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高桥街道新丰村村委会主任 陈忠华
/pic/003/003/545/00300354590_eba19aaa.jpg
/pic/003/003/545/00300354591_105df2c9.jpg
/pic/003/003/545/00300354589_bf997639.jpg
/pic/003/003/545/00300354587_61e596b2.jpg
/pic/003/003/545/00300354588_29bbacdc.jpg
/pic/003/003/545/00300354586_eeafeb78.jpg
/pic/003/003/545/00300354584_c40fc8fe.jpg
/pic/003/003/545/00300354585_8ae8f8e7.jpg
/pic/003/003/545/00300354584_c40fc8fe.jpg
/pic/003/003/545/00300354592_a60ce4a4.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高桥街道新丰村村委会主任陈忠华先生,他要和我们说说新丰村的人文历史,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新丰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陈忠华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陈主任,您好!
陈忠华: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陈忠华:我很高兴作客你们节目,我是新丰村人,也一直生活和工作在新丰村,对自己村蛮有感情的,因此也很高兴和大家说说我们新丰村的村落历史文化。
卢珊:陈主任,刚才说了,您是土生土长的新丰人,又一直生活和工作在新丰,熟悉和了解新丰村一带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就想请您来和我们说说新丰的人文历史,说说新丰老底子的故事。
陈忠华:好的。那在说我们新丰村历史之前呢,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新丰村的概况,我们新丰村位于桐乡市南部,东面与屠甸晏城交界,南面与越丰村相接,西北面与迎丰村相邻,现代大道、乌镇大道2条公路分别东西南北贯穿我们村,高铁站距离我们只有1公里;同时,店街塘和迎秀桥港又分别自西向东和自南向北流经我们村,并在我们村交汇,因此,我们村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全村行政区域面积2.3平方公里,有2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47户,总人口2500多人。
卢珊:我们桐乡好多村都在2000年时候行政区划调整过,你们新丰村调整过吗?
陈忠华:我们新丰村在2000年时候行政区划调整以前属于大村,因此,没有调整。当时我们原来南日乡所属的几个村,只有勤丰村和耀丰村合并为迎丰村,我们村和越丰村都没有与其它村合并。
卢珊:那新丰村的历史沿革和隶属关系是怎样的呢?
陈忠华:新丰村,明清两代属于桐乡县募化乡西八都。说句题外话,募化乡这个乡名,比“桐乡”这个县名还要古老得多,至少是宋代就已经有募化这个地名了。继续说我们新丰村,民国时期,新丰村属于南日乡; 1949年11月,组建行政村,当时新丰村分为2个村,分别为为南日乡第9、11村;1956年,南日乡与晏城乡合并为南城乡,9村与11村合并,于是,组建成为南城乡新丰高级社。1958年,撤销乡、村建制为公社、大队,南城乡与丰桥乡合并为南日公社,新丰改为南日公社新丰大队;1983年,又撤销公社、大队建制为乡、村,新丰就改为南日乡新丰村,成立村民委员会;1984年11月,南日乡政府调整为南日、晏城、亭桥、史桥4个乡人民政府,新丰村仍旧归属南日乡。1985年11月,改南日乡为南日镇,新丰村归属南日镇为南日镇新丰村;2001年9月20日,随南日镇并入高桥镇,新丰村属高桥镇,为高桥镇新丰村;2017年9月,随高桥镇改为高桥街道,新丰村也成为高桥街道新丰村。
卢珊:没有合并过什么的,相对来说要简单些。哎,陈主任,我印象中,原来南日乡下属村的村名好像都是丰字辈的。
陈忠华:是的。原来南日乡有4个村,分别是越丰村、新丰村、耀丰村、勤丰村,都带有丰的意思是以勤劳智慧来获得丰收寓意。
卢珊:当初你们村为什么取名叫新丰呢?
陈忠华:当时取名新丰村的寓意是,以组织起来夺取新的丰收之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当时人们都是农民,希望每年的农作物都能大丰收,所以南日乡4个村都会带一个丰字。
卢珊:有着很美好的寓意在里面。其实,你们村好些小村坊的名字也是很有意思的,蛮有历史和故事的。比如,有个叫西园门,为什么叫西园门呢?
陈忠华:相传旧时候有一个大户人家,有着东园与西园2个大花园,经过战乱与历史变迁,此大户人家已经没落了。后来有很多张姓人氏从外面迁移到了现在西园这个地方落户,后来就有个这个西园门的这个说法,一直沿用至今。
卢珊:还有个叫王墙里是什么意思呢?
陈忠华:传说海盐某氏一户人家生育了很多子女,在当地生活不下去了,后来这户人家带了子女迁移到了现在的王墙里这一带,并在门前砌了一堵红色的墙,后来他们回到原来出走的地方去走亲,别人问起现在在哪里落脚,她自己也说不出地方来,说是在海宁斜桥路仲里向北5里路的地方,看到有一堵红色的墙,就到了。后来称为红墙里,再以后,不知为什么,人们叫着叫着就变成了现在的王墙里。
卢珊:那火庄兜呢?
