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高桥街道永安村村官 朱高烽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025/00300402592_b112a5d7.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025/00300402593_1650efae.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025/00300402590_88769ef0.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025/00300402591_f207b5c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025/00300402589_4f4dc78b.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025/00300402588_8ff1a4b0.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025/00300402586_872e6ce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025/00300402587_f36789c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025/00300402586_872e6ce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025/00300402594_1c69b0b3.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高桥街道永安村村官朱高烽先生,他要和我们说说永安村的人文历史,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三村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朱高烽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小朱,你好!
朱高烽: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朱高烽:谢谢你们的邀请,很高兴在电波里和大家说说我们永安村,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永安村。
卢珊:小朱,你是永安村人,又生活和工作在永安村,对永安村一带的历史文化是比较熟悉和了解的,今天我们就想请你来和我们说说永安村的人文历史,说说永安村老底子的故事。
朱高烽:好的。我们永安村位于高桥街道的北部,东面与迎丰村相邻,北面与长新村相连,西面和南面分别隔着庙桥港和秀才桥港,与毛水浜村和高桥村相望,全村行政区域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29个村民小组,近700户人家,总人口2800多人。迎宾大道紧靠我们村东边,屠新线公路和店街塘都横穿我们永安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耕地2838亩,以种植水稻、桑树、蔬菜、水果为主。
卢珊:永安村是否与其它村合并过呢?
朱高烽:现在的永安村就是2000年的时候,由原来的安全村和永宁村合并而成的。
卢珊:难怪我查看老的《桐乡地名志》时,没有查到永安村。那永安这个村名就是从原来的两个村各取了一个字而成,是吗?
朱高烽:对呀,就永宁村和安全村各取了第一个字——一个“永”和一个“安”,新村名就叫永安,就这么简单。
卢珊:那安全和永宁原来的村名又是怎么来的呢?
朱高烽:安全村和永宁村的村名由来有点相似,差不多的。听老人讲,安全村原来的AN是尼姑庵的“庵”,老底子有一座叫普师庵,安全村的整体位置在这庵的前面,因此,就叫庵前,就是在庵前面的意思,后来庵拆除了,但这个村名却一直留了下来,也许是为了写起来方便吧,后来慢慢地改成了安全的安了;而永宁村的由来也是这样,因为在原永宁村小桥村小组陈家埭小组附近原来也有一个庵,叫永宁庵,毁于上世纪60年代,永宁村的村名取自于此。
卢珊:那永安村的历史沿革和隶属关系是怎样的呢?
朱高烽:老底子现在永安村一带属桐乡县募化乡西八都,1949年前,民国的时候,属桐乡县亭桥乡;1949年后,永宁村和安全村分别为桐乡县亭桥乡第4、第8和第2村;1956年,亭桥乡改为丰桥乡,即分别为丰桥乡第4和第1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丰桥乡并入南日公社,于是,又分别为南日公社亭桥管理区永宁大队和安全大队;1983年,撤销公社和大队建制为乡、村建制,分别为南日乡永宁村和安全村;1984年,南日乡区域规划调整,重新设立亭桥乡,改为亭桥乡永宁村和安全村;2000年,永宁村和安全村合并为亭桥乡永安村;2001年亭桥乡并入高桥镇,永安村随之并入高桥镇,为高桥镇永安村,2017年8月,高桥镇改为高桥街道,永安村也随之为高桥街道永安村。
卢珊:其实,永安村的历史蛮悠久了,我听村里人介绍说,村里曾有一座建于南宋时期的庙,是吧?
