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新农村,却有着古老的故事……

一一 桐乡市名人与地方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颜剑明

嘉宾介绍

颜剑明,桐乡凤鸣人,桐乡市名人与地方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桐乡文艺》副主编,《桐乡名人与地方文化》执行主编,副研究馆员,偏爱地方文史研究,著有《千年古刹福严寺》、《鉴明去尘垢》、《水韵洲泉》、《桐乡风俗》、《桐乡高杆船技》等书。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845/00300184583_cbc176cc.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845/00300184584_c588d8f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845/00300184585_c972228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845/00300184586_cf39bf0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845/00300184587_7bba672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845/00300184588_efc06771.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845/00300184589_5385879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845/00300184590_fd9e2c2c.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845/00300184591_9e639ad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845/00300184593_e54fb5c2.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桐乡市名人与地方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颜剑明先生,他将和大家一起聊聊凤鸣街道新农村,说说新农村的历史文化、传说掌故,如果你对桐乡历史文化,对我们桐乡的老村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你有好的建议想提供,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拔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颜剑明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颜老师,您好!

  颜剑明: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再次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颜剑明:谢谢!

  卢珊:颜老师,前两次您和我们聊的老村落都是洲泉镇的,今天再次请您来和我们聊的老村落是您的家乡——凤鸣街道新农村,要请您和我们说说凤鸣新农村的的历史文化、传说掌故。

  颜剑明:好的。

  卢珊:哎,颜老师,新农村是一个非常有时代气息的名字,我听村里老人说,原来并不是叫这个村名的,是吗?

  颜剑明:是的。新农村以前叫联民村,现在一些年纪较大的人还叫它联民村的,改称新农村还是在1981年,时间还不算很长。它现在属于凤鸣街道,以前属于同福乡,是同福乡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村。同福乡以前有八个行政村,都是以“联”字开头的:联民、联庄、联建、联胜、联星、联合、联群、联中,其实这八村名都是带有时代色彩的,都是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成立高级社时起的名。

  卢珊:原来是叫联民村,那怎么我很小的时候乘汽车,从崇福到桐乡,那时就有新农村这个名字呢?

  颜剑明:你观察得很仔细。是的,以前乘汽车从桐乡到崇福,中间要经过三个小站:灵安、新农村、小桥村,新农村是最中间的一个车站。1981年之前,新农村不是一个村名,是一个小地名,那么这个地名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是1959年,那时是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和现在一样,也掀起过新农村建设,当时的联民大队在杭申公路的东侧,一个叫竹人浜的地方新建了两排高低整齐、规格统一的平间,共五十多间,供农民开设茶馆、缝纫店、剃头店、杂货店等,形成了一个小集市,当时因为形势,就称它为新农村。这些房子,好像十年前还在,我是看见过许多次的。这里以前的老地名叫竹人浜,1959年叫新农村,1981年,把整个联民村都改称新农村了。回过头来说说你看过的那新农村车站,最早的车站不在那里,还要再南面一点,大约三四百米远的地方,叫徐家庙车站,不久前我在市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到一张发行“文革时期”的旧地图,发现上面的车站名是“徐家庙”,没有新农村。

  卢珊:原来的新农村是一个自然村的名字,现在是整个大村的名字了,也就是说,那时我听到的“新农村”这个名字,是因自然村名而得的汽车站名。那新农村在2000年的时候没有与其它的村合并过呢?

  颜剑明:对,你那时看到的是汽车站名。新农村这个行政村,一直到现在没有动过,我刚才说了,它是当时同福乡最大的一个行政村,有35个自然村,近4000人,本身已足够大了,而且它的南面以前与虎啸乡接壤,东面与亭桥乡、史桥乡交界,北面与灵安镇接界,西面的联庄村虽然同属同福乡,但联庄村也很大,所以不可能与其它村合并的。

  卢珊:那要说新农村的历史,首先想到的就是曾经的吴越古战场——天花荡。

  颜剑明:是的,新农村是古越古战场天花荡所在地。天花荡以前叫天荒荡,是一片地势平坦的旱地,中间没有河流穿过,四周只有一些小河浜延伸进去。以前面积要比现在大许多,相当一个杭州西湖的面积,我十几岁的时候曾多次斜穿天花荡,比西北边的荡边到新农村车站,走得很快,也要半个多小时。后来由于四周村庄逐渐地向荡中间延伸,越来越小。到上世纪90年代时,这里成为工业开发区,许多工厂进驻,现在已经看不出天花荡的样子了。如果把东面的太湖荡包括在里面,则还有大许多,以前它的四周有四个乡镇,即同福乡、灵安镇、亭桥乡和史桥乡。天花荡的特点是地势平坦,不像以前桐乡所特有地“平原小丘陵”地貌。为什么这么平坦呢?相传是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军队在这里打仗造成的。而地方史书上则说是吴国将军白喜教士兵演习车战的地方。

