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乌镇 发展好桐乡

生态立市 桐乡水绿天蓝换新颜

一一 桐乡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董建根

金名片

桐乡环境保护局,成立于1996年,是桐乡市政府主管环境保护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依法对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我市环境保护和环保科技发展的计划与规划,监管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放射污染源等方面的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各项环境管理制度,负责全市环保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许可和环境监测统计与信息工作,指导协调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64/63/17646373_998253.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64/63/17646334_209246.jpg

  卢珊:共话桐乡旅游共促桐乡发展!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卢珊。又到了我们的《旅游桐乡》直播访谈节目时间了,欢迎你收听。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桐乡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董建根先生,和大家说说这几年我们桐乡环境保护情况,如果你对我市环境状况与改善,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我们的微信和微博都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TXFM971”,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同时,你也可以拔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呢,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董建根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董局,您好!

  董建根: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卢珊:欢迎您再次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这次要请您和我们说说这几年我们桐乡的环境保护情况。

  董建根:好的,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环境也是我们大家关注的重点。这几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把“保障环境安全、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所有生态环保工作的出发点,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建设项目环境审批,重污染行业整治等工作,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和固废污染防治,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完善环保工作机制体制和基础能力建设,各项环保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卢珊:董局,确实,正像您说的那样,这几年我们桐乡的总体环境在越来越好,这是大家都能感受和体会到的。

  董建根:是的,通过这几年来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环境质量实现稳中趋好。从水环境来讲,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2014年在全省跨行政区域交截断面水质考核中首次评价为优秀,实现了考核以来从合格-良好-优秀的梯度跃进,2015年再次保持考核优秀,32条市级骨干河道全面消除五类、劣五类水,四类水河道同比增加33.3%;从大气环境来看,我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也稳步提高,2015年PM2.5浓度同比下降9.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卢珊:这个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十二五”期间,围绕“生态立市”战略,我市环保工作亮点频现,其中在创建机制建设方面,你们在全市范围内牵头开展了生态“三偿”机制实践探索,那么这“三偿”是怎么回事?您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董建根:好的。生态“三偿”机制是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探索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新途径。2013年,市委印发了生态三偿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属于全省首创。所谓“三偿”主要包括“生态有偿、生态补偿、生态赔偿”三方面内容。目前,我市在生态有偿、补偿、赔偿机制建设方面,有了一定的实践,我市率先在全省实施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刷卡排污制度,企业通过购买排污权,实现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设立全市生态基金,启动镇级区域“五水共治”生态补偿;开展了绿色信贷和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并根据企业污染治理的绩效,合理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转型升级。通过经济处罚、行政拘留、刑事追究等手段,严厉打击企业偷排、漏排等污染环境行为,以惩罚的形式,在经济、生态给予赔偿。这些经验,为推进“三偿”机制改革奠定了基础。由于生态“三偿”机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涉及原有政策、制度的突破,因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并需要全市群策群力,合力推进。

  卢珊:我还了解到,去年开始你们对生态镇(街道)实行了退出机制,打破创建荣誉“终身制”,这是蛮动真格的。

  董建根:不错。去年开始,我市对生态镇(街道)实行了退出机制,若是辖区内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环境污染问题的镇(街道)直接撤销命名;对命名后生态环保工作严重倒退的镇(街道)实施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命名。而且,凡是撤销省级生态乡镇(街道)称号的单位,自撤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创建生态镇(街道),如果属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省环保厅还将建议环保部撤销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这一机制有效倒逼了已取得生态示范称号的单位须巩固创建成果,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卢珊:那目前整个系列创建成果怎么样呢?

  董建根:可以说,我市生态创建成果丰硕,2009年3月,我市正式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市;全市省级以上生态镇实现了全覆盖,洲泉镇等7个镇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镇”称号;165个行政村开展生态村建设,全市占比93.8%。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4所、省级绿色社区12个、省级绿色医院6所,省级绿色家庭39户,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个,九曲社区成功创建国家级远洋环保社区。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春晖小学近日成为全国第四批垃圾减量项目实施学校之一(全国共55所学校,浙江省6所学校,嘉兴市4所学校)。

  卢珊:董局,刚才您向我们介绍了系列生态创建,我想,行业整治也是保护好环境很重要的一方面工作。

  董建根:是的,作为“十二五”时期环保工作的一项重点,桐乡行业整治工作成效明显。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思路,通过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完成了铅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涉汞等7大重点行业和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共关停淘汰企业80家,原地整治提升企业70家,搬迁入园(整合)企业17家。另外,还结合桐乡实际,对群众反响较大、污染较重的区域性特色污染,比如河山地区小精炼,屠甸、高桥地区的榨菜污染,洲泉地区的机制丝绵污染和全市的豆制品行业等开展了专项整治,大大地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有力地推动了“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工作进程。

  卢珊:董局,您刚才提到了“五水共治”和“五气共治”,在你们重点治污中,据我所知,好像还有一个“五渣共治”,那么这三个“五”具体指什么,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董建根:好的,“五水共治”指的是水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包括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气共治”指的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是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餐厨油烟和建筑扬尘治理, “五渣共治”指的是固体废物治理,主要包括工业边角料、工业废渣、工业污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的治理。

  卢珊:这“五水共治”是全市工作的重点,可以说,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治水,那么,作为环保部门,在“五水共治”中发挥好怎样的作用呢?

