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鸿讲堂

好雨知时,当春乃发。

由中华书局和中共桐乡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全民公益讲座——“伯鸿讲堂(桐乡)”在2018年的春天里启动了。

陆费逵先生,字伯鸿,祖籍桐乡,中华书局创始人。为示缅仰,讲堂以其字名。

中华书局积百年厚重,名家迭出,海内驰闻,此次与创始人陆费逵先生家乡合作开坛,举出版界优质资源落地于风雅桐乡,实为桐城文化之盛事。

讲座所涉,内容涵盖时政经济,人文美学,诗词歌赋,科学修养等多类学科,由各界权威学者亲授。

讲座所期,旨在为大众构筑优秀文化的全阅读平台,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进文化精品的分享传播。

讲座所施,伯鸿讲堂(桐乡)每月第三个周末如期开讲。

第十七期:江南明清建筑木雕 发布时间:2019/08/30
何晓道 收藏家嘉宾介绍>>
何晓道先生耕耘收藏三十多年。2002年,他个人创办了“宁海江南民间艺术馆”,2003年与政府合作创办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填补了我国婚俗文化专题博物馆的空白,在博物馆界、民俗文化研究、民间美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何晓道:非常高兴能到桐乡图书馆,中华书局创始人设立的这么好的一个讲堂。我是从小做古玩生意出身的,小时候在上海摆地摊的。三十几年来一直从事收集、整理、销售和传播,具体有我们的十里红妆博物馆和江南民间艺术馆,还有一些图书出版,做一些研究的工作。

  江南明清建筑木雕是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大家都知道,明清的几百年下来,留给我们很多的古镇古村落,都是木结构建筑。像这样子的生活生存的环境下,孕育了一代一代的江南的人,我们的祖先是爱美的祖先,他们在建筑上面雕梁画栋,在家具上雕龙刻凤。追求美的生活环境,是我们整个社会主流的追求。

  从人类最早的居住空间中我们知道,首先说我们河姆渡文化中七千年左右的干栏式建筑,这个时代的建筑的形式,我们把它称之为巢居的建筑形式,也就是说,原始人在生活当中要保护他们的妻子、儿女,以免不被野兽和恶人所侵扰,在树上面用木头建一个巢穴,像鸟巢一样,人在夜间的时候就爬到巢穴上去休息,然后安全地过夜。这样子的建筑遗存,我们称之为巢居的建筑形式,我们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就是一路用木结构传承下来。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人类在原始的山洞里面过夜,山洞里面的门口用一些大石头小石头,把它集起来,然后另外一个石头作为一个门,我们把这样子的一个建筑的形式称之为穴居的形式。欧洲石头建筑是以穴居为主的居住空间的延续,所以我们到欧洲旅行去,都会去看那些石头做的房子。我们中国是木结构,从河姆渡开始,到四千年前的半坡文化时期,人类在建房时往地下挖部分空间,类似于洞穴的居住空间,上面用木头搭建部分木头,支撑成巢居的部分,发展成半穴半巢的建筑形式。我们的建筑形式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在北方地区,梁思成先生找到了好几个唐代的建筑。我们在浙江方面像宁波的保国寺,距今也有1006年了,景宁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南宋末年到元代初年的建筑。由于南方地区,大家知道很潮湿,所以木头建筑的保存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都烂光了,南方地区保存的唐代建筑至今也是没有发现。所以我们能看到元代跟宋代的建筑也是凤毛麟角。

  明代和清代的建筑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明清建筑的遗存,是比较丰富的。已经保护和没有保护的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大多数都是清代的,小数是明朝的,也有一部分是民国的。这张图里的建筑是清代嘉庆7年完工的叫"八面厅"的木结构建筑。"八面厅"是在浙江义乌市黄山乡,很多人找这个建筑的时候会找到安徽黄山去。清代中期,也就是乾隆遗风还有,是鼎盛的经济,工艺、文化时代的建筑,这栋建筑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雕梁画栋,看看冬瓜梁也是很美。

