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白马塘,不仅仅有着一幢300多年老宅……

一一 沈卫林,桐乡凤鸣街道人,一位80后,农校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崇福镇和科技局,爱好地方文化与古典诗词。

嘉宾介绍

沈卫林,桐乡凤鸣街道人,一位80后,农校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崇福镇和科技局,爱好地方文化与古典诗词。因为个人爱好和工作的原因,经常行走在乡村、地头,对桐乡的河流、村落、文化的了解也日益加深。业余时间常常查找、收集地方文史资料,深入田间地点寻找桐乡文化的遗存,特别喜爱古桥文化,2016年开设个人公众号——语溪棹歌。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437/00300443799_947095c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438/00300443800_22997a19.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438/00300443801_dbfd722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438/00300443802_bf7ca9e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438/00300443803_3e76fb1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438/00300443804_23babb7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438/00300443805_cb2dad4b.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438/00300443806_4a0e919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437/00300443799_947095c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438/00300443807_955711f6.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 找寻古老的记忆

  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桐乡市科技局沈卫林先生,他将和大家一起聊聊石门镇白马塘村,说说白马塘村的历史文化、传说掌故,如果你对桐乡历史文化,对我们桐乡的老村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你有好的建议想提供,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你也可以拔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参与我们节目。

  听众朋友,在我们访谈开始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再次认识一下今天直播访谈的嘉宾——沈卫林先生。

  沈卫林,桐乡凤鸣街道人,一位80后,农校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崇福镇和科技局,爱好地方文化与古典诗词。因为个人爱好和工作的原因,经常行走在乡村、地头,对桐乡的河流、村落、文化的了解也日益加深。业余时间常常查找、收集地方文史资料,深入田间地点寻找桐乡文化的遗存,特别喜爱古桥文化,2016年开设个人公众号——语溪棹歌。

  卢 珊:听众朋友,现在沈卫林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

  沈老师,您好!

  沈卫林: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 珊:沈老师是我们老朋友了,欢迎您再次作客我们节目。

  沈卫林:谢谢971,让我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桐乡的村庄历史。

  卢 珊:沈老师,前几次您和我们说了好些村了,有联庄、元丰、中群等等,今天再次邀您来,就想请您和我们说说石门白马塘村的的历史文化、说说白马塘村老底子的事,好吗?

  沈卫林:好的,我是同福人,离石门比较近,小时候逢年过节出市到的都是石门镇,白马塘早有所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塘北,但真正了解它还是参加工作之后,因此,我今天讲的内容可能比较粗浅,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卢 珊:在老《桐乡地名县志》里并没有白马塘村,白马塘是新合并成的村吗?

  沈卫林:白马塘也是在2000年,由北面的长丰村和南面的洪泾桥村合并而成的,合并时并没有沿用两村各取一字的方法,这也是比较少见的。

  卢 珊:那为什么长丰与洪泾桥合并后,取名叫白马塘呢?这个村名跟原来的村名似乎完全没有关系嘛。

  沈卫林:我们知道,白马塘是一条著名的河流,也是5条嘉兴市级河道之一。它南起京杭大运河,北接乌镇市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原本的长丰村是普遍的取好听的吉祥的命名方式,洪泾桥村则是以宋代的一座桥梁来命名。而白马塘贯穿了这两个村,两村在解放之前又同属于桐乡县白马乡,因此最能代表两村文化和名气的应该就是这条河流了,因此,村就以河命名了。

  卢 珊:白马塘村是两村合并,它的历史沿革、隶属关系是怎样的呢?

  沈卫林:白马塘村接近石门镇区,东邻乌镇镇翔厚村,南靠京杭大运河,西接民联村,北联民丰村,有14个自然村,600多户农户,人口2400人,规模并不大。民国时期,长丰和洪泾桥村都属白马乡;解放初,原长丰村为重兴乡长远村;1956年,为安兴乡第一高级社;1958年,为炉头人民公社长丰大队;1961年,划归石门公社,为石门公社长丰大队;1983年;改为石门乡长丰村。洪泾桥村,解放初为重兴乡光明村;1953年,又改名为重兴乡光明村和新民村;1957年,为重兴乡第2高级社;1958年,为炉头公社新民大队;1961年,划归石门公社,为石门人民公社新民大队。1983年,改名为洪泾桥村,石门乡洪泾桥村;1987年,两村随石门乡并入石门镇,分别为什么镇长丰村和洪泾桥村;2000年,两村合并。虽然是两个小村,但归属沿革却并不简单。

  卢 珊:有点复杂。哎,沈老师,前面你说到那个叫李庄的小村坊,我听村里老人说,原来不叫李庄,而是叫吕庄,与吕洞宾有关。

  沈卫林:是有这么一种说法,旧时的传说是李庄的来历是因为村上有一座纯阳庙,李、吕桐乡话一样,吕庄也就传成了李庄。但这种说法比单薄。

  卢 珊:那这个小村坊到底与吕洞宾有没有关联的呢?

