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的门面、略显陈旧的装饰,谁也不曾想到,这个仅有30多平方米的早餐店会让众多食客趋之若鹜,而且一“红”就是20多年。
5月20日早上8点多,伴随着人流的散去,闹腾了一个早上的高桥镇农贸市场逐渐冷清下来,忙碌了7个多小时的早餐店店主沈青华终于有机会喘口气了。
“今天要给学校送早餐,凌晨1点就起床准备了,平时基本上是凌晨三四点开工。”擦拭完桌子,沈青华抖抖身上的面粉,端坐在桌子一角,拉开了话匣子。
1990年,年轻的沈青华选择了这个“起得比鸡还早”的行业,拜师学艺学做各类早点。凭借着天资聪慧和刻苦好学,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掌握了制作松花糕、包子等技艺,并在高桥镇上开设了属于自己的早餐店。
一晃过去了20多年,周边的早餐店时常更替主人,而沈青华店里的老顾客却在天天增多,最多时一天的营业额达数千元,徒子徒孙更是发展到了数十人,以至于有些徒孙甚至只知其人却从未曾见过。
“一碗豆浆,四个小笼包。”正相谈甚欢,一个声音传来,82岁的高桥村老人范子林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店内自管自地落座。他说:“习惯了这里的老味道,不来这里解解馋虫心里不舒服。”原来,范子林可是沈青华的忠实顾客了,早餐店开了多少年,他就光顾了多少年。
“像他这样的老顾客有很多,一些顾客不用说我就知道他想吃什么。”沈青华告诉记者,这些年交通方便了,就连桐乡市区的一些市民都会专程赶过来吃早餐。“今天早上还有食客从我这里打包了50块松花糕回杭州。”
谈到松花糕,沈青华又陷入深思。他说,松花糕是桐乡的传统糕点,但现在会做的人很少,几乎到了失传的地步,有些即使勉强能做,但口感都不好。
“松花糕的馅很重要,精选的赤豆中放置白糖精心熬制出的豆沙口味最佳,由于正常馅最多只能在室内放置3天,一些不良店主就会在里面放置添加剂,豆馅放十天半个月都没事,但口感和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了。”
原来,一块块看似简单的松花糕非常考验制作者的耐心和技术,从材料选择到豆沙熬制,再到糯米粉揉、蒸、搓、拉、切等步骤,折腾近一个小时才能新鲜出炉。
“一方面要给6所小学送早餐,一方面还要制作其他早点,所以松花糕每次基本只做300至500块。”沈青华说,很多来这里买松花糕的顾客大多是为了找寻小时候的味道,几乎每天排队卖空,一些来晚的顾客只能空手而归。
谈及未来,沈青华也自有一番打算:“以后如果精力足够,或许会将分店开至桐乡,也有可能注册食品公司,专门生产、销售真空包装的松花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