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乌镇 发展好桐乡

邹汉明:诗人口中的龙翔往昔

一一 著名作家和诗人 邹汉明

金名片

邹汉明,桐乡人,现居嘉兴。诗、散文、随笔作家。做过乡村中学教师,文化馆文学辅导员,现任《嘉兴日报》社副刊编辑。1987年始致力于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诗神杯”全国诗歌一等奖;出版有《远方,光线飞去》、《在光线上奔跑》、《生活研究》、《江南词典》、《少年游》、《桐乡影记》、《名物小识》、《嘉禾丛谭》、《炉头三记》等诗集、散文集、文史集八钟。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46/61/17466140_993797.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46/61/17466138_312449.jpg

  卢珊:共话桐乡旅游共促桐乡发展。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著名作家和诗人邹汉明先生,他将和大家一起聊聊龙翔,说说龙翔的今生前世,如果你对龙翔人文历史,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拔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邹汉明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邹老师,您好!

  邹汉明: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作客我们《旅游桐乡》。

  邹汉明:您好,主持人好。

  卢珊:邹老师,您是我们桐乡人,更确切地说,是桐乡龙翔人。

  邹汉明:是的。

  卢珊:您对家乡很有感情,家乡的历史文化也很有研究,您写的《炉头三记》就是一部随笔型的镇志,今天就想请您和我们来聊聊龙翔,说说龙翔的今生前世。

  邹汉明:OK。

  卢珊:邹老师,我发现龙翔的其它称呼很多,您写的书名就叫《炉头三记》。

  邹汉明:炉头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地方,因为它最早的话应该是皂林,皂林以后是炉头。

  卢珊:过去有“先有皂林,后又炉头”的说法,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邹汉明:皂林是沿着运河新起的一个镇,应该来讲它在宋代的时候它已经形成了市,当时的市跟现在的市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市大于镇,但是那时候的市的概念只是一个草市,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农贸市场的一个小市。那么它是这样,因为运河开挖以后,江南运河是唐代开挖,到宋代以后继承了那条河,那么宋代因为迁都,南宋迁都临安就是杭州,所以我们这个地方皂林就变成了一个离京城很近的一个地方,而且运河也成为当时的一条国道线,所以皂林这个地方是慢慢地从一个小级市慢慢地生存起来。因为皂林是在运河当时的国道边上,经常会打仗,那个地方不断打仗,镇在打仗以后废弃了,炉头是离皂林北面一点点,两里,我们那时候没有说公里,就两里。那个地方就离运河比较远一点,相对来讲比较安全,实际上炉头的兴起很晚,应该是明朝的时候慢慢兴去。

  卢珊:皂林-炉头-龙翔,可以说是三部曲,那我了解到,还有称为柞溪、车溪的。

  邹汉明:因为炉头是在另一条河上,那条河也是很复杂,我们小时候有个传说,那条河叫金牛塘,再往西过去就是白马塘,两条河都通向乌镇。那么金牛塘在古代的话有个传说,我认为这个传说不是很远,应该是商业兴起后金牛赋义财主贪图财物,那么这种传说应该来讲是商业经济兴起以后形成的,但是炉头在那个地方,它最早不叫炉头,叫什么呢叫柞溪,因为柞溪对地方财中是诈术,所以人人称之为柞溪,那么后来为什么叫车溪?原因是因为这条河它的口子就是从皂林老镇的西面一点通运河一直通到乌镇的这条河叫车溪河,为什么车溪就是因为夏天的时候两边都是好田、肥沃的田地,这条河上摆开了好多的水车,所以水车很多,所以叫车溪,是这么来的。

  卢珊:原来柞溪、车溪、金牛塘说的是同一条河,我听说,金牛塘还有一个传说,是吗?