  沈卫林:纯阳宫其实是在清朝时由孙家所建的永福庵改建而来的。说法大致是这样的:李村一地以族姓而居,先后有四个姓氏,初始为李姓族聚居;元末明初,王姓人迁入;明嘉靖后期,朱姓族在此定居;清朝时孙姓族迁居李庄。在李庄建有孙家厅,孙家厅建于清康熙后期,系萧山湘湖迁徙李庄的孙云麟所建,历时四年,造有正厅、东花厅、楼廊厢阁等房舍六十余间,正厅的八字墙门额上镌有“旅履元吉”四字,寓意湘湖孙氏世系迁居石湾李庄后洪福吉祥。孙家厅竣工后,云麟公又在李庄东水塘北首、李庄桥的西侧,按照萧山湘湖映雪堂,建造了李庄孙氏宗祠及安放棺椁的建筑。清道光年间,李庄孙氏第十五世孙浙三、孙海礼出资重建永福庵(后名又改名为纯阳宫,解放后为李庄茧站)。当时,以孙家厅为主建筑的李庄建筑群已蔚为壮观。《石门镇志》记载:咸丰十年(1860),天平军进驻石门湾。同治三年(1864),清军卷土重来,前后三进三出,房屋尽被焚毁,孙家厅也付之一炬。所幸的是,这一建于300多年前的民宅正厅今尚存,虽已破颓,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一下它当年的风采。

  卢 珊:原来是这样。我还听村里人说,在李庄还发现过汉墓群,是吗?

  沈卫林:李庄这个村坊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白马塘所有的自然村都在河东,唯独李庄像一个角突出在河西,通过一座桥与大村联庄。据记载,李庄汉墓群,是1975年3月在李庄附近平整土地时发现的,发现了西汉土坑竖穴墓多座,还出了一件4公斤重的青铜鐎斗(汉代时期温洒的器具),现藏于桐乡博物馆。

  卢 珊: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老屋和文物,见证了白马塘文化的深厚。

  卢 珊:挖掘村落的历史 找寻古老的记忆

  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欢迎继续收听。我是卢珊。

  现在我们今天节目的嘉宾——桐乡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沈卫林先生,正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和大家一起聊聊石门白马塘村,说说白马塘村的历史文化、传说掌故,欢迎你参与我们节目。

  沈老师,刚才您给我们介绍了白马塘村悠久的历史文化,白马塘村自然风貌是蛮有村江南水乡特色的,而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我们先来说说白马塘的水,村里的河道和浜兜蛮多的。

  沈卫林:白马塘可以说是四面环水的,京杭大运河、白马塘、乌道笕河、秀才桥河,其中南面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

  卢 珊:前面也说到了,村名就是取自于白马塘这一河名,这在桐乡也是就此一家,可见白马塘的名气与分量。

  沈卫林:先说下运河,开凿隋大业六年的江南河桐乡段,由嘉兴徒门入境,过濮院、龙翔,至石门折向南,过凤鸣街道入崇福镇,全长80余里。历经元末明初、明嘉靖年间和近代水利航运多次改道,只有濮院到石门一段50里,1500年来风采依旧。县志有说:运河折而东,其形如带,故名玉湾(就是石门湾),由白马塘中分车溪,流入炉头、陈庄、青镇等。这充分说明了石门与白马塘地理位置的显要。我曾经想如果要给石门文化列几张金名片,除了丰子恺、石门湾、罗家角,白马塘应该也是重要的部分。

  卢 珊:我了解到,白马塘也有一个传说的。

  沈卫林:白马塘的故事与金牛塘有些相似。相传很久以前,这条无名塘南连古运河,北接乌镇市河,塘水甚活。因此鱼鲜四季跳跃,每到春暖花开,太湖里面的鱼儿都路远迢迢地奔到这无名塘来。所以,清明前后的几天里,塘里的鱼儿特别多。住在塘河两岸的老百姓都靠到塘里网一些鱼度日。谁知,有一天,从太湖上来个渔霸,买通了县官,在塘上拦上了一个鱼簖,把九曲里以北直到乌镇十里的水域都给霸占了。这个人称“鱼间罗”的鱼霸凶狠无比,不让老百姓下塘捕鱼,人们个个怨声载道。

