国君的邑,这个上面的民就叫公民,公民在中国古代典籍里的意思就是国君的民众,直属于国君的,直接向国君交税的。然后这些卿大夫都有封地,封地的民众是直接向卿大夫交税,卿大夫再交一点给国君,这些人叫私民,是私人的民众,他们只知有卿大夫不知有国君。当时的各个诸侯国是这样的,但是正常的诸侯国,国君的土地比任何一个卿大夫都要多的,因为我要镇得住你们,我的土地比你们都多,我的实力比你们都强,所以你们不敢造反。而晋国干了一个什么事情呢?晋国延续了先前,还记得前面说的作爰田吗?就是在紧急时刻为了获得国人的支持,国内贵族的支持,就私自发了一道命令把土地分给了贵族,现在好了,晋文公回来了,国家稳定了,前面的政策还算不算数?晋文公说算数的,就把这条临时的政策制度化,国君从此以后不再拥有任何直属的土地,所有的土地分下去,国君就靠这些分了土地的卿大夫给他进贡生活,卿大夫靠土地,士也靠土地。

  这个东西有什么作用?有两方面,我们知道国家的土地有两种土地,一种叫存量土地,现在国君不就拥有很多土地吗?晋国国君的土地作爰田的时候分下去了,现在告诉你,分下去的土地不会要回来的,还是分给你们。第二个,晋国以后开疆拓土获得的新的土地,我也不会要你们的,新打下来的土地,谁打下来的就封给谁,这是晋国的方式,而其他国家都不是这样的,只有晋国是这样的。所以对于晋国来说,晋国的人来说,他放弃了自己的直辖的土地,把目前的存量的土地和未来的增量的土地全部赏给立了军功的卿大夫,而不是按宗法制分配给跟他关系近的人,这就改变了传统宗法制下面无功受禄的弊端。贵族你对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国家就回报你多少东西,你打下一个城池,这城池就是你的,这样怎么样,这可好?所以在当时就迅速地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激励了这些卿大夫要非常奋勇地为国家作战,因为他知道谁打下来就是谁的,这就推动了晋国的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而且新打下来的土地,马上就有人认领,有一个卿大夫好好地治理它,因为治理好是自己的,就把个人的私人的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统一起来了。这不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吗?分片包干吗?支持了晋国在一百年,未来的一百年不断地向外扩张,因为每一个卿大夫都还有干劲去做这个事情,打下来是我的。而这个制度在别的国家根本没有实行过。这个方面,晋国又进一步地先进了。这是第一期的改革。

  然后晋文公不只是做了第一期的改革,然后到了马上要跟楚国决战的城濮之战那一年,晋文公做了第二期的改革。有两点,一个叫先军政治。大家要听有关朝鲜的新闻,会听到这个词,是不是没有认真地理解过这个词?什么叫先军政治?什么叫先军政治,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叫先军政治。就是当时他们形成了第一届的六卿领导班子,就是六个高级官员实际掌控这个国家。六卿领导班子,这六卿领导班子写在史书上的职务都是他在军中的职务。他们晋国有三军,每一军有正帅,有副帅,有帅和佐,这六个人都是军职。他们在打仗的时候,他们就是军官,平时就是文职官员,那么他们的文职是什么呢?没人知道,从来不记载,说明什么?说明晋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先军政治的体系,对于这些官员来说,你的军职是最重要的,整个国家成为了一个军国主义的机器。什么时候中国才又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国家呢?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国也是战争机器。大家稍微了解一点秦国历史的都知道,而实际上,秦国学的是晋国,晋国在春秋时候就已经是一架战争机器。第二个,他还搞了一个东西叫执秩之法。他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就管你这个官员到底立了多少功,根据你立的功给你什么官职,这个意思,这是相当于组织部这个东西。为什么他要立这样的,别的国家都没有,因为别的国家是任人唯亲的,所以你是公子,你是公孙,你自动就当官,你血缘越近,你当的官越高。但是晋国不是,晋国是外人当官,全靠本事,所以他就需要量化,你立了多大一功,能得多大一官,所以晋国就开始有了这样的一种制度。这其实就是战国时候变法的时候选贤举能,到底怎么选贤举能,就是论功行赏,怎么论功行赏,晋国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探索了。因为晋国做了这么多的改革,所以晋国的高级官员,他们的姓氏跟别的国家都不一样。比如说郑国,郑国七个大家族叫罕、驷、良、国、游、印、丰,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的始祖的字是这个字,比如他的始祖叫子罕,叫子驷,说明什么,这个国家是宗法制的,依照血缘来分配高级官员的职务的,所以他们说我们最自豪的是因为我的祖宗是谁,祖宗最重要。但是晋国不是,赵魏韩范中行知,赵魏韩大家都知道,三家分晋的三个国家,赵魏韩都是封地,封地怎么得来的?靠本事,靠你打仗打出来的。范、知也是封地,中行不是封地,中行是官职,这家人是第一个干中行的人,干得特别好,所以成为了高级的大夫,所以晋国人以自己的军功,以自己的能力为自豪的,而不以自己的祖宗是谁而自豪。所以这个国家在当时就是完全的新气象,跟别的国家根本不一样。所以它能够一战而霸,并且能够称霸一百年,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晋文公的政策有没有问题呢?它短期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的红利,使得晋国一下子就成为了中原霸主,五年就称霸。而且后来一直称霸一百多年。但是,最后晋国是春秋时期唯一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也是因为这场改革。为什么?因为土地全部被分给了贵族,我们有一句俗话叫什么呢?叫做手里没把米,连鸡都哄不住,话很糙,理不糙,你作为君主,你作为领导,你有什么资源让下面人听你,别人凭什么听你的。你得有东西,所以公室把农业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土地全部分给了贵族,这样的话的确激励了贵族建功立业,但是你就没有了制衡和管控贵族的战略资源,所以从根本上就架空了自己的统治的基础。大家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君没有经济基础,国君怎么可能有上层建筑呢?所以一方面,本来晋国的这些家族有这么多,能够当高级的卿的有这么多,他们中间就进行,就好像,大家知道蛊惑的蛊吗?蛊就是把各种毒虫放到一个盆子里,让这个毒虫互相吃,吃到最后没死的那一只就叫蛊,那只虫子就是最凶狠的,达尔文式的进化。而在晋国当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因为这些人谁也不是谁的亲戚,没有亲情的,所以就无亲的,他们就互相的竞争,但凡有一个家族里出一个神经病,或者出一个比较平庸的,就被干下去,这个家族就被灭掉,然后就这个家族开始减少。到后来,就剩了赵、魏、韩、范、中行、知这六个家族。

