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店街塘,700年前就赫赫有名了

一一 崇福店街塘村村干部 陆青云

嘉宾介绍

陆青云,一位八O后,土生土长的崇福店街塘村人,大学毕业后,经公开招聘后成为一名店街塘村的村官。在村里分管纪检、宣传、统战、团委、妇联、计生、四位一体、教育、红十字会、服务业、科普、户籍等条线工作。爽朗、能干的她,平时爱好传统文化,喜欢探究地方文史,和收集民间传说,尤其对店街塘村一带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198/00300219876_b46dd5f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198/00300219877_f6e4ec37.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198/00300219878_fc339dfc.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198/00300219879_7593da8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198/00300219880_f56a7320.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198/00300219879_7593da8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198/00300219868_42cb645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198/00300219869_29c423b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198/00300219870_3290704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2/198/00300219882_5c87c861.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崇福店街塘村村干部陆青云女士,她要和大家一起聊聊崇福镇店街塘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崇福湾里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陆青云女士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小陆,你好!

  陆青云: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你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陆青云:很高兴能够来到《旅游桐乡》节目。

  卢珊:小陆,你是崇福店街塘村人,生于斯长于斯,对店街塘村的历史文化还是蛮熟悉和了解的,今天就请你来和我们聊聊店街塘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说说店街塘村老底子的事。

  陆青云:好的。我们店街塘村崇福镇的东南部,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南连陈家埭村,东邻高桥镇三村村,西接中夫村,北与凤鸣街道联民村以六里港一水相隔,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张木桥、桥外史、油车桥、地心里、马家桥、陆家埭、吴家兜、戴家谷、朱家门、五圣堂、凉汕浜、九曲桥、平桥头、濮家门、姜家里、王板桥、潘家里、顾家门、唐家门、西村里、龙灯桥、小八字桥、北旱浜等自然村,人口有3200多人,320国道紧贴村的北部穿过,交通极为方便。

  卢珊:我听你刚才的介绍,感觉你们店街塘村的区域范围好像没有多大的变化。

  陆青云:是的,我们的区域范围变化不大,一直没有和其它村合并过。

  卢珊:区域范围变化不大,但它的历史沿革变化还是蛮大的。

  陆青云:是的。春秋战国,店街塘一带是属于吴越两国交战的地方,到了秦朝建郡县的时候,店街塘属于由拳,到了五代十国后晋天福三年设立崇德县,店街塘属于崇德县。民国时候,属景云乡,解放初为芦母乡第四村。1954年至1955年,店街塘村组织起群民社、群立社、群丰社、新星社等4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店街塘村为芦母乡第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自然村有调整,贵家桥自然村划给亭桥乡,中夫村的北旱浜自然村划入店街塘。1958年成立留良人民公社,店街塘为留良人民公社店街塘大队。1961年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店街塘为虎啸人民公社店街塘大队。1984年虎啸人民公社撤社建乡,店街塘为虎啸乡店街塘村。2001年,虎啸乡撤销乡建制,并入崇福镇,店街塘为崇福镇店街塘村。

  卢珊:说到历史上的店街塘,我了解到,店街塘是很厉害的,早在元朝的时候就已经是赫赫有名了,只不过,那时不叫店街塘而已。

  陆青云:是呀,如今的崇福镇店街塘村,古代名为“卜店市”,明万历《崇德县志》卷二上有记载:“卜店市,在县东北十里,元卜市家富,聚而城市。洪武初籍其家,遗址尚存。”这个集市以卜市家族命名,称为“卜店市”。“卜市家富聚成一市,以石布街至邑,通为大道”。现在我们村还有濮家门自然村存在。

  卢珊:其实,店街塘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你们村里就有属良渚时期的文化遗址。

  陆青云:我们店街塘村是有一个良渚时期的文化遗址,叫朱家门遗址。遗址在朱家门自然组的五圣堂桥东。是在1963年发现的,当年,村民为灌溉方便,拓宽村东的小河,挖泥时发现村东北的河边有很多大石头,并挖出一些打磨过的石器。后来,朱家门区域土地平整时,村民也挖出了一些石器。当时经考古专家考证认为,朱家门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据专家分析,这些石器都证明,6000多年前,朱家门已出现了最早的原始聚落。先民们使用磨制石器,开辟农田,种植水稻,并烧制陶器,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家畜饲养和渔猎的经济生活。江南水乡,草木丰茂,气候温暖湿润,先民大多在高爽的岗地上营建房舍,用来盖房的主要是竹、木、草和泥巴。挡风避雨的家有了,先民们遂在此定居下来。另外,在我们店街塘村还有一个文物保护区,在顾家门自然村。

  卢珊:我听说,著名的新地里遗址就在你们村南面4公里的地方,是在同一条轴线上,是吗?