朱高烽:对的。在我们村的西南位置,庙名叫糜相公庙,但是本地的人还是习惯称呼为林相公庙。相传,北宋时期,当时的汴京,就是今天的开封,就建起了这庙,人称糜相公庙。随后宋室南渡,跟着迁徙到了今杭州。南宋末年,糜相公庙毁于战乱,庙里的当家和尚逃至今桐乡一带化缘,打算重建庙宇,当地的百姓,纷纷慷慨解囊,当时高桥镇永安村一男子捐了建庙土地七亩三分,糜相公庙从此就安家落户在了我们永安村。
卢珊:为什么叫糜相公庙呢?这名字很特别哎。
朱高烽:相传糜相公庙原本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重臣糜竺、糜芳兄弟,所以称作糜相公庙。糜竺、糜芳也是刘备的两位妻舅,糜氏兄弟原是东汉末期的徐州富商,家有僮仆万人,富甲一方。哥哥糜竺在刘备兵败低迷时慷慨资助刘备,并将小妹糜贞嫁于刘备,就是后来的糜夫人,使刘备“赖此复振”,辗转称雄,建立了蜀汉政权,糜竺被拜为安汉将军。弟弟糜芳武功盖世,功勋卓著。兄弟俩一文一武,为刘氏鼎立三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介绍,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供奉三国时期蜀汉大臣糜竺糜芳两兄弟的祠庙。
卢珊:据说,庙前曾建有一座戏台,远近闻名,还发生了许多故事。
朱高烽:我们村一带的老人对这个戏台的记忆最为深刻,相传戏台是清朝乾隆皇帝赏银所建的,因此,也叫御台,舞台是雕梁画栋,修建的非常气派,后来毁于太平天国,民国三年又重建,因为这戏台能遮风遮雨,民间又称为雨台。当时演出的节目众多,江南一带的戏班子都来演出过,其中著名的京剧演员孙柏龄先生领衔的戏班常来演出,至今未附近村里的老人津津乐道。
卢珊:孙柏龄先生是京剧名家,你们村还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故事。
朱高烽:是的,我们村流传着许多孙先生的故事。其中一个是孙先生勇斗太湖强盗的故事。说有一次,孙先生带着戏班子正在我们村演出,太湖强盗飞刀传书要娶孙家班里的二小姐为妻。孙先生就放话,以江湖规矩了断,时间、地点、形式都有对方定。于是,就选在戏台旁。那晚,对方让人少了一锅老的雄羊肉,要求双方派人各自吃三块羊肉,不能吐骨头。对方先派人吃了,孙家班一武生也同样吃,要拿第三块时,对方拦住说,用匕首挑起一块,那武生一张口,对方就把匕首猛地刺了进去,他就用力一咬,匕首就被紧紧咬住,周围的人都惊叫起来。显然,对方坏了规矩,输局就定了,只能灰溜溜地退场了。
卢珊:孙先生有勇有谋。我了解到,抗战期间,国军六十二师,就是我们桐乡人俗称的“捏帽兵”,还在那里与日军发生过激战。
朱高烽:当时六十二师的军人都是赤脚草鞋,头戴捏帽,所以俗称的“捏帽兵”。主要战场在海盐一线,后来在桐乡、崇德区域建立了抗日游击区,有一天深夜,一队国军转战到了糜相公庙宿营。他们前不久刚刚打毁了日军一个炮楼,因此,日军派出人员刺探他们的行踪。当晚,国军行踪被发现了,大量的日军包围了他们,他们就以雨台为掩护,与日军发生激战。由于日军人多,又装备精良,国军渐渐不支。这时,一位在庙里打杂的小孩偷偷打开一隐门,使剩下的20多位国军撤离了包围圈。第二天,村民把牺牲的国军尸体掩埋了。
卢珊:永安真是一个又英勇又传奇的地方。
【出“旅游桐乡”节目头】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
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继续收听。
我们今天节目的嘉宾——高桥街道永安村村村官朱高烽先生正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和我们说说永安村的人文历史,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小朱,刚才您给我们介绍了永安村的人文历史,那永安村也是一个典型江南水乡的小村落,接下来,我们去村里走走,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我们就来说说永安村的水、永安村的桥。
朱高烽:好的,我们永安的河和桥还是蛮有说头的,先说河吧。我们永安村有大小河道14条,其中两条镇级河道,一条市级河道,这三条大的河道,前面已经提到过了,是庙桥港、秀才桥港、店街塘,还有11条村级河浜,有高家浜、安全后浜、计家浜、商家浜等。
卢珊:我听村里人说,你们好些小村坊都是三面环水的。
朱高烽:是的,我们好些小村坊都是三面环水的,比如有个叫赵家兜的,这个村坊就是三面环水,只有西面一条小道通行,整个村的地貌想一个兜;再比如,有一个叫周家角的村坊,还有一个叫顾家兜的村坊,都是三面环水的。
卢珊:你们村还有两个漾潭,是吧?
朱高烽:是的,在糜相公庙的前后各有一只,庙前的叫老坟漾谭,庙后的叫庙后漾谭。其实在江南水乡,这样的漾谭随处可见,但是呢这两个漾谭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民国时期,有一年大旱,我们村附近小河干涸,田地龟裂,只有这两个漾谭还有两汪清水,于是,来取水的百姓络绎不绝,说来也怪,直到那年下雨之前,两只漾谭的水始终没有干涸。
卢珊:那说了水之后,就要说说桥了,河多自然肯定桥也会多,小朱,你们永安村的桥也蛮多的吧?
