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桐乡著名文化老人 徐树民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53/23/17532307_441939.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53/23/17532306_516056.jpg
卢珊:共话桐乡旅游共促桐乡发展。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桐乡著名文化老人徐树民先生,他和我们聊聊大麻文化历史,如果你对大麻历史文化、人文掌故,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我们的微信也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你也可以通过在新浪微博上给我们留言,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同时,你还可以拔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徐树民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徐老师,您好!
徐树民: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再次作客我们《旅游桐乡》。
徐树民: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徐老师,您虽然不是大麻人,但您在大麻生活和工作过多年,熟悉大麻,对大麻也蛮有感情的,今天就想请您和我们说说大麻故事、聊聊大麻的人文历史。
徐树民:我1957年到1962年在大麻镇卫生院学医并工作。1991年到1992年又回到大麻原单位工作(1992年12月调入桐乡县志办公室)。又是大麻女婿,在大麻还有好多亲戚朋友,因此,对大麻有很深的感情。大麻,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
卢珊:徐老师,大麻为什么叫“大麻”呢?是不是当地曾经大量种植过络麻有关呢?我们都知道,大麻是一种毒品,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似乎有些不雅。
徐树民:大麻为什么叫“大麻”,和当地是否种植过络麻无关。据范红杰、郁震宏的《大麻志》记载:“大麻名字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镇南有清池漾,漾中有‘麻姑炼丹台’,故横贯镇南北的主要河流称之为‘麻溪’,镇名由此而来。但此种说法无法解释‘大麻’镇名中‘大’字的来源。经考察麻溪的发源及流向,可以知道麻溪乃苕溪的余脉。苕溪从天目山发源而来,其支脉流至镇北海卸。自百富村小麻里开始,经过镇区,穿过南星桥,往南流近十里,出大麻而至海宁境,此段河流称麻溪。运河贯通后,麻溪便被运河拦腰截断,分成两段。塘北的麻溪河道比较窄小,所以称‘小麻溪’,该段河道已经荒废。该地有村称‘小麻村’,现在称‘小麻里’;塘南麻溪河道宽阔,所以从运河口至海宁的这一段麻溪称‘大麻溪’,后来也称‘大麻渎’,有村名为‘大麻村’。大麻镇名实由此而生。”考证翔实,其说可从。“大麻”之名甚古,南宋咸淳年间修撰的《临安志》中记载:"(盐官县)西北至安吉州德清县,以大麻堰为界,五十八里一百五十步",这是目前可见文字资料中"大麻"的最早记载。(堰:挡水的低坝。又,田边用以分界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埂子也叫“堰”。)
卢珊:大麻在我们桐乡的最西部,据说,历史上大麻是不属于我们桐乡的,49年之后才划归桐乡的,是这样吗?
徐树民:大麻,原属德清县。民国元年(1912)为德清县大麻乡。民国20年(1931),分为大麻、湘漾、海卸3乡。解放后,1950年5月,大麻、湘漾、海卸3乡划隶崇德县,1956年,为大麻乡。1958年,属大麻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1985年,撤乡建镇至今。
卢珊:原来是这样,那不能笼统地说,历史上大麻是不属于我们桐乡的。
徐树民:是这样。解放以后至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先后划入光明村、永丰村、黎明村、吉字浜村(这些村历史上一直属于崇德县)。
卢珊:大麻历史悠久。
徐树民:是的,有文字记载是南宋咸淳年间。
卢珊:据说,到了南宋初期的时候,大麻就已经是一个非常繁荣的集市了,是吗?
