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唱响城中村改造和谐进行曲

2013年11月15日 08:10 来源: 《今日桐乡》

 

 被征收户到市城改办办理契税减免手续

 

  

 测绘人员上门测绘并核对数据

 

 

 

某城中村改造现场

 

  

市城改办召开村(社区)干部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

 

  不怕苦、不怕累,鞋子踏破、嘴皮磨破;既向突破政策说不,又让被征收户的合理要求得到最大满足。在这一次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中,人们惊喜地看到了党员干部责任的回归、威信的回归。

 

  提正气   一把尺子量到底

 

  涉及群众利益,哪怕是一个平方、两个平方也要搞清楚,不让群众吃亏分毫。但是,想突破政策,多获得补偿的大门也被紧紧关上。城改办工作人员总是这样对被征收户说:“我们按照政策办事,早签约、晚签约都是一样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伙儿发现,哪怕是“摒”到最后的被征收户,也没有多拿一分钱。

 

  这天,杨家门社区现场办公室的门突然“嘭”地一声被踢开了,大伙儿都吓了一跳。进来的是城中村牛桥头组的被征收户小宋。小宋高声问道:“我们家的层高明明有2.2米,为什么不算我底层的面积?”经过了解,原来小宋在获知层高不到2.2米不能算面积后,就叫来工人打掉地坪,挖底搬泥,挖了三四十厘米,硬是把高度撑到了2.2米,然后来讨要说法。

 

  城改办副主任赵利强就负责这个区块的城中村房屋征收工作。他递上一根香烟,拍了拍小宋的肩膀说:“别生气,听我给你解释。测量房子时就不到这个标准,即使你挖到了这个标准,我们也不能算面积补钱的。”赵利强告诉小宋,去年李店桥组有一户被征收户,只少了1.5厘米都没算。“我们要严格按照政策办事。”经过反复做工作,此事还是得到了小宋一家的理解。

 

  重土难迁,这样的思想一直深深扎根于老一辈人的心中。按照政策规定,被征收户签约后便要腾空旧房,然后领取补偿款。去年春节前夕,吴师傅签订了协议,但家中的老母亲提出想在老房子里过春节。城改办工作人员同意了这一要求,但补偿款只能到搬走以后再付。几天后,吴师傅一家还是搬离了。原来,他们算了一笔账:“300万元的补偿款,按现有利息折算,住宾馆都划算。”

 

  公平的政策面前,搬迁成为吴师傅一家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现实选择。

 

  类似的事件有很多。一户被征收居民屋顶刚刚翻修过,花了5万元;一家店面房承租户刚刚以9万元的转让费将店面转让给新租客,新租客遂与房东讨要这笔钱……这里的业主都想得到一定的赔偿。尽管对被征收户来说,这是人之常情,但在城改办工作人员看来,不能为了工作推进乱开口子,否则有碍公平。 

 

    “政策以内不克扣、政策以外不松口,杜绝了‘暗箱操作’、互相攀比。”市城改办主任张贵祥说,“一把尺子量到底,要让房屋征收结果经得起百姓检验。

 

  暖心怀   “狗不叫”干部上门来

 

  在城中村关爷亭组,签约、房屋腾空工作正在大力推进。在这里工作了数月的城改办工作人员早已和群众打得“火热”。“大妈,要搬了吧?”一处农房前,城改办工作人员朱进良恰遇出门倒垃圾的孙奶奶。孙奶奶点点头,却略带难过地说:“住了一辈子,要搬走了还真有点舍不得。”朱进良笑着说:“这里脏乱差,哪比得上小区。”聊着,朱进良随手拿起农具在孙奶奶门前的菜地上帮忙拾掇起来。“哎呦呦,哪好意思麻烦你呀!”孙奶奶抢着上前,朱进良却乐呵呵地说:“没事,我也是农民出身。”

 

  采访中获悉,城改办工作人员有一个雅号——“狗不叫”干部。 “人未熟,狗先熟”。城改办工作人员叫得出所有被征收户的名字,大伙儿也都认识这些工作人员。“见了面,都是客客气气的。”城改办主任助理王树良说,城改办工作人员每天登门,讲道理、说政策、谈前景,和村民细算经济账、住房账、当前账和长远账,让他们从消极抵触转变为主动搬迁。

 

  虽然政策不能突破,但城改办工作人员总是想尽办法为被征收户服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被征收户最大程度的帮助。

 

  唐家桥组是今年第一个签约率达100%的村民小组。尽管结果令人满意,但过程仍可谓一波三折。老沈家原本不愿签约,因为自家房屋面积小,补偿款少,加上儿子不争气,怕他拿了钱到处挥霍。城改办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讲政策,老沈才同意签约。

