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永越,千年濮院的历史源头就在这里……

一一 桐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立

嘉宾介绍

王立,原名王海坤,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桐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浙江雀屏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品散见于《台港文学选刊》《莽原》《作品与争鸣》《青年作家》《文学报》等报刊,作品收入《中国随笔年度佳作2012》《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4》等多种文学选本;著有《邂逅——曾经的悦读》《蝴蝶梦——重述与追寻梁祝经典爱情》《最后一个道士——王立短篇小说集》《繁花满树》等多部随笔、小说专著;近年来注力于濮院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记录濮院的古与今,写有《人文濮院》等。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960/00300196019_d836d7de.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960/00300196020_4fd3a1b1.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960/00300196021_45430aa3.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960/00300196018_6cfd847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960/00300196022_a18f907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960/00300196015_d2893ad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960/00300196023_9aa4d000.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960/00300196025_00ebcf6c.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960/00300196016_7402e001.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960/00300196029_9fb5a338.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又到了我们《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时间了,欢迎你收听。我是节目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节目的是桐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立老师,他要和我们说说濮院镇永越村的人文历史,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城西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桐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立老师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王老师,您好!

  王立: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再次作客我们《旅游桐乡》。

  王立:谢谢,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来交流与分享。

  卢珊:王老师,您是濮院人,对濮院的历史文化很有研究,上次您做客我们节目,是和我们聊了濮院的人文历史文化,今天再次邀请您,是要请您和我们说的是赫赫有名的濮院首富村——永越村的濮院的人文历史文化。

  王立:好的。永越村在濮院镇的东南部,东面与嘉兴市秀州区洪合镇隔月河桥港相望,西面与永联村相邻,南面与洪合的部分区域、濮院的新河村交界,北面到320国道(国道北面有部分区域)。全村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有38个村民小组,本地总人口4080多人。

  卢珊:我听您刚才的介绍,永越村的区域范围比原来好像大了很多,是吧?

  王立:是的,现在的永越村是2000年由永越、会龙、金龙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合并后的永越村,无论是区域范围也好,还是人口、耕地数量也好,都差不多比原来扩大了一倍左右。

  卢珊:原来现在的永越村是三个村合并而成,但保留了永越这个村名,由此可见永越的厉害,用桐乡话来说是“结棍”。

  王立:当时三村合并保留了永越这个村名,我想应该与永越是一个大村、强村有关。永越是厉害的,濮院羊毛衫市场就坐落在永越村,因此,永越村的村民大多都比较富裕,村级经济也比较强,永越村是浙江省的经济强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还是浙江省省级中心村、省级培育示范中心村。

  卢珊:我听说,永越村老底子并不叫永越,是吗?

  王立:民国《濮院志》记载,原永越村的中心区域,如南舍埭、上马墩、朱家浜、庄家浜、牛桥村、钱家兜、岳底里、梅泾桥、夏家浜,这些自然村落,属于桐乡县二十九都十一图。所谓“都”“图”,即是宋元以来的乡村组织,明清时代及民国初期都这样沿用下来。民国二十二年(1933)实行保甲制,如水车头、岳底里、双贤桥这一带属于桐濮镇第三保。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保甲制,包括香藏庵、岳底里、双贤桥等区域为一个村,村名为“香藏”,这个时间很短暂,后来即为永安乡越茂村,到了1956年,成立了永乐乡永越高级社,“永越”的村名,就从此产生了。

  卢珊:我还了解到,原来的永越村在解放前不是全部属于濮院的。

  王立:永越村这个区域在解放前分别由报恩乡与濮院镇所辖。

  卢珊:三个村合并起来,它的历史沿革也会要复杂许多吧?

  王立:是要复杂些,永越(包括整个濮院、桐乡一地)这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疆界,到了秦朝建郡县的时候,永越属于由拳,唐朝和北宋时,属嘉兴县永乐乡,南宋时,属崇德县梧桐乡,明代宣德五年,设立桐乡县,永越归属于桐乡县濮院镇。民国时,属报恩乡;解放初,属永安乡。永越、会龙、金龙分别为越茂村、龙潭村、赦浜村;1956年,又分别为永乐乡的永越高级社和会龙高级社;1958年,则分别为濮院公社的永乐管理区和庙牌管理区;1961年,分别为濮院公社永越大队、会龙大队、金龙大队;1983年为濮院乡永越村、会龙村、金龙村;1992年,随濮院乡并入濮院镇至今。

  卢珊:那其实,永越的历史远不止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因为永越一带曾发掘出了属马家浜时期的遗址。

