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崇福镇五丰村村干部 沈建学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35_57b5271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33_be89e4f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34_a0afc33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31_b45ebeeb.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32_df66cb9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30_ea314c41.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28_c8fb61a1.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29_a2be891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31_b45ebeeb.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660/00300366036_617e0442.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崇福五丰村村干部沈建学先生,她要和大家一起聊聊崇福镇五丰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崇福湾里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沈建学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沈主任,你好!
沈建学: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你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沈建学:旅游桐乡的听众大家好
卢珊:沈主任,你是崇福五丰村人,又生活工作在五丰村,对五丰村的历史文化还是蛮熟悉和了解的,今天就请你来和我们聊聊五丰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说说五丰村老底子的事。
沈建学:好的。我们五丰村位于桐乡市的西南部,东面与新益村接壤,南面与利顺村相邻,西面与芝村村相毗,北与联丰村相连。有莲花浜,罱渔浜,夏露水,田心里,西南浜,东南浜,越茂桥,西木家,东木家兜,陆家埭,八家村,夏家浜,陈家浜,茶安桥,白鸟浜,太子塘桥,匠人桥,周家角,沈家浜,南长浜,鱼船埭21个自然村。全村区域面积有4.44平方公里,有33个村民小组,947户农户,4165人。境内河、港纵横交错。以崇新港为最大,可通过100吨位船舶,自西至东横贯全境,与1998年改道后的京杭大运河连接,杭申公路离村头3公里而过,水陆交通方便。我们五丰村还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体育俱乐部等荣誉。
卢珊:我听你刚才的介绍,感觉你们五丰村的区域范围好像没有多大的变化。
沈建学:2000年的时候,全市许多村的行政区域都作了调整,而我们没有调整,我们村自1961年来就没有调整过。
卢珊:那它的历史沿革和隶属关系怎样的呢?
沈建学:早在西周时期,我们五丰一带已形成村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民国时为崇德乡和上莫乡,解放初现五丰村区域北片(除鱼船埭、越茂桥外),为羔羊乡,后归上莫乡。南片为崇福乡,后归大麻乡。1954年至1956年,成立农业高级合作社,南片为先锋社,北片为五丰社;1958年,先锋社和五丰社归属于大麻人民第10和11管理区;1959年,先锋社改名先锋大队,五丰社改名五丰大队,都属芝村公社。1961年下半年,先锋大队和五丰大队合并,称五丰大队;1983年,撤销公社、大队建制为乡、村后为芝村乡五丰村。2002年,撤乡并镇,随芝村乡归入崇福镇,为崇福镇五丰村。
卢珊:虽然这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变动过,但也是蛮复杂的。五丰村真是很厉害的,早在2000多年前,这一带就已经有村落形成了。
沈建学:是呀,2008年平整土地时发现好几个大小不同的古人生活灰炕.还有很多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玉宗和石器发现,专家根据这些发现,考证认为,早在西周时期,此地已形成村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卢珊:那要追溯五丰的历史,其实比西周更久远,可追溯到良渚时期。
沈建学:对!我们五丰村的历史比西周更久远,可追溯到良渚时期,我们村有两处良渚文化时期的遗址,一个是越茂桥遗址,1974年在越茂桥小组,本地称子坟头的地方,发现了云雷纹,曲折纹组合的陶罐残器和其它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片数件。经专家鉴定,为良渚文化至商周的一个遗址,现为是桐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在鱼船埭北侧(小地名叫强盗坟头)又发现一个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石斧,石锛,玉珠(乡下称钒石),汉代战国陶罐等等。我们五丰出土的铜壶、铜釜、铜甑等有好几件汉代铜器收藏在桐乡博物馆。
卢珊:还有一个是南宋一位吏部尚书的墓葬,对吧?