徐树民:是的。大麻属水网平原,河湖港汊密布,利于灌溉,经济自古昌盛。宋室南渡,定都临安府(今杭州)。大麻距南宋都城临安水陆不过七十余里路程。大麻为京畿附郭,地当孔道,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吴自牧《梦粱录》载:“下塘、官塘、中塘三处,船只及航船鱼舟钓艇等船之类,每日往返,曾无虚日”。大麻属宋时中塘范围,可以想见当时之繁华。
在南宋初年,便已经有了两个繁荣的水乡集市:大麻市、海卸市。元朝末年,张士诚疏浚贯通由杭州北新关开始到崇德县的塘河。塘河成为后来漕运的主通道,而大麻正是塘河中段。随着运输的频繁,集市规模得到扩大,特别是大麻市,成为当时附近一带的有影响的集市。
卢珊:徐老师,名人辈出,可谓是人杰地灵。那说到名人,我想,在老百姓中知名度最高的要算是名医金子久了,他是清末十大名医之一。
徐树民:金子久在浙北一带,在民间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人称“天医星下凡”。他名有恒,为清末十大名医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有太湖剧盗患病,久治不效,金子久至,应手而愈。自此名噪江浙,求诊者日众,遍及大江南北,为时所称。当时达官贵人,尤以得金子久诊治为荣。民国时期,浙江督军朱瑞聘任为督军署一等军医顾问,后浙督卢永祥尤重先生,多次题赠匾额。民国四年(1915)冬,被北京政府电召入京为袁世凯治病,同年,悬壶上海,兼为沪南慈善会施诊,轮值之日,病者群至,数倍寻常,民国九年(1920),皖督倪嗣冲邀约就诊。民国十年积劳病卒。及门弟子先后达一百五十余人,形成了近现代医学界影响巨大的“金氏医派”。即如在现在桐乡市境的就有夏莘夫、毛谈虎、蔡菊农等人,都能蜚声医林,造福一方。
卢珊:我了解到,金先生,不仅医术高明,很是了不得,而且他热心地方公益,多有善举,还思想开明,与革命党人陈英士多有交往,因此,他的口碑非常好。
徐树民:是的。金先生热心地方公益,关心民生,多有善举,光绪二十九年捐资重建德兴桥。宣统元年,大麻遭受水灾,先生概免佃户田租,同年捐资建造九里塘桥。宣统二年,与里人金炳鳌创立大麻育婴堂。民国六年,与湘漾里人郁宏泉创办大麻国学小学,任董事。先生思想开明,与革命党人陈英士多有交往,辛亥革命,首予拥护,使地方得以平稳过渡。他于地方工商业也多有建树,1918年12月开设仁记油车,占地7亩,有工人80多人,1920年4月,在大麻杨木桥头设伟成茧行。经营所得,多用于慈善事业,为乡里称道。
卢珊:其实,金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家族,可追溯到明朝的时候,出过许多名人的,是吗?
徐树民:是的。金家在历史上出了很多有名气的人。如明末金濴,字瀔如。崇祯十四年进士,官福建莆田县知县,在任期间,重视教育,培养了不少人才,除大蚶山賊首陳露等,民賴以安,卒后入祀莆田名宦祠、德清乡贤祠。金濚侄金皋謝,字应台,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康熙34年知福建莆田县,设便民单,自缴签劝民输课,岁省金钱无算,捐俸重建县堂,整修学庙,修县志,与金濚后先映辉。
卢珊:大麻历史上像这样的大家族是出过不少的,比如有徐家、郁家等,象徐氏家族是士族,从南宋到清末,数百年而不衰。
徐树民:是的。如徐俊,字英父,大麻人,南宋末年以明经为国子生,当时宋朝廷内忧外患,政事日非,宋度宗咸淳(1265—1274)年间,徐俊愤于权相贾似道误国,与叶李等率领一大批太学生上疏朝廷,要求惩诛贾似道,震惊朝野。不久,宋朝灭亡,徐俊回到大麻,隐居不出,元世祖至元年间,累召不起,以宋遗民自居,每说及故宋時政,常泫然流涕,徐俊去世后,門人谥曰“安节先生”。
