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桐乡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陈之农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46/55/17465519_41142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46/55/17465518_989247.jpg
卢珊:关注桐乡旅游共建旅游桐乡。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桐乡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陈之农先生,如果你对桐乡历史文化,对我们桐乡发展,特别是对梧桐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你有好的建议想提供,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同时,你可以通过在新浪微博上给我们留言,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拔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陈之农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
陈老师,你好!
陈之农: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大家新年好!
卢珊:欢迎你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陈老师,您对我们桐乡的地方历史,特别是梧桐的历史很有研究,今天您就和我们大家说说,梧桐的历史文化、梧桐的发展变迁,好吗?
陈之农:好的。我们桐乡现在正在参加全国第一优秀旅游大市,我本人也乐意做一点事情、做一点贡献。那么今天我们聊的是梧桐的历史。
卢珊:梧桐的历史悠久,这梧桐名称的来历,还有一段非常美丽的传说,是吗?
陈之农:梧桐应该比桐乡要早,早在那个唐朝的后期、在五代的时候,梧桐就有祭祀了,那时候叫凤鸣寺,但是这个寺不是现在这个寺,那么桐乡呢是明朝那个1430年设那个县志的,梧桐有千年历史了吧,我们大家都知道很有名的千年梧桐,这个大树,后来到了文革的时候锯掉,说明这个梧桐的历史很悠久了。
卢珊:其实,从梧桐现在还保留下来的一些桥的名称、街道的名称,象什么武庙街、庙前街、城河路、秦皇桥等等,都流露出它们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陈之农:虽然我们这个梧桐的建设把原来的老梧桐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要造一点过去的影子很难了,但是现在还是有些痕迹的。打个比方我们先说那个树。到一个地方看历史是不是深厚,就要看它有没有古树。我们过去呢有千年古树,现在还有几棵。特别那个在北岗桥下有小叶梧桐,五百多岁了还在,小叶梧桐也叫栗树,有的叫指数,过去叫大树荣,现在叫大树高仓,这可能是现在梧桐镇上最老的老叶叶树了。还有那个我们到老年大学可以看到,很奇怪这个老年大学里的东西合抱的银杏树,银杏树要3、4百岁了,那么实际上这里估计也是梧桐历史悠久的了。所以说梧桐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我们现在还可以从地名找到痕迹。打个比方,我家住的地方叫学前路,为什么叫学前路,因为原来那里有个孔庙,孔子那个文曲星啊,孔庙的前面是学前路,在学前路不远的武庙街,为什么叫武庙街,原来观音查是武圣,县前街,我们老年活动中心那个县前街,这个县前街因为原来在民国的时候有县政府的衙门。
卢珊:虽然这些地方现在看起来一点也不起眼,有的甚至已经不存在了,但它们一个个来历都是不简单的。
陈之农:是的啊。有戏桥留下来的痕迹,好比那个秦皇庙桥,我估计到桐乡教书的小年轻,我去看那个秦皇庙,那时菩萨还在,那个土地菩萨是带那个黄金帽子、冲天冠,我小土地菩萨是最小的菩萨,那个西游记里孙悟空一叫就把他叫出来了,这个土地老人怎么戴皇帝帽子,原来是纪念秦皇。还有那个青河桥,现在在卫生学校里面,过去传说是那个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和苏小妹,他们经过桐乡,有一些很优美的民间故事。
卢珊:陈老师,刚才在说到梧桐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它与其它的古镇,象乌镇、濮院、洲泉等,有不同之处,它有城墙和护城河,是吗?
