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石山头,有个美丽的的传说……

一一 洲泉镇石山头村村党总支副书记 李纯洁

嘉宾介绍

李纯洁,一位80后,洲泉镇石山头村人。大学毕业后,经公开招聘后成为一名石山头村的后备干部。现任洲泉镇石山头村党总支副书记,分管村组织、纪检、宣传、统计等工作。平时喜欢探究地方文史,收集民间传说,了解石山头村一带的历史文化。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503/00300350350_2f8cf68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503/00300350351_f431fa2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503/00300350349_4cb8603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503/00300350347_cc68d14b.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503/00300350348_e70b15a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503/00300350345_ca1921e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503/00300350346_896bca17.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503/00300350344_4a7f0755.pn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503/00300350346_896bca17.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503/00300350352_4e1f0595.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洲泉镇石山头村村党总支副书记李纯洁先生,他要和我们说说洲泉石山头村的人文历史,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民利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李纯洁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李书记,您好!

  李纯洁:主持人,您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你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和我们说说你们石山头村。

  李纯洁: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石山头村。

  卢珊:李书记,你是石山头村人,一直生活工作在石山头村,可以说,熟悉和了解石山头村的历史文化、传说掌故。今天就是想请您来和我们说说石山头村,说说石山头村的老底子的事儿。

  李纯洁:好的,洲泉镇石山头村地处洲泉镇镇南,位于桐乡市西部,东面与崇福镇芝村村相邻,南面与金家浜村接壤,西面紧靠屈家浜村、北面与湘溪村相连,科洲公路贯穿全境。全村区域面积2.67平方公里,辖有22个村民小组,农户590户,总人口2520多人,目前村内有规模企业11家。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31092元。我们石山头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交通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等多个荣誉称号。

  卢珊:石山头村是老先进了,那石山头村的区域范围并不是很大,石山头村是否与其它村合并过呢?

  李纯洁:在历史上呢,有过两次,第一次是在1959年石山头村与南松村合并,为南松大队,后来两个村又分开,2000年,两个村第二次又合并,为石山头村。

  卢珊:石山头村的历史沿革和隶属关系是怎样的呢?

  李纯洁:民国时期,石山头村先后隶属于崇德县南庄乡和永秀乡;解放初,原来的石山头村和南松村分别为崇德县南庄乡第四村和第五村;1956年,南庄乡并入永秀乡,石山头村与南松村合并,组建成崇德县永秀乡第六高级社;1958年,又与屈家浜村一起,划归洲泉公社,合并组建成洲泉公社第十四营;1959年,石山头与南松合并,为洲泉管理区南松大队;1961年,重新设立永秀公社,石山头与南松又分开,并分别为永秀公社石山头大队和南松大队;1983年,撤销公社和大队建制成为乡、村,于是,分别为永秀乡石山头村和南松村;2000年,石山头村与南松村再次合并,称为永秀乡石山头村,隶属于洲泉镇。

  卢珊:你说到,前次石山头村与南松村合并时,用了“南松”这个村名,这次合并之后,为什么延用了“石山头”这个村名呢?

  李纯洁:因为石山头村在1984年创办的村办企业桐乡永达电缆厂,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老百姓收入也不断增加,获得了多项荣誉,知名度提高了,所以在合并的时候沿用了石山头的村名。

  卢珊:经济实力说话了。我们桐乡一带并没有山的,这个“石山头”这个村名又是怎么来的呢?。

  李纯洁:石山头的村名始于一个传说。我们洲泉、河山一带,有三个与山有关的地名,除了石山头外,还有岑山、含山,相传曾经有三位仙女游历到这附近,风景虽好,但是有水无山,有如碧玉瑕疵一般,于是,三位仙女约定在这里造三座山,以一夜为期。其中大姐来到了石山头,其她两位分别去了岑山和含山。这位大姐平时做事比较马虎,来到石山头这个地方,正巧碰上几户人家在造房子,场地上堆放了许多泥土、砖石,约有两层楼房那么高了,她就非常高兴,就用村中的石块垒了一座小巧玲珑的山,自己就回天上去了。

  卢珊:哎,这岑山河含山都还在,怎么就石山没有保存下来呢?

