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石门镇文体站站长 陆进华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767/00300376759_d701b00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767/00300376760_4a28160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767/00300376757_06c52d5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767/00300376758_3728d45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767/00300376755_79fea843.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767/00300376756_13916913.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767/00300376754_5c85f55c.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767/00300376753_3111660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767/00300376754_5c85f55c.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767/00300376761_e8f15caa.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石门镇妇联主席兼镇文体站站长陆进华女士,她要和我们说说石门东池村的人文历史,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东池村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陆进华女士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陆主席,您好!
陆进华: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卢珊:陆主席,您是土生土长的东池人,又在东池村工作多年,我想您是熟悉和了解东池村一带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就想请您来和我们说说东池的人文历史,说说东池老底子的故事。
陆进华:嗯,好的。那在说东池村老底子故事之前呢,我先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我们东池村的概况:东池村在石门镇的最西面,分别与河山镇和洲泉镇接壤,具体来说,北面隔西圣埭港与河山镇八泉村相望,西面与河山镇石栏桥村隔着一条小何,东面和南面分别与同一镇的崇安村和告墩村相邻,村域内河道纵横,全村地域而积3.6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农户690户,总人口2950多人,获得了省级卫生村、浙江省科普示范村、桐乡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卢珊:在老的《桐乡地名志》里并没有东池,东池村也是合并的新村吗?
陆进华:是的,东池村是2000年全市行政村区域规划调整时做的调整,由池台下村与东泉村合并而成的。
卢珊:那为什么取名叫东池村呢?仅仅是各取一个字?
陆进华:是呀,当时,就各取了两个村的村名的前面一个字——一个“东”、一个“池”,新村就取名为东池村。
卢珊:就这么简单?
陆进华:对,就这么简单。桐乡现在好些合并过的村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卢珊:那东池村的历史沿革和隶属关系是否相对而言要简单些呢?
陆进华:东池村的历史沿革和隶属关系应该说并不算复杂的。唐朝的时候,东池村一带属长濠里,明清时期,东池村在千乘乡境内;到民国的时候,则属于长濠乡;解放初,东泉村和池台下村分别属于不同的乡,东泉村为羔羊乡2村,池头下村为羔石乡3村;1956年,羔石乡并入羔羊乡,东泉村和池台下村又分别属于羔羊乡第7和第8高级社;1958年,东泉村和池台下村分别属于石门公社羔羊管理区东泉大队和池台下大队;1961年,则分别为羔羊公社东泉大队和池台下大队;1983年,撤销公社和大队建制为乡、村建制,于是,分别为羔羊乡东泉村和池台下村;2000年,东泉村和池台下村合并为东池村;2001年,撤乡并镇,随羔羊乡并入石门镇,成为石门镇东池村,直到如今。
卢珊:哎,陆主席,我听村里老人说,东池原来叫玉溪镇,而且有“先有玉溪,后有石门”之说,玉溪不就是石门吗?
陆进华:在羔羊关于玉溪镇的传说有多种版本,临近的崇安村说他们境内的牛桥头是玉溪镇,而郜墩村也有村民说是玉溪镇的所在地,而且都以“先有玉溪,后有石门”自居,但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康熙元年,因崇德之名与清太宗皇太极年号相同,因此避讳称石门县,石门镇同时更名为玉溪镇,一直到1914年民国三年才恢复为石门镇。我认为,这也许是石门位于交通要塞,历次经受战火,战时镇上这些商家就搬迁到到这些地方,形成集市,这些地方被称为玉溪的缘故。
卢珊:有道理。我还听说,村里曾挖掘出过战国和汉代的墓葬,是吗?