沈建学:对!这是南宋时吏部尚书陆德舆的墓葬,墓址在太子堂桥北堍西侧,墓葬封土已毁,但他的墓现存一组石像生,石羊、石虎、石马、石翁各一对,大多已经残缺且半埋于土中。1976年冬,在陆德舆墓西侧发现了他祖父陆埙和叔祖父陆埈的墓志,现藏于桐乡市博物馆。陆德舆墓葬已被列为桐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珊:五丰真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地方。
卢珊:沈主任,刚才你跟我们介绍了五丰村丰厚的历史底蕴,它是一个千年古村,它的自然风貌是很有江南古村落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我去村里走走,村里的河浜很多。
沈建学:是的,前面说到了,我们村河、港纵横交错,共有河浜16条,其中镇级河道5条。我们21个自然村落,其中有11个村落就是以浜命名,或与水有关的,比如莲花浜,罱渔浜,夏露水,西南浜,东南浜,夏家浜,陈家浜,白鸟浜,沈家浜,南长浜,鱼船埭。
卢珊:这些小河浜的名字都蛮有意思的,为什么叫白鸟浜呢?
沈建学:这个村坊前面有一条小河浜,相传很早以前河浜的两岸树木郁郁葱葱,白鸟成群在这栖栖,村民就以白鸟命名这条河浜为白鸟浜,这个村坊又以浜为名。
卢珊:还有这叫莲花浜,是因为形状像莲花吗?
沈建学:不是的。是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个中秋之夜,河浜的洋中莲花浮现,大家都说是神仙仙灵,村里人就在河北岸建了一座庵,取名莲花庵,浜也就叫莲花浜,村坊也叫莲花浜。
卢珊:这些有意思的浜名也成了有意思的村坊名称。沈主任,我听村里人说,你们村还有一些村坊名背后是有故事的。
沈建学:是的,比如像夏路水、鱼船埭、八家村等,背后都是有故事的。
卢珊:先说说这个夏路水吧?有什么故事呢?
沈建学:因为这个自然村的姓以前是夏姓为主,又以打鱼,摸螺蛳为生,所以,周围的人就叫他们为夏螺蛳,这个村坊也就称为夏螺蛳。后来也许是因为嫌螺蛳这两个写起来太难,太繁琐吧,后来慢慢演变成夏路水了。
卢珊:那这个八家村呢?怎么会叫八家村的呢?
沈建学:因为宋元以前这个村子里只有8户人家,所以邻近都叫他们八家村里,后来虽然村坊上的人家多起莱了,但大家还是习惯叫它八家村里,而且慢慢地图方便,干脆就叫八家村了。
卢珊:刚刚说到你们五丰村河浜这么多,桥也肯定很多的吧?
沈建学:我们村桥很多,有名有姓的桥就有30座,越茂桥,茶安桥,太子堂桥,匠人桥等等,当然,以前这些都是石桥,但随着经济发展,村里私家车也多了,这些桥大多已经改为能开车的水泥桥了。
卢珊:我听说,这条太子堂桥还与南宋康王有关,是吗?
沈建学:是的。当时金兵进攻中原,宋高宗康王赵构南渡,逃往杭州,经过我们村时,天色已晚,就在我们村太子堂桥这个地方住了一晚。因为当时在现在太子堂这个地方水路和陆路都比较方便,住在太子堂这个地方比较安全,前面二面环水,水道还有四路出口,后面住兵,易守难攻,后来在他住过的地方造了个太子堂,村坊和边上桥都以太子堂为地名。
卢珊:这一桥、一河、一浜看似简单,其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卢珊:沈主任,五丰村可谓是千年古村,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滋养和孕育了五丰人,也吸引了外来的人,有的人甚至连墓葬都选择到五丰。前面说到的陆德舆墓葬,这位陆德舆很厉害的。
沈建学:陆德舆,字载之,崇德人。出生于书香之家,陆德舆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嘉定十年(1217),是南宋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至元嘉禾志》收有他的诗。厉害的是他是由童子科登进士第,也就是10岁考取了进士,当时陆德舆除背诵《六经》、《孝经》、《论语》、《孟子》外,还通《春秋》。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能背诵这么多书,还能通一经,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就是在唐宋时期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以白居易之天资颖悟,他自言为考进士勤奋苦读,29岁才中进士。陆德舆能在10岁前由童子科进士及第,主要靠他的天资、家学和个人的努力。他的叔祖父陆埙墓志中记载“(陆埙)晚笃意教子孙”。从中可见家学渊源和家教对陆德舆的影响。
卢珊:说到家学渊源,其实,他们陆家祖孙三代都考取了进士的。
沈建学:是的。陆德舆祖籍高邮,其先祖为避靖康之乱,逃到杭州,后又迁居嘉兴崇德。他的祖父陆埙和叔祖父陆埈勤奋治学,闻名乡里。绍熙元年(1190),陆埈进士及第。后来陆埙次子陆镳也考中了进士。
卢珊:这陆家真是不得了,但他们祖孙三代中,官位还是陆德舆最大,对吧?