  明清建筑上的雕刻有:砖雕、石雕、木雕,我们称之为明清建筑的装饰的三雕。今天要讲的主题是木雕,木雕在建筑上面更加丰富,它的载体也非常的多。

  先说说雕刻的源头,大家看到的图片是河姆渡的的一片象牙雕刻的残件丹凤朝阳图,这个牙雕残件是我们至今用科学的方式,用考古的形式确定它是七千年历史的实物。这片丹凤朝阳图是非常重要的。去过河姆渡的人都知道,它的进门的大门就是一个石头,一块大石头,大石头上面就刻了丹凤朝阳图。

  几天前良渚文化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良渚文化距河姆渡文化差了整整的三千年左右。良渚的玉琮上的雕刻看它的线条,三千五百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跟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的雕刻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他们的工艺还是一致的,有阴刻的线条,也有阳刻的图案,有显而易见的传承关系。到了秦代的时候,我们从现在看到的雕刻和雕塑遗物来说,秦代这个时代的兵马俑,既写实又写意,形体准确,神态传神,可以说是栩栩如生。所以当欧洲人看到兵马俑后,非常惊叹当时的艺术水平,觉得西方雕塑无论从年代还是艺术成就,跟东方也差一点的。 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的一千多年的过程里,居然我们这么好的雕塑艺术,没有被传承下来,秦代的兵马俑和北魏时候的佛教造像石刻的水平是后代人无法超越的,这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到了汉代,大家都知道了,它就没有像秦代这样大气了。我们看到的是瓦当上的图案,也看到了很多的石板上的浅刻浮雕,我们叫画像石。汉代画像石的雕刻呈现了当年的农耕时代的生产状态,当时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看上去很乡土,很接地气。

  到了唐代的时候,雕塑史里面经常会讲的就是我们的浮雕六骏图,唐太宗当年打天下有六匹战马,为了纪念它们,刻上战马的形象,从六骏图中可以看到,画面线条流畅,形体丰满,骏马神态各异,威武而且有灵气。这个雕塑很大气,人站在它下面很震撼,

  北方地区佛光寺为代表的唐代建筑。在敦煌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里头,画了很多的寺庙,并且写上寺名,其中一个就是大佛光寺。现在五台山上确实有一个佛光寺,但无法确定就是唐代璧画里那个大佛光寺。考证学的证据不够,考证学要三个证据以上。经过梁思成先生跟林徽因先生的团队的努力,在佛光寺大梁上面找到了,"唐大中十一年女弟子宁公遇捐建大殿"的墨书。建筑前面一块石碑,又看到了跟大梁墨书同样的刻字内容,所以我们称之为三个证据,能够证明它是大唐建筑。

  宋代的《营造法式》里面记录了很多建筑的结构和装饰的图案,它里面祈求人类美好生活的吉祥图案非常丰富。《营造法式》是当时为了把宋代的建筑固定下来,通过官方颁布的一个建筑的经典,是为了把更好的建筑的形式,建筑的结构,建筑的装饰进行更好的推广。 《营造法式》里头动物题材的绘画和雕刻图案色彩鲜明,形象夸张,神态活灵活现,有成套的图案。