徐氏家族人才之多,在大麻历史上是出名的,有诸多“兄弟进士”、“兄弟举人”、“父子举人”,为人才密集型的家族,今徐氏聚居地称“徐家场”。其中且有以忠臣义士、道德文章表见于世的,实属难能可贵。论仕进,做官做到一二品大员也不少,七品以下,更是不计其数,因此老百姓流传有“三斗三升芝麻官”的民谚。如徐养素,号素庵居士,湘漾村徐家场人。元朝中期中进士,官翰林直学士,与著名文人虞集同朝友善,交往甚密,致仕后不以富貴骄人,热心地方公益,多有善举,并名其所居为“积善堂”,明初名臣宋濓有《跋积善堂记后》。徐九龄(1439-1523),字寿卿,湘漾村徐家场人。幼颖异,好读书,尤精《礼记》。成化二十三年进士,修《宪宗实录》。成化末授官礼部祠祭司主事,侍嘉靖皇帝生父兴献帝,事集而民不扰,时论称之。弘治中丁艰归,三年免丧,乃绝意进取,竟以老疾致仕。正德初,遇例阶正五品,嘉靖二年病卒。徐氏诗礼传家,非常重视教育,曾延聘王华、黄玺、王纶等名家教其子弟,徐氏子弟皆能有所成就,卓立自鸣于时。丁养浩赞曰“于赫有徐,著于江东,笃生云仍,诗礼是崇”。徐九思(1441—1522),字一卿,号一斋,湘漾村徐家场人。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乡试中举,并以《诗经》魁浙闱,翌年(1466)成进士,授工部主事,升员外郎,迁郎中,历官逾十五年,成化末年,超拜南京通政使右通政,言者论其升迁之骤,因之罢归。比发,行李萧然,图书掩箧而已。迨里居食贫守约,与州里若不闻,与太保洪钟、邵锐、丁养浩、吴瓒等二十八人组成“归田乐会”,往还倡和,极一时之盛。诗文不失矩度,著有《一斋文集》。徐之孟,字养浩,号泰严,徐可久子。万历十七年进士,万历二十二年任江西袁州推官,性介直不阿,恺悌清洁,善诗文,谳决多平反,诫皂役不得残民。衙舍肃然,命仆役辟畦,种植蔬菜以自给。在任期间,构筑问东亭于钤岗山,重修清源书院,造福一方。袁城地势南下,构珠泉亭以壮形胜。迁永州同知,适逢武夫张熊党羽作乱,盗库藏,威慑一郡,之孟擒之,按罪毙狱。升江西兵备,时播酋杨应龙为乱,中丞江铎请之孟会同参谋,之孟不顾个人安危,单骑深入,功成,卷甲至铜鼓卫殒。江铎上疏,有“气节可凌霄汉,狷介不愧科名;及试观铜鼓之舆尸,何异军中之裹革”等语。
郁家,则倔起于近代,多以经商致富,热心公益。如郁怀英,湘漾里人,咸丰六年独资建永福桥,俗呼萧家桥。郁宏泉,湘漾里人,民国六年与金子久创办大麻国民学校,任校长。郁敬翔(1875—1950),湘漾里人,郁瑞生子。地方富商,商号“永和记”,下设染坊、米行、肉店等。性倜傥,精技击,好远游,不事生产,故其长子郁春年十四岁即掌家业,承祖业而能昌大之。
卢珊:大麻不仅名人辈出,也吸引名人来,明代大儒王阳明就曾随父亲在大麻读过书。
徐树民:是的。王华(1446—1522),字德辉,别号实庵,晚号海日翁,余姚人,成化十七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有《龙山稿》、《垣南草堂稿》等。早年设馆于湘漾村徐家场,教授徐氏子弟,多有成就,里人为建锦香亭。王阳明,名守仁(1472—1529),字伯安,以字行,学者称“阳明先生”,王华之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他是著名哲学家,著有《王文成公全书》。阳明先生幼年曾随父寓居大麻湘漾里,里人为建“阳明先生读书处”碑。
卢珊:徐老师,我们去大麻,印象和感受最深的就是大麻的乡村环境优美,原始的水乡风貌保存完好,那里一个自然村与一个自然村之间许多都是用桥连接起来的,因此,大麻的石桥特别多。
徐树民:是的。大麻有很多桥梁,举例来说,如望仙桥,俗称大麻高桥,位于镇北,横跨运河之上,南北走向,单孔石拱桥。桥长三十二米,宽四米,净跨十二米,拱矢六米。南北各三十六级石阶。桥面两侧有石栏,桥顶各有石狮两对,一对弄球,一对戏子,并在桥顶东西两侧置有石椅。东西桥身两侧有桥联。东联为:士庶乐捐输,于此鸠工尤不缓;东西资利济,当今鼍驾又重新。西联为:雁齿接云衢,舟楫来麻溪之外;虹腰环水国,源流溯天目而还。该桥始建年代无考。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里人沈本源募捐重建。清朝雍正年间,朝廷拨款重建,浙江先后两任总督李卫、程元章分别撰《重建大麻望仙桥记》。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太平军。清光绪元年(1874年),里人金枢、张祖圣等募资重建。因工程巨大,费用缺少,未能完成。光绪二年(1875年),杭州绅商、胡庆余堂创始人、江西补用道胡雪岩(光镛)捐钱一千千文,铺砌桥步旁护栏石。望仙桥重建乃成功。一九九四年因运河航道改造,千古名桥竟遭拆除。永福桥,在湘漾村,与余杭接壤,俗呼萧家桥。向用木梁。清咸丰六年(1856年),里人郁怀英独赀改建石桥,易今名。天王桥,在麻溪村南星。清道光年重建。太平天国时期,因桥名与洪秀全“天王”之称相同,故免遭兵火之灾。大漾桥,在西南村大漾河上,东西走向,为七孔木梁石平桥。长三十二米,宽一点七米,净跨二十八点五米。建年莫考,清乾隆年重建。道光十年(1830年)再次重建。今存。
