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乌镇镇翔厚村党总支副书记 王惠峰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372/00300237267_cb2e425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372/00300237268_6181bff3.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372/00300237271_e2db0e2c.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372/00300237273_eb05f730.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372/00300237274_0794711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372/00300237275_f1183bc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372/00300237276_8b2dcf0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372/00300237277_b71501e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372/00300237269_39e82a6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372/00300237278_17e21816.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乌镇镇翔厚村党总支副书记王惠峰先生,他要和我们说说翔厚村的人文历史,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翔厚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王惠峰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王书记,您好!
王惠峰: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王惠峰:谢谢,非常荣幸能参加贵直播室的《旅游桐乡》节目。
卢珊:王书记,您是翔厚人,又一直生活和工作在翔厚,对翔厚村一带的历史文化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今天我们就想请您来和我们说说翔厚的人文历史,说说翔厚老底子的故事。
王惠峰:好的。翔厚村面面和西面与其它乡镇相邻,南面隔着大运河与梧桐街道相望,西面与石门镇民丰村隔河而望,北面则与乌镇彭家村礁仿桥相邻,东面与元丰村和单桥相连,龙河公路横贯我们村,水路交通都很便利。区域面积7多平方公里,全村共有32个村民小组,1214户农户,总人口4600多人。
卢珊:现在的翔厚村是否也曾与其它村合并过呢?
王惠峰:合并过的,2010年我们翔厚村与龙泾村合并过,当时龙泾村原西片的孔家、市泾、龙尾巴等20个村民小组并入翔厚村,组成现在7平方多公里的大翔厚村。而龙泾村是2000年由大王渡村与北仁村合并而成的,
卢珊:难怪现在翔厚村的区域范围比我记忆中的要大,应该在全市也算是大村了。我了解到,翔厚原来是个乡,是吗?
王惠峰:原来是的。据记载我们翔厚这一带,宋、明清均属清风乡23都。民国时,分属石湾乡与正兴乡。1949年后,先后是翔厚乡、新厚乡;1956年,为翔厚乡永丰高级合作社;1958年,为炉头人民公社翔厚管理区永丰大队。1961年,为翔厚人民公社永丰大队;1963年,翔厚重新并入炉头公社,为炉头公社翔厚大队;1983年,公社改乡,大队改村,称炉头乡翔厚大队;1985年;改乡为镇,炉头乡改为炉头镇,翔厚就为炉头镇翔厚村; 2001年炉头镇改为龙翔街道,翔厚为龙翔街道翔厚村;2017年,随龙翔街道并入乌镇镇,为乌镇镇翔厚村。
卢珊:据说,现在你们村委会就是原来乡政府所在地。
王惠峰:是的,我们村委会所在地就叫翔厚集镇,它曾是翔厚乡、新厚乡人民政府和炉头人民公社驻地。
卢珊:翔厚集市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小集市,至今早上还是很热闹,周围的村民依然喜欢早上到那里出早市,喝口茶。
王惠峰:翔厚集镇历史是很悠久了,据记载,清代初年就已形成了集镇,成为附近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谁家桑叶不够了,到这里在来调节一下,谁家的青菜多了,来这里换几个钱。小集镇四面环水,东南北三面分别建有石桥。东面的桥叫“太安桥”,是一座二石桥面,比较窄;南面的桥大名已经不知道了,大家都叫它“肉店小桥”,也是二石桥面,比较窄;北面的桥叫“万年桥”,但大家都叫它“北沈桥”,是三石桥面,是三座桥中最具规模的一座。由此可见,翔厚这个小集镇曾经多么繁华过。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达到鼎盛期,一度成为方圆十里之内的最大小集市,四周由村办企业厂房、学校校舍、村民住宅包围,集镇上商店林立,服务设施齐全。还有许多商业部门、金融、邮电等事业单位都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个体摊店门类众多,当然少不了茶馆店,江南水乡的老年农民都有到茶馆喝茶、休息的传统习掼,茶馆是群众聚集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场所,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
