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桐乡市名人与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 王士杰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46/53/17465359_20140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46/52/17465241_923738.jpg
小婷:听众朋友,现在桐乡市名人与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士杰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
王老师,你好!
王士杰: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小婷:欢迎您再次做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王士杰:嘿嘿
小婷:王老师,我们大家都知道,你喜欢我们桐乡的历史文化,并且很有研究,您又是乌镇人,对乌镇的历史文化,因此,今天我们就想请您来和我们大家说说乌镇,聊聊乌镇的历史文化。
王士杰:好的,关于乌镇以及旅游方面的一些情况,我想从乌镇的同与不同,变与不变这样一个角度来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小婷:我们桐乡有一群千年古镇,有崇福、濮院、石门、洲泉等等,乌镇是其中之一,与其它的古镇相比,有它的同与不同之处。
王士杰:是啊,跟其他的历史文化古镇相比,乌镇的同与不同,我是这样体会的,如果说是相同的话呢,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江南水乡的古镇有很多,特别是我们杭嘉湖地区,那么都是小桥流水人家,现在呢都在开发旅游,这是相同的。而且从各种镇呢小镇的规模来说呢,无论是经济啊,社会的发展啊,现在城镇的建设啊,新农村建设等等,都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应该说是大同小异的,这是同。那么如果是说不同的话呢,我们乌镇啊,跟其他这些江南水乡的一些镇相比啊,有三个亮点,而且一个比一个亮,我觉得第一个亮点,首先是我们乌镇是中国江南水乡名镇,大家都知道,在2003年的时候,由国家的建设部,国家的文物局公布了十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们乌镇呢是其中之一,要知道,这个是第一批,而且总共十个当中就有我们乌镇,它是凭着我们千年古镇的底蕴,去得到这个,这样一种肯定的,而并不是靠一个时间一段时间里去争创出来的。当然咯,现在我查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已经公布了六批了,总共呢是有252个,但是我觉得在这252个当中,无论是从它的这个影响也好底蕴也好是名列前茅的,这是第一个特色,第一个亮点。第二我们乌镇的亮点就是旅游名镇,无论是从名气,实力,魅力以及各种排行榜,包括达到了5A级景区这样一个水平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亮点,而这个旅游名镇这个亮点呢,也不是说一时一刻所能够得到的,它凭的是我们文化特色的创意,凭着优质的设施、管理和服务,才达到这样一个水平的,这是第二个亮点或者说是不同。那么第三个亮点,也就是说第三个不同我觉得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发展我们乌镇。从去年的第一届,今年的第二届,都是影响很大的或者说名声很大的,那么这个永久地址,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地址放在我们乌镇啊,感觉上是有一些运气啊,或者偶然性,其实不是的。无论是从前期专家组的选择,以及最后这个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扬,这都是看似偶然实不偶然,都是我们乌镇,我们桐乡精英和团队实干干出来的,也不是靠一时一刻的争或者跑得来的,这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关于乌镇的同和不同的一点感受吧。
小婷:嗯,的确,大家都是江南古镇,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相似,必会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乌镇还是有它的独特之处,或者说,有它自身的亮点的。
王士杰:对啊,正因为有这个三个不同,这个亮点,所以我觉得呢,是我们乌镇乃至我们整个桐乡的旅游今后发展的基础、优势、增长点,所以我觉得呢是后劲十足,不可估量。
小婷:其实,乌镇的亮点不仅仅在它的体现在它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上。
王士杰:对啊,就是,主要呢就是它已经脱离了一般的古镇,一般的这种江南古镇的观光性的旅游,它里面已经注入了很多新的文化元素,乃至于像现在互联网这种现代的科技的元素,所以说呢,乌镇不是一般的古镇,正如那句广告语所说的,不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
小婷:乌镇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这也是它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亮点吧?