陆进华:是的,2003年的时候,砖瓦厂取土的时候在我们村发掘出过战国墓葬和汉代墓葬各一处。其中战国墓位于西浜高地的中部,是竖穴土坑墓,共出土陶罐4件,三足盘2件,豆1件等随葬品。汉墓就在战国墓的东侧,也是竖穴土坑墓,南北向,共出土陶灶1件,陶釜2件,陶甑1件,陶罐1件,青铜盆1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座陶灶,泥质灰陶,通高19.2厘米,长30.8厘米,最宽处有15.5厘米,前有四柱双层重檐楼阙式烟囱,在双层重檐楼阙中间,有一烟囱口;后有灶门,灶门高5.7厘米,宽5.4厘米;灶台上有三孔,分别放置釜和小水锅,整个陶灶形状呈三角形,就像是一艘行进中的小船,前高后低。现在这陶灶正作为精品文物在博物馆的展厅展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卢珊:那其实,东池村的历史更久远,因为就在你们村隔壁,离你们村几里之外出土过良渚时期文物。
陆进华:对!我们隔壁崇安村曾出土过良渚时期的文物。那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崇安村民在崇安村的邱家桥的一个高墩上,取土烧砖时,挖掘出土了一批锥形器等玉器,经桐乡博物馆的考古专家鉴定,是属于良渚时期的。由此可以推段出,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这一带居住生活了。
卢珊:东池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卢珊:陆主席,刚才您给我们介绍了东池的悠久历史,那说到江南水乡小村,肯定少不了要说村里的河、村里的桥,我去村里走走,感觉东池村真的是水系发达,村里的河道、浜兜纵横交错。
陆进华:是啊,单说我们这个合并而成的东池村,原来的东泉以泉命名,池潭下以池为名,一个泉一个池都与水有关,原本一衣带水,中间一条南北向的昴星桥港,直通北端东西向的酉圣埭港,整个村子水路密布,河港交错,一些村子以浜以桥命名,如:东浜,西浜、马鞍桥等。
卢珊:村里人告诉我,你们村的四围是被河围绕着的,是吗?
陆进华:是啊,北面为西圣堂港,南面为西汤桥港、东边为邱介桥港,西面为麻兜溇港。其实,我们东池村整个水系图形是口字中间有一竖,是个“中”字,中间那竖是昴星桥港,再加入派生出的浜浜兜兜,这里真的是水的天堂。
卢珊:说到河,就要说说村里的那个潭——陆家潭了。
陆进华:说起陆家潭,我们东池村人大多会津津有味,陆家潭是一个风景极好的地方,潭水清澈如一眼清泉,而且南边与昴星桥港相通,村民将出口称之为:金门口。潭的周边绿树环抱,碧波荡扬,是东浜小组的水源地。据村里老人说,民国廿三年,即1934年大旱。四周的河道干涸,唯独陆家潭没有干涸,成了周围村民的救命之泉。因着陆家潭的风景极好,也成了附近周围一些大户安葬先祖的首选之所,解放初期,那里有几十座各个朝代的豪华墓地,但在文革时大多被毁,村民为了不让墓碑流失,都将墓碑埋葬在一座机埠之下。
卢珊:这个潭风景漂亮极了,而且民国廿三年大旱之年都不干,说明它是极深的。我看到它那里其实是多处河道的汇集的地方。
陆进华:是的,陆家潭口的洋有四条河相通,俗称四角洋,东西向与西浜相通,通向东北的叫东浜,东面的漾东连东泉的浜。陆家潭与昴星桥港隔着的那块地叫牛舌头。其实,也是五条河,因陆家潭西还有一条西北向的浜,只是不直通漾而已。
卢珊:我还听说,这陆家潭里还藏着一块奇特的石头,真的吗?
陆进华:哦,是真的。那里还有一块奇特的石头,村民谓之软石,据说这石头全国仅有二块,一块在宁波,一块便在陆家潭,是东浜村的镇村之宝,石块隐藏在陆家潭水下,难得一露真容。
卢珊:那你们东池村里河道、浜兜这么多,桥也很多吧?
陆进华:东池村的桥特别多单与河山相交的桥就有四座,中间还有好些桥,一共大大小小的桥梁有17座,其中,还有不少村民小组就是以桥命名的,比如:白莲桥、西汤桥、马鞍桥等等。
卢珊:有一座桥叫昴星桥,是吧?
陆进华:这座昴星桥就在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有意思的是这桥的桥名,大多人喜欢难字读半边,把昴读成昂,其实这名字蛮有来头的,昴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第四宿,有四颗星,一座桥名能与天上的星宿命名,可见我们先祖的智慧是多么的光大。
卢珊:听说,你们村还保留着好几座古石桥,是吗?