朱高烽:我们村里桥是蛮多,基本上每条河上都有条,大大小小一共有十六座,有……。
卢珊:那你们村古石桥是还有好几座吗?
朱高烽:大部分已经过改建成了水泥桥,公路桥了,现在桥面基本没动过的也就4座石桥了,它们是咸宁桥,庙桥,锣鼓桥和马家木桥。
卢珊:乌镇也有一座咸宁桥,属桐乡第一批历史建筑,你们村的这座咸宁桥,据说,保存也还非常完好。
朱高烽:咸宁桥是我们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石桥了,它建于清代,在商家浜上,南北走向,石桥的两侧刻着咸宁桥的桥名,但是因为这座桥建在商家浜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商家桥。这座咸宁桥造的是相当考究,桥柱上还有桥联,东侧是“卧虎涵旭日,翥凤起朝霞”;西侧的桥联因风化,字迹已模糊看不清了。
卢珊:还有这座叫庙桥的,桥身上还刻着其它桥名,是吧?
朱高烽:是的,庙桥,横跨糜相公庙港上,是一座三洞平桥,奇怪的是它的每个桥洞的桥面石上都刻着字,中间的刻着是“重建庙桥”,西侧的桥洞刻着“新河桥”,最奇怪的是东面的桥洞刻着“三秀桥”,为什么说这个桥名费解呢,“三秀”,出自《楚辞-九歌》“采三秀于山间”,是指灵芝。所以为什么又叫这个“三秀桥”呢,就不得而知了。“三秀桥”的右侧,刻着“民国乙卯”字样,可知此桥重建于1915年,至今也已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然,期间也少不了修缮加固,所以猜想可能这座桥经过几次重建了,桥面石也有可能是拼接而成。至于这桥真正的名到底叫什么,就成了谜了。
卢珊:谜一样的一座桥。
【出“旅游桐乡”节目片花】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
听众朋友,欢迎您继续收听我们《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直播访谈节目。我是卢珊。
今天我们节目的嘉宾是高桥街道永安村村官朱高烽先生,他正在和我们说永安村的人文历史,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小朱,你们永安村真的是河多桥多故事,而且不单单时河和桥有故事,我听你们村里人说,你们村好些小村坊的名字存在的历史已经久远了,都是蛮有历史和故事的。
朱高烽:是的。按光绪《桐乡县志》的记载,我们村的好些村坊就已经有记载了,比如庵前村、商家浜、商家村、周家阁、赵家兜、糜相公庙、马家阁、吴家木桥、朱家门、庙后桥、南新桥等等。这些都是清朝就有的地名,而且每个小村坊的取名都有着一定的含义,很多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里的风情地貌。
卢珊:是的,有些小村坊的名字很有意思的,比如顾家斗,村上都是姓顾的吗?
朱高烽:顾家斗,其实可能听到这个小组的名字就觉得这有什么意思的,肯定是姓顾的人比较多吧。其实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听老人说,那时候小组的村民生活都很困难,顾家兜其实开始被称作“苦家斗”,后来国家建设越来越好,经济也越来越好,似乎叫“苦家斗”感觉不合适,正好在方言里“苦家斗”和“顾家斗”的发音比较相似,所以现在就叫做顾家斗了。
卢珊:一个叫文理埭,这是什么意思呢?
朱高烽:这个村坊的村口两侧都是墓地,原来的村坊名字叫坟里埭,是坟墓的坟,后来也许是觉得这个“坟”字不雅,不好听吧,就改成了文化的文,里改成了道理的理,于是,村名就变成了文理埭了。
卢珊:你们还有一个小村坊叫地心里。
朱高烽:说到地心里这个小组呢,就要说到这个小组所在的这个区域了,地心里这几个小组四面环水,整体的地形呢像一张荷叶,所以我们这里把这整块区域称为“荷叶地”,而地心里这个小组位置基本处于这张“荷叶”的中心位置,所以就形成了现在地心里这个名字。其实,我们桐乡好多小村坊叫地心里,或田心里。像大麻的崇益村、凤鸣的红旗村、梧桐的同心村等等。
卢珊:一个个小村坊的名字传递出遥远而又古老的气息。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高桥街道永安村村官朱高烽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和明天早晨7点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下期7月24日的《旅游桐乡·访谈版》,是我们的“风雅桐乡”的系列访谈,我们将继续邀请嘉兴市民间艺术家、桐乡民间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徐春雷先生做客我们节目,和我们说说她的艺术人生,欢迎你到时收听,也期待着你们参与我们节目,欢迎你继续锁定我们971。
再次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和参与。听众朋友,再见!
朱高烽: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