  陆青云:是的。新地里遗址就在我们村南面4公里的地方,并且在同一条轴线上。这新地里遗址是我市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遗址,2001年3月发掘。出土了陶器、石器、玉器、骨牙器、木器等各类良渚文化器物1800余件(组)。据说,是良渚文化中墓葬数量最多的一处,为揭示良渚文化中晚期的社会形态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卢珊:朱家门遗址和新地里遗址记写下了,6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在店街塘这一带生活耕种的历史,据说,当时挖掘出了许多贵重文物。

  陆青云:是的,当时挖掘出了许多贵重文物。现在桐乡博物馆三楼良渚文化展厅陈列的玉琮就是当时店街塘书记顾谷芳上交给政府的,这个玉琮也是当时挖出贵重文物之一。据考古专家说,玉琮是良渚玉器中最重要的礼器,沒有之一,只有拥有政权、军权、财权的首领或者巫师才能拥有,也可以说是良渚文化的象征,全国出土的也就一百来件,它的确是非常珍贵的

  卢珊:店街塘真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地方。

  卢珊:小陆,刚才你和我们聊了店街塘村丰厚的历史底蕴,它是一个千年古村,我去村里走走,看到它的自然风貌是很有江南水乡特有的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的。

  陆青云:是的,我们店街塘村是个河道交错,水质良好,环境优美的典型江南水乡。

  卢珊:我去村里走走,感受村里的河浜很多,其中看到村里有一条很漂亮的河,当时有人介绍说,它横穿整个店街塘村。

  陆青云:这条河叫店街塘港,它横穿整个店街塘村,西通京杭大运河,东通屠甸寺港,北有九曲港等河港与六里港(瓜塔泾)相通,南有文桥港、元宝桥港与北沙渚塘连接。现在的店街塘港是市级河道。水清映柳,一副江南美景。

  卢珊:我还看到一条小河,河边的牌子上写着“洗线浜”,但村里人却叫它“汏线浜”。

  陆青云:是的,桐乡土话汏就是洗的意思。汏线浜就是洗线浜。

  卢珊:原来时候这样,听村里人说,这浜名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是吗?

  陆青云:是的。传说前面说到的那户卜家,有位小姐去西边浜口洗线,不慎溺水生亡。于是,人们将这条浜称为汏线浜。

  卢珊:那河多,必然桥也多的。

  陆青云:是的,我们店街塘村现有大小桥梁17座,就在店街塘港上就架着得行桥、新庙桥、王板桥、平桥、五圣堂桥、马家桥、还有九曲桥港上架着九曲桥、大治桥、小八字桥,龙灯桥等等

  卢珊:这些桥的桥名都蛮有意思的,像新庙桥、小八字桥、平桥、马家桥等等。

  陆青云:我们村里的一些桥名是很有意思的,新庙桥是因为北面有座新庙得名;小八字桥是因为村中有两座桥,一高一低,形状像八,这座小的桥就叫小八字桥,村也以桥为名;平桥,是因为村中有座五福桥,这桥与路是平的,所以村里人就称它为平桥,这个村坊也称为平桥头;马家桥,相传老底子有一个姓马的富人家,在店街塘自然村东面建了一座桥,大家就把这座称为马家桥,村坊也叫马家桥;还有王板桥,传说老底子,这个小村坊有几户姓王的人家,他们家在店街塘港北面,田地在南面,平时往返非常不方便,只能小船摆渡。后来,这几户人家造了一座简易木桥,大家就叫这桥为王板桥,再后来,村也以此为名了。

  卢珊:这一桥、一河、一浜的名称看似简单,其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卢珊:小陆,前面你向我们介绍了店街塘丰厚的历史,说到店街塘原来叫卜店市,而且它曾经是一个非常繁荣的集市,在桐乡历史上蛮有名气的,它是因卜氏家族而兴盛的,是吧?

  陆青云:是的。前面我也说到了,据明万历《崇德县志》记载:“卜店市,在县东北十里,元卜氏家富,聚而成市。”也就是说,因“卜氏而成市”,因此,这个地方也是以卜氏家族来命名的,叫卜店市。明正德《崇德县志》还记载:“卜氏家富聚成一市,以石布街至邑,通为大道。”由此可见,元朝的时候,卜氏家族富裕到什么程度,也可从它的描述中看出,当时的卜店市的规模可以与同时代的梧桐、濮院、乌镇相比。至今,在我们村里还流传着许多“卜家花园”、“卜尚书”、“九港十三井七十二矮瓶”等的民间故事。

  卢珊:那时候可以与濮院、乌镇相媲美,确是不得了。据说,这卜氏家族后来被朱元璋满门抄斩,这是怎么回事呢?