  说也怪,就在老百姓度日如年的日子里,无名塘发生了一件奇事:一天半夜里,塘里忽然发出“哗啦”的响声。等到天亮一看,鱼簖给什么撞了个大窟窿。老百姓可高兴了。因为簖里的鱼都跑到簖外来了,他们又好鱼安身了。“鱼阎罗”干瞪眼凶神恶煞地监督着下人把鱼簖赶快修好。可是,这天半夜里,塘里又响起“哗哗”的声音,鱼簖照例叫撞了。 “鱼阅罗”发了疯似得命手下人将鱼簖重新修好,并严查到底是什么东西撞的?老百姓也想弄个清楚,也好报答救命洪恩。这天夜里,月明星稀,他们都隐藏在塘岸上的桑林里,双眼一个劲地注视着水面。等到月上中天,忽然,塘里“哗”的一声巨响,满塘碧水从中向两岸翻卷起来,一声长啸,从塘中央跃起一匹高头大白马。电闪似的中向鱼簖。簖上随即又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塘水立即恢复了平静,鱼又游到簖外去了。“鱼间罗”知晓这件事后,命令一群恶奴手持刀叉在岸上守候,就在白马再一次跃起的时候, “鱼阅罗”命令下人举起钢又向白马刺去。躲在桑地里的老百姓忍不住了便大声喊起来。敏捷的白马听见喊声,飞快地一个转身,长尾巴一甩把岸上的“鱼间罗”一伙人一齐扫下塘里,接着,便又将鱼簖撞个粉碎。从此以后,塘沿上的老百姓又能自由自在地下塘去捉鱼了。打这以后,岸上的人再也没见到过那匹大白马。

  人们为纪念那匹勇敢、好心的白马,便把这条无名塘叫做“白马塘”,还在白马塘上造起两座石拱桥,取名为“白马双桥”。又在白马双桥的西堍建了一个“白马庙”。白马庙里塑了3头高大的白马,前面所到的白马乡也是这么来的。当然白马只是人们正义思想的一种寄托,但白马庙、白马塘这些事物却是真是存在的。

  卢 珊:真是非常美好的故事,在这样一个水乡泽国里,桥肯定也是非常多的。

  沈卫林:全村共有桥梁12座,比较有名的有洪泾桥、秀才桥、盛家桥、龙尾巴桥等等。

  卢 珊:说到这秀才桥,我想到了,这座秀才桥还有个有故事呢。

  沈卫林:相传,当时村里住有一位姓颜的男青年,家里非常贫寒,但读书却非常用功。他白天下田干农活,休息的时候也不忘记看书。但是命运弄人,连考了两次均落榜了。可他还是孜孜不倦地看书。老天不负有心人,这位青年人在第三次终于考上了秀才,村里的人都非常地开心,纷纷前来向他祝贺。但他做秀才的时间不长,不到几年就去世了,村里此后再也没有出现一个秀才。村上人为了纪念这位秀才,把他的坟墓葬在村边,为的是想让后人都知道这个村上也曾经出过一名秀オ。后来就把村名也称作秀オ桥。

  卢 珊:龙尾巴桥,这个桥名蛮特别的,怎来的呢?

  沈卫林:桐乡的许多地名都有带龙字的,比如乌镇的龙腰、濮院的龙潭、凤鸣的龙王庙等地,这些地名大多由河流的分布、地形的结构,再加上一些民传说所形成。因为名字比较神秘,才引得人们的种种猜想。龙尾巴桥位于白马塘与翔厚较界处,小村名就叫龙尾巴,是一座布满青藤的小石桥。

  卢 珊:白马塘村古石桥还有吗?

  沈卫林:还有3座,一座是刚刚说的龙尾巴桥,还有两座是盛家桥和万顺桥。

  卢 珊:那这盛家桥背后也是有故事吗?

  沈卫林:盛家桥是一种三孔石板桥,虽然没有动人的传说,却有着十分怡人的宜色。此处村庄以桥命名,形状象一个半岛,河流几乎环绕着整个村庄,而且河面的大小不一,迂回曲折。周围树木茂盛,远离市镇喧嚣,整个村庄十分幽静,晃如世外桃源。特别是在桥的南面,有一个宽阔的河湾,拐角处有一个巨大的梧桐,树下一付苍老的石埠。身临其境,听头上鸟鸣脚下虫声,看石桥卧于青草流水之上,心灵也能得到许多宁静。现在,盛家桥的东面已开始修建高速公路,这种宁静即将被打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趁早去体验一下。

