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大麻镇麻溪村村干部 高忠强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60_787842fb.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58_43100dc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59_6cafec5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56_f83bff39.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57_1669577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55_8fd0c61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54_a34dbbb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53_18fb980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54_a34dbbb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61_52ae707f.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大麻麻溪村村干部高忠强先生,他要和大家一起说说大麻镇麻溪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如果你对我们桐乡的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大麻麻溪村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为大家开通着,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听众朋友,在访谈正式的开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今天节目的嘉宾——高忠强先生。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高忠强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高主任,您好!
高忠强: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高忠强:非常荣幸来到《旅游桐乡》节目演播室。
卢珊:高主任,您是大麻麻溪村人,又一直生活工作在麻溪村,熟悉和了解麻溪村的历史文化,今天就请你来和我们聊聊麻溪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说说麻溪村老底子的事。
高忠强:好的,我先介绍一下我们麻溪村的大致情况。麻溪村位于大麻镇区中心位置,也是大麻镇的集镇所在地,东面到科洲公路与光明相邻,南买面与大庄村接壤,西面到湘洋村,北面紧靠京杭大运河。水陆交通十分便捷,自然环境优越,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所辖22个村民组,594户农户,总人口2649人。现在主要以家纺行业及农业生产为主要产业。
卢珊:听您的介绍,大麻镇区是在你们麻溪村之中,对吧?
高忠强:是的。大麻镇集镇区在我们麻溪村的中心位置。
卢珊:我印象中,以前好像并没有麻溪村的,麻溪是否是一个新合并的村呢?
高忠强:是的,麻溪村是2000年的时候,由以前的村前村、鱼桥村和南星村,三村合并而成的。
卢珊:三个村合并起来,为什么新取了一个村名叫麻溪呢?这个村名与原来的三个村都似乎没有关系。
高忠强:这事是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了。我们大麻镇有一个雅称叫麻溪,就跟崇福雅称语溪,洲泉雅称湘溪是一样的。2000年三村合并后,因为我村处于大麻集镇的中心位置,所以就使用了麻溪作了村名,也算是对于过去历史的继承。
卢珊:麻溪村的历史沿革和隶属关系怎样的呢?
高忠强:在宋代的时候,现在的麻溪村地域属于德清县金鹅乡遗渎里;到了明代,麻溪村属于德清县金鹅乡十四都第二庄;清乾隆年间,区划调整,麻溪村属于德清县十四区上第三庄大麻村。我再介绍一下我们麻溪村合并之前的那三个村的情况。村前,因为地处大麻南村前,故名村前村,解放初为德清县大麻乡第五村,1950年属崇德县大麻乡第五村,1956年属大麻乡第四高级联合社,1958年属大麻公社大麻管理区大麻大队,1961年为大麻公社村前大队,1983年为大麻乡村前村,1985年为大麻镇村前村。南星,该地有南圣桥,又称南星桥,村以桥名,解放初为德清县大麻乡第九村,1950年为崇德县湘漾乡第五村,1956年为大麻乡第七联合高级社,1958年属大麻人民公社大麻管理区大麻大队,1961年为大麻人民公社南星大队,1983年为大麻乡南星村,1985年为大麻镇南星村。渔桥,地处京杭大运河南岸,旧有石桥名“政德洪桥”,后来“洪桥”二字渐渐音变为“渔桥”,该处乃以桥名作为村坊名字。解放初属德请县大麻乡第四村,1950年分属崇德县湘漾乡第五村和海卸乡第一村,1956年分属湘漾乡七联社和大麻乡四联社,1958年属大麻人民公社大麻管理区大麻大队,1961年为大麻人民公社鱼桥大队,1983年为大麻乡鱼桥村,1985年为大麻镇鱼桥村。
卢珊:回过头来我又要问了,麻溪,这个又有意境又风雅的名字。麻溪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高忠强:我们村北面有清池漾,漾里有一土墩,不管旱涝,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叫麻姑墩。最迟从明朝的时候就传说麻姑仙子在这个麻姑墩上修炼成仙。于是大麻的市河就叫麻姑溪,后来就简称成了麻溪。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村和海华村之间的石桥就叫望仙高桥,望仙就是指望见麻姑墩上的麻姑仙子。
卢珊: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其实,我了解到,早在南宋的时候,麻溪一带就有集市,而且很繁华了。
高忠强:是的。我们这一带的发展都是因为南宋的建立,大量北方人口迁徙到了南宋的京城临安府,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大麻距离京城临安府近,于是不少人就开始定居大麻,大麻变得繁荣起来。南宋时期,大麻有两个集市,一个在塘北的海华村海卸,一个就在我们麻溪村范围内。
卢珊:麻溪真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地方。
卢珊:高主任,刚才你跟我们介绍了麻溪村丰厚的历史底蕴,其实,麻溪的自然风貌是很有江南古村落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而且我了解到,麻溪村的地形也是很有特色的。
高忠强:是的。过去有一句话叫“一节藕两张荷叶”,说的就是地形。一节藕指得是流芳桥、国顺桥、太平桥,因为这三座桥是平行的,就像一节藕。荷叶是指大麻镇政府后面的划船漾以及清池漾,这两个漾一东一西,正好是处于这一节藕的两边。这两个漾是现在大麻镇闹市内仅有的两个漾,都处于我们麻溪村境内,经过五水共治后,这两个漾都很清澈,常年有人来此垂钓。
卢珊:这清池漾,据说是通到海宁的,它的形状也是很有特色的。
高忠强:清池漾往南就经过我们村的港子桥,我们称为港子桥港,是我们村内一条重要的河道。一直往南就到了海宁许村境内。清池漾确实漂亮,现在虽然面积比过去要小,但还是像一张荷叶。
卢珊:又要说到麻溪这条小河了,村里人说,老底子的时候它上面的桥是很多,是吧?