  王立:是的,1975年,当时的会龙村村民,在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时,陆续在会龙村张家埭组,发现出土过釜、罐、盆、盘、钵等陶器残片,有一件叫石锛的器具,磨制的相当精致;遗址里还发现了动物遗骸有水牛、麋鹿、梅花鹿等。经考古专家属于马家浜文化,相当于罗家角类型的中晚期,距今约有6000多年历史。遗址的范围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00米。文化层较薄,30—80厘米,东及东北是岗地,西及西南为水田,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遗址因地处张家埭而得名——张家埭遗址,在濮院老镇区西南约3.5公里的地方。

  卢珊:6000年前濮院的先民就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这张家埭遗址可以说是濮院历史的源头,有了它,才有今天濮院的辉煌。

  卢珊:王老师,刚才您和我们聊了永越村悠久的历史,那我去永越村走走,和村里人聊聊天,发现村里的小河小浜小桥蛮多的,感觉永越很有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王立:永越村邻近镇区,旧时主要是耕田种地,江南水乡河道纵横相连,以满足老百姓生活所需与田地灌溉之用,而人家通常沿河而居,有河便有桥,以利两岸往来,所以,乡村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模样,当然这与城镇的布局不同,更多的韵味是田园风情。

  卢珊:说到河,我就想到,永越有一个漾很有名,村里人都叫它龙潭,是吧?

  王立:龙潭漾在会龙村,相传,即使是大旱年份,这个漾潭也不会干涸的,因此,人称“龙潭”。

  卢珊:永越水系发达,必然桥也多。

  王立:濮院镇的东市河,即著名的“梅泾”,自大积桥(新桥)一直南去,依次有迎凤桥、语儿桥、聚星桥、梅泾桥,向南还有一座双亭子桥。其中梅泾桥就在永越村境内(现已不存)。原会龙村,有座会龙桥,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故村以桥名。永越村目前还保留了一座古桥,即双贤桥,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的。

  卢珊:你说到这双贤桥,我了解到,原来并不叫双贤桥,而是叫桑园桥,而且这桥还与宋濂、刘伯温有关,真的吗?

  王立:元代末期,一代文宗、金华浦江的宋濂在濮院桑园桥南的读书台读书治学。当时濮家正是鼎盛时期,悉心经营濮家大院,宋濂在此期间写下了《濮川八景诗》,从这八景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元代濮院的繁华与美丽,所以宋濂为濮院留下的这笔文化遗产是非常丰厚的。在旧志记载中,当时青田人刘基(字伯温)来濮院与宋濂相会,因元末战乱,群雄争起,刘基此来濮院,与宋濂会晤的应该不是文化艺术,而是政治理想,两个书生经常漫步于桑园桥上,倾心交谈,指点江山。后来,我们都知道,他们都出山而去,辅助朱元璋打江山,宋濂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而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功勋,是著名的军事家,那可是与诸葛亮一样的神人。

  濮院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宋濂与刘基,就把桑园桥更名为“双贤桥”,以铭记这两位大贤人。

  卢珊:那永越不仅这些桥啊、河啊有故事,村里的一些小地名、一些村落的名字也都蛮有意思、蛮有故事的,历史文化气息特别浓厚。

  王立:从前,大多数自然村落,主要是以定居的族人姓氏命名的,至于河、桥、路等,许多都是纪念功德、或者具有历史蕴含、根据传奇故事、人文传说等方面来命名,细细去考据、体会,是非常有意思的。

  卢珊:就说这上马墩,我们江南一带不太有马的,怎么会取这么个村名呢?

  王立:上马墩的这个地名由来已久,而且村落较大。相传,旧时这儿有一个当官人家的深宅大院,骑马出入,为了方便骑马,就在宅院前置放了上马石,这个村庄就叫“上马墩”。

  卢珊:还有陆家园、于家鱼池,又是什么出处呢?

  王立:陆家园在金龙村,相传清初这儿出了一个举人,姓陆,他家有一个大园子,近二十亩地,园子里多植梅花,因此陆家园又称“梅花园”。而于家鱼池,数百年前于姓人在村东挖了个鱼池,称为于家鱼池,成为延续至今的地名。

  卢珊:在永越我还听到一个很特别的小地名,叫屋底里。听村里人说,还与岳飞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立:屋底里,旧名是岳底里,岳飞的岳。因为在我们本地人方言中,岳的发音与屋基本相同,后来就莫明其妙地演变为屋底里了。

  岳底里确实是与岳飞后裔有关。南宋灭亡后,岳飞七世孙岳琳义不仕元,在岳飞墓前筑庐而居,他的夫人带了两个儿子归居嘉兴金佗故里,其中长子岳茂之举家避居到梅泾之南的一个村落,且改姓为“乐”,音乐的乐。这个地方称为旧岳村(现为洪合镇所辖)。