  卢珊:《桐乡县志》,甚至连《古今图书集成》都对这一古战场有过记载和描写。

  颜剑明:对,桐乡的一些地方史籍,如《桐乡县志》《石门县志》等,都记载了吴越战场,清光绪《桐乡县志》“古迹”一章说天荒有两处,分东荡、西荡,说:“东荡界桐乡、海宁,西荡界桐乡、石门”,这里的“石门”是指崇德县,从这里可知,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农村村的天荒荡是指西荡。《桐乡县志》又说:“荡地甚大,相传为吴白喜教车战处,土人耕地,往往得败甲朽镞”。说当地百姓耕种土地,常发现一些古时候遗留下来的武器残片。

  卢珊:据说,以前那一带是非常阴深恐怖的,许多文人墨客还就此留下过他们的诗词作品,是吗?

  颜剑明:是的。古代的文人墨客路过天荒荡,凭吊古迹,留下了许多诗词,目前我们能看到的,至少有二三十首,如张观澜的《吴越战场》、杨炜的《吴越战场》、潘蕃的《吴越战场》、徐畿的《白喜车战处》,清代吴之振等都写过。吴之振的诗写得最阴森可怖:“凭栏吊古夕阳没,荒烟鬼火摇精魂。”当地相传,夏天闷热的晚上,天荒荡里经常出现鬼火,绿幽幽的,闪烁不定,而且还跟着人移动,有些年纪大的人还说亲眼看过,听起来令人毛骨耸然的。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磷火,气温高的晚上确能看见,其实它也在烧,烧得更旺,只是被阳光掩盖了,我们看不见,没有月亮的晚上,会看得到,说穿了,其实一点也不用怕。

  卢珊:但听着这些诗,还是有点让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颜老师,刚才您也说到了,原来的天花荡并不叫天花荡,而是叫天荒荡,这是为什么呢?

  颜剑明:天花荒,以前叫天荒荡,荒凉的荒。解放之前,这里非常荒凉,多为无主荒地,终年长着杂草,其中有一种蓬花草,秋天扬花,高过人头,人在草中行走,不动行人,只见草动,当地农民由于生产力低,无力开垦这片平坦荒凉的土地,只在四周种一些旱地作物,如蚕豆、黄豆等,种水稻是没有收成的,因为荡中缺水很严重。当地有一句俗语,叫“上水无埠头,出水无路头”,三天雨一下就水灾,三日大阳一晒就旱灾,所以当地有一句俗语:天荒荡,熟卜熟,喝清汤,吃薄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天荒荡种庄稼,有没有收获很难说,需要占卜,青黄不接的时候喝汤吃粥是常有的事情,一点不稀奇。1991年,也就是26年前,我曾采访当地的农民,他们说,天荒荡里种上庄稼,获得丰收要归功于1956年的水利开发,那年,崇德县委派了一个工作组,组长叫田玉墀,后来任同福公社党委书记,他发动周边群众奋战一个冬天,在天荒荡的四周建了四只机埠,又发动500名青年民兵,开挖了4条总干渠、10余支渠,总长达30多里长,第二年,天荒荡种上了水稻,于是就改名为天花荡。上世纪70、80年代,天花荡里普遍种小桑苗,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成为了小桑苗的种植基地,能满足全国各地的需求。

  卢珊:新农村,这个有着浓郁时代气息村名的小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

  卢珊:颜老师,刚才说到了天花荡的故事,这天花荡虽然方圆十里没有河,但新农村毕竟是江南水乡,整个新农村的水系还是蛮发达的,去村里走走,发现村里的小河小浜蛮多的。

  颜剑明:新农村的村庄主要集中在六里港的北岸,六里港的边上延伸许多小浜,小浜两岸就是村庄。我们知道,浜是指一端通港的小河,另一端则通往田野深处。新农村的许多自然村都是这样,集中在河浜两岸,如村内有一条东长浜,约有三里路长,集中了沈家门、田心里、吴家里、俞家桥等小村庄。新农村的北面则是天荒荡,从前没有村庄,桐洲公路刚建成的时候,两边都是绿油油的田野,现在公路两边都建了工厂和商场,人气很旺,真是沧海桑田,变化太快了。

  卢珊:村里水系发达,想必桥也应该多,新农村桥很多吗?

  颜剑明:水多,桥当然多,新农村的一些自然村,就是以水、以桥来命名的,如凌家浜、东长浜、金家浜、周家石桥、荡心桥、俞家桥发、查林桥、羊眼桥、坟漾里等。

  卢珊:颜老师,你一说坟漾里,让我想起了《桐乡县地名志》上说起过这个地名,说这里曾埋葬过一个做大官的人,是吗?