陈忠华:火章斗原来位于一浜兜里,因多次发生火灾,人称“火庄兜”,后人们把这个小村坊就叫作火庄兜了。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个“兜”,既有写浜兜的“兜”,也有写斗争的“斗”,“兜”与“斗”是同音,桐乡土话里更是一样,而且,这里的意思也差不多,不过,现在习惯用浜兜的“兜”。
卢珊:你们有个村坊叫洗粉浜,我记得梧桐街道同心村也有个叫洗粉浜的,你们村洗粉浜的由来是什么呢?
陈忠华:旧时洗粉浜是庙会白场,称“大场上”。后来村上开一家粉作坊,常在作坊边浜里洗粉,因此,大家就称这条浜为洗粉浜,自然村以浜为名,就叫洗粉浜了。
卢珊:一个个小村坊的名字传递出遥远而又古老的气息。
卢珊:陈主任,刚才您给我们介绍了新丰村的人文历史,那新丰村也是一个典型江南水乡的小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很足,我们先来说说新丰村的水吧,新丰村里的河道、浜兜挺多的。
陈忠华:是呀,我们村河道、浜兜是挺多的,大的河道有晏城港、店街塘、东港、王家桥港、迎秀桥港等,还有一些小河小浜,比如说王墙里浜、吴家里浜、赵家村浜、暨家湾浜、大元里浜等等,我们村共有18条大大小小的河道,的确是很多的。
卢珊:我听村里人说,你们村就是被四条河流环绕着的。
陈忠华:是的,我们村正好被四条河流所环绕,南面正好有一条自西向东的晏城港,西面有一条南北向的二家浜,北面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店街塘,东面有一条南北向的东港。这4条河道正好把我们整个新丰村环绕起来。
卢珊:说了河,那接下来就要说说桥了,因为河多肯定桥多嘛,陈主任,你们新丰村桥也蛮多的吧?
陈忠华:对啊,河多自然桥也多。我们村有16座桥,比如有:王家桥、众安桥、普安桥、迎秀桥、地桥、、迎龙桥、二家桥、东桥、五官桥等,这些桥原来都是古石桥,现在古石桥所剩不多了。
卢珊:五官桥,这个桥名很特别,怎么叫五官桥呢?
陈忠华:说起这五官桥的来历,是有个故事的。据传,清朝咸丰年间,这里的百十来户人家都穷得叮当响。唯有一家富户却极其富有奢侈,他母亲过世了,就造一个特别大的坟墓,像小山一样挡在这百十来户人家的前面。有一天,一位风水先生路过,看到当地百姓这副穷相,十分同情。他环视了一下前面这个大坟墓,叹息一声,对一位姓张的老族长说:你们虽然这样穷,但不要灰心,将来是会富的,因为这里是一块金鸡宝地。不过前面那个大坟正好葬在金鸡冠上,将来这葬坟人家还要出五个官,同时也要使你们这一带的老百姓再增加一百只讨饭篮,意思是更苦了。张族长吓得浑身哆嗦,恳求风水先生想个补救办法。他就对族长说,只要能在这里建造一座石桥,并刻上“五官桥”三个字,就代替了这葬坟之家将来要出的五个官。于是,老族长奔走相告,百姓们听说造桥和自己的命运如此相关,都纷纷出钱出力。有的甚至把缸坛、门板当了,拼凑财物、募捐铜钿。于是,一座崭新的五官桥就造成了。后来,这户人家五个官没有出,当时住在这里的百姓也没有富起来。
卢珊:这风水先生话说的,完全有点信口雌黄了,不过造座桥是件好事。你提到有叫地桥的,这桥不建在河里么?
陈忠华:不是的,这是建在店街塘河面上的一座桥。据传,昔时村中陈姓大户独资在塘上建起一座石桥,本想取名第一桥,后来,塘南、东村又有两户人家独资建起了两座石桥,陈家自感第一桥口气太大,就去掉了一字,改成第桥。后人们叫着叫着就叫别了,叫成了现在的地桥,(土地的地)。该自然村以桥为名,成为地桥头。
卢珊:原来是这样。还有这迎龙桥呢?你们隔壁的迎丰村有座御驾桥,你们的迎龙桥是与是不是也是跟皇帝有关呢?