  邹汉明:传说也很简单,传说这种东西,什么时候呢反正是中秋节之类的一个晚上,一家人在那个,一个财主知道了金牛塘有个金牛,然后他怎么弄了条船去抓那个金牛,带了两个儿子然后就不断地看到金牛以后、看到金牛的这个链子被他们抓住了以后不断地拉呀拉,然后金的东西不断地在船里面堆积起来,因为他一直贪心,一直贪心以后到后来这个金牛就是头往下一沉以后把整个船就翻掉了。就这么一个传说。

  卢珊:龙翔到了宋朝,特别是南宋迁都杭州,繁荣起来了,您在《炉头三记》中说,宋朝人在日记中就有说到皂林,甚至还有一位日本友人在日记中提到皂林。

  邹汉明:日本友人这个人是在历史上中日的交流史上是有名的一个和尚叫陈旬,应该是他两次路过这个地方,第一次他路过是从天台山到北面去,当时是北宋,北宋的京城不是在开封嘛,所以他路过了皂林,但是他这次路过的时候是没有记载,但是他记载了别的地方,比如说记载了长安,但是也记载了嘉兴,但没有记载皂林,但是他后来从、领完皇帝的封赏以后再次到天台国清寺的时候,他在他的书里面、《天台山记》里面就明确地写到了皂林这个地方,所以他第二次的时候就写到了。

  卢珊:古诗词中也有“皂林”的身影。

  邹汉明:非常多,因为它当时在这样一条线上,所以宋朝来来往往的一些京师的将领也好包括皇帝,因为宋高宗赵构有九次路过桐乡,但是我记得就是有一次住在那个皂林的。那么你想想看,皇帝路过然后大臣也路过,那些大臣,特别是有一些驻官的文人驻官嘛,所以他路过的时候都会写一些诗词,诗词非常多。

  卢珊:邹老师,刚才说了龙翔在宋朝可以说已颇有知名度了,其实,龙翔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如今还存留着古文化遗址和古村落群,是吗?

  邹汉明:那个最早我们这里发掘的是龙翔,当然那时龙翔是后来的一个祠,但龙翔最早的祠最早是因为龙翔是一个寺庙,那么就是说我们、在我们老的那个就是龙翔镇政府的那个北面一点大概就20米左右的地方,那个地方有个叫王家代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挖掘出一个古遗址,那个古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那么就是说是属于两种文化的、两组文化类型的,那么就是说明那个地方老早很早的时候就有先民居住生活的这个地方。

  卢珊:龙翔还有一个古战场,据说,明清两代都曾在龙翔发生过激烈的战事。

  邹汉明:龙翔的古战场应该来讲历史上有记载的就是有4次之多,有4次打仗就在这块土地上。最著名的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常遇春跟当时那个领兵带有几十万人跟那个吴王张自成的一个部队,在炉头这个地方打了很大的一个仗。这是一次。还有一次就是嘉庆年间,倭寇包围桐乡路过皂林的时候,中央将军,后来形成那个庙会的那个人打了一仗。

  卢珊:那说到战事,我就想到了龙翔有个中央庙,那是为纪念一位叫中央将军的,是吗?

  邹汉明:钟离将军,我们小时候也叫钟离庙,但其实他的名字叫钟离,姓钟名离,他这个人应该是外面的,但是他呢当时是东南沿海部倭寇特别多所以他是特兵,就是路过桐乡,他的部队应该是去福建打仗,但是当地那个全副叫栾鄂,他就是因为知道这个地方有倭寇,形势紧急,就是邀请他在这里打仗,所以他当时打得很顺利,从塘西一路打过来,打到那个崇福,一路过来是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这个地方以后后来就是被倭寇看出来他这个是孤兵,没有多少部队,所以包围以后,后来钟离将军就是自杀的好像。那么后来他有个故事是什么呢?就是他们问当地人,问炉头这个地方、皂林到桐乡还有多少路,当地人是渔民了,他也听不清楚,他这个话里7、8里路,西八里七八里用我们桐乡话变成了700里,还有那么远的路,他想我已经完不成任务,所以他就自杀了。然后后来因为渔民感觉到对不起他,所以后来渔民发起他死的那一天来纪念他祭祀他,就间接形成了这样一个庙会

  卢珊:中央庙会也很兴盛,据说,1945年抗战胜利那年举办的特别隆重。

  邹汉明:因为抗战也是一个抗击日本侵略,正好历史衔接起来。所以说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这个中央庙会是特别地繁胜,而且我们桐乡的好多老年人在庙会里面就是把自己的小孩子祭拜给钟阳将军,有这样一个礼。

  卢珊:邹老师,前面说到古时龙翔的冶炼很有名,至今扬州陈列的一门大炮上就刻有“炉头”字样,那龙翔有名的岂止之有冶炼呢,更有名的是,龙翔出一个杨园先生,一代大儒,他是孔庙里唯一一位布衣。