 

  问题来了。老沈家经济困难,没有住处,想买套二手房先住进去再腾空。好不容易看中一套,中介和房东要求老沈至少先交50%的房款才能搬进去,这可难倒了老沈。负责该区块的王树良与其他城改办工作人员商量后,认为不能突破政策先支付赔偿款,也不能出面担保,但他们依旧找到中介和房东,商量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让老沈先住进去,等到领取补偿金时,中介和房东一起到城改办,将补偿金支票开给老沈和房东。房东和中介说,他们相信政府机构,而且觉得工作人员工作做得很细,同意让老沈一家先搬进去。 

 

    “征收工作到哪里,朋友交到哪里。”这是城改办工作人员为房屋征收工作作的有趣的总结。而恰是这句话的背后,凝聚着城改办工作人员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聚民心   党群关系的一次升华

 

  “阿五,买肉啦?”赵利强负责杨家门区块几个城中村征收工作,和这里的征收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是呀。”时值午后,被征收户阿五笑呵呵地拉赵利强坐在他家的沙发上。

 

  “有个好消息。”赵利强也不卖关子,直截了当地说:“我看到屠甸路上正好有房子要出售,一间店面、一个车库,加上楼上共168平方米的房子,只要85万元。”

 

  “真的吗?这真是个好消息。”阿五迫不及待地与赵利强约好,第二天一起去看房,“还有我家院子里有几棵树,能不能帮忙卖?”

 

  赵利强答应帮忙联系。阿五连声感谢,回头对记者说:“这样的干部,真是没话说!”

 

  其实,阿五是党员户。杨家门区块启动征收后,阿五响应号召率先签约,而且督促承租户尽早搬离,还帮着做其他征收户的思想工作。他说:“政策好,干部好,咱得了实惠,就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

 

  过去,工作人员和被征收户总是站在对立面,如今则不同。许多事情其实与征收工作无关,但仍旧让城改办工作人员挂心。工作中,有许多城改办工作人员帮被征收户卖过树;有许多工作人员陪着被征收户去房产公司还价;还有许多工作人员当过老娘舅,为被征收户调解家庭纠纷……

 

  有时,签约、腾空完毕,城改办工作人员还要管一管被征收户家的“闲事”。城中村东杨家门组宋师傅是较早签约的,腾空后,房屋就交付拆房队进行拆除。不巧的是,宋师傅的母亲去世了。按照农村的习惯,办丧事要请来左邻右舍。如今老房子交出了,新房面积根本无法满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宋师傅找到了征收办公室。工作人员夏金标得知后,认为目前老房尚未拆除,借给宋师傅办丧事不是什么上纲上线的大事,反而能解决人家一大难题。

 

  谁知,夏金标找到拆房队后却遭到了拒绝。原来,拆房队工人多是四川来的新居民,按照当地的风俗,房子卖给了拆房队拆除,就已经属于他们了,如果再办丧事十分不吉利。夏金标并不气馁,多番沟通协调,终于征得了对方的同意。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城改办工作人员以情待人,不是为征收而征收,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述评

 

  学习城中村改造精神

 

  在采访的这段日子里,记者看到的其实还有很多。

 

  在一个个村民小组启动征收工作时,领导干部总是亲自挂帅;在一次次的上门工作中,总少不了领导干部的身影。他们既坐镇指挥,又身先士卒。有难事,领导干部冲在最前;有问题,领导干部带头商量解决。

 

  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所有城改办工作人员没叫过一声“苦”。皮鞋磨破了,换了布鞋继续上;胃疼了,吃了药继续做群众工作。遇到问题从不推诿,如果不是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就把问题带回来,转交给其他城改办人员。

 

  眼睛亮、腰板硬、腿脚勤、头脑活、行动快、政策熟、算账清、责任明……所有城改办工作人员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用感情、凭诚信、靠行动,最大限度地赢得群众的支持,推动征收工作顺利进行。

 

  他们深知,走进一户户人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所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真心诚意、沉下身子为民谋幸福,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城中村改造折射出一种精神,那就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往往一件事情能否做成,关键在于是不是善于思考,是不是放在心上。用了心,即有了责任感,即使能力弱一点,也会想办法把任务完成好。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用心做,再难的工作也能拿下。 城中村改造折射出一种精神,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惠民”、“爱民”出发,办所有事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老百姓。事实证明,只要有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会有关心百姓冷暖的强烈责任,就会有做好群众工作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只要你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人民就把你装在心中;只要你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手心,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黄 薇 编辑: 胡银仙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