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梧桐街道钱林村党总支书记 何振华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57/00300125797_e8c8c88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57/00300125795_36fe768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58/00300125810_1279390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57/00300125799_08ec125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58/00300125800_735c257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58/00300125801_f494fc1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58/00300125802_fd6a0efe.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58/00300125804_c89beff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57/00300125794_cb22a57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58/00300125806_4ebbebfe.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梧桐街道钱林村党总支书记何振华先生,他要和我们说说钱林村的人文历史,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钱林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何振华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何书记,你好!
何振华: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你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何振华:我也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做客,和大家说说我们钱林村。
卢珊:何书记,您是生在钱林、长在钱林、又一直在钱林村工作多年,对钱林村一带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今天我们就想请您来和我们说说钱林的人文历史,说说钱林老底子的故事。
何振华: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从小听着老一辈讲诉了一些这里的人文历史故事长大,我也对我们钱林村有着浓厚的感恩情怀。在此我很乐意分享我所知道的有关钱林的风土人情故事。我们钱林村地处梧桐街道西端,与石门镇颜井桥村接壤,东临黑板桥港与城西村相邻,南与石门镇桂花村相连,北与龙翔街道以京杭大运河为界。桐石公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全村村域面积4平方公里。
卢珊:我听着你的介绍,感觉钱林村的区域范围蛮大的,现在的钱林村是否也是在2000年与其它村合并而成的呢?
何振华:是的,在2000年,在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把原东风村和原钱林村合并为现在的钱林村。
卢珊:在我记忆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过钱林乡,那这个钱林乡与你们钱林村是什么关系呢?
何振华:以前是有钱林乡的,也设有钱林乡政府,旧址就在现在的城西村北侧的高家湾。钱林村属于钱林乡。
卢珊:噢,原来钱林乡乡政府所在地并不是在你们钱林村,那你们钱林村的历史沿革是否也有点复杂?
何振华:钱林这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争霸的战场,到了秦朝建郡县的时候,钱林属于由拳,到了五代十国后晋天福三年设立崇德县,钱林属于崇德县。宋时,钱林村以钱林庙命名,钱林这个地方,在宋朝时候的桐乡,相当于现在濮院、崇福的地位,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土豪也多。南宋的黄勉斋就说石门镇附近百里之地,“居民鲜少,又多贫乏之家”,但是钱林却“有僧寺颇大,有居民甚众”。黄勉斋所说的“僧寺”,就是钱林庙。后来明朝宣统五年间,设立桐乡县,钱林归属于桐乡县。解放初为太平乡14村,1956年与太平乡3村合并为钱林乡永新高级社,1958年为灵安人民公社钱林管理区钱林大队,1961年为钱林人民公社钱林大队。1968年曾称红卫大队,1981年重新恢复钱林这个名称,叫钱林大队,1983年为钱林乡钱林村。
卢珊:钱林历史悠久,这个蛮特别的村名就是一个明证,据说,它是与吴越王钱镠有关,是吗?
何振华:的确,让钱林村名垂史册、闻名遐迩的则是吴越王钱镠。“文武全才佐太平,券书珍重倚干城。风流只在钱王馆,犹听当时弦诵声”这是清代诗人吴曹麟歌颂吴越王钱镠的一首诗,诗中所说的钱王馆就在钱林村。这个钱王馆也叫证圣院,俗称“钱林庙”,就在村小那个地方。这个寺院最早就是钱镠的房子,据《至元嘉禾志》记载:“吴越钱王镠微时,有旧馆于此,后贵,改为祖祠。”就是说钱镠没有发达的时候,曾经住在钱林,后来发达了,就把老房子改造成了祖祠。从文中的“旧馆”、“祖祠”来看,钱镠的祖上可能就住在桐乡。而我们钱林这个地方,历史上正是钱姓聚居之处,因此得名。现在我们钱林村姓钱的人家很多,集中居住在庙后头,都是钱镠的后裔。另外,洲泉镇也有吴越王钱镠的后代居住,一位是钱昱,他是吴越国王钱弘佐的儿子;还有一位叫钱勰,他是吴越国王钱弘倧的曾孙。钱弘佐、钱弘倧都是钱镠的孙子。这是题外话。
卢珊:嗯,那如果要追溯你们钱林村的历史的话,远不只是五代十国时期,可以追溯到在5000多年前,因为在你们钱林村就有一个属良渚文化的遗址——徐家墩遗址,大名鼎鼎的罗家角遗址就紧连着你们村。
何振华:徐家墩文化遗址就在我们村的徐家墩组,是2002年村里平整土地的时候,出土的玉器有玉块、玉璧、玉管等,造型精美,就跟桐乡博物馆联系,后经文物专家鉴定,出土的这些是当时部落头领地位高贵和身份显赫的象征,属于典型的良渚文化遗存,十分珍贵。
卢珊:现在你们村委会所在地,就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小集市,至今早上还是很热闹,周围的村民依然喜欢早上到那里出早市,喝口茶。
