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众善,有一颗桐乡最老的香樟树

一一 梧桐街道众善村主任 钟伟杰

嘉宾介绍

钟伟杰,一位八零后,梧桐街道众善村人。当过兵,扛过枪,2006年,退伍后在桐乡市交通事故施救中心工作,2010年,参加公开招聘考试,来到村里工作, 2017年5月·,任村委会主任。因着工作的关系,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熟悉和了解家乡众善一带的历史文化。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339/00300333999_2673c25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339/00300333998_7f0c475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339/00300333996_b92e3950.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339/00300333997_26933bb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339/00300333994_c75ec58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339/00300333995_4ccc9d1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339/00300333993_ea90d1a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339/00300333992_78482e3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339/00300333992_78482e3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340/00300334000_dbb6a4a1.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梧桐街道众善村村委会主任钟伟杰先生,他要和我们说说众善村的人文历史,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众善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钟伟杰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钟主任,你好!

  钟伟杰: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你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钟伟杰:很高兴来到971,和大家说说我们众善村。

  卢珊:钟主任,您是众善村人,在众善村工作多年了,想必对众善村一带的历史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今天我们就想请您来和我们说说众善的人文历史,说说众善老底子的故事。

  钟伟杰:我们众善村坐落于梧桐街道西南部,北面与民安村相连,南面与凤鸣街道相连,西面和东面,分别隔中路桥港和新板桥港,与城西村和三新村相望。全村行政区域面积3.0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530多人。环城西路、绕城公路、东宗航道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如今我们村已经全部征,分别安置于文华小区、众合小区等。

  卢珊:我听您介绍,现在众善村的区域范围好像跟原来差不多哦?

  钟伟杰:是的,在上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中我们村并没有调整,因为当时属于钱林乡是时候我们村是钱林乡里面行政区域最大的村,当然,现在其它村都经过调整了,我们村反而是算小的了

  卢珊:上一轮的行政村区划调整没有调整到,那众善村的历史沿革是不是相对要简单些呢?

  钟伟杰:是的,相对要简单些。众善村一带的范围春秋战国时期,属吴越两国战场,在宋、元、明、清属于崇德县千乘乡;民国的时候,属于崇德县大众乡;解放初期,属大众乡的第1村,1956年时属钱林乡银星高级社;1958年,崇德县与桐乡县合并为桐乡县,属于桐乡县灵安公社钱林管理区第九大队;1961年,属钱林公社银星大队;1966年,文革时期,改银星大队为东方红大队,这个名称一直延用到1981年。1981年,由东方红大队改名为众善大队;1983年,撤销公社建制为乡,改称钱林乡众善村;1992年,钱林乡并入梧桐镇,众善村随之隶属梧桐镇,为梧桐镇众善村;2001年,撤销梧桐镇设立梧桐街道,为“梧桐街道众善村”这个称谓一直延用至今;2013年5月起众善村由桐乡经济开发区托管。

  卢珊:当初东方红大队改名时为什么改成叫众善大队呢?

  钟伟杰:这是因为与当时的梧桐公社东方红大队重名,现在梧桐街道不是还有一个东方红村嘛,而我们村境内有一座众善禅院,俗称“众善庵”,同时“众善”二字寓意很好,大众崇善嘛,故更名为“众善大队”。

  卢珊:原来是这样。我听村里人说,其实众善村历史上应该叫善众,是有这回事吗?

  钟伟杰:是有这么一个说法,有民间历史研究爱好者对我们众善村的由来进行过研究,认为众善村是宋代时期“善众里”当时的一个地名,他们从我们村的魏婆桥来考证,因为现在的魏婆桥是清朝时重建的,而在《光绪桐乡县志》的地图中标有魏婆桥所在的位置,在宋朝的时候是属于“善众里”;同时,前面不是我们说到了“众善庵”嘛,其实当时的“众善庵”很小,在提写匾额时,匾额上只写了“善众”二字,后来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误读成了今天的“众善”。

  卢珊:虽是一家之言,但也有一定道理的。那我了解到,众善村老底子是崇德县与桐乡县的交界处,是吗?

  钟伟杰:是的。旧时我们众善村地处崇德与桐乡二县交界处,我们村与那时的桐乡县隔了一条河,就是现在的新板桥港,河的东面是桐乡县,河的西面就是崇德县,而我们村就是与桐乡县隔河相望。刚刚说到的魏婆桥,就是连接两县的桥梁,走过这座桥就是到了外县了。

  卢珊:这个蛮有意思的,众善村的历史还是蛮丰厚的。

  卢珊:钟主任,刚刚您跟我们介绍了众善村悠久的历史风貌和地理环境,虽然这几年因着开发,村里的一些小河小浜少了不少,但你们村的河道还是蛮有特色的,蛮又说头的。

  钟伟杰:主要河道为两纵一横,成为一个横着的“工”字。两纵为新板桥港、中路过桥港、一横为陆思娘港,小河小浜非常的多,但开发后,填埋了好些小河小浜,目前仅剩下了塔顶桥浜、双姜斗浜。

