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屠甸镇和平村村干部 陈晓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351/00300135116_0c4baff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351/00300135118_04b3557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351/00300135119_09fa4591.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351/00300135120_d0b11e31.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351/00300135121_9b5d96a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351/00300135122_c10f719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351/00300135123_2caae913.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351/00300135124_44a68ac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351/00300135117_6e872ef9.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351/00300135125_7ff15c6d.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屠甸镇和平村村干部陈晓妹女士,她要和我们说说和平村的人文历史,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民利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陈晓妹女士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小陈,您好!
陈晓妹:主持人您好,听众朋友们好。
卢珊:欢迎你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和我们说说你们和平村。
陈晓妹:嗯,好的。和平村位于桐乡市东南部,紧靠屠甸镇,南邻屠甸荣星村、西邻梧桐街道百福村,北与长山河交界,与梧桐街道桃园村为邻,村级公路惯村而过。整个村几乎四面环水,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河道交错,水质良好,环境优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区。全村区域面积4.23平方公里,共有25个自然村落,户籍人口3000多人。
卢珊:小陈,你是土生土长的和平村人,又在村里工作多年,对和平村的历史沿革、掌故传说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刚才听你介绍,觉得现在的和平村的区域范围比原来的要大许多。
陈晓妹:嗯,是的。现在的和平村是以2000年桐乡市行政村合并为契机,由原和平村与板桥村两个村合并而成,更名为屠甸镇和平村。
卢珊:噢,现在的和平村是由原来的和平村与板桥村合并而成的,那我了解到,和平村的历史沿革也是蛮复杂的。
陈晓妹:是的,和平村也是几经周折才到了现在的和平村。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和平村是吴越争战之地,五代十国时属吴越国,民国时,是十二堡,那时候还属于槜李乡,1949年后,檇李乡更名为桃园乡。那时候的乡长薛德泉到我们村进行土地改革,当时国民党的残留势力还在,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较多。为了工作的顺利进展,同时也寄予村民能够平安的希望,薛德全乡长于1950年把我们村更名为和平村。
卢珊:和平这个村名蕴含着人们美好的心愿。但是听说,再后来,和平这个村名被改掉过,是吧?
陈晓妹:是的,那是在1958年冬天,那时候的和平村叫和平大队,由于上级要求星星大队、板桥大队、和平大队三大队合并,合并后又更名为东风大队。但是不到一年,三村又重新分开,然后重新叫回和平村。
卢珊:那要追溯和平村最早的历史,比春秋战国时期还要久远得多,你们和平就有良渚和崧泽文化遗址。
陈晓妹:是的,的确是这样的。我们村有普安桥遗址和杨家车遗址,其中普安桥遗址名气比较大,普安桥遗址位于和平村普安桥村民组与北板桥村民组之间,也就是现在的行政村东面一点,遗址主体所处高墩纵横100余米,面积近万平方米。
卢珊:这个普安桥遗址可是大名鼎鼎,当年是中日联合考古队共同挖掘的。
陈晓妹:是的,我记得那时候我还在读小学,暑假期间,我们没事就会跑过去看,印象还挺深刻的。普安桥遗失发现于1994年,于1995年由北京大学、省考古所、日方联合发掘,之后又于1996年、1998年进行了总共三期共七个多月的考古发掘,遗址总共发掘面积600平方米。
卢珊:我听市博物馆的文物专家介绍,普安桥遗址保存良好,出土器物精美,而且它既属崧泽文化,又属良渚文化的过渡。
陈晓妹:确实,考古专家对普安桥遗址评价很高,认为它对探讨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的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典型意义。据当年考古证实,普安桥遗址堆积丰厚,自上而下有五大层次堆积,主要由土墩和被其叠压的文化遗存两大部分组成。2层为商周堆积,3层为良渚文化堆积,4层为人工堆筑的古土墩,5层系崧泽文化遗存,显示从崧泽文化到商周时期基本连续的发展过程。别看这个遗址其貌不扬,但这里发掘了墓葬41座,房屋基址13座,首次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生活区与墓葬区并存,土墩的形成与早期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丧葬行为有关,与单一高台墓地有所不同。这就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在各自的家中生活烧饭,居住睡觉,也就是说,人类已经开始从群居生活向家庭生活的方向发展。遗址中房屋建筑遗迹保存良好,柱洞、墙基槽、火塘等迹象大体能显示建筑的单元和聚落整体的生活景观。墓葬均为南北向的单人竖穴土坑墓,棺木有平底箱式和圜底独木棺两种。普安桥遗址的墓葬中也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出土的有玉璧、玉钺等玉器,有漆绘陶器、彩绘陶器;另外,还有石器、骨器和动物骨骼等。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一件圆雕龙首行玉器的发现,为人类认识浮雕阴刻龙首纹的真实形态提供了可靠依据。中国考古界权威严文明先生评价“普安桥遗址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卢珊:哇,这个普安桥遗址真是不得了,难怪它这么有名。那前面你说到,你们和平还有一处文化遗址。
陈晓妹:是的,杨家车遗址,因杨家车小组而得名,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余沉,当时发现的有石器,少量玉器,较多的是陶器,虽然没有普安桥遗址出名,但是对于研究良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卢珊: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我们的先人在和平一带生息、繁衍后代了,你们和平村的历史真是悠久。
卢珊:小陈,刚才你和我们介绍和平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说到了和平村几乎是四面环河,而且村落里浜浜兜兜也蛮多,那河多自然桥也会多,我前几天去和平,发现你们和平村的桥是蛮多的。
陈晓妹:是的,我们村四面环水,北面是长山河,东面和南面是斜港、店家塘港,西面是唐官桥港,村里还有许多小浜小河,水系挺丰富的,自然村落基本是依水而建。古时的交通走的是水路,而且村民的饮水、洗衣都用的是河里的水,那河道多了,当然桥自然也就多了,细数一下,我们村大大小小的桥总共有二十多座。
卢珊:我了解到,你们和平村不仅桥多,而且听说都蛮有故事的。比如,在你们与荣星村交界处的看硖桥,听说,原来它并不是叫看硖桥,是吧?