卢珊:大麻一些自然村落人文历史底蕴丰厚,商业发达,这也蛮有特色的。比如海卸村,南宋初年就已经是一个繁荣的水乡集市。
徐树民:历史上,与“大麻”两字几乎同时出现的地名是“海泻”,即后来的“海卸”。南宋嘉泰年间编撰的《吴兴志》中有“广法教院,在县(按:德清县)东南七十里海泻村。乾道元年(即1165年)移临安府(即今杭州)废额建”的记载。海卸地方至今湖泊众多,为镇内主要的水产区。南宋初年就已经是一个繁荣的水乡集市,商贸以水产品、农产品驰名。
卢珊:到了清朝,湘漾村也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水乡集市。
徐树民:是的。湘漾,为镇西南部一大漾。南宋初,郁氏自萧山湘湖一带的郁家山迁来。因“思家”而命名此漾为“湘漾”(萧山有“湘湖”)。郁氏所聚居的地方称“湘漾里”。到了清朝前中期,湘漾里郁氏兴起。此后,定“湘漾”为该地区通称。湘漾村也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水乡集市。
卢珊:大麻不仅商业发达,而且浙江重要的现代丝绸企业、嘉兴地区最早的现代化丝绸工业企业——苕溪丝厂就诞生在大麻,如今还有遗址在海华村呢。
徐树民:是的。一九二七年,浙江重要的现代丝绸企业、嘉兴地区最早的现代化丝绸工业--苕溪丝厂,在海华村海卸洋口诞生。创建人为湖州著名的丝绸巨子钮家连。民国初年间,丝绸的主要原料是以土丝为主,它是农村家庭用土法自缫的丝。由于设备简陋,制成的丝条纹粗细不匀,糙头、断头多,必须再花人力加工,产量低,质量差,不可能织造细密,薄型的高级织物。为了力求产品向高精发展,钮氏决定自建丝厂生产白厂丝,于是选择海卸花港洋等共置地30多亩,起造苕溪丝厂合伙经营,先置意大利式坐缫车168部,四年后又添置96部,合计264部。一九三五年添置了当时最新的日本回转式坐缫车160部,包括后缫复摇设备等,还自设发电设备,安装从厂里直达塘栖的长途电话线路。除厂房外,还建有一座四层楼、封闭式的蛹仓库,十多处茧站,分设菱湘,洛舍、花林和门庄等处。门庄和洛舍两处各装备由环球厂承造的比较先进的烘茧机。钮氏选择到乡下偏僻的地方去开丝厂,是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那里茧子多,茧质量好;二是水质好;三是乡下工人易控制,不会闹风潮。蚕种都是土种,有-种三眠子连心种,茧型小为-颗花生,缫折要六七百斤,但却能缫出7/11、l0/12等最细条纹的丝,该厂打出-只"时装"牌(Fashionable)白厂丝专销法国,一部分给达昌绸厂当原料。有一只"Dc"牌专销美国。"好连道"牌(GoodChance)白厂丝专门内销。丝质好,为达昌织绸创名牌提供了独特有利的条件。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为了在国外和中国争夺丝绸市场,便有计划、有目的地大肆破坏我国的蚕丝事业。他们的铁蹄,一踏上江南国土,见桑树就砍,见蚕具就毁。凡沿铁路线能管得到的丝厂,皆为日本华中蚕丝公司接收经营,管不到的就毁。苕溪丝厂地处偏僻,于是黑植部队指使津下本洋行几次公开出面拆机器毁厂房,大肆抢掠,当地敌伪土匪更是趁火打劫,最后一把大火烧毁。
卢珊:难怪如今的大麻个私工业特别发达,世界各地有大麻人生产的家访布艺身影,也许就有着先人的遗传基因在起着作用。
徐树民:是的。大麻镇东距上海120公里,北临苏州94公里,西邻杭州46公里。320国道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沪杭甬高速公路紧依其傍。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境内河湖港汊,星罗棋布,是环太湖著名湿地,旅游资源丰富,有待开发。改革开放以来,大麻镇和整个桐乡市一起,经济飞跃发展,是桐乡市第一个亿元镇,可以说,大麻镇前途无量,方兴未艾。
卢珊:愿大麻古镇焕发青春,变得越来越富、越来越美,大麻人越来越幸福。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桐乡著名文化老人徐树民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听众朋友,再见!
徐树民: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