  明清时代的建筑大家都能够看到,现在讲明清建筑的木雕。

  一,门窗的木雕。大家都知道,有人说建筑就像音乐,建筑是有三间五间七间开间,每一个柱头跟柱头之间,就像有节奏的音符一样,每一个柱头上面的门窗它是一扇一扇的,它也是有节奏的。所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门窗就像眼睛一样重要,传统建筑如果没有门窗的话,就没有了眼目。 大家知道门窗是为了通风,为了人能进去出来。这是我们居住生活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建筑的重要功能。到了后来,把门窗装饰得更加美好,门窗的制作过程当中,在美化门窗的本身花了更大的力度。所以门窗里面,就出现了门窗的格子。大家都知道,门窗为什么会分成一段一段的小格子,有些是整个木头雕的,有些是榫卯结构的,这是当年没有玻璃,要采光又要挡风,我们只能把宣纸贴在门窗的格子上面,能采光,也能挡住风。夏天怎么办呢?水一冲洗掉了,这个宣纸就没了,因为这个宣纸是用米糊,我们说糨糊调的。宣纸的成本很低,那个时候农村叫毛边纸,毛边纸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宣纸。古人解决了既采光又通风的功能。如果想像一下我们如果没有通风的宣纸和玻璃,我们的居住空间门关起来,冬天的时候里面就变得黑暗,所以古人很有智慧,为了美化门窗的格子,在格子当中,还要雕刻,雕刻板要通风,就做成透雕,有些不需要通风的结构做成浮雕,浅浮雕。所以门窗里面有格子、透雕、浮雕,浮雕有浅浮雕,有深浮雕。

  木结构建筑中堂叫堂门,中堂进去有一套屏风我们称之为屏门,这个屏门平常不打开,因为后面还有房子,节假日,有大事的时候才打开。院落中的东厢房、西厢房,有房门,还有窗,有各种各样的窗。窗打开中间有一根木轴,老人叫它摇杆,所以叫摇杆窗。

  门顶一道叫顶板,中间是门格子,腰这么高的一段叫腰板,腰下面叫裙板,裙板下面那块板叫束脚,很有趣,是拟人化的设计。基督教说神创造人是依照神的形象创造的,我是说人造物喜欢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所以连一个门也是这样的拟人化设计造物。

  二,建筑梁架,梁架本来是科学的建筑构架,需要把空间支撑起来。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它的构架,还要美化。从这张图可以看到明式的建筑的美远远比我们原来想像要辉煌,只是我们对它的了解不太多。你想想这些梁架本来一直一横就解决了,我们的古人却把它做成雕塑作品,看上去美仑美焕。

  祠堂是供奉祖先的灵魂,廟宇是供奉神灵的,這些建築稱之為宗庙建筑。宗庙建筑追求威仪,跟民居建筑不同,雕刻也更加丰富,因為它是一個公共空間,是集聚了許多人家財力建造,才能建成气势恢弘。

  大家看到图中的是大象的鼻子,这是吉祥的意思。然后下面两个冬瓜梁,冬瓜梁两头刻的流畅的线条称之为龙须。

  角花上面雕的是云纹,云纹像灵芝,象征着健康长寿。刚才图片上看到了明代的建筑梁架。现在看到的是清代的建筑梁架。这是东阳卢宅的建筑梁架,从明代到清代梁架的基本结构没有变,但是装饰形态已经从简约走向复杂的转变。这些梁架上的雕刻,是为了美化建筑的空间。 建筑梁架上看到的有牛腿。图片上的这个建筑是在我们在乾隆末年嘉庆初年的建筑,大家看到这个梁架满工雕刻。牛腿下面的角花是辅助大梁承重的。一块木头要满身雕刻很不容易。另一种梁架结构是繁素结合,梁跟柱是素的,角花精工细雕。我会联想到男人着装,西装是素颜没有什么花头,中间一个领结,可以红的,可以是绿的,繁简形成对比又相结合,视觉上感觉美好。我们在建筑上,把繁素结合的表现手法应用得淋漓尽致。

  图片上这个就是斗拱,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当年的建筑学院的门口竖立了两个柱头,一个是欧洲的罗马柱,一个是中国的斗拱,一左一右,这个就有意思了。东西方文明在建筑上面,我们可以找到它的很多的相同的东西。罗马柱上面小中间大,下面又小一点,我们明代的建筑的柱头也是一样。罗马柱是一个整体的雕刻,我们通过斗拱来完成。斗拱是一块一块叠上去的。

  现在讲明清建筑时代有哪些不同。 明代的建筑是明代建立以后,满清没有入关之前,这200多年的明代的建筑。但是明代是皇朝年号,皇朝会是二日易主,但建筑风格会继续。所以通常从明式和清式来认识明清建筑木雕。