  卢珊:新板桥港在桐乡也是一条名河。

  钟伟杰:是的,对于这条河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仍然是水上要道,只不过来往的船只变化了,从原来的小木船、水泥船、到现在上千吨的铁皮船,原来是连接京杭大运河与灵安横港,目前是连接京杭大运河与长山河的省级最主要航道。新板桥港也称为东宗线航道。这里我想说的是,刚才说的是指新的新板桥港,还有一条老新板桥港,就在我们村,我们村里大家习惯叫它二步桥港。

  卢珊:说到新板桥港,我想到了横跨于港上的魏婆桥。

  钟伟杰:你说的新板桥港是现在的东宗线航道,是大河,而“魏婆桥”应该是横跨在老新板桥港上,是小区里的河。坐落于我村文华小区内,是现今梧桐街道仅剩的一座环洞石拱古桥。前面也说到了,魏婆桥处在原崇德县与桐乡县交界处,横跨在老新板桥港,桥的西面就是所谓的“石界上”(在清代时,崇德县曾称石门县)。那时,这座桥是桐乡去钱林高家湾、石门的必经之路。

  卢珊:哎,为什么叫魏婆桥呢?

  钟伟杰:在清朝以前,这个地方原来没有桥,只有一个摆渡口,摆渡口也仅有一只小船,这让周围百姓出街上市、运输货物等感到十分不便。据说,清初的时候,离魏婆桥(摆渡口)约两百米的西北角上,有一个村坊叫魏家浜,村里有一个魏家婆婆,她为改变当地人出门靠摆渡的状况,立志募捐造桥。这位魏家婆婆像讨饭一样,天天奔走于崇德、桐乡两县之间,四处动员人们募款,终于凑足了造桥的银子。石桥竣工之日,在桥的西堍,连演三天草台戏,予以庆祝。人们为不忘魏家婆婆募捐造桥的功德,将新桥取名为魏婆桥。此后,每隔一两年的清明节,当地人仍会在魏婆桥西堍演几场草台戏,以此纪念不辞劳苦募捐造桥的魏家婆婆。

  卢珊:但我去村里人都叫它二步桥,几乎没有叫魏婆桥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钟伟杰:魏婆桥,别名义婆桥,因为这位魏家婆婆不辞劳苦募捐造桥,大家觉得是义人,因此,称魏家婆婆为“义婆”,这桥也就称为“义婆桥”。而“义”和“二”,在桐乡话里读音是一样的,因为“义”和“二”土话同音的缘故,就以讹传讹,现在人也一直叫二步桥了。

  卢珊:原来是这样。据说,这还发生过一武状元大闹魏婆桥的事,是吗?

  钟伟杰:是的。清朝光绪年间,桐乡北街的沈宅有位武举人名叫沈瀛洲,是桐乡积谷仓仓丞,也是个伤科中医。有一年清明节,沈瀛洲的母亲说要去魏婆桥看草台戏,沈瀛洲是个孝子,马上雇人在戏台前专门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看台。清明节那天,正当沈瀛洲和母亲、夫人一起在看台上全神贯注看戏时,突然,从戏台前传来“哪来的野种,竟敢在我们石界上撒威风!”的叫骂声,随即,七八个壮汉气势汹汹地朝沈瀛洲的看台拥来,扬言要拆掉沈瀛洲的看台。沈瀛洲一看此情,立即将其母亲、夫人护送到魏婆桥的东堍,他自己则守在桥的中央与来者周旋。沈瀛洲打算等母亲、夫人走远后,再出手将来者教训一番。不过,沈瀛洲转念一想,在桥上出手,容易伤人,一不小心,就会闯下大祸。只见他身轻似燕,翻了一个腾空筋斗,稳稳地站在桥西的一块空地上。那帮人仗着人多势众,将沈瀛洲团团围住。几个回合下来,这几个落了下风,但他们不肯罢手,纷纷拿起扁担、长条凳向沈瀛洲砸来。沈瀛洲一看这架势,暗想:长此下去难于收场,便使出了看家的绝招——脱茄术。他蹿到两个领头人的身边,只见他一只手捏住一个人的肩膀,另一只手往另一个人的肩膀上一拍,那两人的胳膊立刻动弹不得,痛得嗷嗷直叫。那帮人一看沈瀛洲有如此功夫,便一个个逃之夭夭了。沈瀛洲为不让伤者留下后遗症,便给两个脱臼的领头人上了臼。那两人即刻恢复如常,怏怏而去。

