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高桥街道湘庄村文化管理员 范陈利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824/00300282459_d214232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824/00300282457_d79de6d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824/00300282458_9e4aef3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824/00300282455_b69f62bc.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824/00300282456_0644e671.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824/00300282453_942adee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824/00300282454_87cd30c3.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824/00300282452_2c6728f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824/00300282453_942adee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824/00300282460_ba8f7e13.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应邀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高桥街道湘庄村文化管理员范陈利先生,他要和我们说说湘庄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湘庄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范陈利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小范,你好!
范陈利: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
卢珊:欢迎你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范陈利:平常我也关注《旅游桐乡》节目,听一些村落历史文化,今天能够来到这里,我还是挺激动开心的。
卢珊:小范,你是湘庄村人,大学毕业后回到了湘庄村工作,又是村里的文化管理员,想必对湘庄村的历史文化应该是蛮熟悉和了解,今天就请你和我们说说你们湘庄村老底子的事。
范陈利:好的。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湘庄村的大体情况吧,我们湘庄村位于高桥街道南部,北面隔着南沙渚塘与龙南村相望,南面与骑力村接壤,东面与漕泾村相靠,西面与崇福镇湾里村相邻。骑荆线和崇骑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
卢珊:听你刚才的介绍,湘庄村似乎比原来大了许多。
范陈利:是的,现在的湘庄村是1999年的时候,由相庄村和湘浆村合并为一个村,叫湘庄村。区域面积差不多扩大了一倍,现在共有41个村民小组,1085多农户,4170多人。
卢珊:噢,现在的湘庄村是由原来的湘庄和湘浆村合并而成的,为什么保留是湘庄这个村名,而不是湘浆呢?
范陈利:噢,现在这个湘庄的“湘”与原来相庄的“相”是不一样的,现在湘庄的“湘”是湖南简称的那个“湘”,有三点水;而原来相庄的“相”是相信的相,没有三点水;倒是湘浆的“湘”是有三点水的这个湘。因此,现在这个湘庄是取了湘浆的“湘”和相庄的“庄”,两村各取一字,成了现在的湘庄这个村名。
卢珊:此“相”非那“湘”,闹笑话了。那湘庄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呢?
范陈利:相庄和湘浆民老底子属于崇德县语儿乡第四都,民国时期属崇德县梵山乡;在解放初期分别属骑塘乡第4村和第6村,1956年为骑塘乡第3、4和第5联社,1958年,共同属留良人民社星石管理区第4大队。1961年为骑塘人民公社相庄大队与湘浆大队;1983年,撤公社为乡,撤大队为村,就为骑塘乡相庄村和湘浆村;1992年,随骑塘乡并入高桥镇,为高桥镇相庄和湘浆;1999年两村合并为湘庄村。2017年9月,随高桥镇改为高桥街道,湘庄村也成为高桥街道湘庄村。
卢珊:说到湘庄的历史,我就想到了星石桥集镇,这个曾经红红火火是的小集镇,现在只有一半属于你们村了,是吗?
范陈利:是的。我们村和龙南村划河而治。现在的星石桥集镇河北部分属于龙南村,星石桥河南属于我们湘庄村。星石桥集镇是个历史较悠久的乡村小集镇,据我的祖辈说,星石桥集镇的出现至少有两百年以上时间,小镇因“星石桥”而得名。街道河北和河南不一样,我们这边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比河北的街路要短一些,以加工业为主;而河北的街道是东西走向,商铺林立,以农商为主。老底子的时候,街路是由一块块小石板铺成。
卢珊:其实,湘庄村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最远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因为我了解到,有个属良渚时期的遗址就在你们村。
范陈利:是的,那是我们村的武帅庙遗址,武帅庙位于我们村庄里木桥庄里木桥组,东至以武帅庙所在高墩往东200米.南至庙桥港北岸.西至庙桥港向北转弯.北至庄里木桥组,是属良渚文化与商周时代的遗址,……2003年12月被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为桐乡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卢珊:早在5000多年前,先人们就已经在这一带生息劳作,湘庄村有这么悠久和丰富的历史。
卢珊:小范,刚才你和我们说了湘庄村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湘庄的自然风光也是蛮有江南水乡特有的韵味的,去村里走走,总觉村里的河啊浜啊很多,村坊是依水而建。
范陈利:是的,江南水乡河湖交叉、小桥流水,炊烟人家是最恰当地形容我村的地形风貌了。我们村有将近23条河浜,主要有湘庄港,鲤龙港,大王浜,戴星桥港,新桥浜等,总长有10多公里,当时水运发达,不似今天陆路交通方便,人们正好利用了当时的水源,依水而建。
卢珊:说到河,还是要先说说这南沙渚河,尽管我们节目中多次说到它,它是我们桐乡最古老的河之一。
范陈利:是的,南沙渚河是我村和龙南村的交界,贯穿我村东西,我们向来的习惯叫塘河,西起京杭大运河(崇福段),向东流经留良、骑塘,过海宁境,汇入大海。塘河建于何时,几乎无从考证。但从志书上那些零星的记载可以得知,这是一条很古老的河,春秋时期就已存在,那时叫语儿泾,也称语儿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比如汉朝《越绝书》记载,勾践入吴,夫人产女于此,后胜吴,女已能说话,此地更名为“语儿乡”。隋时开江南大运河,通塘河。到唐宋时,塘河成为崇德县一带水利交通的重要支流。但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语儿泾改名为南沙渚塘。清严辰编的《光绪桐乡县志》对南沙渚塘有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公路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交通是以水路为主,南沙渚塘也是水上要道,也可以说,这条南沙渚塘以前曾经是最繁华、最主要的航道。如今随着交通以公路为主后,南沙渚塘渐渐地变得落寞了。
卢珊:沙渚塘,除了这南沙渚塘,还有中沙渚塘和北沙渚塘,那为什么把这三条河叫做“沙渚”呢?