  满清入关,老明朝的人都觉得是像日本人管我们一样痛苦,一个少数民族的人过来了,马背上的一把弯刀,就把我们汉唐下来的大明帝国毁了,他们不愿意啊,但是在要么留下你的辫子要么留下你的头,生与死的考验,还有很多文人宁愿死也不愿意留辫子,逃到深山或者岛上过日子。工匠们也会有意无意的抵制大清的审美,他们觉得按明朝时的式样造房子是我的祖制,大明不在,文化依然在传承。康熙大帝非常伟大,他就刻意的吸纳明代的汉文化和使用汉人的官员,但是民间的力量依然保留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清代初期的百余年里还是明式建筑的时代。到了乾隆中期以后清代式样的风格慢慢的强烈起来。为什么?统治阶级的力量太强大了,整个社会慢慢地被统治阶级同化了。你再要坚守也坚守不住了。所以到了清代晚期,旗袍就成为了整个中国人的喜好和追求。本来旗袍认为是满族人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建筑和家具的明式和清式转变过程上找到了佐证。更重要的是建筑上有很多砖雕刻上了明代和清代的年号,为我们建筑的断代研究找到了很多的依据,同时大量的建筑有族谱家谱的记载,这栋建筑是哪一个太公在哪一个年代建造的,所以建筑的断代要比家具断代的依据和它的原始的资料多得多。

  明式和清式是两种不同的审美的意趣,明式有着朴实的简约的风格,以程式化的构图为主。图案题材并不丰富,花鸟和动物图案为主,构图非常的成熟。人物形象很古朴,神态憨厚。明式木雕不仅是人物形象很憨厚,花鸟的神态也憨厚。一个小鸟看上去就不是那种机灵的小鸟,所以那个时代的人本实。

  明代的匠籍制度,说到这个匠籍制度很有意思,就是明代的匠籍制度由来已久,匠籍制度就是匠人的户口官府给你定好了。你是做木匠的,你是做泥水匠。百姓不是要造房子吗?你要去找一个师傅,没地方找,向谁要?向官府去申请。官府承接你的工程,匠人用工用了多少,你钱付给官府,官府再养这些匠人,然后获得利益。规定匠人不能跟普通老百姓通婚,匠人只能跟匠人通婚,木匠的女儿嫁给木匠的儿子。还规定匠人不准购买田地,不准建造自己的房子,因为他们世世代代由官府养着。所以在工艺传承上面不会传给外人。匠籍制度有利于手工艺朮世代传承,技艺上不会失传。封建王朝也一样,执政的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把更好的江山传给子孙。那个时代满朝官员还都是读书人,进士出身,小官小史也是读书出身,文学书法艺术有造诣。封建时代匠籍制度有它的优点,所以建筑的风格图案,基本上是一代一代相传,没有变化。 清代初期的百余年间,江南地区的建筑木雕基本保持着明代的式样。在清代中期,才普遍从明式建筑木雕向清式建筑木雕转换。

  再说说江南的地域概念 整个江南地区的木雕有不同的地域特征。我们说江南是称之为江南文化区,不是一定是长江以南。江南文化区我们以前就是有新安文化区。当年杭州新安江水库没有建之前,从徽州六县溪流是一条水路。当年胡庆余堂家族是从安徽漂流而下到杭州的。所以杭州座城市是钱塘江的一个末端,钱塘江的源头在安徽的南部地区,新安江流堿是江南的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我们环太湖流域,就是江苏的南部地区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以及宁绍小平原,还有整个浙江的东南部地区。也没有权威的著作说哪一些属于明清的江南,没有。那么这个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明清两代,经济非常的发达,文化相当繁华。这一地区的像我们苏杭就是代表性的,古代的吴越地区是江南地区明清两代的文化中心。