陆进华:是的。我们村一共有6座古石桥,分别是在西圣埭港上的观音桥、油车桥,和河山石栏桥村相交的胜浮桥,还有白莲桥村民小组的东西白莲桥,西汤村民组的永宁桥,这些桥大多建于清朝,而且保存完好。
卢珊:这座油车桥当年也是连接你们村与西圣埭的桥梁,据说,这个地方曾是非常繁华热闹的。
陆进华:是啊,给个最时髦的名字就是而今东南亚的“金三角”,这里是青石、羔羊、河山、八泉等四个乡镇的交界地,而且水路十分方便,很早的时候这里就有航船,东通石门,西通德清、北接五河泾和练市,这里的早市十分闹猛,四方客商云集,这里开有油坊,油车桥也是更是例证。由于四乡相交,这里也是三不管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情报中心,是各路军队的联络地。据传,当年崇德县保安司令部队为了救当时的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司令曾在此激战,就是沿着西圣埭港,沿河直上天目山的。解放后,这里一直是东池村村民和邻近的青石、河山村民的集市,而今这里还有茶店、超市、饭店。
卢珊:东池村河多桥多故事多。
卢珊:陆主席,刚才听了您讲东池悠久的历史,东池这么多桥啊、河啊的故事。其实呢,你们村并不仅仅是河和桥有故事,我去村里的时候,听到的一些小地名,就感觉是蛮有历史和故事的。
陆进华:是啊,象西汤、麻兜溇、埭上河南、第宇圩、池台下等等一些小地名,就感觉是蛮有历史和故事的。
卢珊:前面说到,东池村是由东泉和池头下合并,这个东泉是怎么会取这样的地名呢?有什么故事蕴含其中吗?
陆进华:之所以叫东泉,是因为村里有一浜,浜中有一泉眼,传说这一泉眼与含山脚下最东面的泉眼是相通的,所以这浜叫东泉浜。
卢珊:还有这叫麻兜溇的,又什么意思呢?
陆进华:村名带有水,可见这里是典型的水乡。老底子这个小村坊一片荒芜,到处是野生的苧麻。后来这个地方陆续有人迁移来居住,以收割苧麻纺织成麻布谋生,这个因此就叫麻兜溇。
卢珊:我还听到有个村坊叫埭上河南,怎么会有这样的村坊名字呢?
陆进华:埭上河南,就是指西圣埭河南,一座油车桥和河北的西圣埭集镇相联,桥北是集市,给这里的村民也带来了不少方便,村上做生意的人也特别多。
卢珊:西汤是什么意思呢?
陆进华:跟蔡公桥洋潭有关,门前的西汤桥港直通蔡公桥港,汤这里指大水激流,理因读(sang),但村民习惯读汤,门前的河连接德清,常年水流湍急,再加上下游的洋潭,到这里水流速度加快。在西汤同一直线上相隔500米,还有一个村子称之谓东汤,现在是属崇安村的。
卢珊:我听说,这个村坊上还出了一家姓倪的大户人家,是吗?
陆进华:那是西浜村民小组,俗称六间门面,有水乡难得一见的厅堂。主人姓倪,据传祖上有人在北京做过官。一位出生于1934年的老翁说,他小时候已经有了,可惜经历多年的风雨摧残,和人为破坏,六间大厅,这存一间破败厢房,梁上的碉花,富丽堂皇的堂窗、尽管布满灰尘,却摇摇欲坠,水阁楼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在墙角处还残存着一小块的壁画,好象在向每一位路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更壮观的是它的河埠,走遍所有的江南古镇,也从没看见过如此完美的河埠,错落有序的石帮岸,马鞍型的河埠,二面的石阶一直通向水底,身在此地,仿佛原来的评价正穿戴整齐,慢慢地走向河中小船。而今人走楼空,留下一堆残瓦,象是在告诫后人,房子是给人住的,没人住就是一堆残垣破瓦。
卢珊:唉——曾经的繁华也是过眼云烟。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石门镇文体站站长陆进华女士,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再次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和参与。听众朋友,再见!
陆进华: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