范陈利:这个问题我曾查过,也请教过,据《毛传》:“沙,水旁也。”《尔雅·释水》说:“水中可居者日洲,小洲日渚。”根据这两个两处的解释,“沙渚”就是水旁或水中的小块陆地。由此推测,高桥、骑塘、留良这一带,很早以前可能都是海边湿地,后来因长时间泥沙冲积,慢慢形成一块陆地。而这三条河流便是伴随着这块“沙渚”陆地而形成,所以就称为沙渚塘,又以其地理位置分别称为南、中、北沙渚塘。
卢珊:原来是这样。哎,你刚刚提到的那个大王浜,它还有一个故事,是吧?
范陈利:对的,相传大王浜以前居住着几户,以前水运发达,所以来往船只较多,有一天来了一条来历不明的船,也就是强盗船。居住在大王浜的几户人家中,有一老太太,她以前练过武术,她知道这船上的人是强盗,怕他们到了晚上抢劫,就想吓跑他们。于是,她就拿着小石臼喂鸡,当时的石臼都是石头做的像现在的脸盆一样大小,喂完鸡后,她又去喂猪,抱着100来斤的石臼走进走出。当时船上的强盗看到老太太力气这么大,想道她家中的人力气肯定也是大的,所以不敢再打坏心思,灰溜溜的跑了。
卢珊:老太太智慧御敌。那河多当然桥也就多,我想,湘庄村的桥也是会很多的。
范陈利:是的,我们村桥是蛮多的,有……
卢珊:村里人告诉我,你们村有一座羊桥,还有一座猪桥,就一只羊的“羊”,一只猪的“猪”,怎么会取这样的桥名呢?
范陈利:这个也是老地子的传说,南面有个羊桥,浜叫羊桥浜,所以北面的桥就叫猪桥,浜叫猪桥浜了。当然,现在的猪桥已经改名了,叫新桥,浜也叫新桥浜。
卢珊:还有着戴星桥,据说,它原来并不是这个名,是吗?
范陈利:是的。据说,这座桥友好几个名字。最初,是叫万盛桥,后来因为河里有人放置了扑鱼的簖,有人就因此称这座桥为簖星桥,是扑鱼用的簖的那个“簖”,后来,不知怎地,变成了戴帽子的“戴”了。也许是这两个字在桐乡话中读音相同,戴帽子的“戴”常用些的缘故吧。戴星桥原来有2座戴星桥,原来的戴星桥是老石桥,后来建造了个机埠桥,加宽了以后也叫了戴星桥。
卢珊:那小范,其实你们村里的一些地名也蛮有体现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那些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蛮有意思,有蛮有故事的。
范陈利:对,基本一个地名都带有一个小故事,象杨树角、楼子里、斗富兜、酒店浜、祥里木桥等等。
卢珊:听说这个叫杨树角的,就有来历故事。
范陈利:是呀。杨树角这个小村坊两面都有河,地处又偏僻,土话说起来是角落里。又传说,老底子的时候是一片荒芜之地,仅仅只有一棵杨树,因此,这个小村坊就叫做了杨树角。
卢珊:还有叫楼子里,为什么去这样一个村名呢?
范陈利:据说这个村里原来有一些低矮的小木楼,所以就被称为楼子里。
卢珊:你们有个村坊叫金家浜,同时,又叫朱家里,这是为什么?