王士杰:对啊,这样的我觉得这里面看到的就是实际上就是变和不变的问题,因为什么呢。因为要谈乌镇的发展呢,你必须看到一个就是变和不变的问题。所谓变,你去观察一下,古镇,乌镇啊是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已经十七八年了,那个时候是1999年正式开始的,那我觉得我们乌镇呢,一直在变,你看,就是从那个乌镇东栅的观光型,到西栅的观光休闲混合型,这就是一个变,是一个提升,还有呢,在整个乌镇旅游的当中不断有新的文化因素的注入,譬如说那个乌镇戏剧节,已经办了三届了,还有最近16年三月份还要搞一个叫当代国际艺术邀请展,那么再加上呢就是前两年呢我们在乌镇景区之外,我们实行了一个叫景区全面化,或者叫镇区景区化,成立了一个叫乌镇国际旅游区这样一个管理机构,那么一个规划,一个实实在在的推进,那么现在又提出建这个互联网的这个小镇魅力小镇,所以这些东西呢都在与时俱进,使这个整个古镇我们这个乌镇呢实在注入新的元素,新的活力,是在变的。
那么当然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以前有个错觉,好像在实施旅游开发以前,我们这个乌镇就是一直是没变的,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从历史角度来说,乌镇这样一个镇它始终也是在变的,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千百年的历史,它里面也有这个从镇的功能,经济发展也是几经起落,但是有一点呢我觉得是不变的,这个什么叫不变呢,就是我们这个乌镇叫屡挫屡新,在历史上啊,有时候是碰到了战乱啊碰到了经济萧条啊它实际上衰败下去,但只要有这个客观条件,加上我们镇上面我们乌镇人的这种精神,它总是能够再度的崛起,再度的兴起,所以乌镇现在这个走到这一步的话,它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体会这个不变呢就是乌镇绵延不断的文脉,文化之脉,或者说是人文精神。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说到文脉,昭明太子到我们乌镇来,我们有句话叫,昭明读书起文韵,昭明太子梁朝,南朝梁,他的老师沈约一起,传说当中,一起来乌镇读过书,有一个它的读书处,我相信这个传说不是空穴来风,但是具体的细节我们现在不知道了,但是他的老师也是当时的文坛的领袖,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给乌镇带来了这种文化的氛围,所以我们回过头来,乌镇的文脉从当时昭明太子那个时候真正的开始,,当然追溯上去,我们说七千年前谭家湾遗址,但是我觉得实实在在的文脉还是从昭明太子那个时候开始的,从那个时候以来是文化昌盛,这个教育也是很发达,或者说各种名人啊都是人才辈出,群星闪烁,我是这样想的。
小婷:王老师,刚才您说到乌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了解到,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吴越春秋时期,是吗?
王士杰:是的,那个时候有一个古地名叫乌戍,戍边的戍,就是军人拿着武器保卫边关,乌镇在古时候就是吴国和越国的边境地区,应该就是军事据点,那么从考古上讲,新石器的遗址就在谭家湾,那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那是先民了,那是很早很早以前了。
小婷:这也就是说,7000多年有人居住在乌镇这个地方了,乌镇的历史真的是非常悠久,那乌镇发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王士杰:乌镇的这个变迁是这样的,春秋战国的时候,尤其是春秋的时候,是作为吴越之间的军事要塞而存在的,到了唐、五代这个时候慢慢慢慢经济发达起来了,就出现了一些宗教方面的寺庙啊,再加上商品经济也慢慢发展起来了,就出现了市镇,所谓市呢就是交换商品的地方,先是出现市,不定期的市,后来就出现了街啊巷啊,大家慢慢的住下来了,那么乌镇的这个历史来说呢,主要是南朝的时候它是一个发展的高潮,后来隋朝的时候,最突出的就是宋,北方的一些商人,知识分子,官僚就是经济实力还可以的人过来到了南方,选择了像乌镇这样的小镇住下来,带动了乌镇文化气息,人文气息,包括生产方式都有大的转变,所以回过头来看,像乌镇,桐乡,杭嘉湖地区都有很大的发展,那么支撑这个古镇的发展,就是经济,经济是支撑一个地方的命脉,当时杭嘉湖地区地理位置是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又没有大的灾难,四季分明,春夏秋冬,适合于农业发展,所以农副业的发展,就带来了剩余产品的加工,手工业就出来了,那么镇上面就出现了农产品的加工,多出来的产品变成了交换,就出现了商店进行交换,外面的进来,里面的出去,带动了市镇的发展。
小婷:东晋南北朝比较发达,现在乌镇就有一个昭明书院,就是一个物证。不然,昭明太子也不会来了。那后来南宋迁都是否使乌镇进一步繁荣了呢?