  卢珊:估计那伙人肯定不甘心,这位武状元要被人陷害了。

  钟伟杰:你猜得很对。那帮人,誓要一雪魏婆桥落败之耻。于是,他们约请都家埭一个都姓文举人密谋商量,由这个举人出面,通过其在嘉兴府做官的同科好友,以沈瀛洲贪污赈灾粮百石之罪名,向嘉兴府告了一状。嘉兴府遂派员来桐乡查账。来人调查后,向上司禀报:沈瀛洲贪污赈灾粮百石,确有其事。虽然沈瀛洲矢口否认,但“铁证如山”,他无法喊冤。沈瀛洲本应收监服刑,幸有当地士绅作保,赎银乃免。“贪污一案”半年之后,有一天下午,积谷仓的管账先生在东街一爿酒店吃酒,酒醉后吐真言,败露了他收人贿赂、造假账、诬陷沈瀛洲之事。事后,桐乡县衙当众澄清事实,为沈瀛洲恢复了名誉。

  卢珊:我听说,你们村原来还有一座陆思娘桥,它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钟伟杰:叫陆思娘桥,传说它跟一位叫陆宝的姑娘有关。陆宝姑娘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勤劳聪敏。河港北面有个姓倪的秀才上门提亲。陆家见倪公子作风正派、饱读诗书,就应允了。订亲不久,陆宝的父亲因病去世。陆宝生性孝顺,嫁到婆家,终日思念自己的母亲,稍有空闲就回家探望。虽然婆家和娘家仅一港之隔,但因港上无桥,若回娘家必须绕道,十分不便。陆宝也看到,河港两边的人家,因为田地交错,下田干活也不便当。在家人的支持和众多村民的帮助下,陆宝和丈夫筹足银两,在河港上架起了一座平梁石桥。人们为了纪念陆宝的美德,也为了颂扬陆宝的思母敬母之心,就将这座桥取名为陆思娘桥。

  卢珊:众善村的桥故事多。

  卢珊:钟主任,众善村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历史底蕴,而且好些自然村坊的名字都是蛮有特色、蛮有意思,听着村里人的介绍,就感觉是这些村坊名字会很有故事的。

  钟伟杰:我们村的一些村坊名字是蛮有意思的,比如大力门、后祥门、双姜斗、塔顶桥、跳桥头、东马、西马、南北角、二十八桥、鸦雀泾等。

  卢珊:这个叫南北角,南与北怎么成得了角呢?

  钟伟杰:这个村坊有一环形长浜,村民大多居住在长浜北角,故名北角里,因与当时北面城南乡万安村北角里同名,因为我们在当时的城南,所以改称南北角。

  卢珊:这叫塔顶桥的村坊名字呢?

  钟伟杰:据传说该村老底子这里是有一座砖塔,临河而筑,旁边有一座石桥,然而塔倒映在河中,从水中看犹如石桥建于塔顶之上,塔,桥相映成趣,所以石桥成为塔顶桥,而村坊以桥命名。

  卢珊:以桥命名的还有两个村坊——跳桥头和二十八桥,有怎样的故事呢?

  钟伟杰:跳桥头村坊该村口浜上原有一座木桥,坍塌后用跳板代替,因而得名跳桥,后又因跳板被盗,1974年本村老村干部组织村民用石头搭建此桥,桥面为两块长石,一直沿用到2013年征地拆迁。二十八桥是据说是一位造桥技艺很高超的一位老石匠平生所建造的第二十八座桥,因而得名。

  卢珊:那“两扇门”——后墙门和大力门呢?

  钟伟杰:后墙门和大力门在解放前是一个村坊,也大多为“钟”姓,以前大力门村民爱好习武,也经常参加民间比赛,据说有一次村坊上外出参加比武,因为当时水系比较发达,出行基本是用船的,当时的船么,主要用竹篙来前行,快到比武场地时,因水流比较急,撑船人用竹篙撑到河岸上,使船停下,但一下子没有撑住,反而把整个人撑了起来,到在了岸上(就是现在我们奥运会上的撑杆跳一样的原理),然而来比武的人看到了,都说这个村坊上的人不得了,一个船夫都有如此功夫,所以被称为大力门。

  卢珊:怎么叫东马和西马呢?桐乡一带没有饲养马的历史啊。

  钟伟杰:这个其实没有养马一说,在清朝初年,村中皆为马姓,故得名马家里,后人繁衍,分东西两处居住,故称东马西马之称。

  卢珊:还有这个村坊叫鸦雀泾,这个村坊曾发生过与鸟雀有关的事吗?

  钟伟杰:这个村坊东头有一河浜,形状类似喜鹊头颈,喜鹊我们这称为鸦雀,所以叫鸦雀泾,这个也是原来的老地名,因村上多为周氏姓,后故改名周家里

  卢珊:双姜兜,很美的一个名字,也蕴含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吗?

  钟伟杰:这个村坊呢,三面环水,东面是义婆桥港,西面是韩家石桥港,北面有深浜,村坊刚巧位于两港相交处,村后的深浜象只兜,所以村坊就叫双港兜,后来叫别了,变成了双姜斗。

  卢珊:众善村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真希望这些美丽的传说会流传下去,留存在人们的心里。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梧桐街道众善村村委会主任钟伟杰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好,听众朋友,《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和明天早晨7点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再次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和参与。听众朋友,再见!

  钟伟杰: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