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 | 8月24日嘉兴日报 |
原文链接: | http://jxrb.cnjxol.com/html/2014-08/24/content_748411.htm |
这是一幅接地气、增底气的求是画卷,这是一场改作风、强本领的自觉追求,这是一次解难事、办实事的智慧考量,这是一次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的激情脉动。
它更是一次零距离的民情大调查、一次心贴心的亲民大行动、一次前所未有的青年干部大练兵,因为具有参与上的广泛性、方法上的创新性、影响上的全局性,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交融、推动了“三农”工作突破,激活了农村社会治理细胞……
这就是桐乡市在2012年下半年启动的“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实践活动,目前已有3批共501名机关年轻干部住进168个行政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的魅力,给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和农民富起来注入丰富血液和精神营养。
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说,让机关年轻干部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中增强本领,用“青春脚印”夯实“生命工程”,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更是干部自身成长的需要。
到桐乡调研的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更是赞许:桐乡“百千万”实践活动打通了党群紧密联系的渠道,是践行群众路线、落实中心工作、建造没有围墙党校的创新之举。
疏解群众烦心事,用脚下的泥土沉淀民情
两年前,洲泉镇岑山村村民朱建明总会碰到这样的困扰:办社保和大病报销等手续的时候,不知道到哪个部门办理,找谁办,要准备什么样的材料,特别是岑山村离市区比较远,如果碰到材料遗漏的情况,还得来回跑,既多花冤枉钱又费时间。
朱建明的困扰在桐乡市人力社保局干部张绪江到来之后得到了圆满解决。张绪江在充分调查村民日常办事需求的基础上,很快编辑制作了《岑山村便民服务指南》,这也是当时桐乡首个村一级层面的便民服务指南,囊括了社保、民政、农经等10多个部门涉农办事事项100多个,全村每家每户都收到了这本小册子。不少村民欣喜地说,孩子上户口要办什么手续,怎么样来办理二胎生育证,怎么申请医疗救助……翻一翻《岑山村便民服务指南》就全知道了。
桐乡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住村干部为所在村分别绘制了《组织体系图》、《产业发展图》、《重点人员图》、《结对帮扶图》、《民生需求图》等“五色地图”,把村情民情时刻装在心里。
今年春节前后,屠甸镇万星村村民王德民惊喜地发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详细的招工信息。这得益于住村干部申险峰创办的《险峰帮您就业专栏》,申险峰依托桐乡市人力社保局,为村民整理提供了近300个岗位的就业信息,满足了村民在家门口的就业需求。环保局联合住村干部把生态环保知识送入崇福千家农户;交通运输局帮助拓宽高桥镇区到漕泾村的公路……
点对点,面对面,住村干部来到哪里,机关部门与基层联系沟通的桥梁就搭到哪里。据统计,前两批住村干部共帮助村、农户解决实际问题3618个,走访3825户困难户,组建了169个志愿服务工作室,开展了852次送文化下乡或村文体活动。
干部冲在第一线,用中心工作锤炼担当意识
无论是“三改一拆”还是“五水共治”,这些中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能不能协助村干部做好这些中心工作,是考验住村干部智慧和能力的衡量标尺。
去年夏天,桐乡市档案局副局长沈家明来到石门镇周墅塘村住村,这个与湖州练市镇交界的养猪大村,违章猪舍拆除任务十分繁重。怎么担当好住村干部的角色?怎么做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既要喊破嗓子,更要扑下身子。”沈家明最先来到原村党支部委员、养殖户蒋炳奎家里,把养猪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讲深讲透,蒋炳奎很快同意拆除自家猪舍。
随后,沈家明与村干部一起组织党员、村民到本镇墅丰村参观,让村民在实地参观中感受拆违后带来的惊喜变化。去年,仅在一天里就有14户人家主动拆除违章猪舍,全年共拆掉1万多平方米违章猪舍,拆违进度居石门镇前列。
在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在拆违和治水难度最大的地方,总活跃着住村干部的身影。桐乡市政府政研室住崇福镇星火村干部宁越与其他15名住村干部一起,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走遍崇福343条河道,采集到每个村的河道数量、河道长度、水质状况等一系列数据,将崇福各条河道的水质细分为好、中、差三类,绘制出了《崇福镇基础水系图》和《崇福河道“三色”图》。崇福镇治水办主任李伟斌评价说,这两张图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考虑治水难题,对崇福全面开展治水工作有很大帮助。
政研室出身的宁越熟知各种政策,又具备善于调研思考的优势。今年5月份,他向镇里递交了一份《进一步提高崇福镇水环境治理成效的几点思考》的调研报告,4000多字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崇福污水形成的原因、治水的难点以及治水的对策。
在基层学习思考,用农村工作重塑干部能力
“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干部就像放在花盆里的红豆杉,只有把它移栽到地里,红豆杉才更加有生命力。”“自己本来就是在农村成长的,自然而然地以为对农村很熟悉,但经历了一年的住村后,完全颠覆了对农村工作的印象。”这是来自于第一批住村干部吴志勇的感受,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改变了他的工作和思考方式。
“蔬菜和杭白菊丰产了,但实际上老百姓却没有达到丰收的效果,原因何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养殖大户朱国林在养鳖方面是能手,但是包装推销产品上还存在不足,党委政府可不可以给专业大户搭建技术结对、帮助推销的桥梁?”……只有干部俯身于农村大地,才能发现农村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
桐乡倡导住村干部带着问题下基层调研思考,每年调研的主题各有侧重,第一批住村干部调研报告的主题为“农村社会管理”,第二年为“壮大集体经济”,今年则为“大整治、大转型、大招商”这三件大事。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承经验,提出思考……干部们提出了杭白菊丰产不丰收的解决方案,推动农经部门为养殖大户提供技术支持。住村干部不仅帮农户解决了不少事情,自身还得到了成长。据桐乡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两批住村干部中,已经有11人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在这11名副科级干部由原来的机关中层人员晋升为领导干部之后,他们的决策权重和影响力更大了,1年的住村经历能在他们身上起到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第一批住村干部吴大江由桐乡市交通运输局规划科长提拔为工业大镇洲泉镇副镇长,最近洲泉将夜明村到马鸣村公路拓宽改造的计划提上了日程,在方案设计之前,吴大江多次征求村民和群众的意见,考虑改造计划会影响到哪些村民。现在方案已经设计好了,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
“小到一棵桑树,大到一户宅基地,这对农民来说都有可能是天大的事!”吴大江说,以前在机关部门工作的时候,决策的角度更偏向理论,在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后,工作风格有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做工作的时候更偏重实际,注重了解群众的需求。
“农民是最可爱的人,农村是中国社会的缩影,干部的成长离不开农村、农民的培育,把干部放到农村地区去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李君如表示,桐乡的“百千万”实践活动很有价值。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