  在江南地区,古代的建筑木雕有二大木雕体系:一个是徽州木雕,一个东阳木雕。东阳木雕不仅仅是在东阳境内生产的叫东阳木雕,可以说我们苏州的,江苏南部地区和浙江中部地区的木雕也叫东阳木雕。东阳木雕是一个学术体系。

  徽州木雕是指徽州六县,当年的时候就是安徽是安庆地区跟徽州地区两个州合并成为安徽省,现在的徽州地区,老徽州地区其中有一个婺源把它弄到江西省去了,其实婺源是老徽州的,徽派建筑体系里头是包含了婺源的。徾州的西递和宏村古村落是这一地区的建筑代表性作品,木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上这块木雕是婺源地区的,其实是老徽州的,很漂亮。我们到欧洲去旅行,主要被它的石头建筑迷住了,其实欧美人到我们中国来看我们的故宫,苏州园林,看我们的徽派建筑,古村落,他们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讲建筑木雕的题材。建筑木雕的题材可以用一句话可以去概括,"有雕必要意,有意必吉祥"。建筑木雕里头的所有的题材都是喜庆吉祥的,也称之为讨彩的。所以建筑是生活息息相关的,是避风遮雨的空间,也是人类文明最大的一个成果之一。建筑木雕的题材,通过谐音,通过寓意,用象征的手法直接或者含蓄的表达美好的愿望。

  龙,龙是集麒麟、虎豹、鹰、蛇等动物为一体,是虚拟的神圣之物。它可大可小,可隐可现,可上天可入地。龙是最高贵的象征,代表的是帝皇,完整的龙的形象民间不可以用,这是古代制度规定的。民间只能用草龙,鱼花龙,图片上的这条龙叫鱼花龙,卷尾龙,龙纹表达的是至高无上的吉祥,叫龙凤呈祥。

  凤,凤凰是百鸟之王,和龙一样都是虚拟的,凤凰是集锦鸡、鸳鸯等鸟禽的体魄于一体。代表最尊贵的女性。

  麒麟,仅次于龙凤。王爷,封王的官员的官服的?子上才可以用麒麟,民间一般人不敢雕麒麟,有麒麟的祠堂他们都是祖辈有非常高的官位,曾经被封王或者追授为王的家族才可以有。

  狮子,中国当年没有狮子,中国有虎。经常听到老虎伤人的故事。常常听说某地某地有人被老虎吃掉了,某人在旅行当中被虎所伤。传说,在很遥远遥远的地方,有个叫狮子国,狮子国产狮子,现在来说就是非洲一带,很远很远,那个狮子很厉害,老虎看到狮子就要怕的。以狮子对讨老虎,达到辟邪的目的,狮子还是喜庆吉祥的寓意,也是常见的木雕题材。

  松鼠跟葡萄,有人认为是松鼠偷葡萄吃葡萄,其实不是,松鼠是戏葡萄,松鼠代表男人,葡萄代表男性。巴黎的很多古建筑上面也有很多松鼠跟葡萄的题材。我们在唐代也有松鼠葡萄镜,东西方文化同样用松鼠和葡萄来表达了男欢女爱的题材。

  兔,兔也是爱情的象征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嫦娥玉兔的爱情故事就是终生相守,永不分离。

  鹿,鹿当然是快乐,也是爱情,也是高官厚禄。鹿这个形象一看就喜欢的。

  鱼,象征鱼水之交,象征爱情。一首古诗很有意思叫《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所以建筑木雕中,非常丰富的题材是爱情,因为爱情是世上最美好的。所以这一些花跟鸟,鱼跟水,都是表达了男女的爱情故事水鸟,尤其是我讲到水的时候就不得不讲,古代的建筑大家知道,木结构建筑最怕是什么?水,所有的木结构里面有水符,所谓的水符有波浪的纹饰,有水鸟,水草。那么莲花呢?是重要的水草,水生植物,莲叶、莲花,荷叶、荷花等等,所以这些水生植物成为了木结构建筑辟邪的水符。