卢珊:听你的介绍,感受到翔厚曾经的繁华。我还听村里人说,“翔厚”这个村名有来历的,而且原来的村名并不是现在“翔厚”这两个字。
王惠峰:是的。相传,北宋年间,一和尚奉佛旨遍寻建观音堂之址。一日,走到翔厚,看到翔厚四面环水,称为一荷叶地盘,觉得这个地方好,就在翔厚建了一座观音堂。观音堂建成后,四方善男信女云集,香火旺盛。日久之后,观音堂院墙很高很大,这个地方就被称为“墙后”。墙壁的“墙”,后面的“后”。后来,因为墙壁的“墙”与吉祥的“祥”,后面的“后”与厚薄的“厚”,在桐乡土话里是同一个音,所以到清朝的时候“墙后”已经改成了有吉祥意义的“祥厚”,清代《光绪桐乡县志》上对此有记载;解放后,又因吉祥的“祥”与飞翔的“翔”也是同音,就演变成现在的更具寓意的“翔厚”了。
卢珊:翔厚村悠久的历史,不仅仅有史书记载,还有活生生的见证。
王惠峰:是的。那活生生的见证就在我们原来翔厚集镇上,也就是刚才所说的观音堂前的那两棵迄今已有532年的老银杏树,它们是最能见证我们翔厚历史的。这两棵银杏树分别是一雌一雄,西面那棵是雌的,虽经历500多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生长的健健康康,枝繁叶茂,每年都会结许多白果;东面那棵是雄的,五、六年前经历了一场大火,当时有人放鞭炮,火星掉进了树枝中,火从树干里面着了,往上串出来,消防大队来救了两次,最终把火扑灭了。但树干烧口了,树皮也没有了,然而大树的另一个分支却依然长得很茂盛。
卢珊:这两棵古老银杏树见证着翔厚悠久的历史。
卢珊:王书记,刚才您和我们说了翔厚的来历和它悠久的历史,说到翔厚集市是四面环水,那其实,翔厚整个村的水系都是非常发达的,到村里走走,就会感受到江南水乡小村的特色。
王惠峰:说到水系,我们村南靠京杭大运河,中间永新港穿村而过,村区域内大小河浜30多条,水域面积接近有400000多平方米,原来全村30多个自然组1200多户农户都是依河而居。
卢珊:那河浜多,桥也就自然多。
王惠峰:是的,如今我们翔厚村分布在大小河浜上的桥梁多达40多座。
卢珊:你们村不仅桥多,而且还保存的好几座古石桥。
王惠峰:至于古石桥嘛,我们翔厚村至今还保存鄢家环桥、黄庄桥等10多座古石桥,最为代表的为鄢家环桥。
卢珊:据说,这座鄢家环桥与明朝的鄢懋卿有关,真的吗?
王惠峰:有这样的传说,没有确切的考证过。据传,这个村上的人在明朝严嵩案以前是姓鄢的,是与江西丰城鄢氏是一同宗氏族。与环桥头一河之隔有个长道地,村民姓陈。二个村子以河为界,河上一桥名就叫“鄢家环桥”。这个鄢懋卿,明嘉靖时官至刑部右侍郎,权臣严嵩一党。严嵩倒台,鄢懋卿遭彻查前夕,环桥头鄢氏族人已得密报,连夜改姓,改成河东长道地的陈姓,并连夜删去石桥上“鄢家环桥”中的“鄢”字。也是乡邻与地方官长厚道,环桥头鄢氏躲过了这一大劫。由于当时改得仓促,细心的人至今还依稀能辨得桥上的“鄢”字。环桥头村坊“鄢”姓至今仍没有改回来,到现在这个村坊上没有一个姓鄢的。
卢珊:原来是这样。哎,王书记,我去村里的时候,听到的一些小地名,是蛮有历史和故事的,像有一个村坊叫牌楼头,是吧?
王惠峰:是的,就在我们村的南面,有个村坊叫“牌楼头”。这个村坊上原有一座牌楼,据传,早年间有一女子,年轻时即丧夫守寡,独自一人抚养儿子长大。儿子后来皇榜高中,有机会将母亲一生守节,抚育并教导自己长大成人的事迹禀报皇上,同时恳请皇上嘉奖自己的母亲。皇帝感念其母亲女德堪称典范,足为后世楷模,就特敕建了一座贞节牌坊。
卢珊:还有一个地方叫朱家厅,据说,这朱家厅以前是非常大的。
王惠峰:这朱家厅的来历有个故事的。朱家厅就在东后洋村,据说,当年朱家厅的规模之大足可称雄方圆数十里,而它的起造源于一笔强盗留下的巨额财宝。
卢珊:怎么会跟强盗有关呢?很想听听这故事。
王惠峰: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吊耗六伯”,本地人称吊唁为吊耗,他穷得时常饿肚子。一日背上篓箕去姑妈家借米,因姑妈吝啬,他在姑妈面前发下了毒誓,说日后定要发财,不要说吃三餐有饭吃,还要起造高墙大院。没借到米的“吊耗六伯”背个空篓箕回到了后洋桥堍,情绪低落的他居然在岸滩上睡着了。半夜三更,迷迷糊糊中,他被一伙人惊醒了。这伙人抬了个大棺材。“吊耗六伯”心中纳闷,按说没有半夜出殡的习俗。等这伙人走后,“吊耗六伯”壮着胆子,打开了棺材,一摸,里面居然有一个猪头和一付猪下水,再往下一摸,可了不得,居然都是金银财宝。吊秏六伯发财了,造起了朱家厅,这朱家厅分沟东沟西两部分。村里常说“沟东薄子,沟西银子”,讲的是:朱家厅沟东几百个雕刻有牡丹花的堂窗下,其中一处埋有标注藏宝地点的石薄子,而藏宝地点则在沟西。后来那伙人来找“吊耗六伯”,原来,那伙人是江洋大盗,他们与“吊耗六伯”约定:一是他可放心地用;二是十八年后,他们将来这里养老,但是,倘若十八年后,他们没有回来,就要求“吊耗六伯”在逢年过节时摆上十八付碗筷祭祀,子子孙孙,永当如此。现在朱介里的部分人家逢年过节时还会遵从这个习俗。
卢珊:一个小小地名的来历还有一个这么有趣的故事。
卢珊:王书记,翔厚村虽然只是一个村落,但它却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各样的人才都有,宋朝的时候曾有过一位驸马,是吗?