陈晓妹:是的,看硖桥历史悠久,也不知何年建造,据说,老底子的时候,站在桥上可以看到硖石,所以叫看硖桥。曾有一位居住于上海的屠甸籍诗人徐恭怀写过这样一首诗:“童年游钓此常行,众说相承未有争。今日石梁重建筑,始知‘看硖’是桥名。”这里说的看硖就是看硖桥,不过这座桥原来并非叫看硖桥,而是嵌鞋桥。
卢珊:而嵌鞋桥这一桥名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传说。
陈晓妹:嗯,关于这个传说是这样的。很久以前,河港两岸各有一个村庄,村民交往甚密,相处和睦,行人过往全凭这座木桥,但由于是木桥,经常要维修,这对当时的村民来说很是不便。后来,这两个村庄的两家富户订亲联姻,但是这木桥又旧又小,人多上几个就左右晃动,怎能抬花轿迎娶新娘呢?于是,双方商量好久,最终决定共同出资建造一座石桥,当然,这个举动也得到了两岸村民的响应,都纷纷捐献钱财,并请来远近文明的赵石匠领班造桥,经过两庄村民的帮忙,很快一座全新的三孔石桥就架起了。竣工之日,村民纷纷前来看热闹,一块两尺多宽的方形龙门石应着赵师傅的号子声很快被拖到桥上。但却始终摆不平整,任赵石匠如何摆布,人走到梁上总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急得赵石匠坐在一旁抽闷烟。这时走来一位满头白发、长须垂胸的老者,手拿一根旱烟管,向赵石匠借火抽烟,并含笑问他为什么垂头丧气。赵石匠见老者腰腿硬朗、面目慈祥,便说出了桥梁摆不平的事情。老人听了,二话没说,自顾推开众人,向桥头走去,众人也并不理会,不一会只听啊呀一声,老人已倒在桥上,一脚还嵌在石缝中。人们手忙脚乱地把他一只脚拉出来,扶他到桥堍坐下。赵石匠听到叫声,赶上桥去,只见一只鞋子嵌在石缝中。但怪事却发生了,只见那桥面就此四平八稳,人走上去再也没有“咯噔”之声了,再向桥堍望去,老人的影都没有了。赵石匠恍然大悟,忙喊道:“乡亲们,鲁班仙师显灵了!”此后,就将此桥取名为“嵌鞋桥” 。这桥逐渐成了屠甸镇东南方向进出硖石的必经之路。
卢珊:那怎么后来改成看硖桥了呢?
陈晓妹:是这样的,这座嵌鞋桥后来被拆除过。1938年下半年起,国民党62师368团常在屠甸以南发动群众抗日,破坏沪杭铁路。1939年5月18日晚,团长谢民强亲自带领部分战士来到屠甸镇上,动员了数百名工农群众,奔赴硖石至王店间的莲花桥,拆除被日军侵占的铁路。62师得知日军要来报复,便派人将敌人必经之路上的“嵌鞋桥”桥面拆剩一块两尺宽的龙门石。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石桥修复了。但有人认为“嵌鞋桥”这个桥名来历有些玄乎,希望能改个名字。镇上的几位有识之士商量,见这里地形较高,四野空旷,站在桥上可看到硖石东山宝塔,而且“看硖”与“嵌鞋”两词,方言谐音,恰如其分,便正式改名“看硖桥”,南北河港也就命名为“看硖桥港”了。
卢珊:说到和平的桥,我想,唐官桥,也是非要说一说不可的。
陈晓妹:唐官桥在和平村唐官桥港。先有河后有桥,照理说桥名应跟着河名,而唐官桥却是河名随桥名,这说明唐官桥名气较大,事实上,方圆十里无人不知唐官桥,旧时这里是交通要道。唐官桥有两座,一座是南唐官桥,在顾家里小组,连接和平村与荣星村两村,现已重建;另外一座是黑斗村小组的西唐官桥,这个桥现在还保留着老石桥的风貌,也是和平村仅有的两座石桥之一。
卢珊:唐官桥,顾名思义,是唐家人建造的,一户人家能建造起两座桥,是非常不得了的,那现在有唐家的后人在这一带吗?