  鹤,长寿,延年。羊,吉祥。

  木雕当中还有螳螂和蚱蚂,以前说雕虫小技,实际上这种雕虫草的木雕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

  再讲建筑木雕当中人物题材。

  和合二仙,传说和合二仙是天台山里面的寒山寺,寒山捡了一个人家扔掉的小孩子,取名拾得。那个时候困难,寒山与拾得相依为命,还为山民做了很多好事。佛教的僧人变成了道家的神仙,通过民俗信仰再传播,儒释道他们互相之间融合到一起了,这是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合二仙形象常见是童子身,一个捧盒子,一个抱荷花,笑容灿烂,喜气洋洋,十分可爱。

  和合二仙,显示了和为贵,夫妻和合,指的爱情也是家庭。兄弟和睦,邻里很好,社会就和谐了,世界和平。 我们天台山策划了一个叫和合文化园,以后有机会可以到天台山去看看,和合文化园离国清寺只有几百米。

  刘海戏金蟾,传说刘海是进士出身,做官时就学道,感悟了人生,便变卖了财产,送给了那些穷人,自己带着家小到终南山里回归自然去了。许多人接受了他的财富,碰到刘海可以得到他施舍的钱财,如同碰到财神一样,民间奉刘海为财神。

  门神,传说是当年的为唐太宗建立了建国的二位功臣,后来大家把两位将军供奉为门神。

  二十四孝的故事,儒家的思想传播,通过建筑木雕传播传统社会当中儒家学说。当时没有电视媒体,没有报纸、没有电脑,通过这些雕刻用连环画一样的画面来传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八蛮进宝题材也非常丰富。我们现在叫“一带一路”,以前叫丝绸之路,汉代的丝绸已经非常精美,古代人走了一千多年丝绸之路,是骆驼运送的。生意人为什么卖丝绸呢?路太远了,丝绸轻,我们的手里面卷起来一把,拉起来可以做件衣服。一个人背,一头骆驼要背,骆驼要过沙漠的时候还要背两样东西,水跟食物,因为人跟骆驼都要食品和水,三分水三分粮食三分才是丝绸。你想想,一个骆驼能拿多少东西?一个商人,三个骆驼,驼队结伴而行。没有别的东西比丝绸值钱,丝绸到了欧洲的价值更高。商人讲利益,如此九死一生的商旅,回来的时候怎么办呢?丝绸之路不是单向贸易的,老外也进来卖东西。货物进来的跟出去的基本平衡,拿回来的是什么呢?我们称之为宝贝,这些八蛮进宝首先卖给皇宫,皇宫里面要面子,认为不是买你的东西,是是你来进献的,他要好听,你来献宝的,皇宫的人赏给他丝绸。因为当年好的丝绸都是官造的,像景德镇好的瓷器都是官窑。通过这样的形式名义上是进贡跟赏识,实际上是贸易。我们那个时候丝绸之路拿回来的红珊瑚、蜜腊、琥珀、犀牛角,尽是名贵的东西。八蛮进宝的人物大多是卷头发,突珠眼,穿着洋人衣衫。

  人们通过木雕的题材,知道历史的故事。比如周文王访贤,知道商朝。三顾茅庐,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可以看到岳母刺字而晓得了宋朝

  建筑木雕中可以看到《红楼梦》《西厢记》《杨家将》等戏曲人物,戏曲故事在木雕里面非常普遍。通过这些戏曲的故事来传播和教育是非、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明清时代的文艺作品不需要政审,老百姓喜欢题材和故事就可以演,低俗一点也没关系。这时候的小说也很接地气,在儒家思想里面始终强调是忠孝仁义,强调的是女子的纯洁性。但是戏曲里面,你看《西厢记》里面就是崔鸯鸯不安分偷偷去见张生。《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也是闺房里串来串去的,所以这些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状态。建筑木雕中的戏剧和小说人物,是喜见乐闻的故事片段直接呈现,生、旦、净、丑、末的人物形象通过戏剧舞台中的记忆,用雕刀在木板上完美的表现。