  六个家族的时候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晋国的高级官员领导班子就六个人,而这个家族也是六个,这意味着大家不用再争了,我们自己的孩子,我这边退下去以后自动能够即位,六个正好对六个,大家不用争了,所以这六个家族就是晋国的六卿,六卿牢牢地掌握晋国的政权,而且他们每个人下面的封地都是富可敌国的,都相当于一个中小型的诸侯国。这四家跟两家,这四家在太行山以西的,赵、魏、韩、知在太行山以西,范、中行在太行山以东,山西的和山东的打了一仗,然后山西的把山东的给干掉了,范、中行干掉了。后来,赵、魏、韩又联合起来干掉了知氏,最后赵魏韩三家分晋国,把晋国分裂成了三部分,当他们分的时候,一点留恋都没有的,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你国君的亲人,根本一点亲情不讲的。

  那么这场改革是不是一个失败的,这到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还是失败的改革?所以我们就知道,不能用这种简单的这种思路去评价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我们现在来最后来总结一下这个历史事件。第一个,晋国的这场改革,大家都知道怎么改的了。晋献公、晋惠公、晋文公所有的改革,对春秋时期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它造就了春秋时期最强大的一个国家晋国,它作为中原霸主,用一己之力对抗楚国,压制秦国,管控齐国,一个按三个,把其他三个都按住,在整个春秋中期和后期一直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但是这只是春秋时期,就是它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晋国。但它的对中国历史更加深远的影响是它的失败,因为我们都知道,晋国改革造成的恶果就是在春秋末年,导致了晋国的分裂,分裂成了赵魏韩。当时晋国的土地全部分到赵魏韩这三个家族,但是这三个家族里面的官员,就是这三个家族的家臣他们是没有得到分封的,这就意味着什么?其实在极度分封分权的晋国里面已经产生了中央集权的萌芽,赵魏韩三个,虽然他们三个靠分裂晋国才形成的,但是他们自己是不再土地往下分的,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分是会出问题的。而当这个三家分晋以后,三家中的有一个国家叫魏国,赵魏韩的魏国,魏国的国君叫魏文侯,可能在某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意识到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成立一个国家了,接下去怎么办?我们是要继续不把土地分下去,继续搞中央集权,还是像我们以前的母国那样又开始分土地,把土地分给这些现在已经是卿大夫的,原来是家臣现在是卿大夫的这些人。魏文侯做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不分,我们不能那样搞,我们要接着弄中央集权,因为再分下去,又是重蹈晋国的覆辙。所以魏文侯吸取了深度的分权分地导致君弱臣强、卿族专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明确了加强中央集权,狠抓富国强兵的总体的改革的方向,任用当时变法的名臣,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比如说我们随便说几个,叫夺淫民,就是要废掉世袭的君臣分权的旧官僚体系。使有能,就是要选贤举能,建立一套凭本事上的新的官僚体系。我们就举这两个例子就知道是中央集权的例子。这个魏文侯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所以使得魏国在战国早期成为最强大的一个国家,第一个强国就是魏国。他就用事实证明了改革并不可怕,改革是可行的,改革是有效的。所以其他国家就发现改革是个好东西,于是这个魏国的成功的改革拉开了,整个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开始改革,这个大家都知道,战国时候,改革是主旋律。而魏国改革,到了魏惠王的时候逐渐被那些残存的旧势力开始反扑、逐渐停止的时候,当时魏国的相国叫公孙痤,手下有一个年轻人叫做公孙殃,公孙殃就拿着当年李悝变法的时候写的那本书叫做《法经》,就进了秦国,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然后启动全面的改革。秦国的改革,不是起于秦孝公,而是起于他的父亲秦献公。为什么秦献公有这么强的改革意识?就是因为他在没有当国君之前,他在魏国流亡了二十多年,而他流亡时期就是魏国改革的时候,所以他看到了改革能够为一个国家带来多么大的改变。所以我们说的那个公孙殃可能大家不一定知道,就是商鞅,其实魏国就是战国初期几个大改革家或者大法家的大本营。李悝、吴起、商鞅都是魏国培养出来的。然后商鞅就带着秦国接着魏国当年的未竟的遗志接着往下改,推动秦国从四个大国里面最弱的一个国家反超,还统一了天下。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古典政治也完成了从分权,封建分权到郡县制集权的一个U形的一个转折。这就是中国人是怎么看待历史,就是分权会导致分裂和衰弱,集权会导致兴盛和强大。所以从秦朝开始,中国古代的政权,在整体上都是选择了中央集权和专制的这种政治体制,而且集权的程度和水平是越来越高的。如果大家对中国政治史有了解的话,会知道它是越来越集权的国家,到清朝是达到巅峰的。