王惠峰:是有这样的传说,但没有留下姓名。传说,早先在大王度居住着一支李氏族人,并建有一座宗庙。到了宋朝时期,李氏门中有人得宠娶了皇帝的女儿,成了附马爷。李附马春风得意,在村上起造附马府,一时间高楼连苑、气派非凡,府内则常常是奴仆成群、高朋满座,自是风光无比。在朝为官时间长了,同僚之中难免有在政见上同异不一、关系上近远亲疏的。有一年,李附马大寿,府内大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由于亲友众多,杀猪宰羊地持续了很长时间,以致血水从笕门流入运河。政敌看到后就在皇上面前参了李附马一本,历数他的罪状,后来被撤职查办了。李氏家族的宗祠也就不保,后村里人就将它改成了一座庙。
卢珊:后来这庙里还来过武林高僧,对吧?
王惠峰:大概在清末民初时,来了一个有武功的和尚,练得一手超绝的铁砂掌,常常练功,和村里人处得也不错,惹得附近村里的小孩子忘了割草放牛,呆在看他练功。一日,来了另一个武功高强的和尚,这个和尚也有一手绝世武功——银砂掌。银砂掌是来挑战铁砂掌的。二个和尚比武之时,大门紧闭,但还是被村里人隔着门缝看得真切。眼见得铁砂掌的渐渐落于下风,就有人忽然大喊了一声:“师傅莫怕,我们来帮你。”这一声着实让银砂掌和尚吓得不轻,分了心,拳脚上就出破绽。铁砂掌和尚因此扭转局面,打败了对手。
卢珊:这军功章上有村里人一半的功劳。
王惠峰:是的,所以事后,铁砂掌和尚破戒收了村里一些人做了徒弟,传授了他们一套绝世武功——十八路板凳拳。凭着这套十八路板凳拳,东皋村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武功村,战乱年代的大小强盗们都会绕着东皋村。
卢珊:翔厚村似乎与武术有缘,像前面说到了鄢家桥村,也曾出过一位武林高手。
王惠峰:清朝初年,我们村有个能人名叫陈盛之,他武艺高强,那时浙江一带连年灾荒,粮食紧缺。于是,陈盛之带领弟兄们做起了贩运稻谷的生意。陈盛之每做一次生意,就用赚来的钱造一只厅,前后共造了三只半,连成长长的一埭,后来人们把这一地方叫做“长道地”。
卢珊:怎么会是半只厅呢?
王惠峰:据说那是由于第四次贩谷时遭到了强盗的抢劫。强盗们仗着人多势众,把船上的财物抢劫一空。陈盛之虽有一身武艺,但不知强盗底细,只得强压怒火。眼看着强盗们扬帆而去,陈盛之灵机一动,与兄弟们商量说,让我来试一试这伙强盗的本事。我把他们拉帆的桅绳削断,如果帆不落下来,说明船上有高手;反之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本事,我们就把财物夺回。那时有本领的强盗备有木蛋,能在桅绳被弄断时眼明手快地将木蛋投入桅顶滑轮,把桅绳卡死,阻止风帆下落。于是,陈盛之顺手捏碎了两只盆子,向强盗船上的桅绳削去。只见碎盆子像一把利剑,一下子把强盗船上的桅绳齐齐斩断。哗啦啦一阵响,风帆很快落了下来,船上的强盗们个个吓得目瞪口呆。于是,陈盛之马上招呼大家:弟兄们快上,把财物夺回来! ”陈盛之一招手,众弟兄一涌而上,夺回了被抢去的财物。为了防备强盗报复,他们就停了贩谷的生意。而这次财物虽然夺回,终有损失,所以只造了半只厅。
卢珊:原来这半只厅是这么来的?据说,这陈盛之还挺为村里人做好事的。
王惠峰:是的。陈盛之平时一向爱做好事。长道地南面有一条河是水路要道,却没有桥,百姓来去不方便。陈盛之便领头发起捐银造桥,前面说到的圣龙桥就是他捐资造的。桥下石头上至今还留有“陈盛之捐银十五两”的字迹。
卢珊:翔厚人真是既有本事,人又好。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乌镇镇翔厚村党总支书记王惠峰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05分和明天早晨7点35分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再次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和参与。听众朋友,再见!
王惠峰: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