高忠强:是的,有环桥、渔桥、港子桥等等。
卢珊:说到桥,就要说说南星桥了,
高忠强:嗯,南星桥很有名。南星桥现在已改建成水泥桥了,它最后一次以石桥的形式登场是在民国二年(1913年),那时候清朝刚刚退去,崭新的民国缓缓而来,由金炳鳌和费锡乾发起募捐重建。金炳鳌是大麻流芳桥堍人氏,生前多有善举,除去参与建这座桥,还有就是曾与金子久联合倡建大麻育婴堂。费锡乾则是南星桥附近的人,生平不详,但能建桥当时一名富商。幸好是富而好仁,建了此桥,其姓名为史籍所记载,流传至今,否则富贵不过就是过眼云烟而已。他们重建的石桥还是很豪华的,虽然是石板桥,但桥墩却和别的石板桥不一样。别的石板桥的桥墩是两块并列的条石竖起而成,而这南圣桥却是在河中央以整齐的石块堆砌了两个桥墩出来。这次重建的石桥应该是会在桥中央刻上桥名的,可惜我问了几个人,都说忘记是刻了什么名字,是南圣还是南星。《德清县新志》说费金二人建的叫“南星桥”。抗战时期,南圣桥一带可以算是边境了。四十年代,日伪搞清乡运动,用竹篱笆把乡镇围起来,在某些重要关口设置检查站,南星桥就是其中之一,用日伪的称法就是“检问所”。南星桥这个检问所有一女二男,对所有过往人员进行检查。当然交点钱,也会宽松地放你过去。如果擅自从竹篱笆翻越过去,那么一旦被抓到,就是死罪。曾经带领大麻民众去海宁破坏铁路、阻止日军运输的大麻镇长金子堂先生就是在南星桥被日军抓获的。
卢珊: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南圣桥,是吧?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字呢?
高忠强:是的,有两个名字。其实真正的名字是叫南圣桥,因为这座桥附近有一座庙叫南圣堂,是一座总管堂,供奉的是金总管。我们大麻人用土话读“圣”和“星”是一样的,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南星桥。
卢珊:你们村里还有一座叫杨木桥,也有另外一个名字洋木桥,一个是海洋的洋,一个是木易杨的杨,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高忠强:这就和大麻的名人金子久有关系了。民国初年,金子久在这个地方开设茧行,因为有河道,进出就不大方便,于是金子久就用铁路下面的那种枕木来建了一座桥。这种木头外面是涂有洋油的,可以防腐,当时叫这种木头为洋木,所以这座桥就叫洋木桥。时间长了,老百姓就写成了杨木桥。
卢珊:因读音叫别的桥,还有一座桥,叫港子桥,对吧?