何振华:是的。集镇现在是村委会的所在地。起初形成是由于这里的钱林庙,前面说到,这庙香火很旺,渐渐地在庙东面的形成了一条街,叫庙东街,形成了一个小型集贸市场,有杂货店、茶馆店,原来还有学校,周边村民在这购买生活物品、在此生活消费;同时,钱林印染有限公司等这些工厂也带来了大批流动人员,使得小集市热闹依旧。
卢珊:钱林,一个小小的村落,却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何书记,刚才说到了钱林的来历,说到吴越王钱镠,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桐乡属于吴越国,吴越国的第一代国王钱镠。史书记载,钱镠虽然是临安人,但钱镠的祖上可能就住在桐乡,他的祖祠就在你们钱林村。
何振华:吴越国钱镠与钱林村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发迹前,曾来桐乡开设学馆,授徒育人,地点就在钱林村证圣院,钱镠建国后,将其改为祖祠,后然成为钱林寺。现在钱林村境内多钱姓,集中居于庙后头,均为钱王后裔。
卢珊:钱镠极有军事才能,有一个“兵屯八百里”的故事。
何振华: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攻掠浙东,打算攻打临安。钱镠分析形势后,率领二十余人伏击起义军的先头部队,然后撤退到八百里(地名)。钱镠告诉路边的一位大妈说:“等会有人来,你就告诉他临安兵屯八百里。”追兵到来后,这位大妈就将钱镠的话告诉他们。黄巢不知道八百里是地名,还以为临安兵马扎下了八百里的营地,就说道:“刚才就十几人都打不过,何况现在有八百里的兵马呢。”于是,黄巢就率兵退去。
卢珊:因着钱镠统治时期,吴越一带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老百姓比较怀念他的,至今家乡还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轶事、传说,比如“警枕”、“粉盘”等等。
何振华:钱镠长期生活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养成了一种保持警惕的习惯。他夜里睡觉,为了不让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叫做“警枕”,人累了就斜靠着这根圆木休息一下;如果睡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为了防范侍卫夜间贪睡失职,钱镠还常向城墙之外发射弹丸,以期他们提高警惕。此外,钱镠还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盛着粉的盘子,夜里想起什么事,就立刻起来在粉盘上记下来,免得白天忘记。
卢珊:钱镠还有一个故事颇令后人称道,这个故事与他的英武刚强无关,而是说他的绵绵柔情,大文豪苏东坡为此写过一首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何振华:这是是一个非常优美的爱情故事。“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句话是钱镠写给自己夫人吴氏信上说的。据说,钱镠与这位糟糠之妻感情甚笃。这位夫人对父母一直非常孝顺,即使富贵后每年岁尾也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待来年开春后回到杭州。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钱镠写信就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意思是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慢慢归来了吗?最早用文字记载这件事的可能是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对一百多年前的杭州治理者钱镠钦佩有加,曾书《表忠观记》碑文,赞钱氏“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后来苏轼根据这个故事做了三首题为《陌上花》的绝句。
卢珊:何书记,钱林出帝王,也出英雄。我听村里人说,你们钱林还有过一位烈士,与你同龄的人读小学的时候,清明还去扫过墓,是吗?
何振华:是的,这位烈士名叫陈锦观, 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军辗转于华东地区的战场,参加了解放江苏盐城的战役。在部队积极要求上进,工作努力负责,军事技术过硬,先后获得二等功嘉奖一枚、解放勋章一枚。被评为“五好”战士等殊荣。解放后,任江苏省川沙县兵役局助理员,在工作上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退伍和伤残军人做好事。1957年1月牺牲于上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称号。我们村每年清明时节都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村民、学生祭扫烈士,我们钱林村后辈们深深地感到在这上,埋葬着家乡烈士的忠魂,是我们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和荣耀……
卢珊:钱林,真是个好地方,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
何书记,前面您和我们说了钱林村的人文历史,那钱林不仅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也有着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我们去村里走走,感觉村里的水系丰富,浜浜兜兜蛮多的。
何振华:水是江南水乡的标志,古时的交通走的是水路,而且村民的饮水、洗衣都用的是河里的水,我们村里的自然村落基本上都是依水而建。我们村有二、三十条河浜,最北面是大运河,村里最大的河是的黑板桥港,由南往北与大运河接通,有东西走向的钱林横港,还有其它一些小河、小浜,名字也蛮有趣的,比如里浜、外浜、内港、金光斗浜、北王埭河……等等。
卢珊:河道多,当然桥也就自然多了。
何振华:是的,我们村有20多座桥,像姚家桥、李家桥、塘家石桥、磊石桥……等等,有的至今还保留着古石桥的风貌。
卢珊:而且你们钱林村里的一些自然村的名字都是蛮有意思,有故事,象前面说到的徐家墩,就有一个故事。
何振华:徐家墩名气现在蛮大的,可它这个地名的由来可以说来之不易,据说打了一场官司才得的,而且与吴越王钱镠有关。
卢珊:一个地名要打官司,还与吴越王钱镠有关,这是怎么回事?
