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半个月的榨菜抢收,高桥镇的桑树地里只留下片片榨菜叶横亘其中,静静地等待下一个间作种植的轮回。
在高桥镇桑园间作榨菜的示范区三村村,一个多月前上绿下绿(上有桑树下有榨菜)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榨菜鲜活的绿色仿佛被桑树吸收殆尽,一片片桑叶在经历了榨菜的收割后变得更加郁郁葱葱,预示着春蚕养殖季节的到来。
在这片桑树地里,有一样东西却一直保持不变,那就是农民丰收时喜悦的心情。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三村村实有桑园面积1250亩,其中桑园间作榨菜面积600亩,年产量约为1800吨,粗略一算,仅榨菜销售就达到了120多万元。
该村村民李初兴家的桑园总面积为2.2亩,桑园间作榨菜面积也是2.2亩,总共收获榨菜8000余公斤。按照今年鲜榨菜每担38元计算,毛利可以突破6000元。如果他选择将榨菜加工成半成品进行销售,每亩的经济效益还会提高。
记者从镇农经中心了解到,目前桑园套种榨菜每亩物化成本为400元左右,用工成本约在800元(每工50元,一亩16工),那么李初兴家仅种植榨菜的纯收入就达到了4000多元。
桑园间作榨菜平均一亩可以使农民增加毛利近3000元,那么这个数字放大到全镇,又会是怎样的效果?
按照去年的统计数据,高桥镇桑园年报面积为1.2万亩,其中桑园套种榨菜面积为9000多亩。以亩产3500公斤、每担38元计算,全镇仅桑园套种榨菜一项收入就可以增加2000多万元,如果这个数据放大到全市,足以令人咋舌。
农民为什么有底气种植那么多的榨菜而不担心销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高桥镇的蔬菜加工企业占据了全市的大半江山,而且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和农户签订了订单,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