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印记 践行群众路线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桐乡市教育实践活动办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科学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拍摄制作了党史专题片《红色印记——桐乡市革命遗址巡礼》,将党史资源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使广大干部群众从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中吸收正能量,为教育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一、重温: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运用自身部门资源,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增强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保证?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做法是,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抓住干部群众学习的“兴奋点”,制作生动的党史学习教材。
2014年5月,历经三个多月的文字撰稿、实地拍摄,后期制作,桐乡党史专题片《红色印记——桐乡市革命遗址巡礼》(下简称《红色印记》)及同名宣传册完成制作。专题片以珍贵的历史镜头,引领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桐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早在五四运动时期,茅盾、沈泽民在上海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王会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团员之一,担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务工作。1926年冬,中国共产党桐乡市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石湾组织光荣诞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有29个党组织,数百名共产党员,在桐乡大地上战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桐乡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1949年5月,桐乡人民迎来解放,获得新生。
二、创新:红色历史打造生动课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印记》专题片的制作传播,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辟了鲜明生动的党史课堂,令广大干部群众又一次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无穷魅力。
(一)突出内容设计创新。专题片以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为载体,以历史视角串联起桐乡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史。在内容设计上充分整合桐乡地方党史资源,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二)突出方式方法创新。通过生动事迹的叙述和直观鲜活的影视形象,赋予桐乡党史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增强党史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党史走出书斋,走出纪念地和展览厅,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
专题片制作完成后,桐乡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下发《关于组织观看党史专题片<红色印记¬——桐乡市革命遗址巡礼>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把观看该党史专题片作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与纪念建党93周年活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微型党课等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党工委分别发文,把组织观看党史专题片《红色印记——桐乡市革命遗址巡礼》列入纪念建党93周年活动。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分别发文,组织学校师生、卫生医疗机构党员群众观看。桐乡新闻网、菊乡先锋等网站予以全片发布,供市民点击观看。市委党史研究室制作了1000份光盘和同名宣传册,赠送给全市各镇、街道,市委各部委,市直属各单位,行政村、社区,学校,卫生院及两新组织党组织。全市掀起了追寻红色印记,重温桐乡党史,弘扬革命精神的热潮。
三、奋进:永不休止的红色旋律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显而易见。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桐乡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行一步,于2月21日上午来到桐乡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聆听烈士事迹,集体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历史也是最好的镜子。经党史研究室普查,目前全市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7个,其他遗址遗迹3个,其中被列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1处,嘉兴市级党史教育基地3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走进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进革命遗址遗迹,接地气,受教育,进一步激发热情和奋斗精神。
在建设美丽幸福新桐乡,打造“中国旅游大县”的伟大实践中,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崇高革命精神的红色历史,将进一步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实现桐乡科学发展的新跨越提供永不休止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