  颜剑明:对,坟漾里是一个小村庄,前面有一条小河,很长,向东通再向南通六里港,村东以前有一座小庙,叫丁相公庙,《石门县志》有记载的,还录有一首诗。村西有一只漾潭,相传是宋代一位进士的墓葬地,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地方史籍上没有记载。

  卢珊:新农村村还有一个叫徐家庙的地方,以前是一个小集市,很热闹的,是吗?

  颜剑明:对。在上世纪60、70年代,甚至80年代初,人们出行还依靠摇船的时候,农村集市都选择在水路交通相对发达的地方,同福乡以前有三个庙是很热闹的小集市,就是龙王庙、五社庙、徐家庙。徐家庙的街市是沿着六里港而建的,到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这里还有供销社、信用社、丝厂、米厂,还有学校,等等,很热闹的。现在依靠公路,工商业逐渐转移到杭申公路、洲泉公路的三角地带了。而徐家庙集镇的形成则要追溯到抗战时期,由于这里地处桐乡、崇福、石门三镇中间,距离都比较远,而这三大镇抗战一开始即被日本军队占领,农民不敢到镇上去,但交换货物是必须要进行的,于是镇上的商家看准了这一商机,纷纷来徐家庙设店,时间稍长,徐家庙便开始繁华起来,形成了街市。

  卢珊:噢,新农村还真是个可以说说的好地方。

  卢珊:颜老师,新农村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也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人,新农村孕育了许多人才,我在即将出版的《凤鸣街道志》上看到,新农村宋朝时曾出过一位进士,是吗?

  颜剑明:这个是民间传说,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可能这里确实出过一位尚书,另一种可能是这个尚书是外地人,葬在这里。因为时代久远,又没有文字记载,只是民间传说,我们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但至少说明一点,这里具有相当的历史人文底蕴。

  卢珊:嗯,是的。近现代的新农村有过一些比较有名的人吗?

  颜剑明:有,据我所知,有一位叫卫左向的人,比较有名,他是新农村荡心桥人,1931年生,是我国航空技术领域的专家。他1945年进入当时刚办的启新学校读书,班主任就是很有名的孙伯农老师,两年后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嘉兴中学,1949年在杭州参加革命,加入解放军华东机械总队,后被选送到在北京的空军航空学院学习,1950年10月1日国庆一周年,他参加了阅兵式。后因成绩优秀,提前毕业,受到朱德总司令的接见。1953年,空军成立飞行学院,他任教员,培育了大批空军机械人才和飞行员。后任南京高级步兵学校空军教员,1959年,空军第一研究所成立,调任技术顾问。1961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01研究所成立,他参与设计制造了高空高速歼击机,他是一名中国航空领域的技术专家。

  卢珊:那新农村与军队还正有渊源,现在还有一位正在服役的师级干部,对吧?

  颜剑明:对,这个人叫凌建忠,生于1968年,今年虚齡正好五十岁。他是凌家浜人。1987年11月参军,也与航空有关,是一名航空兵。后历任团政治处组织干事、政治指导员、连级干事、营级干事、团政治处主任等,2011年任空军航空兵第29师政治部主任,2012年任空军航空兵某旅政委,是一名副师级的军队干部。这在我们桐乡是很少见的。

  卢珊:颜老师,新农村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它的经济也是非常出色的,是凤鸣街道甚至是桐乡市有名的富裕村,这得益于什么呢?

  颜剑明:新农村一直比较富裕,以前主要是它出产一种特产,就是小桑苗,小桑苗在当地被称作“小金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收入普遍不高的情况,小桑苗也要七八分甚至一毛钱一枝的价格,这在当时是很金贵的。新农村是当时同福乡最早有自行车的村。上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新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就是承包服务区。完全可以说,新农村是服务区经济的发源地,它最早出现在新农村车站附近的公路两旁,最初是向来往的汽车出售杭白菊,渐渐地发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于是这里有许多人去外地承包服务区,范围越来越大,现在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李梅冬最典型,也最成功,现在他是一个涉及许多经济领域的企业家了,他就是新农村人。现在,你出去旅游,在全国高速公路上奔跑,随便在哪个服务区停下来,十有八九就发现是桐乡人在经营,而且最多的是新农村村人。许多人也因此而发家致富。我想再过一些时间,肯定有人会去研究,就好像我们现在去研究晋商、徽商一样。

  卢珊: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值得新农村人骄傲的。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桐乡市名人与地方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颜剑明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05分和明天早晨7点35分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再次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

  听众朋友,再见!

  颜剑明: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