沈建学:对的!陆德舆虽生在官宦人家,叔祖父陆埈、叔父陆镳都曾中过进士,但陆埈只官至知州,去世前又转朝奉郎,陆家并未出显宦。陆德舆入仕后,曾为皇帝起草制诰,主持贡举,官至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相当于今日的组织部长,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卢珊:后来陆德舆还很得皇帝的赏识,封他为嘉兴县开国候。
沈建学:是呀,陆德舆为官都有哪些政绩,现在已不可考。然而,从现存的一些材料可以看出朝廷对他非常赏识和认可。朝廷认为他在吏部任职能够振纲肃纪,让奸猾的官吏有畏缩之心,选贤任能,使寒门才俊都得以人尽其用;任职地方能够体察民情,教化百姓;他写的文章能鼓动天下,他的言行有君子风范。朝廷因此赐陆德舆田三千顷,先封其为嘉兴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死后又进封他为嘉兴县开国候,加封三百户。这可是极大的荣宠,将功名利禄一股脑全赐给了他。估计他祖父和叔祖父不曾想到陆家会有这样荣耀的一天。只是,南宋王朝早已风雨飘摇,日薄西山,这样的荣宠似乎更让人伤感。
卢珊:这位陆德舆的诗文也非常好,《至元嘉禾志》中有对他诗文的记载和评介的。
沈建学:对!《至元嘉禾志》中记载陆德舆弱冠有文名,朝廷的诏书中也称其“文章鼓天下之动”,然而,陆德舆并无文集传世。不过,现在尚存一些他所作的诗歌。《平绿轩》一首,可见其诗作风格与水平:“带市人烟远,连村野色幽。山从天际出,水向槛前流。芳屋无端碍,松醪有意留。因怀陖谷感,无语对归鸥。”淳祐年间,陆德舆管辖南康军,对白鹿洞书院有所建置。
卢珊:哎,沈主任,我了解到,清末民初的时候,特别是民国的时候,你们五丰村是出了些大户人家的。
沈建学:我们村清朝初年,莫家兜有莫氏家族,清末的时候陈家浜有一姓陈大户人家,等等。当然,以东南浜以张姓地主最有名,总共良田有300多亩;同时,张家又投资工商业,办油车坊等。
卢珊:这位张老先生的儿子成为这一带的乡绅
沈建学:是的。张家有个的儿子叫张坤山,做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骑塘乡长。后来又有说,他是地下党。
卢珊:我还了解到,五丰人还敢率风气之先,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你们创办当时芝村乡第一家绸厂了,是吗?
沈建学:是的。当时1980年村里借款3万元买了4台绸机办起了当时芝村乡第一家绸厂了,从4台绸机起步,到1985年最顶盛时期有织机32台,职工100多人,利润30多万.职工进厂需要交进厂保证金。
卢珊:五丰真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崇福五丰村村干部沈建学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开设了“渐行渐远的老村落”专题,你可以收听和收看;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可收听收看。听众朋友,再见!
沈建学: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