陈之农:这个是的。这个现在还会看到一些痕迹,最著名的是那个小菜场那个城河路,没有河怎么叫城河路呢?原来这里是护城河,那么我们还可以看到李家半路李家半路在城乡的下面,过去桐乡最繁华的地方有个叫作迎龙阁,现在还有这个地名,按照我查了历史的文献,在清朝康熙的时候,有很大的一个阁,我们现在新世纪公园有腾龙阁,登上迎龙阁可以看到海宁的侠士山,那个迎龙阁很威武的,迎龙阁有个很美丽的故事,迎龙阁建功的时候,天上滂沱大雨,那个主持的胡志县心里很沮丧的,哎呀我们今天搞这个被大雨冲垮了,这云里飞出来的龙给我们助兴了,本来我很沮丧的,这云里的龙也来助兴,那我们叫云龙阁。
卢珊:原来的护城河现在已成了市中心马路了,那按这个范围,历史上的梧桐并不大的,想起有一句话形容梧桐的——碗大梧桐镇。
陈之农:过去桐乡有叫碗大梧桐镇,筷场炉头镇,那绕一圈古城乡就是市民路了,在城乡放放鞭炮,到庆丰路已经城外了。
卢珊:那和现在的梧桐是无法比了。
陈之农:现在那个梧桐是,我听那个广播,铁路有了,凤凰湖有了,大学也有了,现在这个梧桐是8平方公里可能还不止了,人口我们有20几万了。
卢珊:陈老师,您17岁就来到梧桐教书,在梧桐已经生活了60年了,其实,不要说历史上的梧桐没法与现在的梧桐比,就是几十年前的梧桐也没法与现在的梧桐比的。
陈之农:我记得17岁的时候我到桐乡一中报道,教俄语。桐乡一中很古老很有名的,进去就是半边的池塘,半圆形的,旁边有座石拱桥,走下石拱桥就是孔庙,可以看到两棵很大的法国梧桐,到现在还在,我估计也可能将近一百岁了。桐乡一中是1947年成立的,再老一点的学校隔壁的北港小学是1903年诞生的,都一百二十几岁了。
卢珊:康径塘、北港河的变化真的可以用这“巨变”两个字来形容。
陈之农:北港河和康径塘都是我们梧桐镇人民的母亲河,我记得我刚到桐乡的时候,我们在北港河里面游泳的,北港河很小,歪头很多,到了夏天的时候经常干,河底向天的。到了1969年我们旱灾,我们过河就从河底上走过去的,不用过桥,后来是1972年到二二开过那个北港河。康径塘我记得是1971年开挖,当时很小,真正的北港河我记得是2001年那时候挖得像现在这个样子,因为那时那个北港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一到秋天的时候,农场还有做生意的商船把这条河呢挤得水急不通,农民经常要打架的,当时我还记得我给镇上写了封信,我说这个北港河要输进了,那里没有米场、商店。现在漂亮、美丽、现代,河面大约40米。
卢珊:陈老师,说到历史的悠久,不仅仅体现在城市建筑上,文化方面更能体现的。陈老师,我了解到,古时的梧桐人对孔子和孟子,特别是孟子非常推崇。
陈之农:这个是的。因为我们桐乡梧桐有悠久的历史了,梧桐是县志,县政府的所在地,按照明朝时立下的国机,有县就要有丞相的,好像在崇德有丞相的,梧桐有丞相的,濮院、乌镇就没有,乌镇有东栅和西栅,但是桐乡有南门北门,为什么桐乡有城门,过去在过年的时候,每年要过年的时候,桐乡老梧桐人就在城墙上面游城墙。
卢珊:说起孔孟,就要说教育了。
陈之农:说到教育我是因为教师出身的,那就话长了,桐乡一直有文化真宗教育的传统,过去有孔子孔庙,孔庙在全国还不多,在桐乡崇德县有个孔庙,孟庙更加少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他编弃孟子,桐乡人民还是对孔孟很崇拜的,很信仰。我知道桐乡城里有孔庙,城外有孟庙,不仅有一所孟庙,我记得有两所孟庙。桐乡东门的农民都知道有北门庙,还有南门庙,孟庙有两个。我到那个北门庙教书1961的时候,我看到北门庙里面有棵高大的银杏树,一百多岁了,要三个人才能保住,墙上还有一些画,有小孩子的,不知道孟庙有没有小孩子的,孟母三迁,让小孩子安静读书。
卢珊:历史上梧桐就出了个尚书,当初是否就是状元做尚书的呢?那个夏家浜,据说那是个尚书的府邸。
陈之农:老梧桐镇人对过去的人物很自豪的,这方面我查到的资料很少。但是夏常书这个资料还是比较多的,明朝后期除了夏常书,什么名字我没查到,留下了夏家浜,因为他的门前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船,他开了个浜,让船只进出,后门有尚书花园就现在的老年大学。所以今天我们看看学前路上已经把南门许多老房子拆掉了。我知道我们桐乡的骄傲、桐乡著名的国画大师吴鹏他把他著名的创作给我们桐乡保存,造一个吴鹏艺术院吧,现在还没有定下来。
卢珊:梧桐历代是名人辈出的,从明朝理学家程本立,到现代的陆费逵、金仲华等等。
陈之农:对的对的。梧桐镇上名人出了不少了,我们著名的有上海市副市长,毛泽东主席也跟他经常探讨的,金仲华,住在东南街的,我去过他家好几次,还有那个你没有提到的徐校彬,徐校彬是梧桐镇上的,他的外甥曹高艺先生还健在,他很自豪的谈到他舅舅许校彬,是我们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主席。所以这些都是桐乡人的自豪。
卢珊:古时梧桐是有孔庙和孟庙,如今梧桐有四只金凤凰。
陈之农:金凤凰是很著名的文化建筑,桐乡现在对外宣称有六子,我们梧桐有四子,第一就是那个金凤凰古迹了,第二就是君陶艺术院了,第三是徐校彬艺术馆,第四是陆费逵的图书馆。这些都是很有名的,所以我们叫它金凤凰。
卢珊:梧桐曾是凤凰家,相信梧桐会吸引越来越多、更多的凤凰来。
陈之农:这个是肯定的,我们现在文化中心每天来的游客,有个凤凰湖建设得更好一点的话、更美一点的话,游客还更多了。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桐乡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陈之农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陈之农:听众朋友,再见。
卢珊: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