范陈利:叫金家浜是因为这个村坊上有一小河浜,沿浜两岸住的都是姓金的,这个村坊就叫金家浜;而现在这个村坊上又以姓朱的村民为多,所以,这个村坊也叫朱家里。
卢珊:水乡是河多、桥多,故事也多。
卢珊:小范,悠远绵长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你们湘庄村虽然只是一个小村落,但却出过好些名人,而其中最令人湘庄人倍感自豪的,就是太虚大师。太虚大师是你们湘庄人,对吧?
范陈利:对。据考证,太虚是我们村斗富兜人,太虚原名吕淦森,出生于清末(1890年),解放前夕(1947年)在上海玉佛寺圆寂,一生只活了59岁。近代著名高僧。说到太虚的生世,那是在19世纪末,他的父亲吕骏发从老家高桥湘庄村一个名叫“斗富斗”的小村庄里,走出去到长安镇上一个张姓的泥水匠家中学手艺,后来与东家的女儿结婚生下太虚。太虚一岁那年,父亲病死,母亲在他5岁那年改嫁于桐乡洲泉镇上一家开水果店的李姓人家。此后他随外祖母一起来到一所叫“大隐庵”的庵庙里生活。1904年,太虚大师十六岁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间,士达上人携大师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和尚为取法号太虚。之后他便走上了一条弘法之路,最终成为了中国近代佛教的泰斗,也是新佛教运动的巨擘。
卢珊:太虚大师的学术地位是非常高的,如今也非常受人推崇。
范陈利:是的。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他创办僧伽佛学院,培养新僧人材;组织居士正信会,团结各界信众;出版书报杂志,宣传佛教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于佛教改革的某些主张和意见,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启动编写一套代表中国二十世纪学术成果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书系,一共选入44家共编成35卷,其中太虚大师被单独编成一卷,可见他的学术成就之高。
卢珊:太虚大师也令我们桐乡人自豪的。那湘庄历史上,出过一个翰林,是吧?
范陈利:是的,大约明清时期,徐府翰林,在我们村徐家门组。具体不得考证,根据老一辈人说,当时府宅很大,还有旗杆。
卢珊:就在一个叫庙后头的村坊上,还曾有过文正府。
范陈利:范府文正府,和徐府一样,当时在我们这里都是大户,房屋相当气派。
卢珊:你说到房屋相当气派,我就想到了前几天去你们村,就看到相当气派的老宅院。
范陈利:哦,你说的那个小村坊叫曹家浜,那里的沈氏家族出了好些经商人才,有的在本地的星石桥和智义板桥两个集市开店,也有到海宁硖石开店的。那个老宅院沈氏家族的其中一处的宅院,是清朝时候建的,只剩下一半了,但留下的院墙足有两层楼高,里面的主楼也还在,可见当年这宅院的气势。但这并不是当时最富的,最富的据说在硖石有80间店铺,就在老宅院前的小河对岸,有一小段堆砌整齐漂亮的石邦岸。就是他们家修筑的,当年可是用明矾来浇筑的马鞍桥堍,他们家的房子是方圆几十里最好的,1949年后作了粮仓,文革后,就剩这一截石邦岸。
卢珊:世间沧桑。我听村里人说,湘庄不仅文方面很厉害,在医学方面也很厉害,村上还出了不少的名医,是吧?
范陈利:嗯,我们村是出了不少名医,有丰先生,陈大墲,陈大坤,陈大中。
卢珊:一个村出了这么多名医不简单,其中这位丰先生,据说,儿科是极棒的,方圆百里都闻名的。
范陈利:丰先生民国时候就很有名的儿科医生了,当时不要说桐乡本地的,连海宁、嘉兴,甚至杭州的都有慕名而来的,丰先生以中医为主,现在的高桥儿科出名,就是得丰先生的真传,还有我们桐乡一些儿科医生也是得丰先生的真传。
卢珊:陈家也是中医世家,而且他们的后代至今还在行医。
范陈利:是的,陈氏擅长的是中医妇科和中医皮肤科,最早可追溯到后唐乾宁年间的陈仕良。陈大中医生当年就在骑塘桥行医,陈氏妇科的名声,上海、杭州等地都有人来求医。还有陈凤树医师的皮肤科,也很出名,很多人慕名来找他们就医,现在他儿子在高桥卫生院,也是皮肤科医生。
卢珊:湘庄真可以用“人杰地灵”四个字来形容,相信湘庄会越来越好。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高桥街道湘庄村文化管理员范陈利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好,听众朋友,《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和明天早晨7点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下期1月30日的《旅游桐乡》,是我们“风雅桐乡”系列访谈,我们将继续邀请桐乡市文史专家俞尚曦先生做客我们节目,和我们说说他的文史研究生涯和学术人生,欢迎你到时收听,也期待着你们参与我们节目,欢迎你继续锁定我们971。
听众朋友,再见!
范陈利: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