  董建根:“五水共治”是全社会的重要大事。为推进治水工作,市委专门成立了“五水共治办”。我局也高度重视,把治水作为全局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强势推进。一方面,在人员配备上,专职派出一名副局长,担任“五水共治办”常务副主任,长期派驻负责治水工作,同时,选派精干力量参与治水。另一方面,在具体工作上,我局牵头“治污水”工作。“五水共治”,治污先行。为做好“治污水”工作,我局主要把好三道关,一是环境准入关,抓好污染源头控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予以否决;二是污染整治关,主要是通过主要污染物减排、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等,不断提高治污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执法倒逼关,贯彻执行新《环保法》(被称为以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实行黑名单曝光制度,倒逼企业既要达标规范,还得转型升级。

  卢珊:另外,对于今年环保重点工作之一的“五气共治”,作为牵头部门,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董建根:作为“五气共治”的牵头部门,我局主要通过“统分”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统”是强化全市性的统筹部署,制订出台年度“五气共治”工作要点及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等,全面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分”是明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部门分工,有序推进调整能源结构、防治尾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调整产业布局、整治城市扬尘和治理农村废气污染六大专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参照“五水共治办”的成功经验,在前期各相关职能部门设立联席会议基础上,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派出专职副主任,各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五气共治办”,牵头实施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卢珊:那董局,抓好环境整治,还需要你们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铁腕执法,敢于动真碰硬。

  董建根:是的,近几年来,我局坚持“铁心减排、铁腕治污、铁面执法”的工作要求,先后开展了“飞鹰系列”、“十剑联动”、“亮剑”、雳剑等系列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夜间执法、周末执法、异地执法、联合执法等方式,对烟尘废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危险化学品、废水重点监控、畜禽养殖、石材加工、小锅炉等领域开展针对性地执法行动,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特别是去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我局围绕世界互联网大会环境整治和“雳剑”“雷剑”系列专项行动,通过“按日计罚”、“限产停产”等行政处罚手段,查处和曝光了一批典型的环境违法案件。近年来,我局环保案件处罚数和处罚金额均列嘉兴前列,为G20国际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会议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卢珊:董局,我们已进入了“十三五”,市里提出打造“诗画水乡典范、旅游人文名城、网络智慧强市”的三大城市定位,环境保护更显重要,那我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是怎样的呢?

  董建根:我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将采取1+X模式:即构建以1个环保“十三五”规划(总体规划)+若干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体系,使规划既具有宏观指导性,又具有微观操作性。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的定位为:生态和人居环境最美新桐乡。奋斗目标为:到2020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在治水、治气、治土方面取得新突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努力打造美丽幸福新桐乡。

  卢珊:全市的环境功能区划又是怎样划分的呢?

  董建根:按照去年通过的《桐乡市环境功能区划》,我市将市域国土空间划分为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农产品安全保障区、人居环境保障区、环境重点准入区和环境优化准入区6大类,共26个环境功能区。各功能区明确了定位、面积、环境功能目标和环境管控措施。比如自然生态红线区,涉及到运河、白荡漾和乌镇等区块,作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这些区块内,与饮用水源保护或不符合乌镇古镇与旅游开发的无关项目一律不得进入,现有的工业项目也将限期关闭搬迁。再如屠甸、大麻、石门等各镇被纳入农产品安全保障区的区块,今后将不允许新建三类工业项目。

  卢珊: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那今年你们有怎样的工作目标呢?工作重点又是什么呢?

  董建根:总的来说,今年的工作目标是两个“确保”,即确保环境质量改善,确保全市环境安全。具体来说,重点抓好几项工作,1.做好G20峰会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2.深化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及区域特色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金属削减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3.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全市出境水质好于入境水质,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达到良好以上,力争优秀,市控以上断面四类及以上水体占比80%以上,三类水同比提高15%;4.推进大气污染整治,市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同比上升,空气质量考核合格以上,PM2.5浓度下降比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5.提高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强化固废处置全过程监管,确保固体废物安全处置。

  卢珊:相信随着你们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们桐乡的水会更绿、天会更蓝,环境会更美。

  董建根:是的,迈入“十三五”时期,也必将开启最严格的环境治理时代,虽然当前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保护生态环境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全市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未来我们桐乡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美丽、宜居、和谐。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董建根先生,和我们谈了这么多有关桐乡环境保护的话题;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听众朋友,再见!

  董建根: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