王士杰:是的,这个繁荣呢,不是现在讲讲就一两句话的结果,是很长的一段历史,包括自然灾害拉等等,到了明和清这个两代的时候呢,乌镇有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到明朝的时候,发展起来,甚至超过了当时,我们当时分为乌镇和青镇,叫乌青镇,市河的西面叫乌镇,属于湖州府管,市河的东面叫青镇,是嘉兴府的桐乡县管的,它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桐乡县城,所以我们现在说只知乌镇不知桐乡,其实在当时已经这样了,明清两代已经超过这个县级市了,根据当时地方的记载,乌青镇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湖州府城和嘉兴府城了,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在镇这个角度,他绝对是老大,所以明朝的时候,有个叫诗如,他在外地当官,后来回来之后,向朝廷提了一个建议,在这里设一个县,这样的话就便于管理,因为他叫两省三府,浙江省,江苏省,三府就是嘉兴苏州湖州,这个交界的地方。
小婷:到明末清初是鼎盛,这发展的曲线,鼎盛之后是走下坡路了。
王士杰:鼎盛之后,确实是下坡路了,一方面是经济,确实经济下滑了,但还有交通还有政治因素,都有的,基本上到三十年代受到呢个现代的交通,比如火车汽车等,当时乌镇的交通主要是靠水路,交通优势是旁路了,因为它到了1985年才通的公路,但我觉得也有可能是因祸得福,从经济上衰弱下来,那么人也到外面去,现在说外面的人到我们这里来工作,叫新居民,当时是我们的人到外面去,因为我们这里不发展,主要是外国的先进技术,像日本的人造丝进来以后,我们的蚕丝受到影响,加上交通的影响,到民国的三十年代的时候已经很萧条了,茅盾的三部曲,及其其他的一些名著都有提到过这些背景,特别是茅盾写到的乡试,已经写的很清楚了。
小婷:那旅游使乌镇重获新生,可以说是乌镇的凤凰涅槃。
王士杰:对对对,我刚才讲到的是坏事变好事,这个交通优势比较鼻塞,所以老镇的老街、旧巷,民宅都得以保存下来,为我们的旅游开发保留下了一些家底,是很幸运的。
小婷:王老师,前面您和我们回顾了乌镇的历史,乌镇是几经起伏,屡挫屡新,在螺旋式地上升,这可以用一个“变”字来概括、来形容,那您认为,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乌镇不变得是什么呢?
王士杰:对啊,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变来变去,必须要有一个灵魂的东西,主线的东西是不能变的,一些旅游开发的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人文精神,这个是不能变的,它体现在我们乌镇、桐乡的精英,以及精英所在的团队,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或者传承了乌镇的人文精神,是不变的。
小婷:嗯,也就是说,乌镇的精神与追求没有变。
王士杰:如果我纵观历史的话,我尝试着从这几个侧面对乌镇在文字上加以概括,其实文字概括有时候是不准的,我们能够感受到,在周围有这种精神,要落实到文字上也很难,只能说大致这种概括把,一个是崇文兴德,育人兴邦的这种风气,当我们乌镇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大家安居乐业的时候,就是去抓教育,崇尚文化,这种风气。还有就是社商并重,创业有为的风气,这过去老的社会封建社会,社农工商,商是比较靠后的,我们乌镇,以及其他古镇,发展起来,主要是农业,之后才是商业,只有在经济发展起来了,之后才觉得商业,经商也是不错的,或是必须的。在发展后,一个是镇上的人兴学办学,把自己的子弟送出去读书,之后再回来报效家乡,这也是非常不错的。
小婷:那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乌镇站在一个历史新起点上,看到同与不同,变与不变,相信乌镇承接历史,发挥优势,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王士杰:是啊,我刚才讲到,我们人文精神里面,屡错屡新自强不息的精神,承接先学的活力,最关键的是妙施实干,不甘平庸的这样一种性格。我们好点子有很多,但是我们乌镇人,我们桐乡人崇尚实干,边干边说,做了再说,这样一种精神是相当可贵的,不在于吹,不在于讲,而在于干,干了之后当然要好好宣传,所以我们看到了变与不变之后,我们就可以思考,如何继承昨天,做好今天,谋划明天。那么对于乌镇的发展前景呢,现在大家都是一致看好的,是毫无疑问的,为什么呢?因为像乌镇这种集天时地利以及人和,像别的小镇,其实是很难复制的,你像那个互联网大会啊,乌镇旅游开发名气多么足,都是别人不能搬过去的,我们一以贯之的坚持不变,审时度势的善于求变,处理好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那我觉得乌镇始终都是与众不同,持续发展,桐乡的明天会更好。
小婷:好,听众朋友,《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桐乡市名人与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士杰老师,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王士杰:听众朋友,再见。
小婷:听众朋友,本期节目监制:李冶
策划:李冶、小婷
主持:小婷
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