高忠强:港子桥就在麻溪村村委的边上,正式的名字是广枝桥,光绪年间建造,是一座石平桥。后来就叫成港子桥。
卢珊:有一座叫政德洪桥,这个桥名很特别的,在我印象中,桐乡也就此一座。
高忠强:嗯,一般的桥的名字都是三个字,如南星桥、港子桥等等,哪怕是四个字的桥名,第三个是形容词,可有可无的,如望仙高桥、松老高桥,也叫望仙桥、松老桥。但贤德洪桥就不一样,这也算是一大谜题,到现在都没有人能解释清楚“洪桥”的“洪”是什么意思,如果听众朋友有兴趣,可以替我们考证一下。这座桥现在还在,不过因着渔民在河里设了很多鱼篓养鱼,我们习惯叫它鱼桥。
卢珊:麻溪桥的故事真多。
卢珊:高主任,麻溪村虽然只是一个小村落,但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外面人的到麻溪安家落户,我听村里人说,你们麻溪的许多姓氏都是从外地迁移过来的,而且年代久远。
高忠强:是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人曾调查过我们村的几个姓氏的来源,陈家浜的陈氏是从苏州洞庭山迁来的,据八十年代《桐乡地名志》记载,石佛头的陈氏是北宋末年从钱塘江南岸迁来,当然,这个说法也是一种传说;范家里的范氏是从萧山南阳镇龙虎山迁来的;沈氏是从湖州迁来的;俞氏是从德清县城迁来的;乡试桥的徐氏和湘漾村徐家场的徐氏是同一支,是南宋名臣徐道隆的后代。
卢珊:这些迁移来的家族人才辈出,我们先来说说陈家吧。
高忠强:陈家在我们村分别很广,陈家浜、石佛头都有。最早记载陈家是因陈其衷,陈其衷是明朝时候的人,他是一位贡生。在古代,贡生和举人是差不多地位的,都可以做官了。他做过韶州府通判,韶州就是现在的广东韶关市,通判是比知府小一级的官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陈其衷是个读书人,他不仅当官,还参与修撰了明朝天启年间的《德清县志》,在过去,一个人能参与修县志,是极其光荣的事情,要有很好的学问。
卢珊:我了解到,这位陈其衷先生的后人也是蛮厉害的。
高忠强:陈其衷先生的后人是很厉害的,其中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在清末开设了一家油车,名称为“陈涌泰”,是桐乡地区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规模很大。现在大麻的桐乡文物保护单位“陈家厅”最早的所有者和建造者就是陈家浜陈氏。他的后人中有一位叫陈兆基,民国时期曾任大麻乡副乡长、国民党大麻区分部宣传委员、大麻国民学校校长,但他同情共产党,曾帮助掩护过地下党。
卢珊:这俞姓是否与德清的俞姓是同族呢?德清的俞氏家族可是名门望族。
高忠强:据传说是的。德清县城内的俞氏,指的就是清朝著名的大学问家俞樾。
卢珊:费氏也是一个大家族,据说,民国时期出了好几位名乡绅,是吧?
高忠强:我们村的南星桥和湘漾村的天王桥之间,居住着费氏。费氏是从湖州道场山迁来的,大麻的费氏很厉害,南星桥就是在1913年的时候由费锡乾捐资修建的。此外还有金子久的女婿费立,他们家在民国时候开设有费天顺绸缎庄,是当时大麻最大的绸缎庄;民国时期的费芝发,做过乡长,他的房子现在还保存着。
卢珊:最后来说说范家,这范家明朝的时候就出过举人,而且后来也是出了很多人才。
高忠强:明朝永乐年间,范家就出了一位举人,叫范仝。过去范家在杨木桥那里有一间祠堂屋,里面保存有许多考中秀才、贡生后的报条,抗日战争时候都被烧掉了。
卢珊:听说,范家还出了一位活鲁班,真的吗?
高忠强:是的,以前有一句话叫“南村范老毛,大麻活鲁班”。范老毛是当时大麻最有名的工匠,擅长造屋、建桥等各种土作、木作。他是吃“潮烟”的,有一根很长的潮烟管,别人雇他建屋,他不用尺子,只要用潮烟管敲敲木头,就能知道木头的直径和长短,然后就能估计一共需要使用多少木料,分毫不差。据当地人说,吴王庙曾维修一大殿,请范老毛主持。他看了一眼,用潮烟管敲敲,告诉了吴王庙里的和尚,需要买多少根多少粗的木料。木料采办齐全后,由他的徒弟去建造。造到最后,徒弟来向范老毛汇报:“师傅,这次你是不是算错了,要做大梁少了一根木头。”范老毛一边吃烟,一边说:“不可能算错的,我去看看。”说完便和徒弟到了吴王庙,看了看剩下的木头,又听徒弟说打算用哪几根做大梁。听完后就对徒弟说:“不是我算错,是你做错了。大梁上的那两个矮柱子,不好用那根木头的,你换一根木头,做成雌雄榫头,就正好了。”按照范老毛所说一做,果然正好,木料不多不少。
卢珊:传说这位老先生还曾在灵隐寺一展风采。
高忠强:这个故事很有名,可谓人尽皆知。传说有一年清明过后,范老毛去杭州灵隐寺烧香,正巧遇到灵隐寺在修殿。他看了看已经修了一大半的大殿,对管事的和尚说:“这个殿造的偏了一点,一边低一边高,相差半寸。”和尚看看他是乡下人,就当他是开玩笑,后来看他说的很认真,便从大梁往下量,果然相差半寸。当时有许多的人在旁观,看到这个结果都很惊讶,无一不佩服。此外,还有一桩事情也值得一说。大麻以前有石桥几十座,但没有任何建造石桥的工匠名字流传下来,目前为止,只有光明村柏树桥这座石桥的建造者名字流传下来。当年修建柏树桥石桥,柏树桥村坊的民众就是请范老毛去主持修建工程的。
卢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麻溪村真是人才辈出。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大麻麻溪村村干部高忠强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开设了“渐行渐远的老村落”专题,你可以收听和收看;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可收听收看。听众朋友,再见!
高忠强: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