  邹汉明:那个所以炉头了不起在这个地方,它不仅是创造了一种很沃正的一种东西,因为它这种铁器给钱千千万户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另外在精神文化上,它也跟这个地方有着很深厚文化的一个渊源。杨园先生在他的家就在炉头镇往西面一点点的一个叫杨园里的一个地方,他当然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

  卢珊:龙翔还出了几个可圈可点的大家族。

  邹汉明:最有名的应该是沈家,因为炉头镇的兴起跟沈家有关,沈家是从湖州灵湖那个地方,灵湖做灯一个村子那个地方迁到这里来,应该在明代那个地方迁到这里来,所以他们家族是冶炼方面的,特别有名,所以在炉头的那个老镇的两端,就南面和北面,他们开设了那种冶坊,然后就进行冶炼,所以后来就见炉子炉子嘛,所以当时也叫炉镇,所以具体的地方志上记载得比较多的叫炉镇,以炉为镇。

  卢珊:据说,炉头一名就是因沈家他们家族而来的,是吗?

  邹汉明:肯定有关,因为他本身整个家族发家全部是他们家的产业,那么后来为什么叫炉头呢?讲一下,因为这个头字就像我们什么地方里的尾音,所以炉镇变成了炉头。

  卢珊:这几个大家族都是不简单,钱家是吴越王的后代。

  邹汉明:钱家是在炉头北面一点九里松桥附近它当时有个地方叫小山,叫真山,实际上也是一个土包子,很低的一个地方,他们家是在这里,钱家应该是大有来历,因为钱家是吴越王的后代,这都是有记载。我看到过有本书叫《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它里面就写到真山钱氏也是吴越王的后代,钱氏有一个有名的做官的叫钱功,他是进士,他应该是明朝的嘉庆年间考上的进士,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也是进士,后来两个儿子当中小儿子的一个儿子又是进士,所以他们祖孙三代三个进士,进士了不起啊,当时一个家族里面祖孙三代三个进士当然了不起,而且他们祖孙四代还有两个举人,所以来讲这个家族应该是一个官宦家族。那么你想呢,当时的官宦家族也是一个读书家族,有科举考试,所以是了不起的。

  卢珊:祖孙三代出了三个进士那真是特别了不得,那这个郑家,与乌镇和嘉兴新塍的郑家有关吗?

  邹汉明:郑家是他们有家谱,郑家这个家族比较复杂一点,因为他们最早是从南宋随皇帝北面迁过来,迁到炉头这个地方,这一带,当时肯定不叫炉头,这一带以后他们一世祖、二世祖都有记载。那么后来这个家族里面就是后来有人就迁到了乌镇,他们后来又迁到了兴城,他们到了兴城以后发家,而且这个家族变成一个文化家族,但是后来他们的家族家谱里面一直写的柞溪郑氏集几世祖几世祖,柞溪就是炉头,他们拨掉这个故里,所以后来这个家族史慢慢的发家、文化。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什么呢?就是桐乡编桐乡关系县志的一个年成是一个郑家的一个弟子。

  卢珊:陆费家就是陆费逵,就是桐乡建的陆费逵图书馆的那家吗?

  邹汉明:陆费家也是一个讲起来有意思的一个家族,你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翻开那个关系桐乡县志有一大串陆费这个复姓下面一大批的人物而且这些人物都是非常有名,最有名的当年是总编《四库全书》的总的一个官,当然陆费逵也是他们的一个后人,他们最早可能要追溯到明末清初。因为湖州一家姓费的一家他们住女婿在桐乡的一家姓陆的,入赘在陆家,所以他们结合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姓氏叫陆费,全国也就是在这里出去的。那么这一家陆家到底怎么我是去查过一些资料的,其实这家陆家是大有来历,就是明末有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家,陆石拥这么一家,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有意思的竟然是杨园先生的老师,所以他们也是一个有文化有底蕴的家族。

  卢珊:邹老师,今天听您说龙翔,真切感受到龙翔有着这么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相信龙翔会厚积薄发,定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嘉兴市著名作家邹汉明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邹汉明:听众朋友,再见。

  卢珊: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