  李纯洁:前面说了,这位大姐用的材料是村民造房子用的泥土、砖石,因此,等天一亮,就被村民搬走了,所以,石山头仍旧没有山,但是村名却流传至今。

  卢珊:很有趣的一个传说,那透过传说故事,使我们感受到石山头村历史的悠久,当然,展现石山头村久远的历史不仅仅是传说,是确凿可考的,最早可追溯到良渚时期,对吧?

  李纯洁:对,我们村北有一个良渚时期的遗址,就叫石山头遗址,是1971年平整土地时发现的。遗址南北150米,东西120米,保护范围是东至马桥港;南至南木桥港;西至公路;北至石山头村民组后的南浜。遗址曾发现木壁水井,出土侈口鼓腹黑陶罐、红陶卷沿瓮口沿和黑陶贯耳壶器盖,这三件文物都保存在桐乡市博物馆里。据考古专家说,其中的红陶卷沿瓮口沿上面有一圈符号,这是良渚文化特有的符号,也是文字的早期形式,而黑陶则是良渚文化的特色,制作规整,精美。因此专家鉴定,这是一处文化内涵比较单纯的良渚文化遗址,石山头遗址保存现状良好。2003年被桐乡市文化局确立为市级文保单位。

  卢珊:石山头村虽没有山,但它的历史真是象山一样久远的。

  卢珊:李书记,刚才你和我们介绍石山头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石山头村的由来。那我去村里走走,觉得是一派宁静安逸的江南水乡风貌,村里河道交错,而且村落里浜浜兜兜也蛮多。

  李纯洁:对,石山头村河道时候蛮多的,就过境的镇级河道就有大有桥港、马桥港、关财桥港等3条;而且我们村整个地形四面环水,东南西北分别为马桥港、祝香桥港、大有桥港和田腾港;村内又是交错纵横,河网密布,我们共有大大小小的河道、浜兜19条。

  卢珊:怎么叫阿太塘呢?这个名字很特别哎,有故事么?

  李纯洁:故事讲起来比较麻烦,是否可以省略哈哈

  卢珊:我听村里人说,你们有个村坊也是四面环水的,是吗?

  李纯洁:是的,是一个叫圣堂桥的村坊,分别被两只小浜兜和两条大河环绕着,何家浜、南头浜和陆家桥港、祝香桥港。

  卢珊:圣堂桥村地理风貌真好,那说到圣堂桥村,我就想到了大名鼎鼎的圣堂桥,圣堂桥就在这个村吧?

  李纯洁:对,圣堂桥自然村位于石山头村的最南边,圣堂桥港穿境而过,因而得名。圣堂桥就横跨在圣堂桥港上,这座桥始建于明代,为三孔平梁石板桥,经过多次保护,至今保存较好。值得一提的是,圣堂桥做工非常精致考究,不仅桥面石两外侧刻有花纹,甚至连桥耳朵和桥柱上都刻有花纹,这在古石桥中是很少见的;而且中间两对桥柱的外侧上还有桥联,南侧的桥联为“风雪绵绵迎北圣,泉流漾漾拜南洋”,北侧的桥联字迹已模糊看不清了。圣堂桥的桥面也很别致,两侧是长石条,中间镶嵌着一块块正方形的小石板,小石板下面又垫着石板,走上去稍微有点晃动。西桥基内侧刻着“万历十九年仲秋月乡进士吴来臣”等字样,不知这桥是否就是这位进士造的?这个无从考究了,怎么改呢

  卢珊:其实,你们村水系这么发达,河道浜兜这么多,想来,桥梁必是也蛮多的。

  李纯洁:我们石山头村是算多的,算上古桥与现代桥梁大大小小一共有桥梁13座。

  卢珊:我了解到,你们石山头村不仅有圣堂桥,还有保存了好几座古桥。

  李纯洁:是的,现保存较好的除了刚刚说的圣堂桥外,还有建于清代的厚兴桥、北松桥和建于民国的金鸡桥。其中北松桥还是市级文保单位。

  卢珊:这北松桥还是我们桐乡唯一一座石木结构的古桥。

  李纯洁:是的。北松桥的奇特之处就是它的木石结构,它的桥面有两层,下面是由一根根长木条并排架起来,共有6根圆木,再在木条上横铺上一块块短石板,共有10块,当然,它的桥柱和桥梁都是石条,桥柱上海刻有莲花形的花纹,还刻有建桥捐银人的姓氏,以及捐赠银两的数量。南北桥堍还各铺了7级和6级石台阶。这座建于清朝初年的奇特的三孔木梁石板桥,就自南向北静卧在北松浜上,因此,小石桥就被称为北松桥,但其实,它原来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凤凰桥。因着它的独特,2010年被列为桐乡市级文保单位。