  陆青云:卜家有个外甥叫张士诚,他在苏州经商创业,家底非常殷实,后来达到“张士诚独霸苏州”的地步。后来因张士诚受冤屈逃至外婆家,官兵一路追杀,张士诚从卜家后花园翻入,官兵追到卜家要人,卜家不知外孙入内,态度强硬,一口否定。于是,与卜家起了争吵,并打起了赌。而当官兵进园搜索时,张士诚已经吊死在后花园。但官兵仍对卜家实行满门抄斩,弃地三尺。因着卜家被满门抄斩,卜店市也随之渐渐衰弱了。但卜家花园的宅基地被称为“三亩地”,直到今天村里人还沿用这个名称。

  卢珊:卜氏家族,连同他们的卜家花园就这么毁了,实在是太可惜。不过,这卜店市并没有因此而消亡,到民国初年,再次繁荣起来了。

  陆青云:对,民国初年,店街塘北岸沿河店铺绵延一公里多。就是因为当时村中民舍店铺大多沿河而建,所以这条就叫店街塘,村以河名。当时,东有陈仪和药房、中医医馆、悦来油坊。中有王公和药房、南货店。西有华丰米行、豆饼行、陈仪和药房分号。另有杂货店、布庄、银匠店、酒店、肉店、豆制品店、茶馆等。沿店街塘河岸常停泊各种货船,商贸兴隆。直到抗日战争时期,离店街塘约1.5公里的亭桥集镇逐渐兴起,店街塘的商贸开始衰退,至解放前夕已所剩无多。解放初期,只剩下陈仪和药房、一家杂货店、两家茶馆,油坊也仅剩源来油车一处。

  卢珊:原来这店街塘的名字是由此而来,当时的繁荣可窥见一斑。那说到这些店铺商贾,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位药店老板——陈仪和。

  陆青云:陈仪和药房是亭桥一家陈氏药房来店街塘平桥头开设的一家药房。药房先生陈仪和原来是秀才类人才,因离靠秀才的经费还不足而放弃考试机会,主持药房家业,城市善良,勤俭持家,药房是一只“三间屋元堂”。陈仪和平时在家门前种植药材,减轻进货成本,并精细炮制中草药,清洗、晾晒、削切、碾磨、储藏等,每道工序都很讲究。对平时来抓药而一时付不出款的人家实行赊账,不计息,到年底才收账,这足以说明货真价值和药房主人慈善济贫的人品。

  卢珊:这位陈老板的确令人敬佩的。那当时店街塘不仅药店有好几家,还有医院。

  陆青云:是的呀,当时我们店街塘村有好几家药店,刚刚说的陈仪和药房还开了分店,除此以外,还有王公和药房,还有医院,就是中医医馆。

  卢珊:据说,当时中医内科馆的匾额是丰子恺先生写的,是吗?

  陆青云:是的,当时中医内科馆医生顾汝俊和丰子恺先生女儿丰一平是同学,就请了丰先生为他们家的中医内科馆题写了匾额。这块匾额至今好保存着,顾汝俊孙子顾俊兴现在将匾额完好挂在现在工作单位,匾额上有丰子恺先生的亲笔写的“石门弯魏达三门人顾汝俊内科方脉”几个大字。

  卢珊:那这块匾额很珍贵哎,我了解到,当时,在店街塘油坊也很多。

  陆青云:晚清至解放前后,店街塘村域内外有很多乌桕树,冬季采摘桕子出售是农户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一般农户一年可收获数担桕子,多者甚至十几担,桕子是榨桕油的好原料。当地还盛产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油菜籽和黄豆,均是榨菜油和豆油的原料。于是,于是店街塘的悦来油坊、源来油坊应运而生。

  卢珊:我还听村里人说了悦来油坊老板沈善熊的创业故事,用今天的话来说,很励志。

  陆青云:这位沈老板,沈善熊的创业故事是很励志的。用今天时髦的话说,他是“富二代”,在家弟兄中排行第六,人称六车户。祖上在晚清时开办了悦来油坊,大家习惯叫它“老车”,占地面积约三亩。民国年间,沈善熊从小就到吴江平望油坊做学徒,勤恳劳作,从烧火开始到出油为止林林总总十几道工序全都做过,渐被提为管作朝奉,相当于现在的生产副厂长,非常熟悉并掌握了榨油全套工艺,而且还熟知油脂加工业的商机和利润空间。就回乡创业,自立门户,开办了源来油坊。在筹措资金时,沈善熊连妻子的首饰品都变卖了,两年后,颇具规模的新油坊建成,大家习惯称源来油坊为新车。

  卢珊:的确励志。据说,这位沈老板与茅盾先生有关的,是吗?

  陆青云:是的。据沈善熊之孙沈新元在《悠悠故乡情》一书中记述,沈善熊老家在乌镇,与文学巨匠茅盾是同宗同族,老家堂号是“敬止堂”,在乌镇有个支堂,总堂号“吴兴堂”设在吴兴(今湖州市)。

  卢珊:如今虽然昔日的繁华已找不到踪影,但它却永远留在了店街塘人的记忆中了。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崇福店街塘村村干部陆青云女士,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开设了“渐行渐远的老村落”专题,你可以收听和收看;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可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05分和明天早晨7点35分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听众朋友,再见!

  陆青云: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