何振华:话说有一天,吴越王钱镠的一位妃子因病去世了,就葬在钱林庙正面的一块高地上,这块高地就是现在叫的徐家墩。当时这块地是当地徐家的一块无名荒地,自从葬了钱镠妃子后,这块地就被叫成了钱家墩。不知过了多久,徐家出了名秀才,这位秀才觉得自家的土地被叫做钱家墩,有损自已的面子,但这名称大家已经叫习惯了,一下子很难改。怎么办呢?他左思右想,觉得该地名得官方出面才行。于是,他连夜写状子。动身那天,徐秀才备了糖果烟酒,一路上逢老敬烟,见小分糖,并对他们说,“如果有人问起钱林买庙前的高土墩,你们就叫它‘徐家墩’。”
徐秀才来到县衙门,见了县官,就递上状子。县官一看状子就说,“方志上写的都是钱家墩,哪有叫徐家墩的?”徐秀才就说:“大人不知底细,都是前任县官糊涂,当地百姓没有不知道徐家墩的,‘徐’、‘钱’两字近韵,属误传,若不信,请大人去问问。”这县官见徐秀才说他前任糊涂,很是高兴,就打发人去问。可想而知,那里的男女老少都说:“钱林庙前有个徐家墩。”于是,那个县官就大笔一挥,将“钱家墩”改成了“徐家墩”。
卢珊:这徐家墩的来历还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那还有个叫头墙门,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何振华:头墙门应该是叫藤墙门,传说,老底子村上有一富户,居室宽畅,墙门上四季古藤缠绕,就得了个藤墙门的名字。
卢珊:何书记,听您说钱林老底子的事,就感受到钱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了解到,钱林不仅历史悠久,钱林的物产也特别丰富。
何振华:钱林村地处古运河之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凭借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杭白菊、桑蚕、水稻、榨菜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产业带,被誉为“百花地面鱼米香,菊海桑田钱林村”。特别是桐乡名优特产杭白菊,钱林村是中心主产区,种植面积在2000亩以上,是杭白菊专业村。
卢珊:我看到郁震宏先生的一篇文章写到,元朝以前的桐乡特产,当以纺织品及梨子最出名,而梨最早以钱林村所产为最著名。
何振华:元朝以前的桐乡特产,据文献记载,当以纺织品及梨子最出名。梨子,称“语儿梨”,宋人笔记有记载。是上等梨子的代名词,因“语”字的古代发音近似于现在普通话的“鸭”,因此,语儿梨也渐渐被叫成了“鸭梨”。语儿梨最早以钱林村所产为最著名。钱王非常喜欢吃语儿梨,所以当时的桐乡就把语儿例作为贡品,明朝崇德人朱逢吉有诗写语儿梨说“曾得君王喜”,这个“君王”,应该就是指钱王。古代的钱林,特产除了语儿梨,还有无核枣、千叶莲、李子等。
卢珊:古时的梨,如今的菊,那花、那景……真是令人想往,令人由衷地赞叹:钱林村,真是个的好地方。
何振华:是啊,每到深秋时节,田野坡岗,桑陇地头,到处都是雪白菊花,清香四溢,美景宜人,欢迎各位听众朋友来我们村走一走,看一看。
卢珊:谢谢何书记的邀请。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梧桐街道钱林村党总支书记何振华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好,听众朋友,《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05分和明天早晨7点35分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下期8月1日的《旅游桐乡》,依然是“风雅桐乡”的系列访谈,我们将邀请当代著名篆刻书画家袁道厚先生做客我们节目,和我们说说他的篆刻艺术人生,欢迎你到时收听,也期待着你们参与我们节目,欢迎你继续锁定我们971。
再次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和参与。听众朋友,再见!
何振华: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