  但与此同时,在中国不断地去改掉这个集权体制的问题,完善集权体制的同时,西方是从分权的封建体制演化为分权的现代的体制。走了一条不断地完善这个分权体制,不断地去改掉它的毛病的道路。晋国改革,深度分权导致国家分裂,由此产生的魏国吸取历史教训决定建立一个集权的国家,就是让中国走上一条和西方截然不同的历史道路的那个扣扳机的事件。就这个时候,什么时候扭过来的中国人,中国其实有好几百年,周代全部都是分权分封的,怎么扭成中央集权,就是这儿扭过来的,而这个教训就是晋国分裂这个教训,分权分裂的教训。

  最后说一下,我今天给大家说的故事,这是我现在这本新书,叫做《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里面的一个段子。比如说《曹刿论战》,大家学过吗?我给大家讲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我书里有,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我今天给大家说的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提问:刘博士的忠实听众,听了三年了,已经有,听《春秋新说:左传精读》。我看到就是在文公改革初期,有郭偃主导改革的,但是11姓16姓里面都没有郭姓的,是不是当时已经出现了类似职业经理人那种改革?

  刘勋:这一位读者朋友,他说的事情就是我没讲的那张PPT,真不是托儿。这一场改革的总设计师,这是一个我们根本不知道的人,我们普通人不知道,这个人叫做郭偃,但是谁知道呢?韩非子知道,改革者自有一部历史,韩非子说如果管仲没有改革齐国,郭偃没有改革晋国,难道齐桓公、晋文公就不能称霸。但是郭偃很有意思,他好像就是那种属于什么人?我们今天叫幕后操盘手。就是他其实是,我们说的一期方案、二期方案他弄的,但是从来不在台前显摆,他就在台后,而且他去世以后,他的家族也没有因为他立的功绩传承了很久。有趣的是,不光是晋国的郭偃是这样,齐国的管仲也是,当然管仲是比较前台的,大家都知道管仲,但是管仲去世以后,他的家族在齐国也迅速地衰弱,成为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家族。这中间的原因是什么?不是很清楚。我怀疑,我怀疑就是,他们的改革触动了太多的既得利益,没有人愿意再让这样一个家族,就是特别会为国君设计改革方案的家族能够繁荣昌盛下去。这是我瞎猜的,我没有任何的证据,所以搞改革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在中国,中国古代,往往没有好下场,王安石、商鞅,然后甚至张居正,张居正还算挺好的,能够寿终正寝,很多人改革就是,像最惨的吴起,吴起改革一年以后还是几年以后,被反对改革的人乱箭射死,所以改革是风险很大的,搞不好的,还没活到岁数就死了,就算活到岁数,寿终正寝了,后面的后代也往往不会有好下场。

  总之,郭氏没权势,我觉得是因为郭偃搞改革得罪太多人,不是什么职业经理人的问题,因为管仲也这样。

  提问:好的,今天的互动提问环节就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