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因为企业改制,当时的越丰集团拆分为桐乡澳华皮毛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时隔15年,3家企业重新走到了一起,原因只有一个——为了有利于环境保护。
3家企业的兼并是我市四大行业整治“整合淘汰、整治提升、搬迁入园”的一种模式。拥有9家制革企业的高桥镇,通过前期调查摸底,基本确定了减少3家的整治目标。桐乡澳华皮毛有限公司、桐乡仕顺印染有限公司、桐乡欧迪亚皮革有限公司3家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兼并,嘉兴祥隆皮革有限公司实施整体搬迁入园,而桐乡市高桥皮革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治提升。
制革产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包袱。工艺装备差、产品档次低、环境污染重,这些问题也必须要用整改来解决。为此,许多制革企业放弃了前道硝制这一污染最严重的工序,并进一步提升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
“办企业要有益于老百姓。”桐乡澳华皮毛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利荣说,1992年,越丰集团是整个嘉兴市最早建成环保设施的企业,当时一年的运载费用达到100多万元。
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如今3家企业正在积极开展兼并和改造。由于它们原本就是紧挨在一起,废水处理系统也是共用的,兼并后,进行一定的改造就可以实现沉淀时间加长,工艺流程科学化、合理化,污染物排放便可达到入网标准。目前,容纳500吨水的耗氧池已经完成土建,容纳1000吨水的初沉池也正在新建中。与此同时,原本企业的3个锅炉将进行改造,实现集中供热,损耗降低了,燃烧效果更好,污染物排放也会随之下降。“今后,老百姓在这里只会看到一个烟囱,而不是现在这3个。”沈利荣说。
整合兼并完成改造后,预计3家企业COD排放量将削减40%,总铬量减少25%。
整改不是断了企业的活路,而是帮助企业在解决环保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同时,突破土地和资金的限制,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我们要借这股东风,进行技术改造、工艺提升,实现转型升级。”嘉兴祥隆皮革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亚鸿说, 2000年建厂时,四周居民很少,现在人口密集了,搬迁对企业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根据全镇规划而搬迁至高桥工业园区后,企业大部分的设备要淘汰,还要新建污水处理系统,预计投入达两亿元。“相当于办一个新厂了,但这是值得的。”张亚鸿说,设备更新、管理加强后,就可以提升产量、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这对企业来说,是发展的重大机遇。
沈利荣也乐观地看到,3家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拧成一股绳,产业链趋于合理,优势得到互补。对于未来,他有着一系列投入研发、开发市场的计划,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桐乡市高桥皮革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志贤的案头鲜有书籍,最显眼的恰是一本《桐乡市制革行业整治提升工作指导手册》。“我天天在看,逐条对照,查漏补缺。”周志贤说,由于企业2009年搬迁至现在的厂址,所以设备不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办厂的老企业那样陈旧,但按照验收标准,企业还是提交了整改方案,完善不足。周志贤说,企业与国外合作较多,对方对企业环保工作也十分看重,“不论从经济效益上看,还是社会效益上看,投入多少都是应该的。”
记者手记:在对高桥镇企业家的采访中,记者鲜有听到对这个产业改造的恐慌、抱怨等情绪,反倒有一种卸下包袱的轻松和蓄势待发的激情。
制革行业整治提升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是源于全市以铁的手腕,从严监管的魄力,另一方面应该归功于企业主们面对变革不抱怨、不茫然,积极寻找新方向的心态。期间,政府将积极引导企业整合、提升、淘汰,希望让宜居水乡桐乡展现出全新的内涵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