  建筑木雕的审美。 建筑木雕有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内容,并不是因雕而雕,而是跟社会生活的人文是直接对接,这些建筑木雕构建了传统乡村社会农耕文明的核心价值。这些木雕以刀代笔,以刀法体现了笔墨意境,用不同的雕刀,不同的雕刻的方法构成了它的艺术成就,是从匠师与主人互相交流,共同创作的艺术呈现。

  这块雕板是表现远山近树,山体看不到刀的痕迹,似乎把刀痕藏了起来。看了这些木雕以后,改变了我们对木雕的看法,我们总认为民间木雕人物形象不准确,没有神情逸致,没有艺术水平,只能是表达一个概念而已。这块雕板表现的是水天舟船,也没有刀的痕迹,它跟当代艺术,现代艺术非常接近,是清代中期木雕最辉煌的时代作品。

  图片中是水草跟蝴蝶,飞虫走甲同水草集中在一个画面中,说的雕虫小技。事实齐白石先生就是学习雕虫小技开始的,通过传统的木雕,从这些木雕中学到画意,能画能雕,变成一个匠人出身的艺术大师。

  美术的欣赏有一个概念,先有形,形体,先画一个人,有眼睛有鼻子,画人要画成真,要很像,形体有了,也很逼真了,还要有神态和神情,人的精神思想。比如你是一个高士就要画出一个道骨仙风的样子。所以八仙过海的八个人物,有人是当官的,有人是要饭的残疾人,有女的,有男的,有年轻的,八个不同职业和性别,要呈现八个人不同形态,性格,不同的精神风貌。所以形到真到神是我们东方艺术的一个核心的东西。不仅人物如此,木雕创作中的动物也要有神态。

  欣赏木雕时耐看不耐看很重要。你看这个龙,看上去像龙又不像龙,这个寿字,是寿又不似乎不是寿,这就是意,我们称之为意境,意已经胜于形体,表现意境需要形体来反映。中国的水墨画充分运用的了写意的方式,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优秀的建筑木雕艺术追求意境的呈现,使木雕从形体把握,提高到神情的升华,

  你看这个人物图,看上去人物就很憨厚,这就是古人的精神风貌的直接表现。

  图中的龙跟凤变成了福字,称为象形文字。 你看这件木雕作品,两个小孩子可爱吗?那边是两个文人在下棋,两个书童在玩耍。

  凤凰,大家关注一下这件作品的色彩,红的是朱砂,绿的是绿松石打碎磨粉,青的是青金石打碎磨粉,淡绿的是黛粉,黄色的是金粉或金箔。当年的建筑装饰大红大绿大彩,全是天然的矿物料跟植物料,原生态的色彩。这是婺源地区的水上人家图,你看这个小鸟很憨厚。很多画家说这棵杨柳树,很现代,跟现在小孩子看的动漫画一样,非常的现代,人类文明很奇怪,我们在更多的民间的美术的资料当中发现,古今能通,东西能融。在巴黎我拍了四十多个铸铁的古代门格子的图案,与我们明式门窗格子图案居然是差不多的。

  这个鹿在月光下面回头,前脚提起来的瞬间,感觉神态非常好。这个图案,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是麒麟,这个事实上就是"贪",也是跟龙凤一样,民间传说的东西。它脚下面踏着八宝,身上披着绶带。脚踏八宝,身披绶带,钱也有了,名也有了,功成名就。但是它觉得太阳非常美好,有一天,它想一口吞下太阳,飞上去了,最后被太阳燃烧掉了。这个图案常见在祠堂和官衙里,时时刻刻警示当官不要太贪,为人要知足。

  这是《无双图》里面的画稿,通过古人绘画的木刻印刷的画本,进行雕刻的。这是诸葛亮,你看这个神态,体现了充分的智慧。这个是李太白,形象就是有道骨仙风。这个风尘三侠图。这是一个文人,非常的简约,但是神态很好,跟丰子恺先生的绘画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