  卢珊:石山头真是河多桥多故事多。

  卢珊:李书记,你们石山头虽然整个村的区域面积并不是很大,但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前面说到的遗址、传说中,而且好些小村坊的村名都是蛮有意思的,一听就让人觉得有故事。

  李纯洁:石山头村现有22个自然村,江南水乡多以埭浜等区分,比如夏家埭、徐家埭、钟家埭、杨家埭等,也有一些村坊的名字的确蛮有意思,比如我们有个自然村叫石臼会,还有叫王家墙门、诸家墙门、南松、北松等等。

  卢珊:石臼会?怎么会叫石臼会?

  李纯洁:我们这儿过年家家户户打年糕是必不可少的习俗,而石臼是过年用来打年糕的工具。我们的石臼会自然村是因为地形宛如一个石臼的形状,并且家家户户都有石臼,这个村坊因此而得名叫石臼会。

  卢珊:原来是这样,那为什么称为南松、北松呢?

  李纯洁: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南松北松的松字是松树的松,不是宋朝的宋。我们村不仅仅有叫南松、北松,还有东松、西松。这四个村坊是连在一起的,以前南松种植了一片松树林,因此就以这片松树林为界,划分了南松、北松2个小村坊。

  卢珊:这王家墙门和诸家墙门,是不是出了大户人家?

  李纯洁:是的。相传以前王家墙门有个王百万,诸家墙门有个诸无数,都是形容家财万贯,富甲一方的,家里造了东院西院,走进去就是墙门,村坊因此而得名。

  卢珊:小地名的背后蕴含丰富。那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石山头虽只是一个村落,却也人才辈出,你们村曾出过一对父子举人。

  李纯洁:是呀。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在圣堂桥上刻有他名字的那位吴来臣,他是明朝万历十三年举人,也称为乡进士,他的儿子吴公弼是天启四年举人,父子俩人都是举人不说罕见,至少也是不多见的。而且这位吴来臣,光绪《石门县志》的《孝友传》里有他的小传,他是个孝子、慈兄。

  卢珊:据说,你们村有一个出了很多能工巧匠的家族。

  李纯洁:对!我们村有个沈氏家族,从清朝起到现在二十一世纪,五代人都在修建灶头和画灶画独树一帜,闻名于四乡八邻。现在的掌门人叫沈洪寿,他18岁跟随祖父学泥瓦匠,他的绝活是砌打“老虎灶”,声名远播,不仅附近洲泉、桐乡、德清一带,甚至连杭州地区的“老虎灶”几乎都是由他砌打的。沈洪寿师傅砌打的“老虎灶”十分注意火山、剑门、火檩与烟囱之间的比例关系,做到恰到好处,因而火旺、省柴、好使、耐用,而且沈师傅打灶的速度极快,一天能打两副饭灶,一副“老虎灶”只需两天就可完成。此外,他还擅长画墙头画,其水墨淡笔,能保持五、六十年不褪色。沈氏泥瓦匠是一门祖传,第一代是沈洪寿的祖父沈喜荣,那时其手艺也是远近闻名;第二代,沈洪寿的父亲,是子承父业;现在沈洪寿的儿子、孙子两代,都继承祖业。

  卢珊:有名的劳模胡晓丽也是你们石山头村人,是吧?

  李纯洁:是的,胡晓丽是我们石山头村陆家桥人,她18岁那年,就进入了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进厂不到一个月,她就掌握了倒丝等基本操作技能,在全公司操作比赛中获得“二级手”称号,创下桐昆企业历史之最。先后被评为桐乡市劳动模范、嘉兴市三八红旗手、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团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共十八大党代表。

  卢珊:石山头村人真是心灵手巧。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洲泉镇石山头村村党总支副书记李纯洁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和明天早晨7点钟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听众朋友,再见!

  李纯洁: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