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桐乡新闻网 > 专题 > 群众路线 > 心得体会 正文

程洁娴:学习焦裕禄之“情、志、气”

2014年05月03日 21:30 来源:
0

        在一个静静的雨夜,重读焦裕禄,心里再也不能平静。在一段段饱含深情和怀念的文字里,心灵不断受到洗礼和净化。焦裕禄的形象,正从兰考大地向我们走来,愈来愈高大,愈来愈鲜活。
 

        焦裕禄出生于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父亲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逼死,他自己也曾被日寇残害,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对人民群众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1962年12月,他受命担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一年多时间里,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跑遍了这个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积极率领全县群众展开生产自救。1964年5月14日,最终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掩卷深思,焦裕禄短暂而匆忙的一生,闪耀着无比夺目的人性的光辉,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学习焦裕禄,应该学习他的“情、志、气”。
 

        一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无私奉献之情。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工作中他语重心长地对干部讲:“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下乡时他发自肺腑地对群众说:“我是你们的儿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体现了党的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公仆情怀。
 

        我们要以焦裕禄为榜样,常怀爱民之心,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要多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整合惠民资源,着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要深化“四联四强”走访服务活动,主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结穷亲戚,找致富路。要畅谈群众诉求渠道,坚决查处或协助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正党纪、严国法。通过一件件小事、实事,树立党员干部“爱民、便民、富民、暖民”的新形象。
 

        二要学习他弃于惰性、务实创新之志。面对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实际,焦裕禄同志以“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的诤诤誓言,以“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气概,带领全县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在兰考工作的短短一年多中,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对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摸清了“三害”发生演变的特点和趋势,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而又符合规律的治理“三害”方法,最终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路子,打开了发展的新天地。
 

        焦裕禄的精神,对一些浮躁的干部是一针清醒剂。对那些怨天尤人只想升迁不工作的干部,更是一本教课书。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在挑战面前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夙兴夜寐思改革,废寝忘食谋发展,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三要学习他缘于党性、严格操守之气。身为兰考县县委书记,他严守党纪党规,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好处,无意中听说儿子“看白戏”,就教育儿子不能搞特殊,并亲自主持起草了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的“十不准”文件,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
 

        我们要学习焦裕禄淡泊名利的境界。淡泊蕴涵着平和,淡看名利,淡看世俗,无欲无求,也无所羁勒。正因为心中无尘杂,志向才能明晰和坚定,不会被贪念侵蚀,也不会被虚荣蒙蔽。要保持平衡与和谐心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扛得住荣辱。面对不大不小的考验,接触各种各样的所谓“圈子”, 要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坚持慎独慎微,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自觉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来源: 作者:

经验之谈More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备案号:浙ICP 备06047663号 联系电话:89399348 市府:559348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桐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