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开创社会治理的“桐乡模式”

以“三治合一”推动“平安桐乡”建设

2014年02月27日 07:23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1月21日,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而这一被推向全省的“三治合一”治理机制起源于桐乡。

 

  “三治合一”的治理机制开创了基层创新社会治理的“桐乡模式”,去年,以“三治合一”为手段,以“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为目标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在桐乡高桥“萌芽”,如今“三治”建设已在桐乡大地上全面铺开,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三治”在基层:

 

  “百姓的事情,百姓来解决”

 

  上个月,龙翔街道元丰村组织25名村民开展了首次乡风评议会,村民们针对卫生费收费问题、道德模范推选以及村级实事工程三个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去年底,元丰村村委提名了一部分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党员小组长、老干部以及各类代表,让居民投票选举,最终钱巧娥等25名村民代表被选举为首届乡风评议会成员,村里的重大活动,都提交他们进行充分讨论。“评议会代表都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他们代表的是村民自己的声音。”龙翔街道纪委副书记王骏说,开展乡风评议会,就是让村民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桐乡各镇(街道)、村(社区)纷纷按照“三治合一”理念,结合实际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凤鸣街道是新居民集聚区,根据这一特点,该街道创造性地建立“村民法治驿站”,推行“1+5+N”模式,在每个村建立一支法律服务队,在每个村的5个网格中建立“村民法治驿站”,由网格长任站长,在每个驿站建立N个驿站服务组,为全村人民宣传法律,解决各类纠纷。

 

  “三治”在部门:

 

  一场社会治理改革正在进行中

 

  “三治合一”的治理模式不仅在桐乡基层做得风生水起,在各个机关部门更是得到积极响应,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治理改革正在进行中。

 

  2月10日,桐乡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桐乡市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实施意见》。本月起,桐乡将全面实行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厘清城乡社区的“权力清单”和“权利清单”。梧桐街道社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陈雨认为,该制度的出台能实实在在为基层工作者“减负”,“社区事情杂乱繁多,居民一遇到问题就往社区跑,社区工作量比较大。”她表示,如今有了这项制度,社区工作可以“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对于自己范畴外的工作也有权说“不”。“社区是连接政府、居民的桥梁和纽带,准入制度中明确了社区的职责,准入范围外的事情由相关部门负责,这样可以让社区工作者沉下心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让社区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桐乡市民政局副局长尤良南介绍,该制度的出台能够全面推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各项服务保障措施,最大限度服务群众。

 

  “三治”助平安:

 

  创建平安幸福新城市

 

  “三治”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各具特点。德治是法治、自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自治的补充和保障,自治是德治、法治的目标。“三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公众的参与,发挥公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当前,“平安桐乡”已取得了八连冠,能否实现九连冠、十二连冠,勇夺银鼎、金鼎,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实现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平安建设,调动更为广泛的群众参与进来。“只有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不断激发公民责任感,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有‘源头活水’。”桐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平安办主任章征宇说,建立在“三治”建设基础上的“平安桐乡”,才更有保障,更见长效,更能取得新成效。

 

  通过“三治合一”的社会治理模式,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升居民幸福感,进一步推进“平安桐乡”建设。“全面推进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以德治使人心良善,以法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以自治引导公众参与,有效激发社会活力。”章征宇表示,要以“三治合一”推动“平安桐乡”建设,努力创造一个群众感受得到、真正认可的平安幸福城市。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记者 杨 薇 通讯员 程洁娴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