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桐乡新闻网 > 专题 > 群众路线 > 工作动态 正文

梧桐街道实施“心贴心”服务工程努力实现群众“三有”目标

2014年03月27日 08:05 来源:
0

        近期,结合街道区位特点和自身工作特色,梧桐街道党委研究出台《关于实施“心贴心”服务工程进一步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道的通知》(梧街委〔2014〕26号),按照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以上带下,切实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进行动员培训,全面实施“心贴心”服务工程,努力实现“三有”目标,即让群众有话有地方讲、有事有地方办、有难有地方帮,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一、坚持干部带头,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一是完善街道大接访机制。进一步规范群众来信来访办理程序,健全“统一受理、归口办理、及时答复、跟踪反馈”的“大接访”机制,街道信访办新配备2名同志,配强信访力量,明确信访责任,使群众来信来访“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变上访为下访,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至少在信访办接访半天。
二是规范民情反馈领导督办制度。进一步落实街道机关干部“住村、夜班、评议”三项制度,设立“民情交流日”,各机关事业干部每月至少进村、社区做一次群众工作,每月定期25日及不定期主动进村、进社区与城乡居民互动交流,听取诉求和意见建议,进一步规范民情反馈领导督办制度,快速答复、办理群众反映事项。
三是做实“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面发动村、社区干部主动进组入户,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包到组、包到户,做到网格内“户户情况清楚,人人情况明晰”,对网格内老访户、弱势群体、党员户、意见领袖、经营户、归正矫正等重点人群必须经常性沟通、交流,畅通其诉求渠道,给予多方面关心、关爱,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
 

        二、坚持长效入手,完善服务群众制度
 

        一是修订村、社区干部工作手册。切实抓好村、社区换届各项后续工作,集中修订完善村、社区会议、服务、廉政、效能等各方面制度,形成制度手册,确保在4月底前人手一册,抓好学习落实。
 

        二是编辑《梧桐街道心贴心服务手册》。按照直接办、代理办、指导办的“三办”工作分类,全面梳理涉及村、社区的人力社保、国土资源、民政优扶、残疾关爱、规划住建、农业农经、卫生计生等各项服务事项,明确办理的流程、责任人等内容,编辑成《心贴心服务手册》,全街道各村、社区一户一本,透明公开、规范引导城乡居民办理涉及自身的各项事务。
 

        三是全面实施机关干部“四个一”制度。进一步健全联村、联社区、联企业各项制度,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干部“四个一”制度:即每人结对联系一户农户、一户居民、一个企业及领办一件实事,尤其是联系困难户、老党员、归正矫正、利益诉求等群体,要求保持经常性联系,收集民情民意,加强沟通,增进感情,搞好帮扶。
四是落实党代表领办实事和提案办理制度。充分发挥市、街道两级党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履职尽责争先锋、共建幸福新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全面落实党代表领办实事制度和提案办理制度,112名市、街道党代表每人已领办至少一件实事,街道三届三次党代会上收集的17件提案正在办理之中。街道努力让每一个党代表都成为一面旗帜,一个民情民意收集点。
 

        三、坚持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素质培训
 

        一是多途径锻炼机关事业干部。通过集中教育、座谈讨论、中层干部论坛、专题调研、轮岗顶岗、上挂下派等手段,全面提升街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街道机关事业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继续通过中层干部竞聘等形式,选优配强中层干部。发动街道机关事业干部多进村、社区、企业和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一线,在急、难、险、重的一线基层得到锻炼,历经磨练,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开展全科村、社区干部培训。落实村、社区换届后的工作分工,开展村、社区干部换届后的培训,改变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手段,采取“大集中、分条线、多层次”的方式,着重培训重要会议精神、政治理论、业务政策、沟通技巧等各方面内容,发挥村、社区干部主动性,不断提升培训实效,让每一个村、社区干部都成为“一岗精、多岗专”的全科村、社区干部。目前,街道已进行动员并排出培训计划,开展了计生、人力社保等业务培训4期。同时,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开展业务培训。
 

        四、坚持互动交流,搭建服务群众平台。
 

        一是完善两级便民中心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进行重新装修和职能整合,明确工作责任,规范服务流程,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是积极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深入开展“网上居委会”、“流动居委会”等服务方式创新,主动送服务上门,送政策上门,进一步通过群众上门、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大型便民服活动,完善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各村、社区不定期有针对性地组织小型便民服务活动,充分利用红色义工、志愿者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加强交流。
 

        三是开展城乡结对“手拉手”活动。14个村与13个社区互相结对,通过参观学习、座谈交流、文化互动、服务互动等多种形式,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群众渠道和平台。同时,各村、社区要全面设立群众谈心谈话室,优化室内环境,规范谈心谈话程序和内容,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是梳理完善义工队伍。村、社区结合现有义工队伍,进行梳理、整合,改进管理方式,创新激励手段,把符合自身特色的义工队伍努力培育成系列“金牌服务队”,随时拉得出、打得响。同时,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工作室接访、答复、服务等各项制度,以庆丰社区、恒基等党代表工作室为重点,组织党代表开展活动,把党代表工作室建设成为联系和反映民情民意的优质平台。
 

        五、坚持严格规范,全面加强监督管理
 

        一是正风肃纪大力度成常态。切实加强街道机关及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效能监督,大力开展正风肃纪明查暗访,并进行及时通报。按照“三远三进三合一”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修订了街道效能建设的文件,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对违反效能规定的坚决从快从严处置,今年以来已经处理2名违反效能规定的村干部。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积极组建社会公众监督员队伍,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尤其对效能和服务态度方面引发群众不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坚决按规定从严从快处置。同时,进一步敞开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和途径,公开街道正风肃纪的热线电话(88982001)和邮箱。
 

        二是开展干部人事管理规范化建设。把好干部的进口、管理和出口三关,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难题,正在全力加快速度做好人事管理的档案、工资结构改革等基础性工作,建立管理有序、激励合理、监督有力的人事管理新规则。目前,已经启动了村、社区干部及街道聘用人员档案建设,抓紧推进工资结构改革,引导基层一线干部干事创业。
 

        三是积极推动村、社区完善决策程序。完善村、社区“两委”集体决策制度,凡涉及村、社区的重要民生项目、大额资金支出等都需经集体讨论,强化集体决策执行的基础。筹划开展村、社区“开放日”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各有关共建单位代表、党员群众走进村、社区,了解、感受、监督村、社区工作。同时,全面落实党务、村(居)务、财务“三务公开”制度,准确规范公开有关内容,接受上级和群众监督。
 

来源: 作者:

经验之谈More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备案号:浙ICP 备06047663号 联系电话:89399348 市府:559348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桐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