  旧岳村,是岳家生活的地方。而在双贤桥西北,是岳家的祖坟之地。所以,这一带称为“岳底里”,与旧岳村是有关联的,岳家后裔生活在旧岳村,长眠在岳底里。

  卢珊:那王老师,说永越,有一个地方一定要说说的,那就是庙簰。

  王立:庙簰这个小集镇,地处会龙村,以前有座土地庙,香火旺盛,庙簰港上有座庙簰桥。因为庙簰集镇辐射会龙、新华、黄河、永联等周边村落,所以历史上的商业贸易活动相当繁荣。抗日战争期间,濮院的许多商铺为了躲避日军侵害,就迁移到庙簰来经营,使得店铺十分密集,各种生活、生产资料应有尽有,很繁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交通便利,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庙簰集镇在逐渐失去商业功能之后,已湮没不再了。(地名的演变:庙簰、庙牌、庙白)

  卢珊:随着社会发展,一些的繁华成了过眼云烟,真是令人叹息。

  卢珊:王老师,永越虽然只是一个小村落,但它却与许多名人有关,有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前面您说到宋濂、刘伯温就曾在永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岳飞的后代就居住在永越一带,那岳飞的这些后人都居住在一起吗?

  王立:相邻永越村的旧岳村,是岳飞一支后裔居住的地方。嘉兴金佗坊岳氏一族,随着人丁兴旺,迁居濮院、洪合两地的家庭很多,在濮院旧志上可以看到岳家浜、岳家庵、岳堡庵、旧岳村、岳底里这些地名,都与岳飞后裔有关。

  卢珊:据说,后来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岳家一家三兄弟都中了进士,是吗?

  王立:岳底里双贤桥西北旧有岳家坟,元末刘基来濮川与宋濂相聚于读书台,他善操阴阳八卦,看到岳家坟古松苍翠,清流环前,穴有横琴案砂,生气凝聚于此,不禁赞叹道:“真乃吉壤也。”风水极好。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岳家三子岳元声、岳和声、岳骏声相继折桂登科,以进士入仕,在嘉禾一地引起了强烈而又广泛的轰动。清代濮院诗人沈涛在《幽湖百咏》中这样写到:金陀坊里鄂王孙,祠墓桑园八百存。珠树连枝三及第,榜花开到岳家村。

  卢珊:一家三兄弟都中进士的确是很了不起的事。那永越还有一件值得“炫一炫”的事,那就是濮院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濮彦仁就曾在永越读书修行过。

  王立:濮氏家族在元代达到了鼎盛的高峰,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代表性人物是濮鉴,这是一个伟大的儒商,与赵孟頫、管道升夫妇交情深厚,赵孟頫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而其子濮允中继续把濮家事业发扬光大;其孙子就是濮彦仁,濮彦仁喜欢读书、作诗,不喜欢经营家业,甚至有出家之心,在镇南百亩园东辟有“松月寮”,植了许多松树,自号“松月道人”,以松为友,隐逸闲居,弹琴作诗,怡然自得。这样的清雅日子没过多久,江山易主了,大明皇帝朱元璋打击江南富豪,濮家也不例外,洪武二年(1369),濮家七十二支分析而居,家产悉数没收。虽然濮鉴一脉恩准留在故土,但是受到重创的濮家从此无法再重振江山了。

  卢珊:濮彦仁可以说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似的人物,经历了家族由盛至衰的巨大转折。

  王立:是的,濮彦仁作为江南富豪公子,如贾宝玉一样亲身经历了天塌地陷的剧变。后来,在永乐七年(1409),余脉微弱的濮家又遭重创,成为靖难之役“瓜蔓抄”连坐的对象,发配云南,家产藉没,濮彦仁两妾庞氏、唐氏以死抗争,自经而死。在摧毁一切的巨大伤痛中,濮彦仁的人生,如《红楼梦》中描写的情景相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卢珊:那说到濮彦仁,就要说到他的老师元末文坛领袖——杨维祯。

  王立:杨维祯是元末文坛领袖,他与濮家是有缘的,既是濮彦仁的老师,在桐香馆里教授濮彦仁,又担任了濮家发起的聚桂文会主评裁(评委会主任)。

  卢珊:而杨维祯和濮彦仁就要说到聚桂文会,聚桂文会绝对是不仅在濮院,在桐乡文化史上写上浓彩重墨一笔的。

  王立:在元至正十年(1350),濮家发起的聚桂文会,东南文士五百余人前来濮院,文人雅士云集,吟诗作文,盛况空前。杨维祯写下了《聚桂文集序》。这是嘉禾濮川有史以来最隆重的一场文化盛会,直到今天,依然令人神往。发生在濮院的“聚桂文会”,是桐乡、嘉兴历史上的一张文化名片。

  卢珊:历史上的聚桂文会,如今已有了传承,就是王老师你们的聚桂文会公众号,这文脉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访谈节目已快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桐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立老师,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05分和明天早晨7点35分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听众朋友,再见!

  王立: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