陈忠华:是的,据说北宋末代金兵入侵,皇族赵构被金兵追杀,逃难到了一个农村,路过田里的时候正好有两个农民正在插秧,为了帮赵构逃过金兵的追杀,他们将自己身上的蓑衣脱下来给了赵构,装扮成种田人,金兵追上来问有没有看到陌生人从这边逃离经过,他们便随便指了一个方向,说那人往那边跑去了,金兵便追去了,因此赵构逃过一劫。后来他便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他回到赵家村想找这两人报恩,却得知两人都已经去世了。赵构觉得自己姓赵,他们也是姓赵的,也算是一家人了,所以那个村自那以后就叫赵家村了。他还给这边的三座桥都命名了,迎龙桥、迎风桥,还有迎秀桥,这些桥的来由大概是皇帝取的名字吧。
卢珊:新丰村真是一河一桥一故事。
卢珊:陈主任,听您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新丰村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风貌。也许正因此,虽然新丰只是一个小村落,但却曾有过好些的大户人家、大家族,也出过好些的乡绅。
陈忠华:是呀,我们村虽然不大,但大家族、大户人家也出现过。比如有赵家村的张家,暨家湾的张家、严家,魏家门的施家、还有地桥头的陈家等。
卢珊:跟我说说他们吧。
陈忠华:那我们先说一说暨家湾的张家吧。这个张家在当时属于乡绅,就是我们所说的地主人家。他们至今还保留着清末时期的全家福呢!
卢珊:那个年代就拍全家福的,那真是不得了的人家了,那你说说他们吧?
陈忠华:这个张家主人名叫张良九,是暨家湾小组的。那时候他们全家拍了好几十个人的全家福,包括长工、丫鬟等全部家人。当时他们家土地很多,家里雇佣了好几十个长工,整个小组的土地都是他张家的,条件非常好,后来养育了好几个子女,其中有2个儿子,一个儿子因为抽大烟老早就去世了,另一个儿子张四海天资聪慧,读书读得比较多,字写得特别好,在当时能读那么多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后来张四海继承了家业,把家业打理的井井有条,到了解放前的战争年代,由于社会的动荡,家境也渐渐衰落了。
卢珊:我去村里走走时,就看到有一幢保存还算完好的雕刻高宅大院,村里人说,就是张家遗留下来的,是吗?
陈忠华:这房子不是刚才说的张家的,是另外一户张家,这幢张家大院坐落在赵家村,是张勤正出资1914年开始造的,瓦片下面木板和梁条都是纯手工做的,梁条和木板的大小都要精确到0.8公分之下,墙面上的雕刻也都是工人们一下一下精心雕刻出来的。张家原来也是穷人家,有兄弟两人,一个叫张勤正,一个叫张勤方,张勤方一辈子在家种田地,而张勤正一直在别人家帮忙做长工,清朝末年,大约在一八八几年的时候,张勤正开始帮收购烟片的人挑运烟片到硖石火车站。一天下来能拿到一银元工钱,在那时也算是非常不错的收入了,慢慢地,他积攒了点钱,就开始自己收购烟片。再后来,张勤正开起了烟行,发了家,造了这座大宅,还买了自己的田地。
卢珊:这位张勤正真是靠着自己的辛劳又头脑活致了富。那陈家呢?
陈忠华:陈家呢,是做桑叶生意起家的。他们家的桑叶生意做得蛮有特色的,我们这一带农村都是种桑养蚕的,但到了养蚕时,往往会有些农家会多出桑叶来,而有的农家会不够,陈家就做起了桑叶买卖,但他们家的桑叶买卖并不是临时看看市场行情做的,而是提前的,陈家早在上一年,未养蚕之前,就与蚕农签订好购买桑叶的协议,讲定价格,并付好定金,第二年,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就按协议来办。这非常需要有对蚕桑市场的预判能力。渐渐地陈家就凭着他们的这一能力生意做大了,成为了我们这一带的大户。前面说过的地桥也是在当时建造的。
卢珊:这陈家做得有点像期货生意哎。最后说说施家吧。
陈忠华:施家的施宰平是民国时期南日的名乡绅,据说,施宰平小时候就很好学,刚读了两年书,父亲觉得能看账、管账就可以了,就不想让他再读书了。但施先生不肯,一定要读,于是,一年后,他就自己赚学费重新读书。小学毕业后,1937年考取嘉兴县立初级中学,后来又考取浙江省立第二师范。毕业后当了老师,县里的好些达官贵人都是他的学生,他自己是民国桐乡县参议员,在家乡很受人尊敬的。
卢珊:那施宰平老人的后代怎么样了呢?
陈忠华:施宰平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解放后参军,后转业到了临安县,担任了临安县人大的领导。但因着当时极左路线,家庭成分不好的原因,他大儿子参军出去之后,一直没有回过家乡,现在已经过世;小儿子一直在家务农。
卢珊:世间沧桑,昔日的繁华已是过眼烟云,但新丰依然是个好地方。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高桥街道新丰村村村委会主任陈忠华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和明天早晨7点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再次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和参与。听众朋友,再见!
陈忠华: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