  卢 珊:白马塘村真是河多桥多故事多。

  卢 珊:挖掘村落的历史 找寻古老的记忆

  听众朋友,欢迎您继续收听《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我们今天的节目嘉宾桐乡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沈卫林先生正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和大家一起聊聊石门白马塘村,说说白马塘村的历史文化、传说掌故,欢迎你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沈老师,前面说到了白马塘村的河浜、小桥,都是蛮有特色,其实,说到白马塘的自然风貌,还有一个特点刚才没有讲,那就是,它的“绿”,被誉为石门湾里的一叶绿色扁舟。

  沈卫林:是的,这条绿色香樟路从北面的民丰村一直通到运河边的老洪泾桥塘口,过了现在北面的新洪泾桥就能看到了。

  卢 珊:你说到走过洪泾桥,就到了绵延千米的香樟“隧道”,我就想到了,与洪泾桥有关的大儒黄勉斋。

  沈卫林:洪泾桥原名叫洪济桥,建于宋绍兴年间。在桥的东堍,现在白马塘村的运河边,清初的时候建有德水祠,祠前建有一个宋贤亭。据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当地大早,百姓疏浚运河之水,挖掘到德水祠的岸边,发现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宋朝黄勉斋曾经在这个地方收税,刻规章于石碑之上,百姓就建亭子储藏起来,上面标有“宋贤遗迹”4个大字。桥西则是大名鼎鼎的乾隆南巡大营,再稍往西就是黄勉斋任职的石门酒库。

  卢 珊:黄勉斋,这位朱熹的学生和女婿,可以说,他是传播和推广朱子学的第一人。

  沈卫林:理学宗师朱熹的两名学生皆与桐乡有缘,一位是在崇福创办传贻书院的辅广,开创了崇桐两县办学的先河。另一位便是他的学生女婿理学大儒黄勉斋,跳过先生拜师成长的经历,他与桐乡关联最深的便是在石门创办的崇义书院:南宋庆元年间,黄勉斋出任石门酒库务监(就是管理洒业生产销售的小官),首次创办“崇义书院”。 “崇义”二字的意思是: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不惜牺牲,崇尚道义方正,是做人的根本。这也符合孔子提出的四维(礼、义、廉、耻)思想。崇义书院薪火绵延至明代,由王阳明先生的传人王机再办绿槐书院。清康熙后期各省府州县多立义学,雍正九年(1731),桐乡知县设立义学。咸丰元年(1851),建开文书院,光绪元年(1875),在石门镇的西竺庵设立玉溪义学,次年又在接待寺设立官办义学,民间集资兴办义学蔚然成风,石门教育得到薪火相传。

  卢 珊:然而,这样一位大儒却只做了一个石门酒监,真是屈才。

  沈卫林:史记中有一句话: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被后人记住的名字的人,不是因为他的地位与财富,而是他的精神品格和所做的善事。

  卢 珊:嗯,是的。不过,也因此使他与我们桐乡、与白马塘村有了联系。听说就在黄勉斋做洒监的边旁边,还有一座乾隆下江南时所筑的行宫。

  沈卫林:这个地方叫做营盘头,因乾隆筑行宫而得名,具体地点就在洪泾桥的西堍,贴着大运河与白马塘。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6次南巡,终点为杭州,每次往返都在此停留驻跸。行营总占地54亩有余,耗时近一年建成。从古地图上看,行宫的布局非常讲究。照墙、建筑、安全等各个方面考虑得非常周到,可以说是豪华至极。同时,在乾隆南巡的这段时间里,生产了许许多多真真假假的故事,有乾隆题玉扇、波菜滚豆腐、巧遇采桑女等等。值得一提是当时桐乡画家方薰所作的100幅《太平欢乐图》,展示了浙江人民从事的各行业风俗情况,描述详尽,形象生动,现在崇福森利园内有这些画印刷的展出可以欣赏。营盘头行宫在乾隆下江南之后,渐渐成了来往官员歇脚之地,玉湾望幸也被《桐乡县志》被列为八景之一,可惜行宫在太平天国遭毁,现在只能见一片厂房和高地。清人有诗云:翠华六幸有行官,官柳丝丝汉苑同。莫道烟痕太消瘦,当年曾系玉花骢。这也是对石门与白马塘自古繁华最好的总结了。

  卢 珊:白马塘真是个好地方。

  卢 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桐乡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沈卫林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和明天早晨7点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下期9月18日的《旅游桐乡》,是我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系列报道——我这四十年,我们将邀请桐乡著名越剧演员郑丽霞,和我们说说她这四十年的人生公司,欢迎你到时收听,也期待着你们参与我们节目,欢迎你继续锁定我们971。

  听众朋友,再见!

  沈卫林: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