陈晓妹:没有了,很可惜。据说明朝灭亡后,唐家被满清政府所灭,连唐家人当年居住的“墙里浜”“草马桥”也不复存在,如今只留下当年唐家建造的单孔石桥——唐官桥,周边,也没有一户唐姓人氏。
卢珊:曾经如此风光,如今却已烟消云散了。我还听说,抗日战争时期,这西唐官桥上,国军62师与日本侵略者发生过激战,是吗?
陈晓妹:听桥西边村民说,抗战时期为阻止日本人进入,村民和国军拆除西唐官桥的桥梁,可惜的是日本人还是进来了,烧毁了桥边上的一只庵堂,不久,庵北面的钟家村坊败落了。
卢珊:用时髦的话来说,西唐官桥一座英雄的桥。那和平还有一座美丽的桥,叫顾送桥,还是屠甸十景之一,对吧?
陈晓妹:是的,顾送桥是我村通往镇区的必经之路,以前是架梁式石桥,横跨西斜港。桥上两侧有矮栏,桥型古朴。此处系通往海宁和杭州的大道,过去河岸垂柳成行。乡人习俗,送客至此,临别依依,折柳相赠,故有“顾送折柳”之说,而如今已在原址修建新桥。
卢珊:江南的桥,真的是一座桥一个故事,其身后都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历史。
卢珊:小陈,我了解到,你们和平村不仅桥多故事多,而且一些自然村的一些村名,一听就让人觉得非常有意思,应该故事也多。
陈晓妹:嗯,我们村共有自然村落25个,有些是以河浜命名,而有些可能就有他特有的典故或故事。
卢珊:我去村里时,村里人就跟我环桥头与井林头。那我们先来说说,这环桥头是怎么回事吧?
陈晓妹:好的。环桥头村东,曾有一座跨径仅3.5米却建筑精良、玲珑小巧的环形石桥,村也由此得名。船过桥下,可以清晰地看到桥身有南三北四七块拱石,均雕有阴刻“松鼠采葡萄”图案。桥顶有浮雕桥名——陈宅桥。据桥南石刻记载,桥是明崇祯六年(1633)当地富户陈完素所建,顾名思义,桥应是陈家的宅桥,也许就建在陈家园内。根据桥石刻文,这桥应该是重建。相传此桥向西约50米,曾发现有造桥用木桩多根,有说是因“风水”的原因,将桥东移了位置,但原桥是否造好后重新拆桥东移,现已无从查考。
卢珊:这陈家是牛的,陈家和我们前面提到的造唐官桥的唐家还是儿女亲家,这真是叫牛碰牛,可惜的是好景不长。
陈晓妹:是的,确实非常可惜。相传明崇祯年间(1628-1644),陈家是当地大户,与村西不远的大户唐家,是两亲家关系,陈家有女嫁给唐家,而且,两家均有人在京城为官。因此,两家交往十分融洽。时逢乡试之年,唐家公子与陈家少爷,同去省城乡试,两人均中举人。但上司在复查中,错把两人视为一家人,说是名额关系,判令只能录取陈家少爷一人中举,两家因此结怨。终于在明朝末年,陈家被唐家告发其与即将入关的满清某官私通,因而惨遭满门抄斩。陈家得悉后,纷纷更名改姓,向外逃离,以后,环桥头村陈家就不复存在,至今,村上也无一“陈”姓者。而至于唐家,我前面也提到过,后来也遭受了与陈家相同的命运,在明朝灭亡后被清廷满门抄宰而灭亡。
卢珊:这唐家这么做实在不地道,后来的遭遇也是报应。这井林头也是跟陈家有关的,对吧?
陈晓妹:是的。陈家离家前,将来不及带走的金银财宝,在离村不远处,挖了十八口井,埋了起来。这块地方,形成了“井林”的样子。后来又有人搬来这里居住,这里也慢慢形成了村坊,人们称之为“井林头”。但也有传说这十八口井并非个个都埋有财宝,只有一口井里埋有财宝,这个井称为“领头井”,所以,这个村也有人称它为“井领头”。
卢珊:很有离奇色彩。据说,抗战之前,曾真有人来挖过宝,真的吗?
陈晓妹:相传抗日战争以前,曾有人看见一批“上八府”(钱塘江以南各府)人,带了掘井工具来到这里,到处找井挖掘,虽然未见成果,却也说明陈家也许并未绝后,就住在浙南某地。或许陈家有人泄露秘密,被人盗挖,如果果真有人前来盗挖,不管有没有挖到宝贝,说明这井林头村,也许真的与陈家挖井藏宝有关。据村里老年人回忆,他们小的时候,的确见过村中有一些石刻井栏圈,还有人在家开井,上面就用以前遗留下来的石井圈,但几经住房改建,尤其是近年来的新农村改造,这种井圈就很少见到了。
卢珊:留着一个有宝藏的念想,使得和平村说不完的故事……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屠甸镇和平村陈晓妹女士,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好,听众朋友,《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05分和明天早晨7点35分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听众朋友,再见!
陈晓妹: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